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山東 濟南 250000)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近些年來,全社會形成了全民閱讀的新風尚。提升國民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老百姓的閱讀習慣,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務比較重視的內容。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的精神家園,其通過閱讀空間的建設,能夠充分體現是公平、開放的讀者服務理念,并且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與服務價值,將館藏資源、閱讀價值拓展至更廣闊的交流平臺中[1]。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打造能夠滿足讀者需求的公共閱讀空間,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服務,構建閱讀空間的多元文化特色,引入場景化、數字化、精準化、人性化的新型服務形態(tài),有效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
國家在2021年3月頒布的《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需要對城鄉(xiāng)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需要鼓勵社會力量共建特色鮮明、業(yè)態(tài)多元、布局科學的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融藝術展覽、文化沙龍、圖書閱讀為一體的公共閱讀空間,各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需要為讀者打造高質量的閱讀空間,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服務。新時期圖書館閱讀空間需要轉變以往的建設方式,需要社會資源、社會力量、社會團體的引入,實現制度的創(chuàng)新。此外,需要對閱讀空間的服務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落實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對用戶的各項需求進行深入考量,為用戶帶來豐富多樣化的閱讀體驗。隨著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建設與發(fā)展,各區(qū)域新型閱讀空間也取得了良好的發(fā)展。
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是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領域出現的新的增長極,而政社合作是推動公共閱讀空間迅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2]。新時期的圖書館閱讀空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第一,智慧化,通過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實現自助化服務,為讀者帶來智慧化的服務體系。第二,體系化,能夠有效推動圖書館資源共享共建以及通借通還服務的發(fā)展。第三,距離人群較近,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往往延伸到人口較密集的區(qū)域,深入到社區(qū)、農村、學校等場所,有效擴大了閱讀空間的服務覆蓋面積。第四,社會化,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創(chuàng)建主體多元化,需要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建設當中。第五,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高,能夠有效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群眾的閱讀需求,為用戶提供針對性、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第六、空間環(huán)境舒適優(yōu)美,在建設閱讀環(huán)境的過程中,空間布局需要精心設計,裝潢風格需要符合受眾群體的審美,物理場景需要滿足讀者的生理需求,集感官的舒適與視覺的美感于一體。第七,多業(yè)態(tài),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需要集多元化的服務業(yè)態(tài)為一體,使讀者在閱讀空間當中能夠享受到豐富多樣的服務項目,不僅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還能豐富讀者的其他體驗。
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建設需要以提高閱讀服務的效率為基礎,需要充分地滿足讀者的各項需求。隨著公共文化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大眾的閱讀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大,公共圖書館需要探索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模式,這樣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閱讀需求。相較于傳統(tǒng)被動式、封閉式的閱讀服務模式,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需要為讀者提供開放化的閱讀體驗,優(yōu)化服務項目,完善各項制度,實現知識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知識資源的共享,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圖書館閱讀空間的服務質量。