2023年1月3日,“新中國設計第一人”周令釗先生在北京離世,享年104歲。從1949年至1987年,周令釗主筆創(chuàng)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政協(xié)會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等設計;主筆設計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新中國首次授勛的三大勛章;還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二、三、四套人民幣票面整體美術設計。
開國大典前趕制毛主席畫像
1919年5月2日,周令釗出生于湖南平江。1932年,周令釗考入湖南長沙華中美術??茖W校。為了補貼家用,他經(jīng)同學介紹去長沙的中國國貨公司做廣告設計。誰也想不到,這個當時畫著日用品廣告的瘦小男孩,日后竟會成為“新中國設計第一人”。
青年時期的周令釗經(jīng)歷了連年戰(zhàn)亂、顛沛輾轉,走得更多的是“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成長之路。他認為,這段生活對其藝術風格的形成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真正的美存在于大自然、大社會,你得行萬里路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
1949年10月1日,離開國大典正式開始只有幾個小時了。周令釗仍一手拿著畫筆,一手拎著顏料桶,在天安門城墻爬上爬下。梯子周圍,很多人一邊看著手上的表,一邊緊張地看著他,直到他完成了最后一筆,大家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此前一個月,國立美術學院(中央美院前身)黨委書記江豐找到周令釗,說開國大典籌備處的同志點名要他為天安門城樓畫一幅毛主席像。那時的周令釗才30歲。接到任務后,周令釗便帶著妻子陳若菊來到天安門,在城樓上的大殿外搭起腳手架,開始了工作。
考慮到毛主席的性格、風度和詩人氣質,而且新中國即將成立,人民領袖應當充滿勝利者的微笑,周令釗選取了那張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作參考,來完成這件非同一般的作品。9月30日,畫像繪制工作接近尾聲,當時的北平市市長聶榮臻特意來看畫像。聶榮臻對畫像上毛主席的神態(tài)和表情很滿意,但提出開國大典是個莊重的時刻,畫像中毛主席的衣領應該扣起來好些。周令釗馬上進行了修改,改完后才回家睡覺。然而,剛上床,工作人員就來敲門,說還有要修改的地方。原來,有領導提出把毛主席像下“為人民服務”幾個小字去掉會更莊重,在畫像上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再改進,周恩來的意見是“馬上改”。于是,周令釗火速趕回天安門。
此時,畫像已掛上了城樓,聚光燈也打開了。天安門城樓中間門洞約8米高,毛主席的畫像就懸掛在上面。當時設備非常簡陋,在三個直梯綁成的巨型長梯上,周令釗趕快一手拎著顏料桶,一手拿著筆爬了上去。由于畫太大,梯子又小,他只能改完一部分,下來再上去,如此反復多次,終于大功告成。收工時,天已大亮,此時距開國大典就剩幾個小時了。
為新中國設計新版人民幣
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印刷局副局長王顯周和北京造幣廠廠長賀曉初來到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羅工柳的家中,請他來負責主持設計第二套人民幣的工作,但必須嚴格保密。羅工柳愉快地接受了任務,但他自己是搞繪畫的,人民幣設計屬于平面設計,平面設計不是他的專長。他向王顯周和賀曉初推薦了周令釗。
參與人民幣設計人員名單經(jīng)過嚴格審查獲得批準后,羅工柳特地代表組織正式找周令釗夫人陳若菊談過一次話,對她說,因為保密工作的需要,不要打聽周令釗的工作。陳若菊點點頭,也沒多說什么。直到1959年,第三套人民幣設計工作啟動,陳若菊也被調入人民幣設計專家組,才知道周令釗多年來從事的是一件什么樣的“國家重要任務”。接到任務后,周令釗立即住進了地處北京白紙坊的“五四一廠”(現(xiàn)北京西城區(qū)白紙坊街23號)。這是一個國家一級保密單位,戒備森嚴,直到1970年代末才被解密,掛上了“北京印鈔廠”的牌子。北京印鈔廠在一座專家樓中為長住在此的周令釗安排了單獨的臥室、專門的辦公室,還配備了專門的“助手”。
周令釗先是翻閱了古今中外關于貨幣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進而研究世界各國鈔票票面設計,然后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新中國成立方針進行了深入研究,尋找新版人民幣設計的靈感觸發(fā)點。為了拿出可供討論的“靶子”,周令釗不斷地將思考的過程畫下來。他畫的每一頁紙,哪怕是一個小紙片,只要那片紙上有筆畫過的痕跡,哪怕是一個不成形的圖案、一根線條,都不能隨便亂丟,不能丟進垃圾桶,更不能帶出門,必須由現(xiàn)場“助手”編號、登記,裝訂成冊,然后交印鈔廠保密管理部門存檔。
周令釗多次到北京故宮、頤和園等臨摹古石雕、石刻和銅器上的花紋和圖案,先后畫滿了一大摞速寫本。他還專門到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甘肅敦煌石窟等地寫生、臨摹。燦爛的中國古代藝術將自然界的植物、浮云通過變形,演化成各種裝飾紋樣,運用到器皿、織物、家具以及建筑物上的做法,給了周令釗以穿越時空的靈感,他打破在鈔票布局上傳統(tǒng)的四框結構,把這些極富民族風格的紋飾用在票面裝飾上,產生了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
第二套人民幣從1分到10元的11種票樣,正反22面設計稿,全部由周令釗一張張畫出來。因為要送中央領導審查,為了讓審查者看到人民幣的真實樣子,必須畫成與真鈔同樣大小的畫面。當?shù)诙兹嗣駧旁O計完成時,周令釗曾一度看不清眼前的東西,不得不戴上了老花眼鏡。
藝術扎根中華大地
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短短數(shù)年,周令釗就先后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會徽、少先隊隊旗、共青團團旗等幾乎所有國家級的重要設計任務。因此,他也獲得了“國家形象設計師”的美譽。
周令釗在其他畫種,尤其是在水彩和水粉畫色彩表現(xiàn)力上也頗有貢獻。他于1951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油畫《五四運動》是重大歷史題材繪畫中非常成功的一件作品,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改革開放后,我國城鄉(xiāng)建設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產生了大量公共空間,對這些公共空間進行建筑裝飾的需求激增。1982年,63歲的周令釗應邀為正在重建中的黃鶴樓設計一層大廳壁畫。為了將黃鶴樓的浪漫神話傳說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他設計了駕黃鶴而飛的吹笛仙人和在黃鶴樓前舉杯抒懷的詩仙李白,還活靈活現(xiàn)展示出壁畫中的說唱藝人。
周令釗還是中國主題公園設計的先行者,他在1980年代末為中國最早的主題公園——深圳錦繡中華和中華民俗文化村所作的總體設計引人注目。如果沒幾十年在各個藝術和設計領域中的實踐積累,要想在主題公園復雜的內容設計上做到游刃有余是絕無可能的。
周令釗的藝術扎根中華大地,始終把“民族化”“民族風格”“民族審美”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這便是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一以貫之、始終不變的藝術追求。
著名畫家黃永玉曾說:“周令釗從不張揚,他搞了許多重大的事情,沒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換成有的人,能參與其中任何一項,都可以‘吹噓一輩子了。”
(摘自《北京紀事》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