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匠人精神、智慧和審美,都是非常寶貴的遺產(chǎn),我們要主動傳承,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傳給下一代。
看顧小思制香,恍惚間總有一種時空穿越的錯覺:她古風妝造,身穿漢服,在竹席上擺開大大小小的碗、盞、杵、鍋,一旁放著各種天然藥材,經(jīng)過稱重、配伍、研磨、加熱、蒸煮、揉捏捶打、陰干等工序,制成各種藥香,如利用荔枝殼、蘋果皮等果殼磨粉制作的“四棄香”,與蘇軾蘇轍兄弟有關、主料為沉香和檀香的“二蘇舊局香”,南宋端午時節(jié)盛行佩戴的“軟香”……天文歷算、五行八卦、醫(yī)學藥理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都被她糅入了藥香之中。
結緣藥香
2018年,留學歸來的顧小思在杭州一家公司擔任品牌管理。工作之余,她嘗試著做美妝類的自媒體,并撰寫有關古代文化的書籍。當時,她正在策劃一本有關仕女畫的書籍,想以真人展示的形式還原100幅仕女圖。
“那時候我就在想,古代人使用的化妝品是什么樣子?如果能夠還原古代的化妝品,應該會更接近古代仕女的妝容和模樣吧?”借由這個想法,顧小思了解到,原來“香”在古代女性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洗發(fā)水、洗發(fā)膏、口紅、胭脂,這些在古代都屬于“香妝”,是生活用香的一部分。
顧小思第一次試著制香,是根據(jù)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制作的澡豆?!霸瓒埂笔枪糯说纳畋匦杵?,用途廣泛,洗手、洗臉、沐浴、洗衣、除污去油?!肚Ы鹨健防镉涊d了多種澡豆配方,最基礎的材料是豆面,輔以丁香、沉香、桃花等香料。按照配方,顧小思第一次制作澡豆的過程很輕松,不費周折就成功了,這讓她十分欣喜。
自學時,顧小思往往根據(jù)查到的藥方,將生藥粉直接配比,卻發(fā)現(xiàn)香味不似自己所想。原來,古代制香需要經(jīng)過炮制,炮制方法有蒸、煮、炒、炙、炮、焙等。譬如茉莉香,將茉莉花和白玉蘭一同蒸煮,再打成粉來,才能得到沁人心脾的幽香。有時,制一味香,要長達幾個月。那些儲存著半成品的罐子要放置在陰涼的車庫里,“火候”到了,才能開啟下一道工序。不同的藥香適配不同的使用場景。根據(jù)節(jié)氣和時令的轉換,調(diào)和制作不同的香。慢工出細活,精耕細作的過程,正是它的迷人之處。
2019年,顧小思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兩位制作藥香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其中一位在重慶,她不假思索,買了一張機票,第二天就飛去了那里。顧小思的好學精神打動了老師。拜師學藝后,顧小思解鎖了更多精湛的工藝。
學習一年制香后,顧小思發(fā)布了一條“鵝梨帳中香”的制香視頻,這也成了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鵝梨帳中香”究竟是何物呢?它本是古裝劇《甄嬛傳》里的一種藥香,是用鵝梨與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讓梨汁的甜香浸潤香料而得。當時顧小思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就想著把它復原出來。為了最大限度地復原古方,顧小思查閱了大量資料,沒想到短視頻一經(jīng)發(fā)出后便爆紅網(wǎng)絡。有人夸她有創(chuàng)意,也有人對她的復原方法提出了疑問。
“當時第一版用水梨做了之后,效果并不理想。我從新疆網(wǎng)購了水果榅桲,又做了一次。我比較了這兩版的區(qū)別,確實榅桲的香味更重,因為它水分少,蒸出來持香量更久?!边@次經(jīng)歷讓顧小思意識到,應該投入更多時間來學習制作藥香,做出更專業(yè)的短視頻。
