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莊河市第六初級中學,遼寧 大連 11645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刑岬健按罅μ嵘逃虒W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1]”。隨著課后作業(yè)量減少以及校外培訓的取消,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內、回歸課堂,這就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勢在必行。分層教學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出發(fā)點,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是落實“雙減”政策減負提質要求的重要抓手。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指出:“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培養(yǎng)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必備的品格、關鍵能力[2]?!边@一目標確定說明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化學知識,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融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這就為初中化學分層教學提出了一定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不是給學生劃出三六九等,而是采用有針對性地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力求每一位學生能夠獲得最大程度地發(fā)展。
此外,受到特殊環(huán)境的影響,2020年3月春季開學學生無法如期返校,為了不耽誤學習進度,教育部門提出了線上教學的策略,大連地區(qū)先后多次采取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比學校的班級教學更具挑戰(zhàn)性,特別是自制力差,學習興趣較低的那部分學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學進度。線上教學因為缺少了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所以課程容量更大,知識點更為密集,對學生聽課的專注程度要求更高。對學優(yōu)生而言,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時,往往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組織線上課堂上,往往忽視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優(yōu)生進行拔高訓練,從而導致學優(yōu)生“吃不飽”的情況出現(xiàn)。分層教學應用在線上教學中能有效避免此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由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快慢及難易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學是初中學生在初三階段才接觸的一門學科。在剛開始學習這門學科時,由于新鮮感的驅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初期時興趣較濃,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發(fā)現(xiàn)初中化學不僅知識點瑣碎零散、相互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而且涉及的概念較多、反應原理較為抽象,導致他們在理解和記憶時顯得有些吃力。為了提高化學成績,不少學生甚至死記硬背知識點、化學方程式,長此以往,學習興趣逐漸減弱,甚至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如果采用以往的大班級教學,到了初三下學期,特別是臨近中考前的期末復習階段時,由于學習節(jié)奏加快,學習難度驟增,原本靠死記硬背才勉強跟上老師進度的這部分孩子很容易掉隊。采用分層次教學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及其可能的發(fā)展趨勢,為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讓他們從起跑線上就受到關注,每一步都邁得扎實而堅定,品嘗到成功之果的美味后,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化學知識充滿興趣和渴望,學習成績自然水漲船高。
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都知道分層教學的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仍采用傳統(tǒng)的“一鍋煮”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優(yōu)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3]”。教師在分層教學方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目標設定缺少針對性、教學手段缺少互動性以及課后作業(yè)缺少分層設計三個方面。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雖然對學情有一定的分析,但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仍然采用了舊版課表的三維教學目標,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情,割裂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脫離了教學實際,未真正做到根據(jù)學情明確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在一堂課中應完成的學習目標,在教學的預備環(huán)節(jié)便偏離了分層教學的方向。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缺少創(chuàng)新精神,采用教學手段比較傳統(tǒng)單一,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了追趕教學進度等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未能充分運用云平臺、多功能白板、思維導圖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手段,仍采用了“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因而未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相應的提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后,在作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同樣未認識到,課后作業(yè)同樣是課堂分層教學的延續(xù),在設計作業(yè)時未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有梯度的分層作業(yè),未能兼顧知識鞏固、思維拓展與能力提升三個方面的層次,最終導致學困生無法完成作業(yè),學優(yōu)生無法通過作業(yè)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這類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大多數(shù)情況是讓全體學生完成某本練習冊上的一些習題,甚至以為不讓學困生做難題就算是分層次作業(yè)了,沒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感和成就感。
實施分層教學時,應從多個方面綜合研判學生的學情,例如,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實踐能力等。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握學情,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前設計一份自主導學案,引導學生根據(jù)學案自主預習課堂內容。學生完成導學案后,教師可根據(jù)回收上來的學案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研判。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多個異質小組。例如,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可劃分為學習先鋒小組,學習中堅小組和學習幫困小組;按照學生的學習習慣劃分,可分為良好習慣組、普通習慣小組和習慣養(yǎng)成小組。教師還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動態(tài)地調整小組劃分。教師還應向學生聲明一個原則:劃分各個小組并不是為了人為地將學生區(qū)分開來,而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好地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制定符合學生當前身心發(fā)展階段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有效教學評價,真正實現(xiàn)“雙減”政策下“提質增效”的課程改革目標。
