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怡
【摘? 要】 語音是英語教學的基礎,也是主要手段。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滲透語音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口語能力,同時也能改善學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言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中語音教學的應用現(xiàn)狀,重點探討在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上應當如何滲透語音教學法。
【關鍵詞】 高職英語;語音教學;教學改革
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出發(fā)點。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滲透語音教學法,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樣也能助力學生熟練掌握語音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和口語能力,為實現(xiàn)學生的高效溝通和交流打下基礎。
一、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對語音學習的重視程度較低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時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尤其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重專業(yè),輕語言”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學生認為英語學習的優(yōu)先級相較于其他專業(yè)科目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英語基礎不夠扎實、起步時間較晚,因此往往沒有養(yǎng)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語音學習也未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英語語音學習時都是通過手機App進行獨立學習。由于學生習慣了模仿式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糾正自己錯誤的發(fā)音。再加上地方方言音調和發(fā)音的影響,部分學生很難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在發(fā)音中存在的錯誤。
(二)學生的英語語音基礎較差
相對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而言,高職高專學生的入學分數(shù)相對較低,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相對較差。尤其是來自偏遠地區(qū)的學生,由于教學資源、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有限,導致學生的英語起步時間較晚,這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部分學生在進入高職高專之前,甚至從未系統(tǒng)性學習過英語知識,也并未做過口語和聽力訓練。這樣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英語語音基礎差、學習方法不準確,使英語語音教學更加困難。
(三)教師的語音教學方法較陳舊
在傳統(tǒng)的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未關注語音教學,教師更愿意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法、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對語音的訓練也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常對某一音標進行獨立教學或是要求學生模仿視頻音樂進行練習。這種傳統(tǒng)單調的教學手段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正確的發(fā)音習慣。加上英語音標只是單純的符號,要想將符號與發(fā)音結合起來準確認讀十分困難。如此一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盡如人意。部分學生并未學好入門的語音,自然無法展開后續(xù)更高難度的口語練習。
二、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中語音教學滲透策略
(一)應用多元教學方式,加強語音教學
在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進一步強化語音基礎知識的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語音教學內容,對課程教學進行全方位規(guī)劃。尤其是在閱讀、聽力和口語課程當中,更要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語音訓練和講解。此外,教師也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語音教學,利用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使學生練習讀英語、聽英語,系統(tǒng)性地展開語音教學工作。
第一,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在發(fā)音過程中的口型動作,一旦學生在發(fā)音練習當中存在錯誤,應立刻糾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語習慣,提升學生對英語語音學習的重視程度。第二,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向學生講解英語語音。一方面,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以單一的語調練習為主的訓練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語音技能。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豐富教學素材和教學模式的方式,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語音學習當中。
例如教師可以在語音教學中融入英文電影、英文歌曲或英文詩歌,讓學生通過口語配音的形式練習讀英語。又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參與校園英語角或是課外實踐,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使學生熟練掌握與語音相關的表達技巧和基礎知識。例如在練習爆破音/b/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以下電影片段:“Big black bugs bleed blue black blood but baby black bugs blue blood”,要求學生根據(jù)電影中的發(fā)音,多次重復練習朗讀。又或者教師可以利用經(jīng)典的電影片段使學生掌握英語的正確發(fā)音技巧,例如《泰坦尼克號》中的臺詞“When you got nothing,you got nothing to lose”。電影資源是幫助學生學習語音的有效素材。
(二)開展語音教學項目,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參與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在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中實施項目式教學一般包括兩階段,其一是課前的項目準備環(huán)節(jié),其二是課堂上的項目實施和評價環(huán)節(jié)。在課前準備階段,由教師為學生提供項目指導書和材料,學生需要獨立收集整理與項目相關的各方面信息。在課堂項目實施階段,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踐并展示項目成果,交流經(jīng)驗。
例如在四個前元音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以下流程展開項目式教學:第一步,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準備好必要的學習工具,包括元音音標卡片、前元音發(fā)音圖、項目評價單、項目任務單、項目指導書等。在完成材料準備之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對學生分組,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第二步,在課堂上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作為學生的輔助者和引導者。首先,為學生畫出元音音標的分類表格,由學生自主張貼音標的卡片。其次,學生展示自己的項目作業(yè),并講述自己對元音、音標以及發(fā)音規(guī)則的認識,在學生分享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在項目的重復訓練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將課前準備的詩歌分享出來,通過小組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詩歌朗誦情況進行綜合考評。
(三)利用人工智能App,優(yōu)化語音教學設計
