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燕 楊莉
(1.隴縣中醫(yī)醫(yī)院內科,陜西 寶雞 721200;2.商洛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陜西 商洛 726000)
原發(fā)性肝癌(PLC)是惡性腫瘤中的常見類型,受疾病影響,大多PLC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甚至部分患者出現輕生的念頭,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在常規(guī)臨床治療及護理操作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并在離院時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具有一定必要性[1]。人文關懷可有效提高腫瘤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及生活質量,對延長生存期具有積極意義,而延續(xù)性護理作為院內護理工作的延伸,對促進患者出院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主要探討人文關懷聯合延續(xù)性護理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負面情緒及干預效果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60例,根據住院號奇偶數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3.63±3.56)歲;手術時間(158.42±11.36)min;肝功能分級:A級16例,B級14例;研究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4.27±3.73)歲;手術時間(161.53±11.45)min;肝功能分級:其中A級者17例,B級者13例。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中對于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3],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呒凹覍倬橥?。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人文關懷聯合延續(xù)性護理,(1)人文關懷:創(chuàng)建家庭式病房,病房內配置沙發(fā)、冰箱、電視、綠植等家居用品,應用暖色調床單被套及窗簾,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念??剖覂仍O置可供患者及家屬聚會和休息的陽光室,并設置心愿墻以供家屬寫下對患者的祝愿、希望,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關愛及支持。護理部設置護患溝通墻,醫(yī)護人員寫下對患者的祝福、鼓勵,患者亦可留言,以增進護患關系;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口頭宣教聯合視頻宣教及漫畫圖片宣教,并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選擇適宜的宣教方法?;颊叻祷夭》亢蠹皶r告知早期活動的目的、意義及重要性,并向患者講解切口疼痛、預后等情況,消除患者內心的疑慮,同時通過聊天、音樂療法等緩解疼痛,促進術后恢復;醫(yī)護合理搭配,每日上午共同查房,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療進展,調整治療及護理方案。每周定時為患者進行主題性健康宣教,期間及時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提問,強化醫(yī)患、護患溝通。(2)延續(xù)性護理:出院當日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病情資料,以便后期跟蹤回訪。同時設立“微護之家”微信平臺及微信患者交流群,由專人將患者信息與個人診療資料進行銜接。每日早上10:00定時推送護理相關知識、病例分析、自護經驗等,并鼓勵患者在微信群中提問、分享自護心得等,護理人員及時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解除心中的疑慮。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服藥卡,并在卡片上標注咨詢電話及門診時間,明確藥物的用法用量等。每月電話隨訪1次,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指導。
1.3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評分量表(SAS)、抑郁評分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進行評價;對患者的治療配合度進行評價;利用簡化的舒適狀況量表對患者的住院舒適度進行評價;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評測表(FACT-G)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對患者的希望水平進行評價;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對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評價;使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評測量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2.1心理狀態(tài) 干預前,研究組的SAS評分為(58.65±4.42)分、SDS評分為(60.26±3.54)分,與對照組的(59.32±4.56)分、(59.83±3.42)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為(20.62±2.56)分、SDS評分為(20.63±1.4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6.45±2.38)分和(37.36±2.5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配合度、住院舒適度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及住院舒適度評分更高(P<0.05)。見表1。
表1 治療配合度與住院舒適度
2.3HHI、MUNSH評分 干預前,兩組HHI、MUNSH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HHI、MUNSH評分的比較分]
2.4生存質量評分 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分]
2.5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滿意16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滿意12例、基本滿意11例、不滿意7例。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6.67%(P<0.05)。
人文關懷通過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意識,使其積極主動的思考,將患者視為一個具備身心及社會多種個性化需求的綜合整體,充分尊重、關懷、理解患者,盡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幫助患者堅定信心,提高其配合度,促進病情康復[4]。延續(xù)性護理是指在人文關懷及整體護理的基礎上,為有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由醫(yī)院轉移到家庭過程中的護理照顧,制定一系列的干預措施,提高患者認知度,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念及遵醫(yī)行為,確保診治方案的貫徹實施[5]。
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對PLC的轉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人文關懷則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促進病情康復[6]。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身心健康”為中心,為患者提供貼心、細致的護理服務,使患者感受到舒適與親情的溫暖[7]。希望與主觀幸福感作為主宰生活的內在力量,是提高生存質量的中堅力量,而導致患者出現失望情緒的主要因素為患者對疾病及預后的不確定感。人文關懷聯合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在足不出戶便可獲取康復護理相關信息,鑒定治療疾病的信心,重燃對生活的希望,提升主觀幸福感[8]。
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配合度及住院舒適度評分更高(P<0.05);干預后研究組HHI、MUNSH評分升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干預后兩組生存質量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本文結果均說明人文關懷聯合延續(xù)性護理能提高患者住院舒適度、治療配合度,改善其負性情緒,對促進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