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語言得體”是高考語文試卷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的一大考點,其考查面較廣,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是,由于這一考點涉及的知識點較零碎,且多考查考生平時的語言積累情況,所以無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在高三復習的關鍵時刻均容易被語文教師忽略。筆者將結合現(xiàn)狀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在高三這樣一個時間緊、任務重的階段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有關考點的分析
“語言得體”這一大考點多被設置在語文高考試卷中的語言文字運用部分。所謂“得體”,就是學生要根據(jù)內(nèi)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條件,如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目的、話題、使用語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等),選用恰當?shù)恼Z句來表情達意。學生選用的表達方式要適合特定的語境,包括文體色彩、語體色彩(口語與書面語)、感情色彩(褒義與貶義)等,需考慮交際的目的、交際的場合、交際的對象、交際的手段,還要注意敬辭、謙辭的使用(用語要注意禮貌)……在一般情況下,涉及這一考點的試題難度并不大,但是“語言得體”這一考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容易被一些教師與學生所忽略。所以,筆者認為,盡管這一考點本身難度不大,但教師仍要注意指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多學習,多積累,多運用語言文字,并在高三這一關鍵時期組織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與整理。
二、對現(xiàn)狀的分析
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現(xiàn)在盡管有許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但一些教師依然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還在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到了高三階段,學生需要復習的知識點較多,時間也比較緊張,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且講解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出現(xiàn)了嚴重的脫節(jié),導致他們在考試中無法做到用得體的語言答題。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中提到:“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jīng)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考慮到“語言得體”這一考點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運用關系密切,筆者建議各位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如何使用正確、得體的語言。
三、相關案例分享
筆者是以“八禮四儀”為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鞍硕Y四儀”是江蘇省制定的學生文明禮儀日常行為準則,旨在針對未成年人開展與文明禮儀相關的教育活動,幫助未成年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鞍硕Y”指“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八膬x”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其中的“言談之禮”不僅是“八禮四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剛好契合“語言得體”這一考點。所以,筆者將本節(jié)復習課的情境主題設置為“我的八禮四儀之旅”。
具體情境如下:
為了打造幫助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江蘇省教育廳在全省中小學范圍內(nèi)開展學習“八禮四儀”的活動。你作為學校的“八禮四儀”宣傳員,深入校園調(diào)研,在調(diào)研中深化已學的與語言表達得體相關的知識。
根據(jù)“我的八禮四儀之旅”這一情境,筆者設置了五個具體的場景。學生需要在這五個場景中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自行總結出用語得體的方法。
【場景1】寒假來臨,你來到市電視臺參加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有幸成為少兒欄目的一日主持人。請根據(jù)少兒聽眾的特點,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畫線部分。要求:不得改變原意。不超過80個字。
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碧綠的草地上,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水中的鵝卵石清晰可見。溪邊坐著一位長髯老者,面容清瘦,雙目炯炯有神。
參考答案:碧綠的草地上,一條小溪緩緩流過。水中的石頭像鵝蛋一樣,在溪水中清晰可見。溪邊坐著一位臉上長滿長胡須的老者。他身材消瘦,雙眼發(fā)亮,十分有精神。
在本場景中,學生需注意題干中的“少兒聽眾”這一關鍵對象。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把“潺潺”“鵝卵石”“長髯”“面容清瘦”“炯炯有神”等少兒難以理解的詞語換成淺顯、生動的詞匯。由此,他們可以得出用語得體的第一個方法:看準對象,掌握分寸。
【場景2】你圓滿完成了“一日主持人”的任務,晚上回到家與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此時,電視上正在播放新版的電視劇《天龍八部》,你正看得津津有味時卻發(fā)現(xiàn)了臺詞中的錯誤……(臺詞中稱對方的父親為“家父”)
參考答案:可將“家父”改為尊父、令父等。
設置本場景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正確使用謙、敬詞。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謙、敬詞的頻率并不高,所以教師可以趁此機會組織他們整理常見的謙、敬詞,指導他們學會區(qū)分與使用謙、敬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得出用語得體的第二個方法:注意遣詞,敬謙得體。
【場景3】充實的寒假結束了,你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園,開啟了新學期的學習之旅。此次寒假社會實踐,使你對主持、廣播工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學后,你便積極加入我校的廣播社,負責審稿及播報工作。一日,正在審稿的你看到了這樣一篇廣播稿:
“同學們,敬孺之聲開始了!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校高三(2)班的李想同學在省城折桂了!她在參加作文比賽時心無旁騖,倚筆馳騁……”
本場景中的“折桂”“心無旁騖”“倚筆馳騁”等均屬于書面用語,而廣播用語屬于口語。因此,學生需將以上書面語轉換成通俗易懂的口語,如將“折桂”改為“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由此,他們可以得出用語得體的第三個方法:用語得體還需要注意語體。
【場景4】周末上午,春光和煦,微風怡人,你約上同班的三五好友一起去郊游。在旅途中,沿路的一些標語引起了你的注意:
A.考場門口:失敗乃成功之母
B.盤山公路下山方向:陡坡,慢!
C.火葬場門口:把經(jīng)濟搞上去,人口降下來
D.交叉路口標語牌:多拉快跑,爭分奪秒
四個場景中出現(xiàn)了四個標語。很明顯只有 B 選項合適。因此,他們可以得出用語得體的第四個方法:使用語言必須分清場合。
【場景5】周末,你來到社區(qū)宣傳“八禮四儀”,有一位王爺爺向你尋求幫助。王爺爺是一位獨居老人,患有高血壓病,近日收到了女兒從外地寄來的降壓藥,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壓藥說明書中的部分內(nèi)容。請你從中選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話轉告王爺爺。要求:語言簡明,表達得體,不超過30個字。(說明書略)
本場景會出現(xiàn)一份藥品說明書,該說明書中包含較多的專業(yè)術語且部分文字與如何服用藥物的關系并不大,因此在轉告王爺爺時只需表達清楚什么時候吃多少劑量的藥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總結出用語得體的第五個方法:不改原意,轉述得體。
在“八禮四儀”這一教學情境中,筆者通過設置五語個具體的場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其自行的趣味性,而且讓他們感受到了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