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婷 苗雨
(青海大學)
榜樣示范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最開始的起源在古代德育的身教示范,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成為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更好地表達出中國共產黨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建黨到現(xiàn)在,黨組織一直都在發(fā)揮先進典型以及模范榜樣的示范作用,通過榜樣示范開展教育活動,能夠更好地鼓舞與引導群眾,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因此榜樣教育具有著一定的號召力與鼓舞力,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發(fā)揮出自身的育人價值與作用。當前面對著復雜的媒體環(huán)境以及社會發(fā)展趨勢,學生在思想觀念以及道德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使最終的思政教育無法有效落實。所以通過榜樣示范教學,保證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的正向價值引導,為學生未來發(fā)展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學榜樣、做榜樣是新一代青年學生們塑造思想品德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實現(xiàn)對榜樣示范法的靈活運用是當前教師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在我國的教育理論方面對于“榜樣”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人們在理解的過程中也并沒有統(tǒng)一化的標準與概念。大部分“榜樣”的理念都是放在了榜樣教育或者榜樣示范中融合去分析,并沒有明確的含義。根據(jù)一些參考文件與自我理解,可以將“榜樣”視為是對人的發(fā)展有所啟發(fā)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人與對應的生平事跡等等,能夠在這些榜樣實際中突顯出可以得到社會群眾認可的精神與內涵[1]。因此對于榜樣的評判可以從道德層面也可以從人物精神或者才華方面,對于榜樣的概述需要從榜樣教育有關的概念中所提取出來的。所以,榜樣主要就是代表著社會與群體比較高的思想品質以及道德境界,可以達到社會道德標準的人物與事件。所以榜樣的樹立將會使榜樣示范法更好的應用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為榜樣示范教育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就是榜樣示范法,還可以將其稱之為是榜樣示范教育方法,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一些先進或者經典的優(yōu)秀人物供學生們學習與參考,保證能夠更好的領悟到優(yōu)良品質與光榮事跡,促使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可以逐漸外化成實際行動,更好地運動到現(xiàn)實生活中。而這也能夠從根本上去提升榜樣示范教育的有效性與實踐性。榜樣示范法也被稱之為是經典示范法,可以利用一些具有經典意義的人物或者事物實現(xiàn)正向的引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進而大學生們可以不斷去約束自身的言行與舉止,能夠提升思想認識。榜樣示范教育通過選擇與樹立合理的榜樣實現(xiàn)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正向引導,保證高校大學生們可以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爭先恐后的成為新時代優(yōu)秀的榜樣。從而可以看出榜樣示范法能夠生動且形象的對當代學生思想塑造起到一定的教育與引導作用[2]。
1.感染性
大學生在踐行榜樣精神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保證榜樣人物的品質以及事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感染力可以成為拉近大學生與榜樣之間的紐帶。榜樣示范法理論不能強加的灌輸給學生們,而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感染力保證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榜樣,進而在生活中踐行榜樣示范教育。而感染性在整個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最關鍵的特點就是能夠主動去靠近榜樣、學習榜樣,發(fā)揮大學生自身在學習中所具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保證學生可以接受榜樣示范的思想。通過與大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使榜樣示范教育的感染性更好地發(fā)揮出來,在未來生活中可以一直踐行榜樣的精神品質。
2.時代性
榜樣示范理論是在不斷與時俱進的。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下,榜樣示范也需要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具有全新的時代內涵。而時代的特征可以保證榜樣示范教育理論以及思想能夠一直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與適用性。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與科技迅猛發(fā)展,大學生們處在復雜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所接受的信息多元化,榜樣的樹立以及宣傳能夠與時代性完美的融合,博取大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去了解榜樣有關的事跡,實現(xiàn)對應的自我引導[3]。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所以當前的社會時代思想主要就是在生產力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下所發(fā)生轉變。而時代性作為當前榜樣示范過程中最為明顯的特征,同時也是榜樣示范教育具有強大生命力與持久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保證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指向性。
3.引導性
榜樣示范教育的關鍵在于具有良好的引導性,促使高校內的大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身在實際生活與發(fā)展中的榜樣,不斷去學習,使榜樣精神可以對自己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與熏陶,保證榜樣行為實際可以成為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落實的小事。促使學生們踐行榜樣力量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大學生的思想,減少學生們所具有的功利、浮躁以及攀比的心理,為大學生的正向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4]。
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基本都是采取單一且枯燥的教學模式,并沒有認識到榜樣教育法的重要性。而時代在發(fā)展,大學生的思維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基本都是過場式的“聽課”,教師在講而學生被動的學習,缺少有效的交流與互動。還有一些教師依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理念,無法實現(xiàn)多種教育方式的綜合運用。盡管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榜樣示范教育法,也只是單純的追求課程的完整性,通過口頭敘述的方式更好的傳達榜樣精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思政教師無法實現(xiàn)以身作則。榜樣示范教育在思政課堂上的應用,直接體現(xiàn)為教育者自身對大學生的榜樣教育。所以作為教育的主要對象,自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在現(xiàn)實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思政教師都沒有認識到自身的職責與義務,無法向學生們傳遞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與道德價值。隨意的在課堂上發(fā)表不當言論,并且還會有一些教育者存在著不良的道德以及觸犯法律的行為,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思政教師無法發(fā)揮出模范帶頭作用,這些榜樣教育法在思政課堂上失去有效的表現(xiàn)[5]。
