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杰,蔡平梨,朱 悅
1.徐州市銅山區(qū)大許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江蘇 徐州 221124 2.徐州市銅山區(qū)家禽技術指導站,江蘇 徐州 221100
秋冬季節(jié)由于外界溫差變化大,圈舍內環(huán)境濕冷,地面潮濕,空氣新鮮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大圈舍內部病毒、細菌、支原體含有量,容易引發(fā)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增加豬疾病感染率。養(yǎng)殖技術人員應熟練掌握秋冬季常見豬病診斷方法,在第一時間確診并給出針對性治療方案,以此抑制疾病大規(guī)模擴散。
1.1.1 臨床診斷
豬喘氣病主要由豬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屬于接觸性傳染病,多發(fā)于秋季,主要臨床癥狀為氣喘和咳嗽,以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為病變特征。發(fā)病時,病豬體溫無太大變化,只是咳嗽次數(shù)日益增多,后續(xù)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加深,呈腹式呼吸,張口喘氣,呼吸急促而有力(成年豬靜臥或站立不動時,呼吸次數(shù)達到50~70次/min,仔豬最高可達到100次/min),有喘鳴音,病豬身體日漸消瘦,可能導致仔豬生長發(fā)育不良,抵抗力降低。如果是成年豬,可能出現(xiàn)食欲減少或廢絕現(xiàn)象,整個病程可持續(xù)2~3個月,年齡越小的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1.1.2 實驗室診斷
經過解剖檢驗可以發(fā)現(xiàn)病死豬病變一般從肺的中葉開始,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初期呈氣腫或水腫,嚴重者在心葉和尖葉下緣呈熟肉樣病變,病變區(qū)與正常肺組織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界限,氣管內有氣泡液體,部分伴有綠豆樣大小黃色結節(jié),發(fā)病越為嚴重的豬病變部位硬度越大,甚至全肺膨脹,外觀似“胰腺”樣,因此該類病變在解剖檢驗時也被稱為“胰變”。在豬喘氣病實驗室診斷過程中,應該注意和傳染性胸膜肺炎、肺絲蟲病相區(qū)分。通常情況下,豬氣喘病無胸膜炎病變,只是肺部有肉樣或胰樣變區(qū),但傳染性胸膜肺炎有胸膜炎病變,豬氣喘病支氣管部位無病變,豬肺絲蟲病偶見支氣管肺炎病變,且肺部病處可發(fā)現(xiàn)蟲體,大多會分布于下垂部。
1.2.1 臨床診斷
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二類傳染性疾病,也是消化道傳染病,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多見于秋冬季,不同年齡的豬在發(fā)病時有不同臨床表現(xiàn)[1]。哺乳仔豬在發(fā)病初期可出現(xiàn)下痢、嘔吐、水樣腹瀉等癥狀,糞便中帶有未消化的塊狀凝乳,顏色多為黃色、綠色、黃綠色,伴有惡臭,如果是重癥豬,在疾病發(fā)生2~7 d即可死亡,整個仔豬群體病死率為95%~100%。育肥豬或成年豬可能出現(xiàn)食欲不振、腹瀉、精神萎靡、臥地不起等癥狀,在發(fā)病后期,排便失禁,糞便顏色為茶褐色或灰色,糞便中含有部分未消化食物,整個病程維持7 d左右。
1.2.2 實驗室診斷
要想進一步確診,應該結合實驗室檢查法,采取病豬肝臟、淋巴結、脾臟的組織,在肉湯培養(yǎng)基和普通瓊脂基礎上,37 ℃培養(yǎng)24 h,取病豬空腸制成冰凍切片,用免疫熒光抗體染色,之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如果細胞漿內出現(xiàn)綠色或發(fā)亮、黃綠色熒光,即可判定病豬感染傳染性胃腸炎。如果對病死豬進行剖檢,也可以發(fā)現(xiàn)病死豬胃部膨脹,有乳凝塊充盈于胃內,且病變主要集中在小腸和胃部,內底黏膜出血,內黏膜有水腫,小腸內部有黃白色液體,腸絨毛顯著萎縮,腸管擴張成透明狀,腸壁變薄,腸系膜淋巴出血。
