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
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黃花梨無論是材質還是作為家具和飾品,其投資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初識海南黃花梨
海南黃花梨,別名也稱降香黃檀,是蝶形花科黃檀屬樹種,亦稱“降壓木”。在《本草綱目》中叫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壓、血脂,做枕頭可舒筋活血。黃花梨樹極易成活,但卻很難成材,一棵碗口粗的樹可用材僅搟面杖大小,真正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生長期,其樹高可達20米,胸徑可達0.8米,是海南特有的珍貴樹種,分布于海南島低海拔的丘陵地區(qū)或平原、臺地。其木質堅硬,木材價值相當高,用途廣泛,是制作古典硬木家具的上乘材料。
黃花梨木心材呈紅褐色或紫紅褐色,久則變?yōu)榘导t色,常含有深褐色條紋,有光澤,具香氣。木材紋理交錯,自然成形,花紋美觀。用花梨木制作出來的家具簡潔明快、富麗堂皇,且色澤深沉華美,典雅尊貴,經(jīng)久耐用。黃花梨木家具還能長久地散發(fā)出清幽的木香之氣,有提神避邪之說法。
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分辨黃花梨木的真?zhèn)危溆忻黠@的特征:其一是黃花梨木本身是中藥,有一種中藥的“絳香”味道;其二是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視感極好,有麥穗紋、蟹爪紋,紋理或隱或現(xiàn),生動多變;其三是有鬼臉,這種圖形是生長過程中結疤所致,且結疤跟普通樹不同,沒有規(guī)則;其四是黃花梨有如螢火蟲般的磷光,木屑經(jīng)浸泡后水是綠的,這一點可以作為簡單的判斷標準。
推崇黃花梨之因
明代之前,黃花梨并不被人重視,將之作為家具材料更是鳳毛麟角,其名聲主要是由于入藥而被人們所熟悉。但為何步入明代之后,黃花梨卻被廣泛推崇呢?
事實上,這與明代隆慶朝開放海禁、打破閉關鎖國的千年禁忌有關。隨著鄭和下西洋打通了海上的貿易通道,一度難以到達的海南島自然也成了必經(jīng)之地,產于海南的最優(yōu)質黃花梨得以跨海登陸,進入北京皇宮的大雅之堂。
不過,當時的社會卻陷于政治黑暗、官場腐敗,而工商繁榮則令文化活躍,這也使得文人墨客逃避現(xiàn)實,沉溺于生活的享受中,他們更崇尚自然、歸隱田園,將心靈的視角從社會轉移到自然。由此,造就了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造園運動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士族豪門造屋筑宅最火熱的階段,自然精美的園林和高屋大宅必然對良材美器的家具陳設提出更高要求,并將歷史的精華濃縮在家具的造型及材料中。所以,在明式家具中我們至今仍可清晰地揣摩天地方圓的哲學思辨,體驗中國社會的等級倫理,感嘆中國匠人的聰明才智,領悟中國文人的心理寄托。
黃花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突然被推崇到極致,以其無可替代的外觀及品質自然性,契合當時人們在特定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環(huán)境下所形成的心理,也符合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沉積的審美情趣,于是當仁不讓地被一代文人所青睞,成了時尚的載體。與此同時,黃花梨特有的不溫不燥和不卑不亢特征,非常適合打造簡潔凝練的素身家具,尤其是其自然形成的紋路似行云流水,華美而絢爛,空靈又飄逸,與中國水彩墨畫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顯現(xiàn)自然本色的同時,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而且黃花梨香氣暗含,歷久彌醇,與人的氣息彼此交流,相融相通。枝杈疤結形成的鬼臉紋、麥穗紋、蟹爪紋、山紋、流水紋等均可讓人遐想,令人在心領神會的美妙意境中溝通古今。
區(qū)分黃花梨產地
