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儋州市海南東坡學校 高金龍
當前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之下,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許多中學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每周還會開設兩節(jié)體育課,到了高三,因為要高考,體育課往往會被文化課占用,形同虛設。在學習壓力與作業(yè)負擔的雙重壓力下,高三學生身心健康問題逐漸突顯。對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高中體育教師應該深入了解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從實際出發(fā),對當前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并且有效運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體育品德。
1.高中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意義認識不足。
對于正在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是身體發(fā)展的黃金期,是心理狀態(tài)的成熟期。可是在高考的備考壓力之下,學生通常會將時間及精力安排在高考科目的學習上,忽略了身體鍛煉。在高考的壓力之下,尤其是高三的學生,他們會爭分奪秒地學習,對于高考要求中合格考的體育科目,根本無暇顧及。在這種背景之下,必然就會導致體育教學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境地,體育學科沒有得到重視。因此,要想高中體育教學能夠更好地開展,需要轉變學生的觀念,明確將體力和腦力鍛煉相結合才能讓學生有充沛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同時深入了解體育鍛煉所具有的價值,通過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來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2.體育教師忽略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促進作用。高中開展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除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作用是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敢于拼搏、永不言棄的意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許多體育教師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做到將高中體育教學訓練與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相融合。許多高中體育教師通常只重視通過體育教學訓練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的提高,只是單一地要求學生跑得快、投得遠、跳得高,而沒有針對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因此,要對高中體育教學訓練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就必須要求體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3.學校對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與學期制定的內容計劃幾乎是不同步的,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提高教學質量都沒有益處。筆者通過調查還發(fā)現,當前許多高中體育課程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還是以田徑和球類項目為主,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4.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形式和評價體系過于單一。許多體育教師課堂教學還停留在單一的示范、講解、教學比賽等較為陳舊的教學方式中,這已經不能滿足中學生對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需求,久而久之易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經過長時間的調研與實地考察,筆者發(fā)現儋州市中學的體育與健康課在評價體系中過于重視體育技能的硬性指標,忽略了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評價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與接受程度,制定符合本校學情的體育與健康課評價體系。
1.對教學設計思路進行改革。首先,在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應該強調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主導、引導的角色。其次,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模仿,要調節(jié)好課堂的節(jié)奏,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思路要全面把握“教會、勤練、常賽”的三維教學思路與方式,全面系統(tǒng)地提高教學質量?!敖虝币裱w育教育教學規(guī)律,結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科學把握、循序漸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會學生健康教育知識,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使得學生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到生活或比賽中?!扒诰殹眲t應把握運動形成規(guī)律,結合不同項目、不同班級、不同場地器材條件等,合理把握練習密度和運動強度,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組織練習的方式應體現小學基礎期興趣化、初中發(fā)展期多樣化、高中提高期專項化等特點。課內外與校內外練習都要注重時間充足、形式豐富、注重安全,讓學生在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俺Y悺泵嫦蛉w學生,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每堂課的教學比賽,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組建班隊要每周打比賽,周六日可組織年級內部聯賽,每個月組織全校體育比賽,以賽促練,掀起體育鍛煉的浪潮,使學生享受競賽樂趣,更加牢固地掌握田徑、球類等專項運動技能,同時通過比賽發(fā)現具有運動天賦的學生,注重培養(yǎng)其發(fā)展體育特長,為競技體育輸送人才。
