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美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古裝劇《夢華錄》根據(jù)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改編,劇情上不僅對趙盼兒營救宋引章的情節(jié)進行了擴充和刪減,還為趙盼兒這一人物角色增加了愛情線。該劇講述了趙盼兒、宋引章和孫三娘3人背井離鄉(xiāng)、遠赴東京共同打拼的成長歷程,她們將一家小茶坊經(jīng)營成東京最負盛名的酒樓,其間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終于在不懈的努力下過上了理想的生活,人物自身也實現(xiàn)了成長。《夢華錄》講述的故事勵志而美好,在創(chuàng)作層面也呈現(xiàn)出較高的藝術水準,值得探究。
“電視劇內(nèi)容的流變與社會圖景的變遷相伴而行,聯(lián)結熒屏內(nèi)外,具有成長主題的劇作因對人生故事或心靈的歷時性書寫而成為現(xiàn)實素材的鏡像投射?!盵1]《夢華錄》從“她視角”出發(fā),彰顯女性努力爭取獨立平等、自愛自強的精神,在虛構的歷史故事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尋找連接點,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
《夢華錄》融合了愛情和權謀元素,使女性話題的討論范圍得以擴大。它不僅反映了女性遭受的職業(yè)歧視、社會地位不平等問題,還展現(xiàn)出女性勇于追求平等和獨立的精神,對女性的刻畫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積極導向。
在一次訪談中,《夢華錄》導演楊陽談到自己拍這部電視劇的原因,她說:“《夢華錄》是我為從各地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奮斗、尋找生命價值的女性而拍的一部劇。”該劇將個體命運和時代背景相結合,大大增強了敘事的鮮活性,也使角色敢于反抗的精神顯得更為可貴。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她們除了要承擔商業(yè)上的風險,還要頂住社會對女性抱有的偏見,女性的個體身份導致其在追求自我理想與價值實現(xiàn)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在劇中,她們開“半遮面”茶坊被其他競爭者抵制,意欲盤下新酒樓卻被賣家以“女子不得任酒樓掌柜”為由相拒,從茶坊到酒樓的經(jīng)營無不透露出女性經(jīng)商的不易。
《夢華錄》通過展示女性遭遇的不公,突顯了追求平等和獨立的重要意義。它肯定了女性的價值,歌頌女性追求獨立平等自由的精神,最終也給出了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賦予個體奮斗的積極意義。雖然觀眾處在與故事完全不同的時空,但趙盼兒等人從錢塘到東京一路的所見所歷,仍然能夠觸達觀眾心靈,從而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作為以女性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的電視劇,《夢華錄》回避“雌競”,注重展現(xiàn)同性之間美好的一面。就連劇中的教坊女子也不曾故作諂媚或刻意逢迎,充分尊重女性的人格特質(zhì)。
劇中的女性無論身份高低貴賤,大多心地純良。比如,張好好得知池蟠去見宋引章之后,心中多有不忿,便決定親自一探究竟,結果自己也被宋引章的才情吸引,于是便有了“我見猶憐,何況蠢奴”之言,以此展現(xiàn)同性之間的尊重和欣賞。從出身高門的高慧到普通百姓葛招娣,再到名動東京城的樂營教坊花魁張好好,每個人物身上都具備清醒、仗義的精神特質(zhì),在趙盼兒等3人遇到危難時出手相救,成為女性相處的范本,弘揚了女性之間的友愛互助精神。
也正是角色身上所具備的這些特質(zhì),使得楊陽導演聯(lián)想到“水”這一意象。她認為女人如水,是力與美的結合體。正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劇中的水從錢塘一直貫穿到東京,寓意女性柔美而不可忽視的內(nèi)在力量無處不在。總之,《夢華錄》借古代故事,為當今女性樹立了自立自強、友愛互助的典范。
《夢華錄》中的人物塑造值得細細品味,就主要角色而言,該劇注重對他們進行不同側面的剖析,具有明顯的人物個性。同時,配角的塑造也毫不含糊,個性鮮明獨特,極其出彩。
