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 汪雷雷
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寫作教學為抓手,在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目前,學生的作文依然存在照搬、套路化、灌水等問題,直接制約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提升。尤其在初中階段,寫作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強化寫作指導,破譯寫作密碼,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提供2—3篇范文,讓學生研究這些范文的格式以及寫法,掌握所謂的“寫作套路”。這種教學方式屬于“速成式教學法”,旨在讓學生通過所謂的結構或者套路快速寫出一篇作文??此瓶梢詫崿F(xiàn)教學目標,但是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的寫作信心,套路化寫作,使作品失去鮮活的底色。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調(diào)整教學觀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的寫作熱情。
例如,教學“寫人要抓住特點”,教師先展示畫家羅中立的《父親》這一藝術作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洞察作品,把握人物的特點。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1)在《父親》這幅作品中,父親的穿著如何?有何特點?(2)父親的面部特征有何特點?他的膚色、眼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3)當你第一眼看到《父親》這幅作品時,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是畫家的技巧,還是人物本身的特點?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盡快發(fā)現(xiàn)人物的特點。之后,圍繞剛才的問題進行課上討論,讓學生試著鑒賞這幅美術作品。面對多彩、生動、直觀的美術作品,學生展現(xiàn)了極強的積極性。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從眼神、微笑、牙齒、皺紋、手掌、服飾等不同角度詳細描述了《父親》這幅美術作品的具體特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美術作品中“父親”的特點:他的眉弓上有著密密的汗珠,額頭上滿布歲月留下的皺紋,干裂而半張的嘴唇……然后,教師引入本單元寫作任務,讓學生從班級中任選一位熟悉的同學,按照剛才的步驟抓住對方的特征,試著用200字左右為對方“畫”一幅肖像。在上述課堂上,教師利用一幅生動、直觀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掌握塑造和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寫作訓練。
寫作素材之于寫作,猶如血肉之于人,沒有素材的加持,學生的作文就會變得干癟生硬、味同嚼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豐富感知,積累豐富的素材,這樣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心中有貨,信手拈來。
在平時的教學中,積累素材的途徑很多,其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朗讀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朗讀中積累是簡便易行的方法?!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就以朗讀為抓手,促進學生積累美文佳句,從而助推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F(xiàn)行教材中不乏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美文,筆者引導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開展“最喜歡的一篇課文的朗讀和評析”,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既提升了口頭表達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鑒賞能力,深度融入文本,感受文本之美,也積累了優(yōu)秀素材,既開闊了眼界,又提升了作文水平。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善于整合多種資源,將學生置于多樣化的情境中,讓學生親歷感知,適時整理,達到積累素材的目的。
除了無話可寫,學生作文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新意。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總是設置過多的障礙,讓學生“畫地為牢”。再加上有的教師還會提供一些所謂的寫作結構,導致學生不得不按照教師的思維模式寫作,長此以往,寫作難免會變得僵化生硬,毫無新意。教師應當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發(fā)揮潛能,寫出天馬行空的文字,這樣才能達到寫作教學的目的。
例如,教學“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教師應基于學生個性潛能的激發(fā),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富有鮮明個性色彩的文章。具體來說,有的學生喜歡編寫故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皇帝的新裝》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寫一個新的結局;如有的學生比較喜歡寫記敘文,教師可以隨機設計一些有趣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如“給十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如果可以打一通時空電話……”“XX年后的一天”等;如果有的學生喜歡寫散文,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寫想象中的自然風光,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教師提供了極為寬松的創(chuàng)作空間,并非意味著學生可以毫無章法,隨心所欲,而是應當合理發(fā)揮想象力,凸顯個性,寫出具有個性色彩的作品。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彰顯個性,我手寫我心,這樣才能杜絕千篇一律,使每篇作品都能流露出靈動的生命印記。
寫作是對生活的真實表達,將在生活中的經(jīng)歷、事件、體會、想法以及經(jīng)驗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這便是寫作。很多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更沒有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也沒有寫作動力,這是寫不好作文的重要原因。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提升認知世界和感知情感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生活中,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悟,這樣的寫作才更有意義。
