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菊紅
天水四零七醫(yī)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天水市 741000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發(fā)病機制復雜,是較常見的癡呆綜合征,呈慢性、進行性加重[1]。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1.26%~2.40%,占癡呆病因12%~20%[2]。當前,臨床治療VaD以藥物治療(例如膽堿酯酶抑制劑)為主。盡管可用于治療VaD的藥物較多,然而有效性、安全性存在差異。多奈哌齊(為可逆性中樞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代表性藥物)是治療VaD常用藥,其能直接作用于乙酰膽堿酯酶,致其活性被抑制,突觸間隙乙酰膽堿分解速度相應變緩,個體認知功能隨乙酰膽堿含量增加與利用率提高而得到改善[3]。但并非每位VaD患者采用低劑量多奈哌齊單藥治療均能收獲理想效果。尼莫地平為二氫吡啶類Ca2+通道阻滯劑代表性藥物,已被證實能改善認知功能[4]。國內學者陳濤等[5]系統評價研究了尼莫地平單藥治療VaD的有效性,認為可使患者獲益。兩藥均可用于治療VaD,但作用靶位不同,由此設想兩藥(尼莫地平+多奈哌齊)聯用能收獲更佳的抗VaD效果。本研究在臨床治療VaD中擬采取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用藥策略,重點探討其療效與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5例Va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3組,每組55例。A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45~88(66.57±10.02)歲,病程1~7(3.04±1.01)年,34例腦梗死、21例腦出血;B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42~87(64.89±11.23)歲,病程1~6(3.26±1.07)年,32例腦梗死、23例腦出血;C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43~88(65.27±10.56)歲,病程1~5(2.98±0.97)年,37例腦梗死、18例腦出血。3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VaD診斷[6];②均首次發(fā)?。虎坌?、肝等重要臟器功能正常;④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其他神經系統(譬如阿爾茨海默病)或全身疾病致癡呆;②伴全身感染;③患惡性腫瘤;④存在治療藥物禁忌證;⑤存在精神障礙;⑥頭部外傷致認知功能障礙;⑦顱腦同時存在其他器質性疾病。
1.3 方法 A組:予尼莫地平(河南永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237,30mg)30mg/次,po,tid。B組:予多奈哌齊(植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23,5mg)5mg/次,po,qn,qd。C組:予尼莫地平(用法用量同A組)與多奈哌齊(用法用量同B組)。3組療程:均12周。
1.4 觀察指標 (1)癡呆程度。治療前、后,進行臨床癡呆量表(CDR)評價,評分0分(健康)~3分(重度癡呆);進行改良長谷川癡呆量表(HDS-R)評價,總分32.5分,15分以下為癡呆。(2)血清血管緊張素-(1-7)[Ang-(1-7)]、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治療前、后,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以上指標血清水平。(3)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治療前、后,全部患者接受3D2型三維經顱多普勒儀檢查,由專人負責記錄大腦中動脈收縮期峰值速度(Vmax)、舒張期峰值速度(Vmin)以及屏氣指數(BHI)。(4)認知功能。治療前、后,進行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MMSE)評價,總分30分,<27分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進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價,總分30分,患者得分與認知功能狀況呈正相關。(5)不良反應。統計3組治療期間的頭暈/痛、厭食、惡心、腹瀉、失眠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 3組癡呆程度比較 治療后,3組的CDR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HDS-R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C組的CDR評分較A組、B組低,HDS-R評分較A組、B組高(P均<0.05)。見表1。
表1 3組癡呆程度比較分)
2.2 3組血清Ang-(1-7)、IGF-1、TGF-β水平比較 治療后,3組的血清Ang-(1-7)、IGF-1、TGF-β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C組上述指標水平較A組、B組高(P均<0.05)。見表2。
表2 3組血清Ang-(1-7)、IGF-1、TGF-β水平比較
2.3 3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C組的Vmax較治療前降低(P<0.05),Vmin與BHI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C組的Vmax較A組、B組低(P均<0.05),Vmin與BHI較A組、B組高(P均<0.05)。見表3。
表3 3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4 3組認知功能比較 治療后,3組的MMSE評分與MoCA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P均<0.05),且C組的MMSE評分與MoCA評分較A組、B組高(P均<0.05)。見表4。
表4 3組認知功能比較分)
2.5 3組不良反應比較 3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79,P=0.477>0.05)。見表5。不良反應均較輕微,未給予任何處理,均自行緩解。
表5 3組不良反應比較
VaD發(fā)病機制復雜,病因迄今未闡釋清楚。部分VaD患者以低劑量單藥治療時,作用靶位單一,未能達到預期療效。此種情況下,聯用作用靶位不同的藥物,通過潛在協同作用機制,或能成為提升療效的可行性策略。本文結果說明,予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用藥治療VaD,在確保療效(即減輕VaD患者癡呆程度)的同時還可兼顧用藥安全(未增加不良反應)。正因如此,該用藥策略適合耐受力不佳的老年VaD患者。
對VaD患者而言,腦血管病變很可能影響腦血流動力學[7]。本文結果提示,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用藥能改善VaD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多奈哌齊能促使VaD患者受損腦組織腦血流增加,糾正腦血流動力學紊亂狀態(tài)。VaD患者在服用尼莫地平后,該藥物在體內較易通過血腦屏障(與尼莫地平強親脂性有關),糾正腦血管痙攣狀態(tài),腦血流動力學隨血管舒張得以改善。本文中A組、B組在單藥治療情況下,治療前、后腦血流動力學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可能是受給藥劑量、治療周期等影響。
VaD患者普遍伴認知功能障礙,故在評估VaD整體療效時需重視認知功能評價。本文結果提示,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用藥能改善VaD患者認知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尼莫地平能保護缺血造成的神經損傷,可通過預防Ca2+超載、抗氧化等多樣化路徑達到減輕認知功能障礙的目的。多奈哌齊能直接作用于乙酰膽堿酯酶,致其活性被抑制,突觸間隙乙酰膽堿分解速度相應變緩,個體認知功能隨乙酰膽堿含量增加與利用率提高而得到改善。兩藥聯合,可能具有潛在協同效應,更顯著改善VaD患者的認知功能。
Ang-(1-7)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存在關聯,其可影響內皮細胞,加快一氧化氮釋放進程,達到舒張血管、改善腦血供的目的[8]。IGF-1已被證實多位于血管內皮細胞中,除了能舒張血管外,還能兼顧降血脂、創(chuàng)傷修復等多種作用[9]。TGF-β能通過不同路徑(例如維持Ca2+濃度穩(wěn)定)改善腦缺血[10]。本文結果提示,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治療VaD能調節(jié)血清Ang-(1-7)、IGF-1、TGF-β水平。猜測,兩藥聯用通過調節(jié)Ang-(1-7)、IGF-1、TGF-β的表達水平,改善腦缺血/氧狀態(tài),使神經元再生,進而減輕VaD患者癡呆程度,促進認知功能改善。
綜上所述,尼莫地平與多奈哌齊聯合用藥能減輕VaD患者癡呆程度,改善腦血流動力學、認知功能,調節(jié)血清Ang-(1-7)、IGF-1、TGF-β水平,且安全性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