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丞,劉若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雙相抑郁癥患者同時還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自殺觀念甚至自殺行為。目前為止,所有精神疾病中雙相抑郁患者的自殺率最高[1]。伴自殺意念的雙相抑郁患者的多個腦區(qū)功能和結構均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經相關腦結構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的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灰質、頂葉體積異常[2-3]。目前普遍認為雙相抑郁患者往往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即便是進入穩(wěn)定期,其認知功能也無法完全恢復,導致患者無法完全適應社會,但目前,大部分研究僅是初步探討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的大腦結構與功能是否存在異常[4-5]。磁共振檢查可觀察活體組織代謝與生化,能夠測量人體大腦區(qū)域中基本生化代謝物水平,從而間接反映出腦區(qū)的功能狀態(tài)[6-7]。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的認知功能,并分析其與腦基底節(jié)、丘腦區(qū)磁共振質子波譜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0例雙相抑郁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是否伴自殺意念分為A組(不伴有自殺意念)、B組(伴自殺意念),每組20例。A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19~47歲,平均(33.58±10.51)歲;病程12~32個月,平均(21.47±1.89)個月。B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18~45歲,平均(33.25±11.25)歲;病程12~32個月,平均(21.25±2.36)個月。診斷標準:參照《精神疾病臨床診療新進展》[8]中的雙相抑郁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均與上述診斷標準符合者;年齡18~60歲者;停藥6個月以上者等。排除標準:器質性與精神活性藥物所致抑郁者;混合型與快速循環(huán)型發(fā)作者;妊娠與產后抑郁者等。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在磁共振檢查前24 h禁煙酒、咖啡,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美國GE公司,型號:Signa HDxt),首先固定頭部,擺位在中線居中,兩側對稱,采用頭頸8通道相控陣線圈,進行常規(guī)軸位T1加權像、T2加權像、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掃描,未發(fā)現(xiàn)顯著形態(tài)學異常,則開展后續(xù)的序列掃描。質子磁共振波譜分析技術掃描:采用橫軸位進行掃描,選擇T2加權像為MRS定位相,掃描參數(shù)設置:重復時間5000 ms,層厚5 mm,層距0 mm,回波時間113 ms,激發(fā)次數(shù)1,在軸位T1加權像圖上確定感興趣區(qū),需關注側腦室和腦溝內腦脊液,避免對掃描結果造成影響。多體素2D1H-MRS檢查采用定點分辨波譜序列,回波時間144 ms,重復時間 1000 ms,激發(fā)次數(shù)1,視野24 cm×24 cm,矩陣18×18,控制水峰的半高全寬<10 Hz,水抑制>98%,掃描時間5 min。在經過磁共振成像數(shù)據處理后,獲得不同代謝物的掃描區(qū)分布彩圖,對代謝圖和定位磁共振成像重疊。在基底節(jié)層面選擇最小體素為測量單位,得到該區(qū)腦組織二維質子磁共振波譜(2D1H-MRS)曲線,利用軟件實現(xiàn)波峰的自動相位、基線校正、頻率編碼,然后測量腦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區(qū)N- 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肌酸(Cr)、膽堿(Cho)、肌醇(MI)、乳酸(Lac)峰下面積,計算NAA/Cr、Cho/Cr、MI/Cr、Lac/Cr。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HAMD-24)[9]、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0]、楊氏躁狂評定量表(YMRS)[11]、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12]評分評估患者抑郁、焦慮、躁狂、認知功能,HAMD-24評分(總分76分)、HAMA評分(總分56分)、YMRS評分(總分44分)分值越高,抑郁、焦慮、躁狂癥狀越嚴重,MoCA評分(總分30分)分值越高,認知功能越好。②對比兩組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區(qū)NAA/Cr、Cho/Cr、MI/Cr、Lac/Cr比值。③分析患者認知功能與腦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區(qū)NAA/Cr、Cho/Cr、MI/Cr、Lac/Cr值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認知功能與腦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區(qū)NAA/Cr、Cho/Cr、MI/Cr、Lac/Cr值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癥狀評分比較 B組患者HAMD-24、HAMA、YMRS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MoCA評分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癥狀評分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各癥狀評分比較(分,±s )
注:HAMD-24:24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YMRS:楊氏躁狂評定量表;MoCA: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HAMD-24 HAMA YMRS MoCA A組 20 25.56±0.82 12.52±0.21 23.55±0.25 22.39±2.52 B組 20 30.52±1.45 15.65±2.50 30.28±2.49 16.63±2.69 t值 13.316 5.579 12.027 6.98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磁共振檢查結果參數(shù)比較 B組患者左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NAA/Cr值與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MI/Cr值均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患者左、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Cho/Cr、Lac/Cr值與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NAA/Cr及左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MI/Cr值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比較( ±s)