黃花梨絕非中國的海南獨有,越南和緬甸也同樣出產黃花梨,但因后者的紋理、層次較亂,特別是顏色較艷,味道也濃,與海南黃花梨相比明顯差了不少,所以價格也低許多。一些用越南產黃花梨做成的家具飾品,其市價要比同類海南黃花梨家具相差十倍乃至百倍。這或許能夠解釋此前“海南黃花梨價跌九成”的新聞報道,作者極可能以外行的眼光將越南黃花梨家具當成了海南黃花梨,從而形成了謬誤。
實際上,海南黃花梨具備了收藏的3個最佳要素:公認的價值、資源不可再生、真?zhèn)我妆?。加之其既有藝術品欣賞的價值,也有實用品的價值,可謂是目前收藏與投資熱潮中的首選目標。雖然近年來其價格漲幅極大,也不時出現(xiàn)短時間的小幅回調,尤其是一些小件新品受影響在所難免,但黃花梨價跌九成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因為資源的枯萎和藏家的增多,不可能造成價格暴跌。如一件不大的官皮箱,以2010年的價格看,木材就需2萬多元,且還是小料拼湊。倘做一個2米長的條案,案心板若是獨板做,僅此獨板價格就接近50萬元。一對老的黃花梨方腳大柜,如果是用整板做的,那就值800萬元以上。當然,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老家具賣不過新品的現(xiàn)象也值得推敲,畢竟老黃花梨家具價格遠未到位,從其他古董收藏品看,老品價格應該比新家具價格高,且出現(xiàn)十倍乃至百倍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無疑給了投資者一個非常大的介入空間。近10年來,海南黃花梨老家具的價格攀升速度加快,如一件獨板老料八仙桌的價格就從10年前的80萬元漲到了目前的500萬元左右。
投資收藏需識假
黃花梨已成為珍稀的自然資源,不僅海南黃花梨如此,越南黃花梨也變得日益緊俏。由于價格連年上漲,加之不同產地黃花梨木材的固有特征,為一些不良廠商提供了假冒良機。目前看,造假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形式:
一、混淆視聽。整體家具采用越南黃花梨,但標簽上標為“海南黃花梨”或“黃花梨”,有的標為“香枝木”。用越南黃花梨做家具標“香枝木”或混稱“黃花梨”,鉆了混淆概念的漏洞,收藏者應認真對待,否則一旦事后明白,上法庭也難勝訴。因為,我國紅木標準中將海南黃花梨即降香黃檀歸入香枝木類。何謂“香枝木”?廣東人稱有香味的酸枝木為“香枝木”。紅木標準中沒有越南黃花梨的樹種,但有關木材檢測機構常將越南黃花梨檢測為“香枝木”,歸為豆科黃檀屬。
二、濫竽充數(shù)。用黃色的酸枝木、花梨木及其他硬木直接冒充黃花梨,但標價很低。這一點應該非常好判定,真正的黃花梨是不會很便宜的。
三、表里不一。近幾年來市場上出現(xiàn)欺騙性很強的造假法,即采用“貼皮”方法,表面用0.2毫米厚的海南黃花梨粘貼在酸枝木或其他比重相當于黃花梨的木材上,正反兩面顏色、紋理完全對應一致。這種家具價格與全部用海南黃花梨的家具幾乎一致,很難被收藏家察覺,辨別難度較高。但在干燥環(huán)境下,此類家具易開裂,用放大鏡觀察縫隙處,能發(fā)現(xiàn)木材內部與家具表面顏色不一致,經(jīng)專家或專業(yè)檢測機構檢測,則原形畢露。
四、偷梁換柱。家具顯眼的地方用海南黃花梨,其他不明顯的地方用越南黃花梨。如圓角柜,正面用海南黃花梨,側面、背板或隔板、后立柱均用越南黃花梨,標簽上標為海南黃花梨。這需要買家在購買時對藏品全面審視,不可以偏概全而上當受騙。
此外,還有一種是整新如舊。應該說,整新如舊本身不能說是造假,但如果做舊后的家具用以冒充明代、清代古董家具則依然屬于造假。做舊的方法一般采用硫酸燒,在石灰水池中過一遍,也有用雙氧水及其他中草藥、化學藥劑使木材變色、變舊,更有用色蠟改變木材顏色。高明的做舊可以亂真,而且讓頂尖收藏家走眼,這一點并不奇怪,因為新的作偽方式一旦以假亂真,在沒有被揭露前往往有很大欺騙性,所以這也是許多人不愿意碰明清兩代老黃花梨家具的原因。
盡管收藏黃花梨需要掌握技巧,但是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黃花梨無論是材質還是作為家具和飾品,其投資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如果是收藏者,那么應該關注具有文化品位、精雕細琢的黃花梨成品,如黃花梨佛珠、筆筒、家具等。在此特別提醒收藏者和投資者,千萬不要忽視老的黃花梨家具和小件,因為目前價格明顯偏低,至少從2005年開始,這類小件品種的價格就處于大漲小回的狀態(tài),不少材料較好、雕工不錯的上中品,價格已攀升了幾十倍,且上漲的勢頭目前尚未改變,是投資者必須高度關注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