1.3.1 臨床診斷
仔豬副傷寒也被稱為豬沙門菌病,多發(fā)于6月齡以下的仔豬,常見于秋冬季,根據(jù)病程長短主要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2]。其中急性型仔豬副傷寒,常見于斷奶后仔豬,初期發(fā)病表現(xiàn)為仔豬拒食,腹下、胸前或耳根處有淤紫疤痕,之后隨著病情的加劇,病豬體溫逐漸升高,最高可上升至42 ℃。且呼吸困難,下痢跛行,咳嗽氣喘,發(fā)病時間最多不會超過4 d,病死率較高,為20%~40%。慢性型在發(fā)病初期,病豬上下眼瞼粘連,畏寒,口鼻處、結膜處膿性分泌物增多,之后隨著病情的加劇,病豬體溫逐漸升高,最高可達到41 ℃,同時伴有頑固性下痢,顏色為暗棕色、暗綠色等,整個病程可能持續(xù)數(shù)周,最終病豬脫水而死。
1.3.2 實驗室診斷
對于仔豬副傷寒可以通過剖檢,發(fā)現(xiàn)病死豬脾臟腫大,堅硬似橡皮,顏色較暗,腸胃炎膜有卡他性炎癥,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肝腎有出血點和充血,全身黏膜有不同程度出血斑。經過顯微鏡檢查,取病死豬腸淋巴結接種于麥康凱瓊脂上,取肝臟接種于SS瓊脂平板上,置于37 ℃恒溫下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間不低于24 h,可發(fā)現(xiàn)SS瓊脂平板上有光滑圓形小菌落,可見兩端頓圓革蘭氏陰性小桿菌,麥康凱瓊脂上有半透明、灰白色菌落,且邊緣整齊光滑,無色,濕潤,即可確定感染仔豬副傷寒。
1.4.1 臨床診斷
傳染性胸膜炎是豬常見的秋冬季節(jié)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原體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6周~3月齡仔豬在秋冬季節(jié)和早春季節(jié)最為易感,潛伏期為1~7 d,如果是急性病癥,在發(fā)病初期,病豬體溫升高,最高可達42 ℃,呼吸急促,食欲不振,有時輕度腹瀉。之后隨著病情的加劇,可能從病豬口鼻處流出泡沫狀分泌物,呼吸困難、張口伸舌、心跳加快,嚴重時耳、鼻、口皮膚為暗紅色或暗紫色。如果是慢性型病癥,可能出現(xiàn)病豬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不愛站立,之后隨著病情的加劇,出現(xiàn)間歇性咳嗽,且體溫升高至40 ℃左右。
1.4.2 實驗室診斷
經過剖解可發(fā)現(xiàn)病死豬支氣管充滿泡沫狀血色黏液,靠近肺門部位有壞死性肺炎[3]。肺泡間質水腫,纖維素性胸膜炎較為明顯,肺隔葉有大小不同的結締組織結節(jié),越是病程較長的病豬肺部病灶硬化程度越高。
2.1.1 中藥治療
對于豬喘氣病,養(yǎng)殖技術人員在秋冬季節(jié)可以利用中藥治療法,即將桔梗20 g、連翹30 g、梔子20 g、板藍根35 g、黃連10 g、甘草15 g、丹皮20 g、黃芪20 g、芍藥15 g、生石膏90 g、玄參25 g、赤芍15 g,加入3 000 mL純凈水,煎制成1 500 mL藥液(時間約30 min),給豬灌服,灌服100 mL/頭,2次/d,連續(xù)使用5~7 d。也可以使用金銀花40 g、桔梗25 g、杏仁15 g、知母25 g、連翹30 g、黃岑45 g、橘紅30 g、石膏10 g、甘草20 g、前胡30 g、桑白皮30 g,加入2 500 mL純凈水,煎制成1 000 mL藥液(時間約30 min),給豬灌服,灌服80 mL/頭,3次/d,連續(xù)使用5~7 d。以上藥劑,可有效起到疏排理氣,避免秋冬季節(jié)豬瘀阻于中,并修復水濕代謝,緩解氣喘、咳嗽等癥狀。
2.1.2 西藥治療
除了中藥治療,養(yǎng)殖技術人員還可以利用西藥治療,鹽酸土霉素粉與5%葡萄糖水稀釋后肌肉注射,劑量按照體質量30 mg/kg,1次/d,5 d為1個療程,對于輕癥病豬,1個療程即可見效,如果是重癥病豬,可連續(xù)使用2個療程。還可以利用氟苯尼考,按照體質量0.2 mL/kg肌肉注射,1次/d,連用3 d。也可以利用穿心蓮注射液,對于25 kg以下的仔豬,注射4 mL/頭,1次/d,連續(xù)使用3 d;25 kg以上的豬,注射6 mL/頭,1次/d,連續(xù)使用3 d,均可實現(xiàn)良好藥效。
