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而華
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 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專家工作室
壽山石是十分珍貴的石材,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民眾對壽山石的關注程度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步入收藏壽山石雕刻作品的行列中。這不僅從根本上有效推動了我國相關學者對壽山石雕刻造型藝術的研究進程,還對現代壽山石雕刻匠人提出了更高的造型設計要求。而圓雕作為壽山石雕最為常見且原料利用率最高的雕刻形式,由此成為探究及創(chuàng)新壽山石雕造型藝術的首選目標。因此,相關學者應根據我國壽山石雕造型藝術發(fā)展過程及其相關文獻對其造型藝術價值、古今意義進行多元分析,從而為其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新思路、拓展廣袤空間。
調查研究表明,截至目前,我國博物館及個人藏品中最為常見的壽山石雕刻作品當屬圓雕。與其他造型藝術相比,圓雕的造型藝術更為獨特巧妙、更具藝術張力。從專業(yè)角度上講,壽山石圓雕要經歷相石、雕刻、修光的過程,這些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每一階段都至關重要。其中,相石的難度最大且說法較多。追根溯源,壽山石圓雕收藏價值高、藝術價值高的根源就在于石料珍貴、雕刻難度大(這里的雕刻難度特指技法、造型美觀性及合理性),由此可見,造型藝術是保障圓雕作品藝術價值的核心和關鍵所在。
從本質上看,壽山石圓雕造型的總原則是依石而造,即按照整塊石材的顏色、特殊紋理及其形狀確定作品的主題,科學合理安排并巧妙構思整個圓雕作品的布局及造型。在圓雕作品的整個畫面上,雕刻師應重點協(xié)調作品結構的虛實、疏密性,以確保整個雕刻過程不會刨除過多石料,能在保持原有石料紋理的基礎上對其加以凸顯、優(yōu)化,進而充分發(fā)揮出原石料的藝術價值及魅力,確保圓雕作品更具藝術張力。例如,現代雕刻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花果類作品時,通常會選擇“飽滿型”雕刻類型,給人以“花果累累”的藝術觀感。因此在實際雕刻過程中,雕刻師應力求水果花卉與花籃互相協(xié)調、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以確保整體作品不至臃腫累贅,而是更為美觀巧妙。
從嚴格意義上講,以物質形式存在的作品蘊藏著極為濃厚的時代意義及歷史意義。作為具有鮮明獨特歷史象征意義的雕刻作品,通過對其造型藝術進行古今鑒賞、前后對比,我們能夠清楚地體會到不同時代的藝術魅力、審美觀念、潮流風尚及傳統(tǒng)文化的美妙。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圓雕技藝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古人已基本具備初級審美品味及能力,但受原材料及雕刻工具制約,早期石器雕刻造型多為圓雕和扁雕這兩類。直至漢朝,我國才出現壽山石圓雕作品。漢朝以后國家較為統(tǒng)一,經濟、文化較為發(fā)達,民眾對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壽山石圓雕作品開始出現,但雕刻工藝較為粗糙,體積較為龐大。
隨著朝代更替及佛教的傳入,壽山石圓雕作品由早期花鳥魚蟲形態(tài)轉化為不同姿態(tài)的佛像雕刻,藝術造型也由早期的粗糙設計轉變?yōu)榫窦氉恋娜宋锷駪B(tài)描繪。及至清朝,壽山石圓雕作品被廣泛應用到印章雕刻中,體積的減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進了壽山石圓雕作品造型藝術的發(fā)展,其以更為豐富多元的物質形式、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向后人展示了歷朝歷代的文化繁榮。
調查研究表明,壽山石原料稀少、極難開采,其珍稀程度在我國一眾名貴彩石中位列前茅,這直接印證了壽山石雕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極高這一理論,奠定了壽山石雕在業(yè)內的地位。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壽山石雕的雕刻難度及構思難度遠高于其他雕刻作品。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巧妙構思、精雕細琢,才能得到一件巧奪天工且美輪美奐的壽山石圓雕作品。
雕刻師通過巧妙構思創(chuàng)造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欣賞者也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去欣賞和審視。通常情況下,大眾往往是以“漂亮”“比例正確”或者“像”等詞匯去評價壽山石雕作品的好壞,這種評價是十分膚淺的。在創(chuàng)作時,雕刻師會受到壽山石的材料、顏色和形狀的限制。那么在欣賞作品時,欣賞者就應充分考慮壽山石雕的整體性,看作品是否具有內涵和寓意、構思是否巧妙、主題是否突出、布局是否完整有條理、角色是否分明且到位、手法是否多樣靈活,這才是壽山石圓雕作品藝術效果的綜合評判標準。
現階段,雕刻師在珍惜壽山石來之不易的同時,更要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調查研究表明,部分雕刻師一味追求壽山石圓雕作品的商業(yè)價值,卻忽視了整個作品的藝術效果,這導致作品雖然保持了原石的完整,卻影響了整件作品的藝術效果,這是現代壽山石圓雕創(chuàng)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造型藝術的根本目的在于構思一個好造型,如此才能為做出一個好作品奠定基礎。以動物題材創(chuàng)作為例,雕刻師在相石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依據動物的皮毛、肌肉及骨骼等特征體現出動物的表情及姿態(tài),做到以形傳神,賦予圓雕作品生命。其二,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透徹全面地了解動物的習性、神態(tài)、身體各部位具體特征,以確保布局構思完全貼合動物特征,做到惟妙惟肖。如,雕刻飛禽時,飛禽翅膀應能扇動;雕刻猛獸時,猛獸整體形態(tài)應威武霸氣。其三,在進行動物圓雕創(chuàng)作時,雕刻師應有取舍、有創(chuàng)造、有強調,不能將動物的整個身體都照搬到壽山石圓雕作品中,動物的肢體要有所選取,要做好何處淡化、何處夸張的巧妙構思,以確保整個壽山石圓雕作品呈現出虛實遠近適宜的巧奪天工之感。