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與發(fā)展,廣大讀者越來越傾向于碎片化的閱讀模式,雖然有利于信息的快速傳播,但是卻對促進讀者的深度閱讀帶來了極大阻礙,不利于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與發(fā)展?;诖耍矆D書館需要為讀者建立針對性、個性化的閱讀空間,使讀者能夠在閱讀空間當中系統(tǒng)化地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資源,這樣不僅能夠拓寬讀者的知識面,還能有效提高讀者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效率。因此,公共圖書館為讀者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空間,能夠為讀者帶來更為個性化、針對性的服務,有效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為讀者創(chuàng)設沉浸式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讀者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對于推動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公共圖書館在建設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場景空間的美學設計,為讀者帶來豐富多樣化的感官享受與視覺美感,使用戶能夠在舒適、安靜、美觀的場景當中閱讀資料,為讀者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圖書館閱讀空間需要重視空間布局與裝潢設計,并且需要優(yōu)化服務項目。對于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場景外觀設計,需要貼合閱讀空間的主題,并且在設計上要符合讀者的心理預期,消除用戶與閱讀空間之間的距離感。在內部設計方面需要給人帶來安逸、舒適的體驗,裝修材料需要注重隔音效果,保證閱讀空間的安靜,舒緩讀者視覺與精神上的疲勞,使讀者愿意沉浸在閱讀的氛圍當中。在服務方面,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也需要注重各方面細節(jié)要素,為讀者提供高低適宜的書架,空間內的照明需要柔和,裝修色調多用飽和度低的暖色調,在桌椅上設置防磕碰措施,用心滿足讀者的各項需求。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總分館的形式,立足于區(qū)域服務,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建,滿足各地區(qū)大眾的需求。例如,威海市圖書館所建立的城市書房,屬于市圖書館分館,能夠為地區(qū)群眾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注重空間風格設計,在現階段的圖書館閱讀空間建設中取得了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
首先,公共圖書館需要建設專題資源空間,通過深入分析用戶的各項需求,實現對知識資源的分類與歸納,在特定的空間當中,為不同的讀者提供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建設閱讀專區(qū)、專題閱讀空間、主題分館等。在公共圖書館的主題分館當中,其閱讀空間當中歸納整理了專題性質的閱讀資源,能夠針對特定的人群機構展開服務,針對性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使讀者能夠高效便捷地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資源。例如,上海陸家嘴圖書館建設了“融書房”主題分館,其中所設置的知識資源傾向于金融主題,能夠為金融行業(yè)的人士或機構提供知識資源服務。公共圖書館在內部設置閱讀專區(qū)與專題閱讀空間,能夠針對性地整合專題資源,使圖書館當中的專項知識資源能夠集中為讀者提供服務,使讀者在找尋自己所需的資料信息時,更加的方便、快捷,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例如,太原市圖書館開設了馬克思書房,嘉興市圖書館開設了紅船中心書苑,山東省圖書館開設了新時期黨建書房等,上述圖書館內部專題閱讀空間都屬于紅色主題資源。山東省的尼山書院是省公共圖書館對書院形式的閱讀空間探索,其主要集中設置了主題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資源,主要為對傳統(tǒng)文化資源有需求的讀者所開設的主題閱讀空間。此外,在公共圖書館當中,還可以設置閱讀專架、主題閱讀區(qū),這樣能夠充分運用圖書館內部的空間,為讀者提供專題知識資源空間,以供讀者使用。公共圖書館在建設與發(fā)展主題分館的過程中,需要和社會上的企事業(yè)單位、社會機關進行有效的協(xié)作,充分地發(fā)揮當地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爭取社會力量的參與與相關扶持政策的幫助。另外,用戶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用戶在閱讀空間當中高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公共圖書館在建設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到學校、社區(qū)、社會結構等區(qū)域,使大眾能夠更近距離的接觸圖書館閱讀空間,有效拉近讀者與公共圖書館的距離,節(jié)省讀者的時間。并且需要擴大知識資源儲量,使不同行業(yè)、不同階層的讀者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對于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圖書館閱讀空間也需要安排專人為讀者提供幫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公共圖書館需要立足于網絡信息環(huán)境,拓展智能化空間,建立韻文化場館。