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吉林松花江中學 李沈吉
中華民族有著古老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其中一部部文學名著就是一朵朵盛開的奇葩,散發(fā)著清新淡雅的芬芳。不必說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高超的寫作技巧,也不必說豐滿的人物形象,單是獨到的語言魅力就讓我們流連忘返??梢姡膶W名著這塊高天厚土的滋養(yǎng)對中學生多么重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初中階段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研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感受經(jīng)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時又明確規(guī)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 萬字?!辈浑y看出,這個任務是艱巨的。對于初入初中的學生而言,小學六年來雖有積累,卻遠遠不夠,他們視野狹小,人文素養(yǎng)不高。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習得作家的語言運用方法,就要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讓其走進文學名著的多彩世界,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健康成長。
醉聞書香是一種境界,閱讀名著更是如沐春風。從初一學生入學開始,教師就應該著手向?qū)W生推薦書目,在班級建立讀書角。但是,選擇什么樣的書來讀是很重要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心浮躁,應試教育的功利心依然比較突出,大眾閱讀也日益市場化、快餐化、消費化,經(jīng)典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代之的是卡通動漫、網(wǎng)絡文字、流行影視。作為初中語文教學者,我們有責任把那些蘊含思想文化的古今中外經(jīng)典性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們。
首先,要選擇推薦新課標中指明的古今中外詩歌集、中長篇小說、散文集等文學名著,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艾青詩選》《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其次,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向?qū)W生推薦如《巴黎圣母院》《湯姆叔叔的小屋》《童年》《愛的教育》《老人與?!贰陡窳蟹鹩斡洝芬约八拇竺取W詈?,書目定下來后,有的學生從家里捐獻,有的是班級賣廢品買的,很快讀書角就建立起來,陣陣書香在教室里、在學生心田蔓延開來。學生利用課間閑暇時間,或幾個人圍桌而坐,或一人獨品其味,成為一抹美麗的風景,產(chǎn)生了濃濃的名著閱讀興趣。
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意拿一本名著閱讀,似閑庭信步。而教師也應適時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做到有放有收,井然有序。集中利用每學期整本書閱讀課時,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圖書的特點和價值,根據(jù)自身實際確定閱讀目標,選擇適宜的圖書和版本。營造自由閱讀、快樂分享的氛圍,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明確分工并制定好計劃,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名著。之后組織交流和分享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jīng)驗,鼓勵學生分享在閱讀中的獨到見解。這樣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能夠把閱讀落到實處,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課標》中“核心素養(yǎng)內(nèi)涵”包含的“文化自信”要求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比2011 年版新增了《紅星照耀中國》《可愛的中國》《十萬個為什么》三部名著。
在進行《紅星照耀中國》這一名著導讀時,分別從作品簡介、寫作背景、作家名片、藝術特色、作品意義五個方面做介紹。教師可以重點展開藝術特色這一部分的導讀,故事情節(jié)具有高度的真實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實可感,個性鮮明;寫法上采用以小見大,剪裁巧妙。該書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是白描還是側面描寫?采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是生動的描寫還是富有感染力的抒情,抑或兼而有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品味。
在進行《駱駝祥子》名著導讀時,重點介紹了作家老舍的文學成就以及該小說的社會背景,讓出生于2000 年后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孩子們,對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進行先行了解,這樣更能深層次地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另外,向?qū)W生講述了該小說的寫作藝術特色:
第一,善于運用各種手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不乏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側面襯托等。比如,通過寫祥子周圍人物、大膽潑辣的虎妞、詐騙祥子的孫偵探等,烘托祥子的形象特征。
第二,運用了北京方言,給樸素的文字增添了親切、活潑感。比如“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使用了北京方言“挺脫”,凸顯了祥子身材勻稱,體格健壯的形象,也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祥子還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積極樂觀向上的品格。這樣細化剖析名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讓學生在品讀中有所收獲。
學生們通過對優(yōu)秀范文的大量閱讀和教師講解的要點,深入淺出,細心揣摩,用心體會,積累語言材料,天長日久,便能實現(xiàn)提高閱讀分析、口頭表達、動筆寫作等能力的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有的課文是從名著中節(jié)選出來的,如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紅樓夢》中的《香菱學詩》《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等,這些篇章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在講讀中可以借此拓展延伸。
如《智取生辰綱》的寫作特色最主要的是善于運用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文章多處對天氣炎熱的描寫,不僅烘托了氣氛,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還處處為“智取”奠基。教師可以由此找到拓展點,布置閱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任務,體會文中對風雪的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同樣,其他文章也可以按照此方式進行拓展延伸。通過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學生理解了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學會這些寫作技巧,并能夠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進而使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使文章更加豐富多彩,這就是學有所用。
