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國斌 莫鵬
初春到來,氣溫陡然回升,但午晚溫差大,且不時有冷空氣襲來。這時如果急于脫去冬裝,就很容易感冒。而且經(jīng)過一個冬季,人的抗寒能力變差。尤其是老人、兒童、產(chǎn)婦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不要過早脫掉棉毛衣服,氣溫回升并穩(wěn)定在15度之前都不能盲目減衣。很多年輕女性為了追求美麗,早早換上了裙子,致使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痛經(jīng)等。
春季穿衣應以保暖為重。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huán)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因此宜“上薄下厚”,即先減上衣,后減下裝;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點,不要過早穿著外露足踝及過薄的鞋襪。不要過早摘掉帽子、圍巾,以免遭受風寒,出現(xiàn)頭痛、感冒、傷風。外出時,衣服做分層保暖和防風,比如里面穿著秋衣,外面套一件薄衛(wèi)衣或毛衣,再加一件外套,這樣可以根據(jù)天氣情況隨時增減衣服。免疫力低下的老人,要盡量減少外出次數(shù)和時間,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時一定要戴上帽子、圍巾、口罩、手套等。
不同的患者,保暖部位也各有重點。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做好頸、腰、胸椎等脊柱關節(jié)保暖最為重要。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手足關節(jié)疼痛最為常見,手足是最需要保暖的部位。此外,頭部、臉部、頸部、腰部、肚臍、口鼻、耳朵等是最易受寒濕邪氣侵襲的部位,在“春捂”時也應該重點關注。有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jīng)末梢豐富、敏感,春捂要做好足底的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暖和起來。
春季是養(yǎng)肝護肝的季節(jié),宜多吃性味甘平的食物,少食酸澀、油膩的食物,以有效調(diào)節(jié)肝火。也可適當吃點味兒沖的食物,如蔥、姜、蒜等,能起到益氣通陽、祛散陰寒作用。還要保證維生素、礦物質(zhì)、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充足攝入。
1.大蒜 大蒜中的活性物質(zhì)蒜素有助于人體抵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增強免疫力。不過要讓大蒜發(fā)揮作用,最好把它拍碎后,在室溫下放一會兒再開始料理,或放到菜中炒熟。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功能。
2.芹菜 老年人多吃芹菜對身體非常好。因為芹菜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大,尤其以葉中含量豐富,而且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人體消化,具有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血管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3.菠菜 一年四季都有菠菜,但春季菠菜是最好的。春季的菠菜鮮嫩可口,能夠起到預防春燥和解毒的作用。從中醫(yī)角度來講,菠菜性味甘涼,有潤燥、止血養(yǎng)血的作用。但菠菜里含有很多的草酸,會阻礙鐵和鈣的吸收,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先用沸水焯一下,涼拌或清炒都可以。
5.胡蘿卜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以及其他維生素。β胡蘿卜素在人體小腸內(nèi)可以轉(zhuǎn)化成維生素A。常吃胡蘿卜可以使皮膚光澤且富有彈性,而且還有清熱解毒、潤腸的功效。
6.薺菜 薺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有平肝明目、清熱止瀉、利尿消腫等作用。薺菜蛋白質(zhì)含量很高,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營養(yǎng)成分,鈣含量也很豐富??梢灾苯映床耍部砂溩?,或做薺菜湯。
7.土豆 如果烹調(diào)得當,吃土豆不僅能減肥,營養(yǎng)還很豐富。與其他蔬菜或水果相比,土豆能提供更多的鉀、維生素C、維生素B6等??梢宰龀赏炼鼓唷⑼炼篃跞?、土豆絲等。
4.百合枸杞粥 取百合20~30克,枸杞10克,豬肉片或肉末適量,放人大米粥里煮熟即可。百合是潤肺佳品,常用于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癥,還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枸杞有補肝腎、益精氣、祛風治虛等功效。
春暖花開,氣溫回升,室內(nèi)一定要注意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3次窗,每次的時間不少于半小時。早上起床后7~8點鐘時,客廳和臥室要開一次窗;中午12點至下午1點開一次窗,下午3~4點開一次窗。如果遇上大風降溫天氣,就不要開窗了。
春季天氣轉(zhuǎn)暖,花草樹木開始發(fā)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有害物質(zhì),還具有吸塵減噪、調(diào)節(jié)室溫和溫度的功能。有庭院的家庭可在院內(nèi)培植花草和樹木,可以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也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平衡,有利于慢性疾病康復。室內(nèi)則宜選擇觀賞性植物,如發(fā)財樹、綠蘿、棕竹、虎尾蘭、橡皮樹等。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可選擇生命力較強的植物,如萬年青、虎耳草等。也可以在室內(nèi)適當擺放一些鮮花,如百合、康乃馨等。
對一些獨居的空巢老人,有以下6點建議。
1.室內(nèi)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如果溫度達不到,可以使用電暖氣等,不要讓室溫太高或者太低。
2.可以養(yǎng)幾條觀賞魚,魚缸里的水流聲循環(huán)流動,有助于老人的睡眠和健康。
3.可以嘗試用電腦或手機放一些輕音樂(如古典吉他曲、鋼琴曲等),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激發(fā)大腦活動。
4.早上起床半小時后,可以打開電視機看看新聞、聽聽戲曲。一邊聽戲曲,一邊在屋內(nèi)做些運動或手工,是不錯的消遣方式。
5.邀請鄰居和朋友來家里坐坐,在一起拉家常,憶往事,或下盤棋、打打牌,能讓屋子擺脫寂靜,充滿歡聲笑語。
6.保持充足休息和睡眠,因為人的休息和睡眠會直接影響抵抗力水平。但也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一般以7~8個小時為宜。春天白天變長,夜晚變短,睡眠時間也要隨之變化。建議晚上10點半入睡,早上6點起床。
立春之后,天氣逐漸回暖,正是體育鍛煉的最佳時節(jié)。但老年人運動要注意做到“五個不要”。
1.不要過早出門 很多老人有晨練的習慣,但是早晨氣溫低,濕度大,容易感冒;而且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氧含量低,老年人很容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壓、肺心病、老慢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過早晨練會更加危險。老年人應在太陽升起后再進行戶外運動,中午12點至下午14點為宜,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為暖和。出門前最好用熱水泡個腳,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yǎng),減少下肢酸痛。
2.運動強度和時間要適度 老年人不宜從事運動量過大的項目,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跳廣場舞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為宜,并以略感疲勞為度(心率不超過100次/分鐘,呼吸不超過18次/分鐘)。每周運動3~5次,每次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
3.兩種天氣不要鍛煉 一是雨霧天氣。大城市易出現(xiàn)“污染霧”,細小的霧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質(zhì)和致病菌。二是大風天氣。此時體感溫度很低,老年人和體弱者不宜出門鍛煉。
4.不要迎風減衣 戶外活動要選擇避風向陽、清靜、視野開闊等場地,千萬不要迎著風,更不要減衣服。運動時穿衣以暖和不冷為宜,出汗后千萬不要脫掉衣服迎著冷風直吹。
5.運動后不要立即進食和洗澡 運動結(jié)束后宜在20分鐘至半小時后再進餐,否則易導致胃腸痙攣或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也不能立即洗熱水澡,以防血液大量滯留在四肢與肌肉,導致大腦與心臟的供血不足,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