例如,教學“寫出人物的精神”,很多學生在寫這篇作文時,會寫警察、醫(yī)生、教師、家人等,人物的精神也多以“奉獻”為主,要么為學生奉獻,要么為親人奉獻,要么為病人奉獻。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作文內(nèi)容普遍缺乏新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生活中常見的各項職業(yè)出發(fā),比如服務員、環(huán)衛(wèi)工、建筑工人、快遞員、程序員、送餐員等,同時回憶自己和從事某項職業(yè)的人之間的小事,如做環(huán)保志愿者、替送餐員送餐、看音樂表演等,鼓勵學生寫出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與感悟。不論學生的感悟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消極的還是積極的,只要這些感悟是出自本心,就可以寫下來。此外,針對“生活小事”這一細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些職業(yè)背后的人物精神或狀態(tài)。比如快遞員身上的不辭勞苦的精神、程序員的嚴謹細致、服務員的顧客至上,要借助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的精神。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初中生的寫作往往會陷入想當然的困境,割裂文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的作文了無生氣,吸引不了讀者的眼球。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生活中的人和事,真正做到眼中有物,將自己的觀察所得融入作文中,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多數(shù)情況下,初中生的寫作都缺乏深度,這是因為教師習慣性將學生局限在教室的“方寸之間”,很少提供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相對膚淺,沒有深刻的內(nèi)涵。此外,初中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窄,這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視野。為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積極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感受生活的真實一面。
例如,教學“熱愛生活,熱愛寫作”,該文題沒有什么寫作難度,但由于長時間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學生很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美,忽略生活中那些值得發(fā)掘的趣事。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需求,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和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去戶外踏青,在河邊嬉水、在田野中采花、在農(nóng)田或者山林中采摘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寫下來,寫一篇真實的文章。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或者志愿者活動,如帶領學生走進養(yǎng)老院、福利院等公共場所,讓學生參加公益性服務,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參與這些實踐性活動,學生在寫作時不僅更加接地氣,而且寫出的作文更加優(yōu)質(zhì)。
在平時,由于學習任務較重,學生很少有機會走出家門,也沒有多少機會參與生活實踐,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多引導學生走出教室,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活,這樣學生寫作時才有話可說,寫出的內(nèi)容才會更加真實,更加鮮活。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學生通過交流活動展開學習,會取得良好的效果”。頭腦風暴正是一種交流活動,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彼此的觀點和思想,這些思想和觀念不斷地碰撞,大腦將處于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此時靈感將如泡泡般不斷涌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寫作思路,教師可設計一些作文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和交流,甚至是爭論。學生的靈感會在這個過程中涌現(xiàn),這對學生展開多元視角寫作具有積極的影響。
例如,教學“學寫故事”,教師安排故事接龍活動,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故事接龍。接下來,教師設計了一個故事開頭,“曉軍在上學的路上遇到了一個摔倒的老人……”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這個故事續(xù)寫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的學生積極參與故事創(chuàng)編活動,對故事的走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有的學生認為,接下來應該重點突出曉軍內(nèi)心的矛盾和糾結,他既想扶起老人又害怕被老人敲詐,陷入踟躕;有的學生認為,接下來應該設計一個轉折,曉軍不想惹事,于是沒有攙扶老人,而是遠遠地走開了。在這個過程中,圍繞“該不該扶老人”產(chǎn)生了一個課堂小爭論,學生爭得面紅耳赤。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故事的走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想法,將故事續(xù)寫成了不同的面貌。如此一來,既實現(xiàn)了教學目的,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受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初中生寫作的典型問題就是寫作思路相對單一,教師可以引入頭腦風暴,讓學生分享彼此的觀點,讓觀點不斷地碰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教學中學會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從而寫出更具新意的文章。
總之,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它既是學生語文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學生綜合水平的集中展示,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要重視學生作文水平的培養(yǎng),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引入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作,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