在講解《儒林外史》楔子(第一回)王冕時,原文講述王冕家境貧寒,善畫荷花。寫他初畫荷花的動機時,是見景生情。那段景物描寫,通過鑲、散去、透出、照耀一系列動詞,把雨后初晴的湖光山色寫得入目十分。接著又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把大雨后枝葉如沐浴后的孩童一樣,鮮亮可愛。后來又描寫雨后的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庇^察細微,描寫細致,畫面感極強。這種描寫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集觀、感、嗅、悟為一體,透過對景物或場景的描寫,給人們展現(xiàn)完美的畫面感,再通過細致的筆觸,傳遞出豐富的情感。
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寫作技巧,這充分體現(xiàn)了閱讀名著的好處,篇篇有機杼,處處見臻知。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傳統(tǒng)的良好的讀書方法。常言道:“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適時抓住一切時機,幫助學生多閱讀,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型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不斷豐富學生的詞匯。因此,在閱讀名著時,學生可以做書間筆記,做好勾畫圈點、眉批以隨筆等形式寫讀書筆記,也可以摘抄、仿寫、點評等深化閱讀,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深刻的思考。
結合日常教學中的閱讀分析方法,由整到零,從整體結構到寫作手法再到表達方式、修辭手法逐一剖析,既能提高閱讀質(zhì)量,加深學生對名著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給學生的寫作提供堅實的范本。教師應鼓勵學生從模仿開始,針對自己小練筆的選題方向,至少使用一種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完成練筆習作,也可以從簡短的片段描寫練起,體會特定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的好處,堅持動筆,定會使學生的名著閱讀出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提升。
在閱讀與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活動,構建一個交流和爭鳴的平臺,鼓勵學生借助多種媒介講述、推薦自己喜歡的名著,說明推薦理由;嘗試改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嘗試撰寫文學鑒賞文章等。在閱讀與感悟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評論書中人物,可以談讀書體會。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了《楊修之死》一課后,可以設計一個作業(yè)題“透過《三國演義》看曹操”主題,以引起學生的爭鳴,開展辯論會,鼓勵學生各執(zhí)己見,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獨特的見解,別開生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讀名著時,作品豐富的內(nèi)容、跌宕的情節(jié)只有靜下心來才能體會得到。而中學生處于躁動的年齡階段,長時間的閱讀只能導致他們喪失耐性,粗枝大葉,這樣就會囫圇吞棗。教師開動腦筋,采取生動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對作品的理解。
在閱讀《昆蟲記》名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昆蟲,扮演這個角色,講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學生有選擇善于利用“心理戰(zhàn)術”應對敵人的螳螂;有選擇“潛伏”地下四年方見天日,卻只能歌唱一個夏天的蟬;有選擇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像個吝嗇鬼的楊柳天?!麄兯鸭髯韵矏鄣睦ハx特性,制作生動形象的課件,有形式多樣的幻燈片,還有手繪的昆蟲圖片,甚至還買到了卡通的昆蟲布偶。學生自信地講解著,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知識分享給大家。當然,都不忘記讀一段法布爾筆下的經(jīng)典橋段。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對名著的熱愛。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進行讀書筆記展覽,出小報、演講、劇本表演等,這樣別開生面的活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讀書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受到傳統(tǒng)文化、文學名著的熏陶。
語文教育是一種“培根固本”的教育,承載著不斷提升一代代青少年母語素養(yǎng),使其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者的責任。語文教育也是一種“取長補短”的教育,帶動青少年透過不同文化,吸收不同文明的精華。而名著恰恰是世界文學著作的典范,開展名著閱讀,是習得每個民族優(yōu)秀文學的最佳途徑。
在開展文學名著閱讀時,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五四時期,周作人首揭“美文”概念——“記敘的,是藝術性的,又稱作美文”,也就是真實的簡便的有生命的記敘、抒情抑或是議論。簡而言之,名著亦是百花齊放,多元共生,不是一花獨綻。作為教職人員,要慧眼識珠,挑選在文學、在藝術、在思想、在精神上對中學生有指導意義的名著。
首先,教師要“先下水過河”,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要廣泛涉獵名著,深入研讀名著,用自己的身先示范去影響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使他們樂意親近名著,更好地去指導學生閱讀,讓他們從內(nèi)心中對語言文學建立一種美好向往和期待。
其次,每學期把名著閱讀列入自己的教學計劃中,每周適當安排閱讀課節(jié),讓學生真正走進名著,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能夠改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知、理解、表達、溝通的能力。拓展式的閱讀和引導性、示范性的解讀,在教職人員的教學計劃中深刻體現(xiàn)出來,做到教學有方,讓每一本名著都發(fā)揮它們的光和熱,去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燈,照亮學生前行的文學之路。
再次,開展名著閱讀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堅持經(jīng)常不懈怠。教師不能只注意布置學生完成多少任務,更應該關注督促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加大評價力度,力爭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收獲多多,通過閱讀,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的鑒賞能力和解讀能力,以及對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生活得以充實和豐富。
最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睂γ姆治龊徒庾x也應該是開放的、參與式的、討論式的,師生教學相長的,以閱讀為基礎,激發(fā)學生去思考生命、自然、文化。教師應通過示范式的文章剖析,引領學生潛移默化中體會名著的優(yōu)異之處,對行文的整體要領、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對作者寫作方法的感悟,讓他們學會針對片段進行剖析,繼而提升學生的評說水平和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名著是歷史的奠基,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是文學的沉淀。通過閱讀經(jīng)典名著,走進大師們筆下的世界,和書中人物交流,從他們那里獲取知識,汲取營養(yǎng)。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名著閱讀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對文學名著的興趣和感悟。通過閱讀名著,通過對好文章的欣賞和體味,加深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扎實打牢寫作功底。讓我們教者率先垂范,帶動學生,醉聞書香,爭鳴書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自信,浸潤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