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賴宇強
呼吸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上的常見、多發(fā)疾病,多數(shù)患者的病程長,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血清降鈣素原是細菌感染指標,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上,而呼吸系統(tǒng)感染主要是因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反應引起的感染,在臨床上很難對具體的感染原因進行區(qū)分,若無法區(qū)分感染類型會出現(xiàn)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影響預后[1]。因此,臨床上要加強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的及時診斷,通過及早鑒別診斷以及時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抑制耐藥菌生長,改善臨床癥狀。血清降鈣素原是臨床上檢驗炎癥因子水平的一種參數(shù),當人體受到感染后,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會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升高,進一步反映出細菌感染后炎癥的嚴重程度。研究將羅定市中醫(yī)院收治的80例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人作為主要對象,旨在進一步分析和評價血清降鈣素原在呼吸系統(tǒng)感染治療中的檢驗價值,詳述如下。
本次研究對照組對象是2020年2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健康檢查的40例健康人,包括男23例,女17例;年齡20~67歲,平均(42.81±2.33)歲。觀察組對象是2020年2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共80例,肺炎33例,支氣管炎27例,肺部感染8例,感染性哮喘12例。根據(jù)患者感染嚴重程度將其分為普通感染組(n=42)和嚴重感染組(n=38)[2]。普通感染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2~68歲,平均(42.87±2.45)歲。嚴重感染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21~66歲,平均(42.74±2.25)歲。通過對比三組研究對象的年齡和性別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邔ρ芯績?nèi)容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觀察組對象均經(jīng)《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診診療專家共識》[3]確診為呼吸系統(tǒng)感染。(2)患者基礎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4]:(1)合并精神異常。(2)合并認知障礙或理解障礙。
抽取普通感染組、嚴重感染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3~4 mL清晨空腹靜脈血,將血液樣本放置在真空干燥管中,血液凝固后,離心,離心速度為1 500 r/min,快速離心8 min后分離血清。運用瑞士羅氏電化學發(fā)光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tǒng)cobas e 411,使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免疫發(fā)光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采用免疫比重法檢測C反應蛋白,采用光電血細胞分析法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具體的檢測過程和檢測值范圍均以試劑盒說明為標準。普通感染組患者和嚴重感染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時間段檢測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
(1)對治療前普通感染組、嚴重感染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檢測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并將三組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組間比較分析。
(2)對治療前和治療后普通感染組患者、嚴重感染組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檢測結(jié)果進行準確記錄,并對治療前后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
使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三組研究對象治療前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結(jié)果提示嚴重感染組和普通感染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嚴重感染組顯著高于普通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 (±s)
表1 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 (±s)
組別 血清降鈣素原(ng/L) C反應蛋白(mg/L) 白細胞計數(shù)(×109/L)嚴重感染組(n=38) 15.82±1.16 37.95±2.55 28.59±2.66普通感染組(n=42) 2.47±0.51 35.45±2.46 25.46±2.31對照組(n=40) 0.21±0.10 4.81±1.82 7.08±1.54 F值 45.464 62.528 70.487 P值 <0.001 <0.001 <0.001 t值(嚴重感染組與普通感染組比較) 67.733 4.461 5.632 P值(嚴重感染組與普通感染組比較) <0.001 <0.001 <0.001 t值(嚴重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 27.519 63.861 43.978 P值(嚴重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 <0.001 <0.001 <0.001 t值(普通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 84.806 66.323 42.176 P值(普通感染組與對照組比較) <0.001 <0.001 <0.001
普通感染組、嚴重感染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續(xù))
表2 (續(xù))
表2 普通感染組、嚴重感染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s)
表2 普通感染組、嚴重感染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s)
組別 血清降鈣素原(ng/L) t值 P值治療前 治療后嚴重感染組(n=38) 15.82±1.16 6.59±1.24 14.274 <0.001普通感染組(n=42) 2.47±0.51 1.12±0.34 33.508 <0.001