“當時內(nèi)心還是比較糾結的,那時候收入確實不錯,但每天坐在辦公室做重復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生活?!?022年,顧小思辭去了年薪幾十萬元的工作,開始全職從事藥香制作以及相關短視頻創(chuàng)作。
漢服就是我的命
在分享藥香制作技藝的過程中,顧小思慢慢發(fā)現(xiàn),倘若不成體系,藥香很容易被忽視,于是她嘗試將手工藥香制作方法申請為宜興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遞交申請時,顧小思有點受挫,因為宜興盛產(chǎn)紫砂,大部分非遺文化宣傳都圍繞紫砂進行,所以工作人員起初并未足夠重視。但顧小思并沒有氣餒,鉚足了勁準備好所有申報所需的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申請過程十分順利,手工藥香制作方法成功申遺,而她也成了藥香非遺傳承人。顧小思又驚又喜,深感自己肩上承擔的傳承責任之重。
這些年來,顧小思在努力宣傳藥香制作技藝的同時,也把對漢服的熱愛融入事業(yè)之中。無論是在視頻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顧小思都喜歡穿漢服。為了更好地宣傳漢服文化,她還一直踐行“讓中國美走出世界”的想法,每年都會去世界各地旅行,在不同風格的建筑前留下自己身穿漢服的身影:在冰島的飛機殘骸上流連,在芬蘭的極光之下留下古典的側影,在巴黎鐵塔旁度過一個慵懶的午后,在熱情洋溢的巴塞羅那熱情起舞……
“圣托里尼是一個特別小的島,有一次我穿了一套漢服準備去拍夕陽,一下車,旁邊有個老太太是意大利人,她問我這是不是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我當時還挺驚訝的,沒想到老太太竟然知道漢服,這說明漢服確實有它的獨特之美,而且這種美不光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體會到。”
在江蘇衛(wèi)視《一站到底》節(jié)目中,身著漢服驚艷出場的顧小思這樣介紹自己:“鬢發(fā)顏容當如是,金陵城下顧小思。”主持人問她怎么與漢服結下淵源的,顧小思說:“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穿著漢服幫朋友走了一場秀,當時就覺得‘你被什么打動,什么就是你的命’,我想漢服就是我的命?!?/p>
單純的喜歡是簡單的,想要長期堅持夢想并努力實現(xiàn)卻是一件難事。因為熱愛,顧小思還開過漢服店。為了做出自己想要的漢服,她去北京服裝學院進修服裝設計專業(yè)。漢服事業(yè)剛起步時,顧小思遇到過許多困難。一來自己從沒接觸過服裝行業(yè),家人、朋友對此也一竅不通,因此她只能自己跑各種渠道,還得去工廠監(jiān)工、面料廠辦料子……印象最深的一次,顧小思為了趕制一套漢服,在工廠連續(xù)盯了14個小時。
對顧小思來說,漢服與藥香一樣,都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資訊發(fā)達的今天,找準宣傳媒介才能讓傳統(tǒng)文化這杯“美酒”更加香醇。作為一名90后,顧小思深諳此道,她和傳統(tǒng)的非遺傳承人不同,熱衷于將各種漢服介紹以及制香過程制作成短視頻,在各大平臺上分享。從起初的無人問津,到現(xiàn)在的百萬博主,很難想象顧小思究竟傾注了多少心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的匠人精神、智慧和審美,都是非常寶貴的遺產(chǎn),我們要主動傳承,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傳給下一代?!睆乃幭阒谱鞣沁z技藝的傳承到漢服服飾的科普和宣傳,顧小思感受頗深。
目前,顧小思與權威出版社合作,致力于發(fā)掘更多傳統(tǒng)非遺,“在很多古村落里,手藝人因為賺不到錢,慢慢不再從事相關的手工藝創(chuàng)作了。我希望能夠找到他們,把他們的非遺手藝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做成科普圖冊,將這些手藝傳播出去,找到合適的方式傳承”。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