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紅
“雙減”的主要目標是提質(zhì)增效,即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進一步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高質(zhì)量的教育體系。那么,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能呢?
深入研讀教材,促進有效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解讀好教材是教學的第一步,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編排特點出發(fā),深刻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用科學的眼光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文本特質(zhì),凸顯教材的教學價值,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研讀教材,一是要從縱向角度研讀各冊教材間的關系、各單元間的關系、各文本間的關系,弄懂學生的某一核心能力在本學段、本冊書、本單元與本篇教學素材的學習活動中需達到哪個層級的發(fā)展,從而實施成體系、有梯度、有邏輯、能落實“一課一得”的教學。二是要對教材進行橫向結(jié)構的研究,弄懂完成每冊教材的教學時數(shù),怎樣處理教學、作業(yè)與評價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學、評”一致。
九年級上冊第二、第五單元均是議論文單元。我們應該怎樣組織這兩個單元的教學,才能既落實議論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使學生讀懂文本),又不會“教重”呢?一要關注“單元提示”。從“單元提示”看,第二單元強調(diào)的知識點是“把握作者的觀點,區(qū)分觀點與材料”“理清論證思路,學習論證的方法”;第五單元強調(diào)的知識點則是“注意分析議論文所用的材料,理解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系,掌握論證的方法”。第五單元教學層次比第二單元深,涉及分析、理解與掌握三個層次;同時,第五單元教學又必須以第二單元為基礎才能展開,學生只有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學會“區(qū)分觀點與材料”“理清論證思路”,才能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學會“分析議論文所用的材料,理解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系,掌握論證的方法”。二要研究寫作板塊知識,更好地把單元的教學進行串聯(lián)整合。如第二單元學生學會了如何做到“觀點要明確”,在學習第五單元時就可以通過掌握的“明確觀點的方法”,把握第五單元每篇文本表述的主要觀點;在第二單元寫作板塊學到的“議論要言之有據(jù)”這一知識點,也為第五單元“論證要合理”這一寫作板塊的教學打下了良好基礎。
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多學
“雙減”政策下,課堂如何變革?就是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成為課堂的主人;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變教書為教學,變課堂為學堂,變競教為競學,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筆者以為,要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摒棄煩瑣分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痹谡鎸嵉恼Z言運用情境中學習語言,是學習母語的必由之路。但是,語文學科的這一極其重要的性質(zhì)特點往往被忽視了,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顯著弊端就是重講輕練,用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代替扎實的語言訓練,由此使語文課堂教學費時低效。要革除弊端,提升效率,教師應盡量避免過多地分析,而應多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的語言實踐既要有時間保證,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學會自己感知課文的語言,更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聽、說、讀、寫的機會。
二是改革教學模式。教師要真正轉(zhuǎn)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為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小組競賽等生動有趣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鮮明的個性及創(chuàng)新能力。
三是合理安排課堂結(jié)構。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不夠準確,把課堂自由化理解為自由散漫式教學,組織教學存在盲目性、隨意性,表面上課堂氣氛非?;钴S,其實華而不實,對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幫助甚微。因此,教師要依據(jù)語文學科特點,合理安排課堂結(jié)構,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獨立思考與探究。
推進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
當前,在語文學習方面,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如語文學習基礎、語文學習能力等,在同等減負情況下,提質(zhì)增效也很難達到同一層次。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采取相應舉措,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方面,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深入鉆研教材,做好分層備課,落實分層授課。分層教學要求教師以學情為基礎,實施科學分層,分層制定教學目標、分層實施教學提問、分層設置訓練任務、分層開展考核評價、分層組織拓展活動,這樣才能確保分層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依據(jù)教學目標,立足學生實際,布置分層作業(yè)及練習,做好定向檢查與指導。分層布置作業(yè)與練習是對分層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是對分層教學效果的反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補救與矯正。在布置分層作業(yè)時,教師要做到不同層次學生作業(yè)的難易程度不同、數(shù)量不同,展現(xiàn)出梯度。在進行分層練習時,教師要做好定向檢查與指導,讓優(yōu)等生知不足,激發(fā)內(nèi)驅(qū)力,在不斷超越自我中提升能力;讓中等生明確努力方向,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困生找到自信,看到希望,不斷進步。
巧設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深學
核心問題是指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體現(xiàn)教學重點、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問題。教師向?qū)W生拋出核心問題,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學習,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在教學中,學生最不喜歡的是頻繁的碎問碎答,“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些問答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沒有多大探究價值的問題引發(fā)不了學生的深層次思考。教師只要善于用核心問題引領學生探究,就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積極思維的火花。如閱讀《智取生辰綱》,梳理小說故事情節(jié),說說吳用等人是怎樣一步步智取生辰綱的。這些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借力小組合作,引導學生互學
依據(jù)“雙減”政策要求,學生基本都在學校完成作業(yè),同學之間相處的時間更長了,這就非常有利于在班內(nèi)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年齡相仿,共同語言比較多,學習習慣和思考方式也相近,為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合作與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成深度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課堂上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在課下也要讓小組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如八年級上、下冊與九年級上冊“活動·探究”單元,我們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
有效運用鼓勵,引導學生愛學
新課標在“課堂教學評價建議”中指出:“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充分、恰當?shù)貙W生進行鼓勵,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與表揚,同時給他們設置合理的目標,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尤其對于那些需要表揚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來表揚。哪怕是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肯定的眼神……都能使學生受到鼓舞,增添無窮的勇氣。
總之,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半p減”背景下怎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給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不僅考驗語文教師的教育責任感,還考驗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探索“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高質(zhì)量發(fā)展,我們永遠在路上。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增效提質(zhì)’的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2022YB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