公共圖書館在閱讀空間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最前沿的現代化科技,為讀者打造數字閱讀空間、虛擬閱讀空間,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與互遞,滿足讀者對智慧化閱讀的需求。很多公共圖書館都設置了在線講座、網上展廳等互聯(lián)網閱讀空間。新時代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用戶對于智能化技術的需求也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的發(fā)展,對于虛擬閱讀空間的需求在不斷提升。現階段,能夠為用戶帶來技術體驗的閱讀空間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和現實虛擬技術、5G科技等新興技術,實現人工智能服務、無感閱讀、智慧書房、互動直播、導覽導航等,利用全景化虛擬的場景體驗、仿真實訓等服務所建設的數字化虛擬空間。數字化虛擬空間能夠給用戶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有著操作便捷的界面設計,對于實體空間的規(guī)劃也能滿足用戶需求,所提供的服務項目具有智慧化、前沿化的特征,使用戶能夠在虛擬空間當中實現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操作過程更加的方便、高效,是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第二,基于新媒體、圖書館云、互聯(lián)網等載體,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資源服務,能夠有效整合問答、視頻、對話、圖文等互動性內容,為用戶構建數字化互動閱讀憑條,例如,基于MOOC所進行的大眾教育課堂、公開課、公益講座等。利用云平臺、智慧圖書館構建能夠實現高效互動交流的閱讀分享平臺,例如閱讀分享會、閱讀沙龍等。
公共圖書館在建設符合讀者需求的閱讀空間時,需要對其互動性進行充分的考量,使讀者能夠更好地與圖書館進行交流溝通。相較于以往的閱覽室,圖書館閱讀空間有著極大的差異,比較強調交流性與互動性。讀者在進入閱讀空間后,不僅可以進行文獻檢索、閱讀、休閑,也可以積極地加入到閱讀空間的服務中,因此圖書館在建設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空間的互動性,在閱讀空間當中引入智慧化、智能化服務,滿足用戶的技術體驗,結合讀者的各項需求,引導用戶使用現代化的交互技術,包括虛擬空間、智慧空間、智能設備等。在圖書館閱讀空間當中開展各類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空間的互動性,拉近閱讀空間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有效提高讀者的參與感與積極性。此外,需要構建反饋交流機制,可以應用調查問卷、留言、座談研討、對話等形式,深入了解讀者對閱讀空間服務、資源、設備、活動、風格設計等方面是否滿意,可以鼓勵讀者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并且及時地反饋讀者。
公共圖書館應當注重特色閱讀空間的打造,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為視障、聽障人士、老年群體、未成年群體打造個性化服務。特色閱讀空間需要輻射到流動人口、農村、學校、社區(qū)等各個層面。特色閱讀空間的建設需要深度挖掘服務群體的特征,在服務形式、知識資源、空間風格設計等方面,需要與受眾人群的特征相符,需要符合受眾人群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年齡需求,從而使特殊群體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例如,在建設兒童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對兒童的閱讀需求進行充分考量,結合各個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征,提高空間的智能性與趣味性,在生理方面需要做到舒適、安全,在社會需求層面上注重親子互動與交流,并且注重對物理場景的設計,為兒童帶來智能化、多元化的體驗。圖書館閱讀空間需要排除安全隱患,提醒兒童危險的閱讀行為,所設置的桌椅用具需要符合兒童的人力工學,還需要注重空間內空氣的流動與凈化,做好殺菌消毒工作,并且使用環(huán)保無害的材料來進行空間,空間內的燈光需要柔和溫暖,保護兒童的視力健康與身體健康。兒童閱讀空間也可以引入有語音互動功能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可以將精準的語言反饋給兒童讀者,操作界面設計簡單,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兒童的使用興趣,滿足兒童的好奇心,還能為兒童提供方便、快捷的閱讀服務。公共圖書館也可以設立專門的親子閱讀室,由父母陪伴孩子進行閱讀,為兒童提供家庭式的閱讀氛圍。對于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幼兒,也可以通過聆聽的方式來體會閱讀的興趣,幫助兒童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再比如,對于聽障、視障等殘障人士,在建設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的服務模式,在資源設置、輔助設施等方面需要與受眾人群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相符,開發(fā)個性化、針對性的應用功能,為特殊人群提供觸感設備、聽讀設備,為視障人群設置盲道,落實智能化服務。
總而言之,公共圖書館在建設閱讀空間的過程中,需要以讀者的需求為中心,需要對受眾人群的心理特征進行深度分析,針對性地優(yōu)化閱讀空間的各項功能,全方位地提升閱讀空間的體驗感,提高用戶滿意度。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建設從特色化、多元化的角度滿足讀者需求,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這樣才能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健康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