《夢華錄》以趙盼兒、宋引章和孫三娘這些普通小人物為表現(xiàn)對象,聚焦女性成長,可謂是呈現(xiàn)了成長型女性群像。群像能夠“放大一群人的社交世界”[2],該劇通過對群體人際關系的放大,使故事情節(jié)更具戲劇張力。比如,勤勞潑辣的孫三娘被休后,面對兒子的反對,并沒有囿于傳統(tǒng)禮教對女性的規(guī)訓,遵從內(nèi)心嫁給杜長風。樂籍出身的宋引章從單純易騙到清醒獨立,最后在君王面前甘愿舍棄個人愿望以成全天下人,擔得起“風骨”二字,她的改變是從心性到格局的全方位提升。3人之中,趙盼兒是主角,精明能干,在與男主角皇城司副使顧千帆相戀期間逐漸依賴于他提供的幫助,沒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立。從另一角度來看,趙盼兒在“自立”上的迷失恰恰暴露出人物自身存在的問題,但也是其得以轉變的契機。在后續(xù)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她開始反思自我,走向獨立之路,人物的成長線充滿張力,角色也因為這種不完美顯得更真實立體。
整體來看,《夢華錄》以浪漫溫情為主調(diào),卻又不乏搞笑元素,而搞笑的來源正是對劇中配角形象的生動展現(xiàn)。這部劇中,配角出場的時間雖然不多,卻仍是生動鮮活,令人印象深刻,與主角相輔相成的。比如,《夢華錄》中的陳廉、池蟠、何四、杜長風,每個角色都為劇情貢獻了不少笑點,他們在與其他角色的互動中產(chǎn)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幽默效果,使得《夢華錄》在浪漫溫情之余又多了幾分喜劇色彩。
值得稱道的是,這些配角都具有突出的個人風格,在散發(fā)自身魅力的同時,并不搶占主角的風頭。例如:顧千帆的手下陳廉機靈搞怪,在試圖討好上司時,能夠有意無意地釋放幽默細胞;孩童心性的池蟠日常捶胸頓足、哭天搶地的行為令人忍俊不禁;何四心思單純,卻總會被其他角色捉弄,在不同情境中流露出呆萌喜感;就連心胸寬厚的教書夫子杜長風也因為近視鬧出不少笑話。他們在與不同人物的互動中散發(fā)著自身的魅力,在襯托主角人物特質(zhì)之余為劇情帶來不少笑點,極好地發(fā)揮了“綠葉”的作用。
“古裝劇在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充實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同時,其劇作本身也成為文化元素和歷史知識的承接載體?!盵3]宋朝不僅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也繁榮興盛。《夢華錄》中對宋代飲食文化、瓷器文化以及琵琶文化的嵌入,為這部古裝劇注入了文化底蘊。在傳播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弘揚了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
《夢華錄》對宋人的飲食文化多有展現(xiàn)。該劇借孫三娘之手將豆兒果、桃花果子、梨條桃圈、菊花豆腐、蟹釀金橙、雪泡菊酒、紫蘇飲、桂花飲等果飲和菜品進行了直觀呈現(xiàn),品類繁盛,充滿雅致之美。此外,由于女主角趙盼兒以經(jīng)營茶坊為生,劇中著重呈現(xiàn)了點茶、茶百戲等已然淡出大眾視野的茶文化。其中最為精彩的場面莫過于茶湯巷胡掌柜與趙盼兒的斗茶,二人通過湯色、水痕和茶味一決高下,對碾茶、熱盞、擊拂、分茶這些點茶流程進行了細致呈現(xiàn)。趙盼兒還在點茶的基礎上表演了一出茶百戲,將極盡風雅的宋代茶文化展示給觀眾。宋代以后茶百戲逐漸消隱,劇中卻為觀眾呈現(xiàn)了許久未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使觀眾直觀地感受宋人的生活,體會宋人意趣。
與茶文化密不可分的還有瓷器文化。飲茶最講究瓷器,趙盼兒在“半遮面”茶坊使用的“九色名瓷”,顏色分別是秘色、粉青、梅子青、紅窯變、黑色、白色、米黃冰裂、天青和兔毫,極有看點。宋人將極簡和留白的美學運用到瓷器之中,其中那一抹天青色更是充滿了素雅沉靜之美,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文化輸出,使觀眾沉浸于瓷文化的魅力。趙盼兒在斗茶時使用的是黑釉茶盞,在宋人看來,黑色的器身有利于襯托白色茶沫,便于較量茶藝?!秹羧A錄》的制作團隊充分尊重了歷史,力求盡善盡美,傳遞正確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使觀眾加深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該劇還對琵琶文化進行了普及。擁有一身琵琶絕技的宋引章單純而羞澀,正應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彈奏不僅注重技藝,也追求意境。劇中除了對《明妃曲》的絕妙呈現(xiàn),還設置了宋引章彈奏《涼州大遍》的情節(jié),讓觀眾不僅可以領會樂曲中豐沛的情感,也能夠感受到我國民族樂器的演奏特征和風格特點。劇中宋引章45度橫抱琵琶的姿勢與如今豎抱琵琶的姿勢有所不同,因為宋朝演奏所用的琵琶大多為南音琵琶,而這種琵琶普遍采用橫抱的彈姿。由此可見,《夢華錄》不僅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植入,更講究于細微處見真章。