榜樣精神無法全面且有效的落實到榜樣行為的重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并不是不想而是無法自己完成知性轉化。根據(jù)《新時期大學生道德的榜樣教育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五百名大學生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一的學生們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百分之六十九的大學生并沒有參與過實踐活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榜樣教育宣傳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許多學生們認為,每次聽完榜樣教育的講座或者觀看完榜樣人物紀錄片后將會受到一定的啟發(fā)與感染,精神上也有所提升。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與認同榜樣精神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行動落實。因為對于榜樣精神的感慨無長時間的保持,學生們的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或者因為榜樣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比較遙遠,所以比較陌生,并沒有有效的方式去落實。在現(xiàn)實情況下,榜樣教育活動無法有效的落實到某一具體部門,所以缺少常規(guī)性與標準化的實踐活動,無法實現(xiàn)全面的跟蹤與監(jiān)督。總而言之,因為各種原因使大學生無法將榜樣精神視為需要落實的環(huán)節(jié),所以無法實現(xiàn)榜樣精神知行轉化[6]。
高校在為大學生們選擇榜樣示范對象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一些十全十美、比較經典的英雄式或者先鋒式的形象,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任勞任怨、大公無私以及舍己為人的良好榜樣精神,而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榜樣對當代大學生過于神圣化,缺少真實可信度,這些類型的榜樣無法獲得學生們的心理認同。所以,高校在進行榜樣示范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樹立多種多樣的榜樣類型,保證能夠滿足所有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找到自己追求與效仿的榜樣。高校應當能夠結合新時代以及新風貌發(fā)展的標準,對于榜樣的評價標準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于隨意化,能夠根據(jù)大學生們所關心的領域去選擇正能量榜樣,能夠找打大學生們所關心的領域去樹立正能量榜樣,例如一些敬業(yè)、勤奮以及勵志的企業(yè)家與政界人物等案例為大學生們進行榜樣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榜樣教育可以一直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念明確指出,理論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科學且先進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更好的彰顯出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傳承與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更好地去辨別西方不良價值觀[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宏觀的角度直接為我國榜樣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比較明確的方向。思政教師在開展榜樣教育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彰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的核心凝聚力量。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成為大學生們自發(fā)自覺的道德向往與價值認同。另外,榜樣示范教育還可以促使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會議上強調了需要堅持教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廣大師生可以成為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與傳播者。在榜樣示范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去擴展自身的視野,能夠選擇多種多樣的榜樣類型,能夠滿足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多層次的道德要求。高校榜樣教育所選擇的榜樣需要做到多樣化,更好的彰顯出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愛國精神,做到與時俱進,逐漸形成辛勤勞動與創(chuàng)造未來的勞動精神。
其次,作為高校的思政教師應當成為時代的榜樣[8]。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師,所以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出教師所具有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思政教師可以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以及視野要廣的精神。因此作為思政教育應當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理論文化水平,可以通過扎實的功底開展思政教學,做好傳道解惑這一工作。提升理論文化水平、拓展知識儲備,提升教學技能作為教師在實際中的最終要求。
強化學生們對榜樣的認知。作為大學生在思政政治榜樣示范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加深對榜樣的深層認知。大學生需要關注不同類型與層次的榜樣群體,保證不同類型層次的榜樣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光芒。除了要了解與學習一些與自身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榜樣群體之外,大學生還應當加強對其他層次榜樣的認識,可以受到各種各樣榜樣精神的熏陶與引導,促使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因為大學生能夠采取有效的手段,實現(xiàn)對榜樣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媒體對榜樣的宣傳與報道主要就是表達了榜樣所具有的精神品質,而大學生應當深入的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榜樣事跡與榜樣行為,提升自身判斷是非的能力與意識,以免因為認知過于片面對榜樣產生一定的誤解。除此之外,還需要提升學生們對榜樣的認可程度,因為黨與國家作為對榜樣進行評選與表彰,主要就是因為其對于國家與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貢獻[9]。社會對榜樣精神的宣傳與弘揚直接代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主流價值方向。除此之外,還需要利用行動去踐行榜樣精神,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融合到一起。牢記總書記的指導,能夠學習榜樣的行為,實現(xiàn)勤懇做事。高校作為榜樣教育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大學生們成長與發(fā)展的主要平臺。大學生應當積極的響應國家與學校的號召,可用自己的行動去支持榜樣宣傳教育活動。
學校應當為學生們建設一個良好的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營造一個健康的網(wǎng)絡學習榜樣氛圍。在目前科技與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落實到了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與教育中。大學生所具有的校園環(huán)境除了實體的校園環(huán)境之外,還包括了虛擬的網(wǎng)絡校園環(huán)境。當前,許多高校內部都建設了網(wǎng)絡共享平臺,包括了官方網(wǎng)站、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等。而互聯(lián)網(wǎng)在傳播與發(fā)展過程中具有著廣泛性、盲目性的特點,將會對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學校則需要充分發(fā)揮出互聯(lián)網(wǎng)所具有的積極作用,通過網(wǎng)絡宣傳正面典型的積極影響,把握好榜樣教育在網(wǎng)絡上的主動權,提升榜樣教育在信息資源中所具有的滲透力。
政府也需要給予相應的支持與幫助,建設學習榜樣激勵機制。不但可以保證榜樣人物的權益可以得到社會以及群眾的尊重與認可,還可以做好人物權益的保障。因此政府需要做好榜樣行為的激勵機制,學生們在學習榜樣的過程中看到人物得到對應的表彰與激勵后,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去學習,能夠提升對應的教學效率與質量[10]。
榜樣示范教育是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與鼓舞力。當前大學生思想一直處在建立與整合的階段,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迷茫且彷徨的心理,所以需要進行深入的引導,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發(fā)展的方向。所以,榜樣示范的引導性是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因此需要不斷探索榜樣示范運用的多樣化途徑,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保證學生可以綜合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