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增加,呼吸系統(tǒng)感染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逐年遞增的發(fā)展趨勢,其中,肺炎、支氣管炎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對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確診感染類型和感染原因,是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的重要前提[5-6]。對于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通常會對其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在臨床上屬于常用的檢查方法,但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血常規(guī)等一些常規(guī)檢查獲得的檢查結(jié)果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波動和炎癥反應變化。鑒于此,臨床上要采取一種更加科學、更加高效的檢查方法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從而提高疾病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血清降鈣素原是檢測細胞導致炎癥發(fā)生的一項重要指標。正常人體中的血清降鈣素原含量相對較少,當機體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或是出現(xiàn)感染后,血清降鈣素原會在2~3 h內(nèi)快速升高,從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血清降鈣素原和人體炎癥程度呈正相關[7-8]。當患者出現(xiàn)致病菌感染后,機體內(nèi)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則呈現(xiàn)出升高的趨勢,同時可以根據(jù)此類檢查對疾病情況進行診斷,以此為依據(jù)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選擇合理的治療藥物,并根據(jù)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波動情況,準確地判斷出患者的感染情況和嚴重程度,同時也用于評估感染病灶清除效果的評估。
C反應蛋白是異類急性時相應蛋白,隨著C反應蛋白在血漿中的急劇上升,可以激活補體,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效果,清除機體內(nèi)的病原菌和其他維生素。清除壞死組織和凋亡組織。C反應蛋白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發(fā)生各類急性炎癥時的短時間內(nèi)會快速升高,待患者病情好轉(zhuǎn)且炎癥得到控制后,C反應蛋白的水平又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C反應蛋白還可以和其他同類型的炎癥因子,例如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沉降率等存在較為明顯的相關性,一旦患者發(fā)生致病菌感染或是病原體感染,則會在短時間內(nèi)導致人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提高,在白細胞發(fā)生變化之前先上升,因此敏感性更高。C反應蛋白的提高僅發(fā)生在細菌感染的患者中,如果患者的感染類型是病毒性感染,C反應蛋白的檢測水平基本屬于正常。如果致病菌是細菌感染或是真菌感染,也可能會導致C反應蛋白水平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升高,但因病毒感染導致發(fā)病的患者,其C反應蛋白水平基本會維持在正常水平范圍內(nèi),且不會有所波動。同時,通過對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的檢測,可以為各類病癥的具體診斷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測,是提高各類疾病診斷準確率的關鍵所在。因此,可通過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進行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的方式了解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以此預測患者的炎性感染程度,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后[9-10]。
本次研究納入了健康人、普通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和嚴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對比了三類研究對象的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人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最低,為(0.21±0.10)ng/L,其次為普通感染患者,為(2.47±0.51)ng/L,而嚴重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值最高,為(15.82±1.16)ng/L。普通感染和嚴重感染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均顯著降低,普通感染患者從(2.47±0.51)ng/L降低至(1.12±0.34)ng/L,嚴重感染患者從(15.82±1.16)ng/L降低至(6.59±1.24)ng/L。為保障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本研究開展過程中不僅檢測了血清降鈣素原,同時還對患者的C反應蛋白水平和白細胞計數(shù)進行檢測,結(jié)果提示嚴重感染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從治療前的(37.95±2.55)mg/L降低至治療后的(10.45±2.51)mg/L,白細胞計數(shù)也從治療前的(28.59±2.66)×109/L降低至治療后的(12.16±2.31)×109/L,從上述兩項指標的變化情況上來看,無論是普通感染的患者還是嚴重感染的患者其治療后炎性指標均可降低,均有利于病情的改善。這主要是血清降鈣素原中的載體內(nèi)含量少,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后機體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會升高,此時C反應蛋白值也會升高,因此,臨床上多通過檢測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來評估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11-13]。白細胞是人體中一類非常重要的血細胞,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是人體防御系統(tǒng)的重要細胞,當機體發(fā)生炎癥感染時,白細胞數(shù)量會增加,可作為機體是否感染的判定指標。從本次研究中可以得出,臨床針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可在采取血常規(guī)檢查的同時,對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和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聯(lián)合檢測,根據(jù)兩項指標的檢測結(jié)果進行聯(lián)合診斷,進而全面的掌握患者血液中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的水平,準確的診斷致病菌類型,并為患者疾病的治療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呼吸系統(tǒng)感染治療中檢驗血清降鈣素原可以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后,可為臨床治療方案和治療方向提供指導,本研究為后期呼吸系統(tǒng)感染治療的評估標準制定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