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英
議論文是初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文體,在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也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論證方法分析是議論文閱讀的重要題型之一,也是中考議論文閱讀的高頻考點。本文詳細解讀該考點,并結合具體例子詳談論證方法的判斷和分析。
【考點概述】
議論性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圍繞一個話題闡發(fā)觀點的文章,其基本特點在于說理。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論點告訴我們“說什么(觀點)”,論據(jù)材料解決“用什么說”的問題,論證方法解決“怎么說”的問題。在論證過程中,作者常常采用一定的論證方法,以此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包括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
舉例論證是通過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判斷標志是“例如”“譬如”等,作用是使論證更加具體有力、真實可信。例如,課文《敬業(yè)與樂業(yè)》通過列舉唐朝百丈禪師的故事,鮮明生動、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的觀點。
道理論證是用講道理的方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來論證某一觀點,判斷標志是“俗話說”“某某說”,或直接引用名言警句等,作用是使論證更權威、更具說服力。例如,課文《懷疑與學問》引用程頤的名言“學者先要會疑”來提出文章的觀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使論證更具權威性。
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進行對比、以此來突出作者所肯定的觀點的方法,判斷標志是“相反”“與之不同”等,作用是突出強調某一觀點。例如,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將王陽明“格”竹子一無所獲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的性質兩個事例進行對比,突出新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獲得,消極觀察、袖手旁觀是無濟于事的。
比喻論證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觀點的方法,判斷標志是“如”“好像”等,作用是使深奧的道理變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例如,課文《精神的三間小屋》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把人們精神活動的空間比喻為三個房間,增強了論述的形象性,使要闡述的道理可見、可感。
【真題精講】
(2022·遼寧·盤錦)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文 章 之 美
周建華
①雖說文無定法,但文章是枯燥無味還是引人入勝,是空洞無物還是見解獨到,不難分出優(yōu)劣高下。這背后既有遣詞造句、修飾打磨等為文之術的差別,也有格局視野、思維理念等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們應學會品悟文章之美。
②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確目標、引領方向、凝聚人心、啟發(fā)行動,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章生命力的內核。北大紅樓一樓西頭的閱覽室是青年毛澤東工作過的地方。在這里,他經(jīng)常閱讀共產(chǎn)主義書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文章的價值和魅力可見一斑。
③文章之美透射邏輯之美。文字是思維的載體,邏輯是思維的內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邏輯,符合人們的一般思維規(guī)律。一篇好的文章讓人看得清楚,讀得明白。如果文章讓人感覺思路不清、語焉不詳,大多是邏輯出了問題;或者是概念模糊不準確,或者是劃分混亂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學,或者是論證跳躍不充分;等等。邏輯清晰、論證嚴密只是第一步,邏輯之美還體現(xiàn)在揭示事物發(fā)展的內在邏輯。通過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當中的規(guī)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識,達到一語中的、一鳴驚人的效果。
④文章之美透射倫理之美。倫理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標準,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樂、是非對錯、美丑善惡等方面展現(xiàn)鮮明態(tài)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應用類的,也會帶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立場明確、態(tài)度清晰、觀點持正。文章的倫理之美,在于讓讀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則底線、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體標準、哪些是希望號召,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倫、世道人心。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學之美。美學研究對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體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字技巧,營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給人以耳目一新、酣暢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當運用排比、對偶、比喻、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讓文字靈動起來,使情感豐富起來、富于變化。借鑒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載道”。只有讓思想之根深扎實踐沃土,充分吸收陽光雨露和大地養(yǎng)分,才能澆灌出美妙動人的文章之花。
(選自《盤錦日報》,有刪改)
問題:選文第②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論證方法的判斷及對論證方法作用的分析能力。從內容上看,第②段列舉了青年毛澤東在北大閱覽室閱讀共產(chǎn)主義書籍的事例,可以判斷出這是舉例論證。聯(lián)系第②段首句“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可知,列舉事例的作用是論證本段的分論點“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進而論證了中心論點“我們應學會品悟文章之美”。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具體有力地證明了“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的分論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我們應學會品悟文章之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作答策略】
要做好論證方法判斷及作用分析題,可從以下三點著手:
首先,要根據(jù)題干和分值判斷論證方法究竟有幾種。如果分值是3分,通常是一種論證方法。如果分值是4分,通常是兩種論證方法。如果題干明確提出是“哪種論證方法”或“主要論證方法”,答案通常是一種方法。如果題干問的是“哪些論證方法”,答案至少是兩種方法。如果題干問的是“什么論證方法”,有可能是一種,有可能多于一種,要結合分值作答。
其次,準確判斷論證方法后,還要能夠準確寫出每種論證方法的作用。舉例論證,具體地論證了……;道理論證,有力地論證了……;對比論證,突出地論證了……;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論證了……
再次,要能夠找出畫線句子所在段落的分論點,并全面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答題時思路要清晰,應該先答出論證了本段怎樣的分論點,然后進一步回答論證了怎樣的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