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俐
在古詩詞教學中,有的教師可能會注重理性而忽視感性,重視解析而忽略體悟。如果教師以模式化的方法講授古詩詞,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解讀和剖析其含義,這種方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和欣賞古詩詞的興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限制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從小學古詩詞和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入手,發(fā)掘其中的美學內涵。讓學生在廣泛積累古詩詞知識、提升古詩詞閱讀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上,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獲取審美素養(yǎng)。
一、在指向審美素養(yǎng)的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現象
1.教師對古詩詞審美教學目標的忽視
教師在確定古詩詞教學的目標時,常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古詩詞的知識性和實用性上,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目前,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還停留在“方法”與“技能”這兩個方面。例如,有的教師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只重視對詞匯和句子的理解、文本內容的翻譯以及段落節(jié)奏的劃分等方面,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可能會存在著一定的偏向,忽視了古詩詞的美學元素和情感價值。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定,使原本應該活潑、充實的課堂變成了枯燥的課堂,這顯然不利于教師通過古詩詞教學達到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目的。
2.古詩詞審美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困難
教師要進行古詩詞教學,必須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但由于有的教師對美學的概念和理論的了解不夠透徹,導致教師自身的古詩詞文化基礎不牢,加之缺乏與美學有關的理論知識,致使在進行古詩詞審美教學時遇到不少困難。在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踐中,很多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審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以及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訓練還不到位,最終使學生難以真正感悟古詩詞的語言美及意境美,對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全方位提升也是不利的。教師若不能發(fā)掘古詩詞中蘊涵的美學元素,在實際教學中,則難以引導學生從多元的美學修養(yǎng)角度去學習古典詩詞。也就是說,教師要對古詩詞進行美學欣賞,其自身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文學素養(yǎng),這樣才能體會到作品中的意象和內涵之美,從而將這種情感經驗傳遞給學生。
二、指向審美素養(yǎng)的古詩詞學段教學目標設置
1.以審美素養(yǎng)為導向的古詩詞第一階段教學目標設置
小學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語言積累較少,理解力也相對較弱,但是他們的感知力很強,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教師設置以審美為導向的小學第一階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時,要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以及審美情感三個層面:
在“審美感知”的目標維度上,教師應該把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為:其一,學生能自覺地朗誦古詩詞。其二,讓學生注意觀察,不斷地增強對閱讀、聽讀古詩詞的感知能力,從中體會古詩詞的美。
在“審美想象”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為:其一,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有興趣,能夠對其有初步的理解。其二,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對古詩詞的意象素材進行合理聯(lián)想。
在“審美情感”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學生能夠從整體上體會古典詩詞的美,并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2.以審美素養(yǎng)為導向的古詩詞第二階段教學目標設置
小學二至三年級的學生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古詩詞學習后,其語言的積淀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美學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對古詩詞的認識和領悟也更深刻。教師在設置以審美為導向的小學第二階段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時,要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情感以及審美理解四個層面:
在“審美感知”的目標維度上,應該進一步細化為:其一,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覺朗誦經典名句的習慣。其二,體驗古詩詞的審美成分,提升聽、讀的能力,進而提升審美意識。
在“審美想象”的目標維度上,應該進一步細化為:其一,學生熱愛古詩詞,能夠對古詩詞的文本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其二,學生能夠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美學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析。
在“審美情感”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通過閱讀和想象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蘊含的感情的體驗。其二,學生能夠與作者、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審美理解”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能夠對古詩詞的基本內涵有一定了解。其二,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眼界和文化知識,可以將古詩詞具體的內容和藝術手法與審美的題材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
3.以審美素養(yǎng)為導向的古詩詞第三階段教學目標設置
在審美文化視野中,古詩詞教學的第三階段仍然包括第二個階段的四個層面,還包括審美創(chuàng)造,共五個層面的目標。這一學段的學生,在以往的小學階段學習中對于古詩詞已經有了較多的積累,對古詩詞的聯(lián)想、對作品的理解較一、二階段時期的學生也有了較大提高,可能會有對古詩詞進行改編的想法。
在“審美感知”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要明確“讀”的規(guī)律,能運用“誦讀”“吟唱”等多種方式學習“經典詩詞”。其二,學生可以試著將特定的古詩詞審美素材與生活相聯(lián)系,并加以體會,從而形成對古詩詞中美學的總體認識。
在“審美想象”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能夠通過聯(lián)想、想象來豐富自己對古詩詞的審美體驗。其二,學生能夠提出有意義的美學問題,以對圖像的理解為依據,創(chuàng)造美學環(huán)境,并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
在“審美情感”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在古詩詞中感受到的情感。其二,學生能夠在體悟的環(huán)境中,讓自身情緒逐步得到升華,并提升為美學的情緒。
在“審美認知”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能從語調、韻律等方面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其二,讓學生能夠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可以對古詩詞的藝術手法、主題、審美風格等做出具體而清晰的闡釋。
在“審美創(chuàng)造”的目標維度上,應該把教學目標細化為:其一,學生要具有對古詩詞的意境、審美情趣有獨到的見解。其二,學生要喜愛古詩,并有新穎、獨到的美學創(chuàng)作。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教學中設置以審美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可以提高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真正感悟古詩詞的語言美及意境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