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玨瑩
“上”“下”用作方位名詞和表示垂直方向位移的動詞時基本對稱,如上/下面、樓上/下、上/下班、上/下課、上/下車;而上廁所、下廚房、上街、下鄉(xiāng)等則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吧蠋薄跋聫N房”“上街”“下鄉(xiāng)”的結(jié)構(gòu)都是“上/下+處所”結(jié)構(gòu),“上”表示去往某地,“下”表示進(jìn)入某地。理論上“下廁所”也能表達(dá)和“上廁所”相同的意思,但實際運用中卻沒有這樣的表達(dá)方式。本文以此作為切入點,分類歸納“上”“下”在組合時對稱或不對稱的情況,并從轉(zhuǎn)喻、隱喻、社會心理等方面探求形成其特點的原因。
“上”的主要義項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的義項有:1.位置在高處。2.次序或時間在前。3.物體上端或表面。4.等級或品質(zhì)高的。5.由低處到高處,上升。6.由一地到另一地。7.出場。8.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9.規(guī)定時間開始工作或?qū)W習(xí)等。10.把飯菜等端上桌。11.添補;增加。12.前進(jìn)。13.涂,搽。14.登載;出現(xiàn)(在電視上)。15.擰緊。16.呈遞上級。17.達(dá)到;夠(一定數(shù)量或程度)。
“下”的主要義項
“下”的義項如下:1.位置在低處。2.次序或時間在后。3.低處;底部。4.等級低。5.由高處到低處,降落。6.去;往;進(jìn)入(處所)。7.退出;離開。8.拆除;卸掉。9.按規(guī)定時間結(jié)束工作或?qū)W習(xí)。10.頒布;下達(dá)。11.投入;置入其中。12.做出某種決定。13.表示有空間,能容納。14.量詞。15.對尊者自謙之詞。
“上”和“下”主要用作名詞和動詞,并且二字在組合時有很大的相似性。
“上”“下”作為基本方位詞的用法基本相同,多指處所;用作動詞時表示垂直距離的位移,有對稱性。
“上”“下”作名詞時的對稱性
“上”“下”作為方位名,在“上/下+名詞”指處所、時間、次序、等次時具有對稱性,二字互換只改變所指處所的位置,不改變結(jié)構(gòu)的深層語義。如指處所的上/下游、上/下腹;指時間的上/下半年、上/下半夜;指次序的上/下一個;指等次的上/下等、上/下策、上/下品。
“上”“下”作動詞時的對稱性
“上”和“下”的第5、6、7、8、9個義項都是作動詞使用,其中5、6、7表示移動義,8、9表示施為義,并且這幾個義項是一一對應(yīng)的,這代表“上”和“下”作為動詞使用時的對稱性,具體情況如下:
①上/下+處所(與地面有明顯的垂直距離),如上樓/下樓、上床/下床、上山/下山、上臺/下臺。移動具有方向性,一般而言,有“高”就有“低”,能與“上”搭配的處所賓語都能與“下”搭配,因而“上/下+與地面有明顯垂直距離的處所”在具體運用中具有對稱性。
②“上/下+交通工具”時具有對稱性,例如上/下車、上/下飛機、上/下船。在“上/下+交通工具”這一結(jié)構(gòu)中,“上”和“下”都單純地表示移動義。古時的車與地面有一定的距離,乘車需要攀登而上,從交通工具上移動到地面自然用其反義詞“下”,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③“上/下+名詞”表示行為開始或結(jié)束時具有對稱性,如上/下班、上/下課、上/下場。在此結(jié)構(gòu)中,“上”表示按規(guī)定時間或特殊情況開始某行為,“下”表示按規(guī)定時間結(jié)束行為或行為完成?!吧?下+名詞”結(jié)構(gòu)的使用非常普遍,表明“上”“下”在表示行為開始、結(jié)束時具有對稱性。