2.2.1 中藥治療
對于豬傳染性胃腸炎,可以利用藿香15 g、厚樸15 g、茯苓15 g、葛根12 g、甘草18 g、黃連10 g、白頭翁18 g、半夏15 g、神曲15 g、連翹20 g、陳皮15 g、川連10 g,加水(按照1:1 000的比例加入)侯溫內服,灌服80 mL/頭,3次/d,連續(xù)使用5~7 d。以上藥劑,可在秋冬季節(jié)有效起到補腎固本、扶正祛邪、維持腸道有益菌群的功效,最終緩解腹瀉、下痢等癥狀。
2.2.2 西藥治療
對于豬傳染性胃腸炎,可以肌肉注射VB1注射液,使用劑量為2~5 mL/頭,2次/d,連用3~5 d;也可以使用注射用硫酸鏈霉素,肌肉注射5 g/頭,1次/d,連用3 d;也可以利用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肌肉注射2 g/頭,1次/d,連用3 d。
2.3.1 中藥治療
對于仔豬副傷寒養(yǎng)殖技術人員可以利用黃柏30 g、黃芪40 g、大葉青30 g、白頭翁35 g、板藍根30 g、桂枝30 g、山楂25 g、桔梗35 g、大蒜20 g、蔗糖30 g,加水(按照1:1 000的比例加入)侯溫內服,灌服100 mL/頭,1次/d,連續(xù)使用7~10 d。該配方在秋冬季節(jié)具有涼血止瀉,清熱解毒治感冒的功效[4],在仔豬鎮(zhèn)肺止咳,熱毒下痢等方面作用顯著,且該類藥劑成本較低,藥材易獲得,與西藥相比,對仔豬身體機能較小。也可以利用生姜10 g、桔梗25 g、甘草15 g、麻黃15 g、大棗18 g、防風25 g、荊芥15 g、杏仁10 g,研磨成細末拌料或開水沖調灌服,無論是混飲還是飼飲,保證每頭豬喂藥量在15 g/d即可,連續(xù)服用5~7 d。
2.3.2 西藥治療
仔豬副傷寒暴發(fā)后,養(yǎng)殖技術人員可以利用西藥治療法,利用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飼料中添加100 g/t(按照每日飼料喂養(yǎng)量飼喂即可),連續(xù)使用2~3 d,停藥3 d。之后再繼續(xù)服用2~3 d,再停藥3 d,3個循環(huán)之后可有效緩解仔豬病癥[5]。也可以利用鹽酸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按照體質量5~7.5 mg/kg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xù)注射3 d藥效顯著。
2.4.1 中藥治療
養(yǎng)殖技術人員可以利用中藥治療法,選擇甘草15 g、地骨皮15 g、桑白皮20 g、穿心蓮18 g、蘇子15 g、杏仁10 g、半夏15 g、黃岑20 g、麻黃15 g、五味子15 g,研制成粉末拌料,拌料比例約為1:50,保證豬每日食藥量在10 g/頭即可,可以減輕病癥。也可以利用杏仁10 g、牛蒡子10 g、桂枝10 g、神曲15 g、蘆根10 g、萊菔子12 g、炙甘草10 g、半夏15 g、陳皮15 g,按照1:1 000比例加水稀釋煎煮,時間約為30 min,讓豬群自由飲用,每日飲服量不超過500 mL/頭即可。以上配方在秋冬季節(jié)可以有效降低氣喘、咳嗽、高熱等癥狀發(fā)生率,調理豬身體機能,最終提高病豬康復率。
2.4.2 西藥治療
對于豬傳染性胸膜炎,獸醫(yī)人員可以利用氟苯尼考預混劑,飼料中添加本品200 mg/t(保證每頭豬飲用預混劑含量不低于5 mg/d即可),連用5 d?;蛘呤褂玫厝姿?服用劑量為0.75 mg/kg,2次/d,連用3 d,也可以利用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肌肉注射10 mL/次,2次/d,連用3 d。
除秋冬季節(jié)生豬常見病的治療外,還應注意預防與治療結合。在疾病尚未暴發(fā)和蔓延之前,做好豬舍環(huán)境衛(wèi)生,防止隱性豬和帶菌豬進入到豬舍中;及時做好豬群分欄,并根據(jù)豬群生長性狀、日齡、活潑程度給予精細化飼養(yǎng);及時補充機體抗病能力,提升其免疫力,以此降低后續(xù)病毒、病菌、支原體侵襲,降低豬群發(fā)病率,最終實現(xiàn)生豬健康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