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龍,李相運,李俊杰
(河北農業(yè)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的多個會議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體現出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部制訂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罢n程思政”的實質是一種課程觀,是一種“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育人理念和方法[1]。高等學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思政課程和思政課教師,而是成為全體教師的教育使命和責任。要求專業(yè)課教師深刻認識自身所肩負的社會使命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挖掘專業(yè)課程中所蘊含的育人資源,強化育人理念,構建“價值引領,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2]。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緊緊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進行[3]。杜震宇[2]主編的《生物學科思政教學指南》中將生物學科課程思政元素歸納總結為政治認同、家國情懷、科學精神、文化自信、法治意識、生態(tài)文明、全球視野和公民品格八個思政維度體系。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繁殖學教學團隊在動物繁殖學課程教學中充分考慮了該課程的特點和理念,并遵循自身的課程思政教育原則,充分挖掘符合動物科學專業(yè)特點的思政元素,按照上述八個思政維度體系進行了歸納總結。
政治認同就是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2]。如在哺乳動物配子與胚胎生物工程章節(jié)中,講授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能性干細胞時,介紹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在干細胞和細胞重編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重點介紹北京大學的鄧宏魁教授通過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多能性干細胞的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這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這部分內容講述了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攻堅克難、迎頭趕上,表明了一個制度優(yōu)越而強大的祖國對科學研究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對干細胞相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國情、黨情、民情,也接受了政治認同的教育。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表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愛國精神產生的基礎和情感狀態(tài)[2]。如在生殖激素之胰島素章節(jié)中,介紹我國科學家于1965年首次用化學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的案例。這是人類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它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是人類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征途上里程碑式的飛躍。我國科學家在國家落后、條件艱苦時期,憑著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完成了世界級的成就。在人工授精章節(jié)中介紹鄭丕留教授不畏艱難、曲折多變的求學經歷,回國后為我國家畜人工授精技術的建立和推廣作出的重要貢獻[4-6]。在胚胎移植學習中講述安民教授在胚胎移植技術的建立和應用中的貢獻及對家畜繁殖學教材的編寫,為本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奠定了重要基礎[4-6]。還有一些文章中提到了其他學界前輩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事跡[4-6],也體現出濃厚的家國情懷。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這些思政元素,會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
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堅持科學精神,就是要求教師通過授課過程不斷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和勇攀高峰的使命感。如介紹人工合成胰島素案例,這不僅僅是我國科學家家國情懷的體現,也是科學家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的體現。在受精知識點中,介紹試管嬰兒之父和避孕藥之父——張明覺先生,他首先發(fā)現了精子獲能的現象,并完成體外受精和避孕藥物的發(fā)掘。動物繁殖學教學內容中多個知識點方面都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是科學精神相關的元素。動物繁殖領域諾貝爾獎相關知識點如下:雌激素的發(fā)現和合成,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雌激素治療前列腺癌,196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胚胎干細胞技術,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體外受精技術,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誘導多能性干細胞技術,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這些科學家的成功事跡都可以作為科學精神案例講解,引導學生深刻體會科學家們的優(yōu)秀品質和高尚人格,培養(yǎng)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還可以通過學習各種激素的生理作用,比較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的區(qū)別,讓人們對食品安全領域更加了解,減少不必要的恐慌。通過激素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胚胎干細胞章節(jié)中會引入小保方晴子的科研造假案例,讓學生認識到科研誠信的重要性。通過多個案例的講解,加強學生的多種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文化自信就是認同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同并熱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妊娠診斷章節(jié),介紹了我國古代的中醫(yī)妊娠診斷技術。中醫(yī)將懷孕和一種特殊的脈象——滑脈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望聞問切,綜合判斷女性是否懷孕,準確率極高。而其他同時期文明古國的妊娠診斷還是通過尿液澆灌小麥種子是否會發(fā)芽來判定懷孕。通過案例講解,彰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先進性,使學生認同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
法治意識就是認同并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動物繁殖學章節(jié)中有大量涉及生命倫理、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這些內容都是開展法治教育的理想內容,教育學生要合規(guī)合法地運用所學技術,不得做違背人類倫理道德的事情,更不能觸碰國家法律的底線。首先,在動物繁殖學實驗和實習中,會以多種動物為實驗動物,造成動物的疼痛或死亡,這是人類探索生命奧秘不可避免的。但是實驗中要嚴守動物福利原則,善待動物,設計動物實驗需要考慮替代、減少和優(yōu)化(3R)原則[7],保障動物福利,讓學生樹立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在超數排卵技術學習和實驗中,講解該技術的應用大大減少了實驗所需的動物數量,使學生建立實驗動物倫理觀。其次,在動物胚胎工程技術的介紹中,會有多種輔助生殖技術的學習,利用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違背生命倫理與醫(yī)學法規(guī)的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倫理與法治意識。學習性別控制技術章節(jié)時,通過特定技術手段進行性別鑒定可以得到人類需要的家畜后代,這些技術在家畜繁殖調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但是針對人類早期胎兒的性別鑒定是非法的,我國明確禁止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王子玉等[8]還開展了嬰兒奶粉禁止添加牛初乳和克隆動物肉蛋奶的安全性教學,這些也可以作為法制意識的思政案例。通過案例講解使學生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增強法治意識。
生態(tài)文明就是人類要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通過相關的知識點,介紹人類不孕不育癥的增多,還有動物受到外界環(huán)境激素的影響導致母畜發(fā)情周期紊亂、繁殖效率降低的例子。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生殖和動物繁殖的影響,由此引申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茆達干等[5]提到安全飼料對繁殖的重要性的環(huán)保理念。在課程中加強生態(tài)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全球視野就是了解國際政治體制與文化差異,具備基于全球變化與國際差異的思維視角,以全球視野看待并參與社會主義中國的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要求我們拓展格局,深刻洞察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潮流,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茖W技術的發(fā)展是全世界各國科學家努力追求真理的結果。動物繁殖學中的胚胎生物技術是全球科學家共同推廣應用于動物繁殖中的,充分發(fā)揮了家畜的繁殖潛力,提高了肉蛋奶的供應,使人類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造福了全人類。這是全球視野的表現形式。在課程中也可以利用我國和發(fā)達國家在畜牧業(yè)發(fā)展上的差距,激勵學生拓展全球視野,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努力學習,將來為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公民品格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終體現。公民品格可以按照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規(guī)范為標準。公民品格和以上七種思政維度體系都存在交互關系,彼此相融。在政治認同和家國情懷中體現的就是愛國,把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在法治意識和生態(tài)文明中體現的是公民在法律框架下明理誠信,樹立正確的尊重生命的價值觀,自覺知法守法;在科學精神、文化自信和全球視野中體現的是公民應具備團結協(xié)作、明理誠信、自信自強的品格等。通過以上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公民品格。
文章挖掘并歸納了動物繁殖學課程中豐富的思政元素,這些思政元素緊密貼合具體知識點,可以作動物繁殖學課程的思政教學參考。教師可以在授課前細致審視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的結合,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與知識傳遞。切忌將思政元素生硬植入或過多引入到動物繁殖課程的教學中,否則無法得到學生的共鳴,不能開展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