④在表示去往說話人以北或地理位置在北方的地方常用“上”,以南或地理位置偏南的地方常用“下”,如上北京、下西洋。在這一用法上,“上”和“下”也有對稱性。
“上”“下”除了作為基本的方位詞以外,還常用作動詞,“上”“下”用作動詞時有一定的對稱性,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況?!吧稀薄跋隆倍加腥ネ车氐囊馑迹碚撋蟻碚f,“上廁所”和“下廁所”都表示進(jìn)入廁所為滿足生理需求排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都只會用“上廁所”而非“下廁所”,“下廚房”“下鄉(xiāng)”“上街”也如此。楊子、王雪明認(rèn)為“上”“下”作為動詞與賓語搭配時具有不對稱性;趙玥認(rèn)為詞語義項的不對稱造成使用頻率和結(jié)構(gòu)搭配的不對稱。
“名詞+上/下”的不對稱性
“名詞+上/下”表示處所且接觸表面時具有不對稱性,此時“上”的適用范圍比“下”廣。“上”和“下”作名詞時都能指處所和高低,不與物體表面接觸時,二字通用;與物體表面接觸時,只能用“上”,一般不用“下”,如:
(1)一抹金色的余暉,正好照在姑娘黝黑的臉龐上 。(施托姆《茵夢湖》)
(2)他的眼睛首先看到的是長老畫在墻上、用來計算時間的子午線,然后他又看到那可憐的長老死時所躺的那張破床。(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在這兩句話中,“上”都是指處所的,理論上換成“下”就能指與之相反的位置,可實際上如果把“上”換成“下”句子會變得很不通順,違背了語言表達(dá)的原則。
“上/下+處所賓語”的不對稱性
在“上/下+處所賓語”結(jié)構(gòu)中,當(dāng)處所有等級區(qū)分時,“上”和“下”的使用不對稱,例如“上廳堂”“下廚房”。
古時廚房地位是比較低的,常位于堂室的東邊或后邊,臨近柴房、后門或廁所,常出入廚房的也是地位比較低的下人或是女性。在古代的座次中,東向(坐西向東)最為尊貴,其次是南下,再次是北向,西向排在最末。古代的廚房大多位于東方,坐東向西,在房屋當(dāng)中地位是比較低的,甚至有“君子遠(yuǎn)庖廚”這樣的說法。用“下”表示進(jìn)入廚房,文獻(xiàn)中多有記載。
(1)五更雞唱,起著衣裳。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摩鍋洗鑊,煮水煎湯。(《女論語》)
(2)田福軍和他愛人徐愛云正在廚房里忙著炒菜。因為老丈人過生日,福軍今天破例親自下廚房,執(zhí)起了炒瓢。(路遙《平凡的世界》)
與廚房相反,廳堂是平時舉行議事、會客等重要活動的場所,出入廳堂的多是家里的主人,男性成員。廳堂的位置一般也在一座宅子的中央地帶,地位是很高的。因此,一般用“上”廳堂。除“上廳堂”和“下廚房”之外,表示到賓館或飯店吃飯也有類似的說法。同樣表示吃飯的場所,“酒店”“飯店”“館子”有明顯的等級區(qū)別,等級高一些的習(xí)慣上用“上”,反之用“下”。
綜上所述,“上”“下”作為移動動詞在“上 / 下 + 處所賓語”結(jié)構(gòu)中使用時,“上”和“下”的使用因處所的等級高低具有不對稱性,等級程度越高的處所賓語與“上”搭配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與“下”結(jié)合的可能性越大。
“上”“下”表示施為義時的不對稱性
“上”“下”常用作方位名詞和動詞。在“上”的義項中,用作動詞的有5、6、7、8、9、10、11、12、13、14、15、16、17。其中5、6、7、9可概括為移動義,8、10、11、12、13、15、16可概括為施為義。
“下”的動詞義項包括5、6、7、8、9、10、11、12。其中5、6、7、9表示移動義,8、10、11、12表示施為義。