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應當根據(jù)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分為三個梯度。第一個梯度的要求為:能夠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初步理解課本中的化學原理。第二梯度的要求為:能夠初步運用課堂所學的化學原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第三梯度的要求為:能夠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根據(jù)教師給出的探究情境,自主探究并總結化學規(guī)律。
國家“十四五”教育規(guī)劃編制中有代表提出:“推進智育創(chuàng)新,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注重啟發(fā)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4]”。這是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對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的要求。通過將現(xiàn)代技術融入到初中化學課堂中,充分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到相應層次的知識。例如,在進行《分子和原子》一課教學時,基礎層的同學能說出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區(qū)別;普通層的學生在此基礎上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解釋具體的化學變化;拔高層的學生在普通層的基礎上能夠說出化學變化前后一定改變的粒子和一定不變的粒子。由于分子、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摸不著的微觀粒子非常抽象,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播放水分解的微觀動畫示意圖,使微觀的粒子形象化幫助學生達成以上學習目標。同時,教師可利用希沃白板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活動,通過小組競賽、知識配對等生動、趣味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間、同層次間的學生形成爭先向上,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了解學情、調整教學的重要手段。2021年,教育部進行中小學新學期工作部署時強調要加強學生作業(yè)管理。要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合理控制作業(yè)量,建議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校本教研,鼓勵布置分層次、彈性、個性化作業(yè)[5]。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教師應從全局著眼,基于三個層級進行分層作業(yè)設計,不同層級應實施不同維度的“有效評價”:第一層級為“基礎層級”,目的是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第二層級為“拓展層級”,目的是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導入跨學科主題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第三層級為“能力層級”,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厚植各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設計作業(yè)時可將作業(yè)分為“基礎鞏固”“方法導引”“遷移應用”三個模塊,分別用來幫助三個層次的學生鞏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引導學生理解概念與原理,體驗思路方法,發(fā)展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概念與原理,發(fā)展新情境中的應用能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作業(yè)的作用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利用課后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分層輔導。分層輔導時采取“師生輔導”和“生生輔導”的形式。教師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首先要分析,學生產(chǎn)生困惑的原因。如果是知識點理解不透,教師要幫助其理順知識點然后再舉例講解;如果是解題方法不對,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題意找到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解題方法?!吧o導”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輔導。將基礎層、普通層和拔高層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六人劃分為一組,拔高層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基礎層和普通層的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求助于小組長,通過生生輔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互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的直接反映,是教師改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jù)[6]。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正面的、鼓勵的性的評價。對于基礎扎實的拔高層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期待。對于學習中等的普通層學生,教師要對他們取得的成績提出表揚,及時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鼓勵他們突破自我,爭取更大的進步。對于學習困難的基礎層學生,要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一次勇敢的發(fā)言、一個寫對的化學方程式、一次認真的作業(yè)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能夠及時提醒、督促、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滿滿的動力,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斷地超越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需要注意的是,教學評價既要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體現(xiàn)在課后的作業(yè)設計中。教學評價要根據(jù)課堂主體的不同表現(xiàn),針對性地設計評價語言,以達到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自2020年實施“雙減”政策以來,我國教育的面貌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雙減”關于提質增效的要求正逐漸被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分層教學”正是完成傳統(tǒng)應試教育向新型教育轉軌的重要突破口。總而言之,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應從基本學情出發(fā),從立德樹人的大局出發(fā),全面地落實2022版義務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有效地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全面地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完成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的積極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