注:NAA:N-乙酰天門冬氨酸;Cr:肌酸;Cho:膽堿;MI:肌醇;Lac:乳酸。
組別 例數(shù) NAA/Cr Cho/Cr左側 右側 左側 右側A組 20 1.93±0.35 1.52±0.29 0.72±0.12 0.75±0.20 B組 20 1.69±0.25 1.42±0.28 0.72±0.14 0.83±0.40 t值 2.495 1.109 0.000 0.800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MI/Cr Lac/Cr左側 右側 左側 右側A組 20 0.15±0.06 0.36±0.07 0.36±0.12 0.44±0.20 B組 20 0.13±0.05 0.19±0.09 0.39±0.10 0.49±0.17 t值 1.145 6.668 0.859 0.85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丘腦區(qū)磁共振檢查結果參數(shù)比較 B組患者右側丘腦區(qū)Cho/Cr值顯著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左、右側丘腦區(qū)NAA/Cr、 MI/Cr、Lac/Cr值與左側丘腦區(qū)Cho/Cr值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丘腦區(qū)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丘腦區(qū)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NAA/Cr Cho/Cr左側 右側 左側 右側A組 20 1.83±0.35 1.72±0.19 0.83±0.19 0.89±0.14 B組 20 1.67±0.22 1.69±0.19 0.83±0.19 0.79±0.13 t值 1.731 0.499 0.000 2.341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MI/Cr Lac/Cr左側 右側 左側 右側A組 20 0.12±0.03 0.11±0.05 0.43±0.08 0.44±0.09 B組 20 0.12±0.05 0.11±0.02 0.42±0.10 0.39±0.07 t值 0.000 0.000 0.349 1.961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患者認知功能與腦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的相關性 MoCA評分與左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NAA/Cr、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MI/Cr值、右側丘腦區(qū)Cho/Cr值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r=0.107、0.469、0.013,均P<0.05),見表4。
表4 認知功能與腦磁共振檢查參數(shù)的相關性
雙相抑郁的發(fā)生會損害神經血管,并對患者認知功能造成影響,且長期反復焦慮、抑郁可導致患者產生消極念頭最終出現(xiàn)自殺行為。故對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進行磁共振檢查,能夠為其神經病理生理機制提供參考[13-14]。
雙相抑郁障礙的發(fā)病與腦部各個區(qū)域的功能改變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腦基底節(jié)區(qū)出現(xiàn)功能損害之后,皮層和皮層下區(qū)之間神經連接失常,導致功能連接中斷,情感調節(jié)環(huán)路出現(xiàn)損傷,出現(xiàn)雙相抑郁障礙癥狀[15-16]。本研究中,B組患者HAMD-24、HAMA、YMRS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MoCA評分顯著低于A組,表明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存在明顯的抑郁、焦慮、躁狂癥狀,且有認知功能 障礙。
NAA是反映神經元線粒體功能與結構完整性的神經生化標記物;Cr主要由較低水平的γ-氨基丁酸組成,是能量儲存和利用的緩沖劑 ;Cho參與生物膜的髓鞘,與細胞膜磷脂的分解、合成有關;MI調控細胞的增殖代謝、維持神經元細胞的滲透壓;正常情況下,細胞代謝以有氧代謝為主,檢測不到Lac峰,或只檢測到微量[17-18]。磁共振檢查可測量出腦的代謝物含量與能量變化,反映疾病病理生理改變的早期信息,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預后評估[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A組比,B組患者左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NAA/Cr值、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MI/Cr值及右側丘腦區(qū) Cho/Cr值均顯著降低,表明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腦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區(qū)均存在神經元功能紊亂。另外,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結果顯示,雙相抑郁患者MoCA評分與左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NAA/Cr、右側腦基底節(jié)區(qū)MI/Cr值、右側丘腦區(qū)Cho/Cr值呈正相關,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與腦內代謝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故臨床可在早期對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評估與磁共振檢查,以盡早發(fā)現(xiàn)患者的自殺 意念。
綜上,雙相抑郁伴自殺意念患者存在明顯的認知障礙,其腦基底節(jié)神經損害與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早期認知功能評估與磁共振檢查,可發(fā)現(xiàn)患者的自殺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