2.改變體能練習的枯燥模式。體能練習比較枯燥,學生容易感到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改變教學方法和形式,比如把音樂融入體能練習當中,讓學生跟著歡快的音樂進行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在選擇音樂時要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還要符合體能練習內容,比如說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可以用于跑步、仰臥起坐等。節(jié)奏緩慢柔和的音樂可以用于靜力性運動,如平板支撐、拉伸練習等。教師在設計提升上肢力量的體能練習中,可以播放音樂“相信自己”,采用“疊羅漢”的方式,具體做法是兩名學生一組,一名學生進行平板支撐,另一名學生雙腳放到該名學生的背上進行練習,30秒后兩名學生交換位置,雖然難度有所增加但是兩名學生練習熱情卻變高了。我們還要注意改變組織形式,增加運動器材的使用。比如在籃球課的體能練習時可以組織學生單手按壓籃球進行俯臥撐訓練,練習上肢力量,連續(xù)跳起摸籃板練習彈跳力。合理地利用器材會讓學生的體能練習更有趣味。在體能練習時我們也可以采用集體項目、游戲或比賽的形式來進行。如“開火車”游戲可以練習學生的下肢爆發(fā)力,“長江黃河”游戲可以鍛煉學生在快速反應能力和奔跑能力等。
3.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如推廣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組織形式,要求打破自然班傳統(tǒng),按運動專項選擇分班的體育課堂組織形式。之所以設置這種新的授課形式,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不同的學生可能有著不同的體育興趣,有的學生喜歡籃球、足球等具有激烈對抗性的運動,有的學生傾向于健美操等塑造形體美的項目,而自然班級授課存在著同班級不同學生的興趣難以得到滿足、學生喜歡不同體育項目的現象,易使學生逐漸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通過選項走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初始興趣問題,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會有所增強,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幾率增高。具體操作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上課,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課堂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也會更加熟練,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但新的課堂組織形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走班制關鍵在于選與走。學生選什么?第一要看學校的實際情況,要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教師的專業(yè)分類;第二要看能給學生的選項有哪些,也就是說學校體育教師能夠教哪些專項運動,能夠教授的都可以作為選項之一;最后還要看場地器材等一些客觀因素。“走班”根據學生的選項合理安排課程表,相同項目分在同一個班,一個項目報名多的就分成多個班,例如:籃球1班、籃球2班。注意分層教學,可將班級細分為慢班與快班,也可以分為慢班、中班、快班。體育選項走班制的實施要全面考慮是否是學??砷_的、教師能教的、學生愛學的。只有處理好三者關系,才可能把這個制度很好地實施下去。
4.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要讓新興運動類項目走進課堂。新興體育類運動作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必修選學的6個運動技能系列之一,因其內容的新穎,受到了高中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很多新興體育類運動項目的文化技術、戰(zhàn)術展示與比賽的方法等仍處于不斷發(fā)展完善過程當中。參與這類運動可以根據條件和需求開發(fā)新的技術和新的動作,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掌握基本技術動作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新拓展新的玩法,設計新的動作花樣。新興運動類項目深受青少年喜愛并適合在學校開展,如輪滑、獨輪車、花樣跳繩、滑板等。根據學校基本環(huán)境情況,筆者認為,可以把輪滑、花樣跳繩融入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當中,學校統(tǒng)籌規(guī)劃制定方案,一方面要遵循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還要結合新興體育類運動本身的項目特點。新興運動類項目的教學要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放在首位。新興運動類項目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如輪滑項目,要求人體要有很好的平衡感,否則很容易摔倒,造成運動損傷。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要嚴密組織,嚴格檢查保護器具的安全性,在學生練習前,要引導其做好準備活動;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直觀教學非常重要,可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錄像、光盤等音像資料,加強直觀感覺,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學生練習中提倡“好幫差”活動,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落到實處;要根據學生體能和健康狀況制定目標,讓不同體能水平的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基本達到學習目標。
5.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F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課評價都比較重視學生體育項目的達標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體育興趣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這導致了許多學生在從事體育活動的時候比較被動,而且對陌生的體育項目比較排斥,不愿意自主、自發(fā)地去嘗試。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校學情,對于哪一項運動深受學生喜愛、哪一項運動學生平時接受的相關練習較少、學生的哪部分身體素質需要加強與提高等方面都要先做調查與登記。其次,針對于學校的學情制定學期授課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設置不同的難度與目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的課堂上都能有歸屬感、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再者,適當降低考核難度,可以將學生的課堂表現、主動參與情況納入到期中與期末的考核當中,根據學生體能的差異,在測試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彈性地降低考核難度,增加補考的機會,不斷提高、磨煉其頑強的意志品質。
綜上可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促進高中生身心素質水平的提升,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便極有必要。體育教師應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思路、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來推動教學效果的實現,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