當(dāng)“上”和“下”表示施為義時,具有不對稱性。如上學(xué)、上廁所、上路、上街、下棋、下定義、下決心、下筆、下刀、下單?!吧蠈W(xué)”表示到學(xué)校學(xué)習(xí),“上廁所”表示進(jìn)入廁所排泄,“上路”表示開始走,“上街”表示到街上去買東西或看東西。此時“上”不僅僅表示到某地去,而到某地去只是這個詞所表示的意義的一個前期準(zhǔn)備,后面必然還連著與處所賓語緊密相關(guān)的事件。在這一用法上,“上”由一般的移動義隱喻或轉(zhuǎn)喻為施為義,能與之搭配的處所賓語不能與“下”組合。
“下棋、下定義、下決心、下筆、下刀、下單”中的“下”也明顯表施為義,“下棋”相當(dāng)于操控棋子,“下定義”中“下”表示“界定、概括”,“下決心”表示做,“下筆”“下刀”表示動,“下單”表示“簽署、預(yù)定”。在這些詞中,“上”和“下”雖然都表示施為義,但“上”和“下”不能互換,沒有下學(xué)、下廁所、下路、下街、上棋、上筆、上刀、上單這樣的說法。
“上”和“下”作為動詞都能表示施為義,但二者各自有其使用范圍,在表示進(jìn)入廁所排泄義時理論上能用“上”,也能用“下”,“上街”等詞也如此,而實際生活中卻并非如此。其中有歷史文化、用語習(xí)慣、社會心理、語義選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二字表施為義時不具有對稱性。
隱喻和轉(zhuǎn)喻的影響
“上”“下”作為名詞時的基本義是方位詞,作為動詞的基本義是表示垂直距離上的位移,即表示位置在垂直方向上發(fā)生了變化。在這兩種用法上,“上”和“下”基本對稱,其原因在于移動的方向性和空間的相對性,有高就會有低,有向上就會有向下。是否發(fā)生隱喻/轉(zhuǎn)喻、隱喻/轉(zhuǎn)喻的路徑是否相同則是造成“上”“下”組合時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的重要原因。
“上”作為動詞時的基本含義是“從低處到高處”,不考慮方向,于是引申出義項6,由一地到另一地,進(jìn)而引申出義項8和義項10;突出時間維度,則由一般的移動義引申出義項9?!跋隆弊鳛閯釉~時的基本義是“從高處到低處”,忽略移動的方向性,引申出表示一般位移的義項6;進(jìn)一步引申出義項8和11;突出時間概念,由義項6引申出義項9。對比發(fā)現(xiàn),“上”和“下”表示移動義時的引申路徑基本相同,而轉(zhuǎn)喻和隱喻是詞義引申的兩種基本辦法,因此,“上”與“下”表示移動義的用法基本對稱。
社會心理的影響
在中國,社會等級觀念從周朝開始變得非常嚴(yán)格,有一套專門的禮儀制度約束人的行為,不同級別的人有不同的禮教制度規(guī)范,雖歷朝歷代不盡相同,但等級尊卑觀念始終保留在中國人的認(rèn)知當(dāng)中,這對語言的使用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般而言,到社會地位/等級較高的場所去會使用“上”,而不用“下”。一般人們會說上法庭、上廳堂、上酒店、下館子、下廚房,而不會說下法庭、下廳堂、下酒店、上館子、上廚房。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當(dāng)中,法庭、廳堂、酒店的地位都是比較高的,不會用與之矛盾的“下”來搭配。相反,廚房、館子是地位比較低的場所,經(jīng)常出入的也不會是社會地位高的人,與“下”組合的概率更大。
此外,避諱求雅的心理也會影響“上”和“下”的組合。在中國人的觀念中,“上廁所”是一個不太文雅的說法,于是就用一些比較委婉的詞指代為滿足生理需求而排泄這件事。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表示“上廁所”的詞有出恭、如廁、上茅房(廁)、登廁等。如廁、上茅房(廁)、登廁、上廁所等詞有一個共同點:詞語本身并不包含排泄義,都由表“去;進(jìn)入”義的動詞加處所名詞廁(所)構(gòu)成,用進(jìn)入廁所這一行為隱喻排泄,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