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魚
求學路上論關注度,如果高考排第一,那么這“二當家”的交椅多半得由“志愿填報”來坐。每年放榜之后,如何選學校、選專業(yè),就成了每個“高考家庭”最為關心,也可能是最頭疼的事。極盡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終于進入了千挑萬選的大學和專業(yè),你覺得可以長舒一口氣了?且慢,這樣勞心費神的“擇校之旅”,你可能還要在申請研究生之時重溫一次。今天,結合自己申請海外學校的經歷,我來簡單分享一下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yè)。
一、選校流程
先簡單介紹申請研究生的制度性規(guī)則:個數、時間和類型。
·個數·
不同于高考志愿填報,各所海外學校往往相互獨立,故申請國外研究生一般沒有學校個數限制。只要時間、精力、經濟等條件允許,理論上,你可以申請任意無窮多所心儀的學校。同時,你也可以收到許多錄取通知書,并自己決定接受哪一所學校。
雖然一般情況下沒有學校個數限制,但是也會存在例外。例如,如果你高中畢業(yè)申請英國本科,一般建議不要同時申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此外,同一所學校內,有些學校對能申請的專業(yè)項目個數做出了限制,如倫敦大學學院每人每學年只能申請兩個專業(yè)項目,而且必須一次性提交,而牛津大學則沒有對專業(yè)項目個數進行限制,并且每個專業(yè)項目相互獨立,可以依次單獨提交,時間更為充裕。
·時間·
不同學校、不同項目的申請時間大相徑庭,一般最早從8月份開始,最晚到次年6月份結束。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許多項目的申請時間為8月—12月,而劍橋大學許多項目的申請時間為9月—次年5月。同時,截止時間還有可能分批次。一般而言,申請獎學金的批次會更早。例如,雖然劍橋大學某些項目的截止日期為次年,但如果想申請獎學金,就必須在當年12月1日之前提交申請。這就需要大家關注項目介紹,避免錯過截止日期。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間也不一致,有些學校早提交會早收到結果,而有些學校則不論提交早晚,統一放榜。一般而言,次年1—3月,是最集中的放榜時間。
·類型·
這里的類型指的是學術碩士、專業(yè)碩士以及博士。通常本科畢業(yè)之后,三種類型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請。除大部分人申請碩士研究生之外,國外許多博士研究生也可以本科直接申請,類似于國內直博。從名稱上看,學術碩士和專業(yè)碩士的差異為偏學術和偏就業(yè)。另外,國外還有一種類似“半博士”的類型 —— Master of Philosophy,是一種看重學術的研究型碩士,這類碩士未來基本都會選擇讀博。
二、如何選擇
了解了申請研究生的大致流程,現在,是時候做出你的選擇了!結合個人經歷,以下幾方面可能具備借鑒意義。
個數:量力而行,10個左右就夠了
雖然學校個數上不封頂,但奈何人的精力有限。每個項目都需要準備大量材料,并且大四上學期往往也是畢業(yè)論文開始寫作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你,就算長出了三頭六臂,往往也難以應付。因此,選擇學校的個數不要太多,10個左右,有沖刺項、有目標項、有保底項,剛好合適。
時間: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開始申請的時間越早越好,因為很多人會壓截止日期提交申請,屆時,學校招生辦會面臨無數文書。如果你是招生官,你大概能想象彼時的工作量和效果。因此,最好避開高峰時期的激烈競爭。
同時,也要關注錄取通知書的發(fā)放時間,因為你需要統籌兼顧決定接受哪個項目。學校往往會給予3周左右的時間讓你決定是否接受。另外,很多學校要求交“占位費”,以避免被“放鴿子”而浪費資源,因此,一定要關注各個項目的放榜時間,做好統籌兼顧。如果A項目1月放榜,可你心儀的B項目5月才放榜,當收到A項目的錄取通知書時,你就會十分糾結。因此,在申請的時候,越喜歡的項目,要盡量越早提交,以便能夠更早地收到結果,便于我們做出選擇。
地區(qū):莫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
英美是留學熱門地,但近些年來,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也熱度不減。除此之外,有些項目的申請門檻不會那么高,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且這些地區(qū)也不乏名校,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學制:一年還是兩年?
關于“一年制碩士”的討論數不勝數,這也成了很多人的擔憂。其實,這主要是不同國家學制的不同。在英式學制中,碩士基本都是一年,即便是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這樣的名校,也大都是一年制碩士、三年制博士;而采用美式學制的地區(qū),一般都是兩年制碩士、五年制博士。所以,不用過于擔心認可度問題。個人認為,在選擇學校和項目的過程中,學制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
排名:“姜還是老的辣”
雖然不能以“排名論英雄”,但排名的分量確實很重,某些情況下其依然是首要考量。在其他條件如興趣、費用和契合度等相似的情況下,最好選擇排名靠前的學校。理想一點,這是對“夢想學府”的追求;現實一點,排名因素可能會在將來的就業(yè)中產生影響。
專業(yè):到底要不要對口?
研究生擇校要求我們對專業(yè)有較深刻的認知,像高考之后開“專業(yè)盲盒”一樣的心態(tài)斷不可取。研究生的專業(yè)一般要和本科的專業(yè)有一定的契合度,否則會導致自身競爭力不強。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是研究生導師,在接下來的學術道路上,你會選擇一張白紙的學生,從零開始調教(當然,如果你格外出眾從而獲得導師青睞,就另當別論),還是會選擇在相關領域有一定基礎的學生?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一定的一脈相承。研究生階段轉專業(yè)的大有人在,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在文書中表現出你的熱情和對相關領域的了解,那本科階段是否對口,就不是很重要。比如我,本科專業(yè)原本是國際關系,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國際貿易產生了興趣,因此在研究生階段我成功申請到了與經濟相關的專業(yè)。
其他限制條件
一是費用,費用都會在項目官網上白紙黑字“明碼標價”;二是職業(yè)選擇,要明白自己到底是希望走學術道路還是職業(yè)道路,要思考將來是否讀博。此外,對對方學校導師的熟悉度、對目標地區(qū)文化的偏好等也都或多或少地會對我們的選擇產生影響。
講到這里,我知道,你可能還是比較無措。因為這只是我的講述,故事聽完了,還得自己實操才行。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瀏覽各個學校項目的具體信息,同時,如果有條件,盡可能去聯系已在目標學校讀書的學長學姐,做進一步了解。此外,多和自己的老師、同學以及家人討論,綜合各種因素,畢竟,這是又一次意義非凡的“志愿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