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遠市清城區(qū)飛來湖中學 麥百靈
“案例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所講解的知識點為學生提供一個與之相關(guān)的案例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卑咐虒W能夠啟發(fā)和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思考,以它的趣味性帶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生命的思考”是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的單元主題。生命的存在本身是一個奇跡,充滿了奧秘。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一種幸運,短暫而珍貴。紀錄片《生命的起源》與《人類的起源》里面有豐富的案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生命誕生的過程。第八課是“探問生命”,利用這兩個紀錄片可以很好地回答學生“我為什么會存在?”這個問題?!按嬖谑菫榱耸裁??”人終其一生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但難以有明確的定論。對于中學生來說,這個問題既神秘又復雜,需要老師與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在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的教學中,我在家長群和已畢業(yè)學生群發(fā)出了邀請,邀請從事不同行業(yè)的兩位家長以及一位就讀高中的學生跟同學們分享。作為家長、員工、子女多重身份的兩位家長跟學生暢聊在工作與生活中所承擔的責任;在不同角色中轉(zhuǎn)換,他們遇到的矛盾、挫折;在每個角色中他們發(fā)揮的作用和收獲;他們回憶中的初中生活以及那段人生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就讀高中的男生給同學們分享了高中的學習與生活,剛離開初中母校進入高中時的感受還有給同學們的建議。在這次分享中,學生們明白了“初中生”這個身份的任務,初中階段在人生中的意義以及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充實更精彩;明白了每個人生階段、每個角色都會有困難、挫折,沖破它能收獲自己的成長,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案例能把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能帶給學生實踐體驗感。案例越貼近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這種實踐體驗感就越發(fā)強烈。體驗感越強烈學生對知識點的領(lǐng)悟就越深刻。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生命的思考”這個單元有很多古往今來的典型案例供教師選取利用。比如在“珍視生命”這課,我邀請了班里懷著二胎的學生媽媽,讓家長跟學生分享自己懷二胎以及一胎養(yǎng)育過程中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這位媽媽分享了懷孕期和養(yǎng)育期的喜悅和期待、顧慮和不安。聽著同學媽媽的娓娓道來,學生們的神情很豐富,從他們的臉上你讀出了好奇、感動、敬佩、愧疚等等。從這位媽媽的案例中,他們體會到了生命的神奇,生命誕生的不容易,生命存在的意義;體會到了媽媽的偉大,媽媽的不容易;體會到了自己的生命對于家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學生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只是屬于自己,還屬于生你養(yǎng)你的母親,屬于你的家人。繼而會聯(lián)想到,對于朋友、社會來說,自己必然也會有存在的意義。
不同性格的學生消除煩惱的方式不一樣。樂觀外向的學生擅長溝通,朋友多,興趣愛好多,比起內(nèi)向悲觀的學生更容易排除煩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些成長階段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來自身邊的案例更具有可信度,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激發(fā)學生思考。在“活出生命的精彩”這課中,我組織了學生分享會。在分享會前,我布置學生寫下三個曾經(jīng)遇過的煩惱,并描述煩惱最終是如何過去或被解決的。在分享會中,我引導學生自由暢談,分享自己的成長案例。同齡人的成長經(jīng)歷是學生的關(guān)注熱點,所以當學生在分享時,其他同學都會樂意傾聽。這些分享的案例帶有相似性,很好地引發(fā)了他們的共鳴和思考。比如跟父母、同學出現(xiàn)溝通困難,面對身體的變化出現(xiàn)心理波動,學習成績不理想,面對各種物質(zhì)、游戲等的誘惑卻無法實現(xiàn)等等。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定正確,但可以給其他同學作為參考。在談分享會感受時,我能感受到,來自身邊同學的案例帶給了他們思想上很大的撼動,“原來我所面對的挫折、困難,我的同學、朋友也會遇到,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蔽蚁嘈牛瑢W生們這種意識的獲得是這次分享會最大的收獲。分享會后我給同學播放視頻,分享了疫情以來,醫(yī)護人員、志愿者們、普通老百姓他們不同的表現(xiàn)。生命的渺小,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讓生命更具有活力和張力,這場疫情給予了很好的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