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寧
(甘肅省鎮(zhèn)原縣新城初級中學,甘肅鎮(zhèn)原 744518)
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隨著閱讀篇幅的增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群文閱讀是一種凸顯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的過程。如果教師把握好這一教學方法,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多篇文章共同閱讀,閱讀文章的選擇與內(nèi)容需圍繞某個主題予以選定。由于語文教材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一些代表作,但文本數(shù)量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課外讀物的范圍就十分廣泛了,學生選擇的空間也較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同一個作者或者同一個類型的文章,這樣對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知識面都很有利。群文閱讀還可以有效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借助更多的閱讀資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會通過群文閱讀在課外讀物上獲取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閱讀的文章越多,學生的文化積淀也就越深,想象力也會越來越豐富,也為今后的作文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是教師不斷要進行教學改革的途徑,只有做好課內(nèi)外的結(jié)合,才能夠在扎實學生基礎的同時做到有效拓展[1]。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了,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才能更輕松、更高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將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貫穿始終。探究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自主學習上,教會學生學習的本領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只有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才會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提出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最終找到方法,達成學習成果。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教師要將主動權留給學生,適當翻轉(zhuǎn)課堂,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探尋的過程,在群文閱讀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理解、自主歸納[2]。在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交流,學生的探究能力會得到有效的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也能夠不斷進步,從而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提高綜合素養(yǎng)是新課改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通常是單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都太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量的獲取,也很難達到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群文閱讀是多篇文章的共同閱讀,在不同的文章中,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主題以及文章中涉及的語文知識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類型,能夠拓寬眼界,增長見識,這些都會成為學生的文化積淀。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越來越高,思維品質(zhì)也會有所提高,這對學生的三觀形成、未來發(fā)展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做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但是總體來看效果甚微。首先,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實施,只有一少部分學生能夠真正參與進來,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完全進入角色,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差距較大[3]。其次,群文閱讀流于形式,在群文閱讀的選擇上,主題不夠鮮明,這就導致學生在自主閱讀探究的時候容易進入誤區(qū),讀也只是盲目地讀,閱讀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再次,在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欠佳,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真正主動參與進來的機會較少,學生對教師的講解依賴性較強,離開教師,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這樣就導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難得到提高。最后,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教師還是多以線下教學為主,難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效果也就較難保證。
在展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之前,首要任務就是選擇文章,教師在選文時一定要注意確定好文章的主題,切勿沒有主題盲目選擇文章。倘若沒有主題,學生很難在閱讀中了解群文閱讀實施目的。為了讓學生在多篇文章的閱讀中拓寬視野,豐富思想,為問題的思考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學習目的去閱讀文章,這對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幫助[4]。
例如,初中三年級語文《變色龍》這一篇文章,這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一篇著名小說,這篇小說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將善于附庸權勢的人比喻成“變色龍”,是對當時社會專制制度的一種嘲諷挖苦。根據(jù)這篇文章的諷刺特點,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同樣為諷刺時弊創(chuàng)作的小說,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將這幾篇小說進行群文閱讀。由于這幾篇小說的立意相似,年代也較近,又同屬歐洲文學,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進行相互比較。在閱讀進行前,先將閱讀主題確定下來,學生心中就會有一個基本的架構,在問題的探索上也會有方向,即便這三篇文章在寫作手法上有所不同,學生也會迅速理清脈絡,確定好主題、帶著問題去閱讀,進而大大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選擇高效的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閱讀方式的選擇在閱讀教學中也十分重要,好的閱讀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方式,一篇文章拿過來先不要著急閱讀,確定好主題,采用舉一反三的閱讀方式,以此訓練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初中二年級語文《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是葉圣陶先生創(chuàng)作的寫景類文章,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其語言藝術令人陶醉,文章以平實、質(zhì)樸、凝練著稱,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選擇《小白船》《稻草人》《一粒種子》等文章,這些既是葉圣陶先生的經(jīng)典著作,又是描寫事物或景物的作品,語言風格和寫作方式較為相似。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蘇州園林》,分析此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語言風格,然后再讓學生展開對其他幾篇文章的閱讀。