在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對語音教學流程進行優(yōu)化完善。在智慧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與基礎教學原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在提升語音教學水平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第一,課前教師應利用智慧軟件向學生發(fā)布課前預習任務,指導學生展開自主訓練。在智能化環(huán)境中,學生需要根據(jù)線上學習資料以及教師所設置的課前自學任務完成語音訓練。教師可以在智慧化軟件當中為學生上傳讀音視頻,學生可以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完成對詞匯的拼讀和語篇的朗讀,從而助力教師順利展開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軟小英”這一款App助力學生開展課前自主預習。在該App當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教學主題和學生學情,向學生推送課堂所要學習的微課視頻和學習課件,從而為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提供參考。與此同時,為了充分考查學生的課前自學情況,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送線上自測題。學生在完成自測之后會自動檢驗學生的檢測情況,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智慧化教學軟件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高職高專專業(y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把握智慧化課堂的作用,強化對學生的語音練習,以此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一方面,教師應利用智慧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生動的指導。相對傳統(tǒng)的人工訓練而言,信息化手段更能夠使教師的語音向專業(yè)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也能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音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智慧App優(yōu)化課堂互動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智慧化App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全面互動,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軟件的評價功能和指導功能,對學生的語音練習成果作出檢測和評估,在智慧化軟件的輔助下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反思能力。
(四)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語音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法綜合利用了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習差異,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開語音微課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適應學生個性化成長,鍛煉學生英語語言思維。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開課前預習,幫助學生帶入英語學習。例如“Enjoy a Well Planned Trip”,這一單元的教學主題為旅游。在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向學生提供有關旅游的微課視頻,通過群聊的方式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以及在旅游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趣事。以學生的過往經(jīng)歷為切入點更能消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壓力,為學生營造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曾經(jīng)的旅游經(jīng)歷拍攝為微課視頻,通過英語旁白的方式敘述自己在整個旅游歷程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在教師分享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之后,可以用分享的方式與學生共同開展課前預習活動。這一預習手段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也能順利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學生需要通過線上交流群或是視頻會議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如此一來課前預習不再只是單一的知識點練習,而是一種輕松的討論和交流。通過創(chuàng)新微課形式與學生共同課前預習,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第二,在課堂上利用微課視頻能更好地突破課堂教學難點。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一堂課往往會涉及多個基礎知識,大多分布一至兩個重難點,學生可能會由于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誤差而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微課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通過微課視頻突破學生的學習難點。例如在“Whats Behind the Buy?”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在這一單元當中有哪一部分的學習難度最長?”,并讓學生進行投票,教師可根據(jù)投票的統(tǒng)計結果選擇微課視頻主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向學生講解本單元學習的重難點知識。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在完成本節(jié)課學習之后展開小組交流,交流的主題為總結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話題。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多個微課視頻,學生可以邊看視頻邊討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五)創(chuàng)新語音教學形式,提升語音教學水平
傳統(tǒng)的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中大多以英語國際音標為落腳點,向學生講解48個音標,以切分音素為主體。這一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所收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師的語音教學并不關注分音素。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也應適當增加分音素的教學比重,包括重讀節(jié)奏、連讀和語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主要向學生講解語音和語調的規(guī)則,這種教學方法具有系統(tǒng)性強的優(yōu)勢,但是教學過程太過抽象,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性質,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流失,并且這一訓練手法只適用于首次概念引入,并不適用于學生正式的語音訓練。
在語音練習階段,教師可以嘗試利用Jazz Chants節(jié)奏訓練法,通過講解節(jié)奏的方式帶領學生練習應當如何表達。這一訓練方法將每個重音和非重讀音組合為一拍,通過朗讀與打節(jié)拍相結合的形式展開訓練。由教師打節(jié)拍讓學生朗讀,或是學生分小組打節(jié)拍和朗讀相結合進行。在課堂上使用節(jié)奏訓練法,不但能夠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還能改變傳統(tǒng)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與課堂參與度。另外節(jié)奏訓練法也可以在課堂上加入角色扮演、電影配音、故事情節(jié)和音樂演唱等不同的元素,通過設計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基礎出發(fā),自由選擇訓練素材,如此一來能夠改變傳統(tǒng)單向的語音操練模式,進一步提升語音教學的互動性和多元性。同樣這種節(jié)奏訓練法也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教師的分層教學需求,也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
三、結語
在職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盡可能調整英語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以教學目標為引領,加入語音教學法。教師可系統(tǒng)性介紹英語的專業(yè)語音語調知識,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的發(fā)音和語調的功能,從而實現(xiàn)學生獨立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