對于雕刻一行而言,原材料的選擇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成敗。業(yè)內普遍共識,形態(tài)飽滿、色彩鮮明、紋理突出的石料為最佳選擇。在進行人物類型雕刻時,造型藝術的關鍵點在于面部表情的雕琢,要求雕刻師刀法流暢、生動傳神,且整體布局應恰當適宜,以確保整個作品呈現出和諧圓潤、惟妙惟肖之感。
例如《招財童子》,整個作品主要展現出三位活靈活現、活潑可愛的招財童子形象,寓意招財祈福、吉祥富貴。而雕刻師將原石料的白色部分作為童子頭部,其與其他紅色部分展現出鮮明強烈的對比。整個雕刻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童子表情不一、神情豐富、憨態(tài)可掬,完全符合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念,充分體現出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巧妙百變的構思布局以及豐富多元的藝術造型。
再如壽山石圓雕作品《壽星》??紤]到圓雕作品要呈現出的藝術價值及造型動態(tài),雕刻師選擇田黃石當作造型原料,以田黃石特有的色澤、潤度、紋路充分體現出吉祥長壽的內涵。在實際雕刻過程中,雕刻師重點關注原石的自然美,在不破壞田黃石石料本身的肌理紋路、石料整體形態(tài)的基礎上對其加以精巧布局、巧妙構思、精雕細琢,將田黃石的獨特石皮構思成壽星的胡須,并通過夸張手法將田黃石的黃心構思成壽星慈祥的面孔,進而呈現出惟妙惟肖、胡須飄逸的壽星形象,以恰當合理且心思細膩的造型藝術強化整體石料的藝術效果,賦予其更高的藝術價值,韻味十足、美輪美奐。
任何物質及非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都是在歲月交替中傳承且發(fā)展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完全適用于雕刻工藝及造型藝術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圓雕作為雕刻工藝體系中傳承時間最長的一種工藝,對其進行傳承、優(yōu)化、創(chuàng)新、弘揚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而傳承古法的關鍵則在于現代雕刻師的雕刻觀念是否正確,不會輕易被時代潮流影響,不會盲目跟風。正確的雕刻理念才是雕刻師首要關注的問題。具體來講,壽山石圓雕傳統(tǒng)古法也是歷經朝代更替、糅雜多元審美品味得來的。當今社會,雕刻師要在保留原有古典文化及圓雕作品古典韻味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能一味迎合現代化審美而對雕刻技藝、造型藝術進行胡編亂造,反倒致使壽山石圓雕作品失去原有的藝術價值及古典氣息。
鑒于此,為確保雕刻師的雕刻水準能夠穩(wěn)步提升、更符合潮流發(fā)展趨向,雕刻師在錘煉技藝時,可以嘗試著在自身原有雕刻手法中融入其他技法,在傳統(tǒng)雕刻技藝基礎上融入現代審美元素,進而賦予壽山石圓雕作品更強的藝術張力,使其更加具有古典韻味美和現代氣息。除此之外,雕刻師也應學習并借鑒雕刻藝術家的造型構思、整體布局及雕刻手法,并在生活中注重觀察細節(jié),賦予圓雕作品更多生活氣息,給人以全新觀感。調查研究表明,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fā)展,現代化壽山石圓雕作品以流水生產線的方式被制造出來,導致其古典韻味及藝術價值被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雕刻師應該將匠人精神融入雕刻過程中,賦予壽山石圓雕作品生命力,使作品體現出匠人精神,更具古典韻味美。由此可見,雕刻工藝的傳承是十分重要的,現代雕刻師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借鑒,以確保壽山石圓雕技藝及雕刻藝術得到傳承、弘揚、發(fā)展、創(chuàng)新。
調查研究表明,壽山石圓雕的傳承者日漸增多,但對壽山石圓雕雕刻手法及造型藝術提出獨到見解的人才反而日漸稀少。為適應時代潮流風向、滿足民眾日益提高的審美品位,雕刻師也應做到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雕刻構思(包括整體布局、藝術效果、造型藝術),巧妙融合傳統(tǒng)、現代、國內外的雕刻藝術及造型藝術,以提升自身壽山石圓雕雕刻技藝,確保圓雕作品兼具現代感與古典美,被更多人喜愛。
現代壽山石圓雕作品應該是集百家之長且可以借鑒傳統(tǒng)文學及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但在傳承、創(chuàng)新壽山石圓雕技藝及造型藝術的過程中,保證石料最大利用率、保持石料特殊紋理不被破壞是堅決不能丟棄的原則。因此,在融合新元素的同時,雕刻師應巧妙構思、合理布局,爭取讓每塊石料都物盡其用,讓每個壽山石圓雕作品都能展現出濃郁的藝術氛圍、更加深刻的精神內涵及極高的藝術價值,如此才能確保壽山石圓雕藝術得到良性的、長足的發(fā)展。
芙蓉石《郎官巷》 鄭而華/ 作
目前,壽山石原石日漸稀少、日益珍貴,為利用有限壽山石原料創(chuàng)造出無限藝術價值,對壽山石圓雕雕刻技藝、造型藝術、布局構思進行剖析、整合、傳承創(chuàng)新已成必然趨勢與必然選擇。雕刻師應根據壽山石原料的整體形態(tài)、自然紋理進行精巧構思、巧妙造型,以精雕細琢出極具藝術價值的巧奪天工、惟妙惟肖、令人驚嘆的圓雕作品,使其兼具現代感與古典美,以傳承弘揚造型藝術及雕刻藝術、傳統(tǒng)文化,為壽山石圓雕的更深層次發(fā)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