閱讀后,讓學生模仿《蘇州園林》這篇文章的特點,探究其他幾篇文章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借助舉一反三的閱讀方式鍛煉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待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式以后,今后再閱讀任何文章時都能快速找到技巧,總結(jié)凝練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方法,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在上一段我們已經(jīng)闡述過,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運用舉一反三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于群文閱讀而言,鍛煉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才是開展群文閱讀的根本目的。利用群文閱讀,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鍛煉機會,以小組合作為立足點,針對文章閱讀的重難點部分,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共同探討,互助學習。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例如,以初中二年級語文《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為例,兩篇短文分別是《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各個領域的事物之間是存在著客觀聯(lián)系的,科學探究永無止境,各種已知的觀點還需要被進一步佐證。作者認為,在南極洲發(fā)現(xiàn)的恐龍化石強有力地證明了地殼運動變遷。在閱讀這兩篇文章的過程中,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被喚起,有的學生贊同作者的觀點,有的學生可能對作者的觀點產(chǎn)生疑問,兩種觀點發(fā)生碰撞就會擦出知識的火花,這時教師可以讓小組開始討論,互助學習,將學生分成4 個大組,如果各組成員的想法不統(tǒng)一,還可以在小組內(nèi)再分組,先從小組內(nèi)部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再歸納總結(jié),進行全班四個大組的討論。在不斷探討中學生汲取了更多不同的觀點,為其思維領域的開拓創(chuàng)造了途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對于教學成果的體現(xiàn)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是教學的重難點部分。由于群文閱讀涉及多篇文章,比較復雜,為了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這一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將閱讀內(nèi)容進行整理歸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整篇文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文章的脈絡進行整合后再分割對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以初中二年級《詩經(jīng)二首》為例,兩首詩為《關雎》和《蒹葭》,教師在對這兩首詩歌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構建閱讀的思路。這兩首詩都與愛情有關,歌頌的是美好的愛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兩首詩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以圖表的方式排列出來,然后讓學生分析兩首詩的修辭手法,列出相似和不同之處。最后讓學生針對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整合學習成果。借助思維圖表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學生會對文章描寫的事物有一個更立體的認識,對文章主旨的分析也會更加準確。
群文閱讀教學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體現(xiàn)的,群文閱讀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充分把握課堂時間,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下時間,也就是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線上指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線下指的是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才能有效保證教學成果,充分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完成課堂閱讀任務之后,教師要為其布置閱讀作業(yè),讓學生自己找一些文章進行閱讀,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書籍。
例如,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的文章都是一些童話或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將這一單元作為群文閱讀的材料,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分別為《皇帝的新裝》《天上的街市》《女媧造人》,在課堂閱讀中,教師讓學生找到這幾篇文章中的關鍵段落,也就是可以代表故事轉(zhuǎn)折性發(fā)展的語句,關鍵語句的查找可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隨后,教師可以將這種學習方法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外找一些神話、童話或寓言類的文章進行閱讀,如膾炙人口的神話巨著《西游記》《封神榜》等,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充滿玄幻色彩,學生讀起來也會興趣盎然。讀完后,引導學生做讀書報告,可以將報告發(fā)送到班級群里,與其他同學一同分享。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尤其重要,只有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時間,將群文閱讀融入生活,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后評價是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總結(jié)。有效的課后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架構完善的知識體系,總結(jié)學習中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通過課后評價也可以清晰了解教學成果,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課后評價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的評價模式還是多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較少。而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要更加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在評價中總結(jié)反思、查缺補漏,規(guī)避誤區(qū)、不斷發(fā)掘自身的學習優(yōu)點[5]。
以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最后一次講稿》《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這幾篇文章為例完善評價模式。在群文閱讀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成果評價,分別從文章的主旨、重點段落和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考查學生的理解程度,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自我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深刻認知。小組互評可以幫助學生較為客觀地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在互評的過程中,有助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心得,各取所長。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符合新課改要求下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借助語文課堂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將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