總之,《夢華錄》注重將琵琶文化與古代女子奮斗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在豐富的文化積淀中構建出一部意蘊豐厚的藝術作品,有效地增添了全劇的文化內(nèi)涵,兼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
依托于制作團隊的深厚功力和精心配合,《夢華錄》的視覺效果在整體上體現(xiàn)出本真秀美的特征。無論是在鏡頭選取、空間營造、服化道的選擇上,還是在濾鏡的運用上,《夢華錄》都可圈可點,反映出制作者對觀眾認知和審美方面的尊重。
《夢華錄》中的鏡頭不僅精致絕美,而且具有獨特的意境和韻味。在錢塘縣優(yōu)美的景色中,女主角趙盼兒獨自撐著一葉小船悠悠駛來,人與景融為一體。隨著畫面逐漸由虛轉實,只見碧波蕩漾、人影綽綽,清新自然之氣頓生。之后便是人物全景、中景和近景的交替切換,升格鏡頭下人物劃船的動作不斷疊化,邊行船邊想著心事。這一組用于展現(xiàn)人物出場的重要鏡頭,不僅帶出了江南別致的地方風貌,也呈現(xiàn)了人物如流水一般清朗美麗的形象。
“隨著古裝劇制作水平不斷提高,對歷史空間進行視覺還原的嚴謹程度、美學標準都在提升,劇作的視覺呈現(xiàn)正在逐漸擺脫為迎合現(xiàn)代審美而改造歷史的思路,更多追求‘真’,即依靠提煉、再現(xiàn)歷史原貌完成視覺表達?!盵4]歷史上的東京作為一國之都,經(jīng)濟發(fā)達、貿(mào)易興盛。在劇中,東京店鋪林立,走馬商趕路匆忙、街上的攤販賣力吆喝、河中船只往返穿梭、送索喚的“閑漢”步履不停,這些視覺元素堆砌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宋代市井生活的鮮活畫卷。另外,空間的營造還在于展現(xiàn)獨特的風格特征。“極簡”是宋代美學的精髓所在,劇中建筑的陳列講究對稱、均衡、簡約。窗戶四面敞開,室內(nèi)家具簡單,房間干凈齊整,創(chuàng)作者通過呈現(xiàn)宋朝人的生活場域,體現(xiàn)出獨有的宋朝風尚。
“古裝劇因其取材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類型多元,敘事空間寬泛,所涉及的細節(jié)龐大,更容易發(fā)揮服道化優(yōu)勢和空間美學想象力,是傳承中華美學的最佳容器?!盵5]《夢華錄》劇組的工作人員從古籍和繪畫作品中汲取演員造型的靈感,并沿用了宋朝崇尚的極簡淡雅之風。從錢塘到東京這一路,趙盼兒的服飾無論是在布料還是在色彩上都在不停地變化。在錢塘時她穿的是淡雅的粗布衣,之后在東京穿的是利落的交領裙裝,或漸變或撞色,但仍以淺色為主,與人物大方得體的特質(zhì)相吻合。服飾采用的色彩和繡花,就是劇組工作人員對瓷器元素進行借鑒的結果,精致且低調(diào)。紗質(zhì)面料的服裝在視覺上形成靈動飄逸之感,與“水”這一符號完美契合。另外,劇中人物的發(fā)型也是宋代繪畫作品中最常見到的式樣。
近些年來,我國古裝劇使用厚重濾鏡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一些劇中,演員的皮膚在后期美白和磨皮的作用下白皙如雪,吹彈可破。誠然,濾鏡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物的視覺美感,但同時也會削弱畫面的質(zhì)感和角色自身的魅力?!秹羧A錄》在濾鏡上的使用“避重就輕”,讓觀眾可以看到演員皮膚的真實狀態(tài)。在劇中飾演孫三娘的演員柳巖,臉上的淚溝和法令紋清晰可見,但這并不影響觀眾對她的喜愛,因為依據(jù)角色設定,她是年紀較趙盼兒稍長一些的勤勞村婦,曾從事屠宰之職,飽受生活磨礪,皮膚狀態(tài)的不完美反而更能體現(xiàn)孫三娘的生活閱歷,真實可信。對厚重濾鏡式唯美的過度追求,可能會適得其反。去除了厚濾鏡的古裝劇,給人以“清水出芙蓉”的觀感,人物在視覺呈現(xiàn)上也顯得更加自然。
《夢華錄》精耕細作,注重自身的品質(zhì)打造,為觀眾在視覺上構建出一個理想化的北宋王朝,引人入勝,自然會讓觀眾喜愛。
古裝劇《夢華錄》將史料與想象相融合,還原宋朝風貌,主題映照現(xiàn)實,人物靈動立體,文化意蘊豐厚,視覺呈現(xiàn)上雅致簡約,散發(fā)著古樸韻味,不失為一部精心之作。雖然《夢華錄》并不完美,但它的確對具有平等和自立意識的女性群像進行了展現(xiàn),通過講述女性勵志故事,試圖引發(fā)社會對女性更多的思考。今后的古裝劇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創(chuàng)作啟示,即植根于我國優(yōu)沃的傳統(tǒng)文化土壤,創(chuàng)作出符合當下觀眾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的作品。在未來,筆者也期待我國有更多精美且能引領價值觀的古裝劇活躍熒屏,取得亮眼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