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消費者正在帶動“睡眠經濟”快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市場的產品與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野蠻生長亂象叢生,亟待監(jiān)管規(guī)范。
“昨晚幾點睡的?睡得香嗎?深睡眠有多久?”早上剛到工位,小張就和同事聊起昨晚的睡眠,大家紛紛打開手環(huán)查看睡眠記錄,得分最高、深睡眠最久的小張立刻成為人群的焦點和眾人羨慕的對象。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曾經,太陽升起人們就開始干活,太陽下山就回家休息,那時候睡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存在任何困難。而當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大幅加快,生存壓力和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此外過度依賴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失眠的人越來越多。
“我每年為睡眠上支出約為2000元,小到硅膠耳塞,大到乳膠枕頭,凡是經濟承受范圍內的助眠產品,幾乎都有嘗試過。”小張與同事分享自己的“好眠”經驗,“每天晚上10點準時關燈,拉緊窗簾,點好香薰,播放一段定時雨聲,再戴上蒸汽眼罩入眠……”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2年“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梢?,睡眠質量有多么重要,與健康息息相關。然而,《2021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中國成年人失眠發(fā)生率高達38.2%,睡眠障礙困擾著大量人群。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為“好眠”買單,更換床品、點香薰、戴眼罩、聽助眠音樂、開小夜燈、睡前泡腳、吃助眠食物……“睡眠經濟”逐漸成為市場新業(yè)態(tài)。
所謂“睡眠經濟”,是指睡眠質量差或失眠等人群所造就的需求經濟,是圍繞居民睡眠展開的產業(yè)經濟。頭豹研究院的報告將“睡眠經濟”劃分為三大板塊:家居硬件、助眠APP和輔助類產品,其中家居硬件為主導產業(yè)。
在一家軟件公司工作的90后女生青青為了獲得“好眠”,不僅買了安神茶、紅酒、軟糖等傳統(tǒng)助眠產品,還不惜花費重金買了智能床墊。青青介紹,這個床墊不僅可以調節(jié)高度軟硬,還可以加熱,很舒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她的失眠。青青還下載各種助眠APP,如蝸牛睡眠、小睡眠、潮汐等。相較于食品、寢具等“硬件”助眠產品,助眠服務屬于“軟件”產品,兩者結合,效果更佳。
在“睡眠經濟”的帶動下,輔助睡眠健康產業(yè)也在迅速發(fā)展,比如蘋果、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yè)推出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睡眠帶及貼片等各種智能穿戴設備。此外,如何減少熬夜的損耗也成了消費者關注的話題。同仁堂、王老吉、一整根等茶飲品牌和老字號也紛紛加入“熬夜養(yǎng)生局”,推出“熬夜水”,它主要用蜂蜜、人參、紅棗、枸杞、桂圓肉等制作。
得益于“睡眠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新職業(yè)“哄睡師”也隨之誕生。睡不著的人通過平臺購買哄睡服務,而哄睡師則按照約定采用唱歌、講故事、讀書等方式幫助客戶入眠,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一個小時不等。“目前,我通過兼職哄睡師獲取的報酬約占總收入的30%?!卑不?5后哄睡師小魚說。
可見,年輕人的睡眠焦慮,正在撐起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睡眠經濟”市場。天貓數(shù)據(jù)表明,2022年以來,平臺與“助眠”相關的產品同比增加近500%,其中睡眠儀銷量同比增長914%,褪黑素銷量同比增長40%。艾媒咨詢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中國“睡眠經濟”市場規(guī)模已超4000億元,其中,購買助眠產品人群中,年齡在22~40歲的占比達到84.3%。
不會有人一直失眠,但一直會有人失眠。失眠的消費者正在帶動“睡眠經濟”快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市場的產品與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野蠻生長亂象叢生,亟待監(jiān)管規(guī)范。首先,相關部門應建立標準體系,嚴格規(guī)范相應的產品與服務;其次,商家應深入研究消費者需求,提高產品品質和體驗,開發(fā)出更細分、更實用的產品,才能讓方興未艾的“睡眠經濟”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