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立穩(wěn)
北京市密云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石城所,北京 101500
生豬屠宰檢疫是指為了保證豬肉產品安全而開展的針對性檢疫工作,主要包括屠宰前檢疫以及屠宰過程中的同步檢疫活動,可以通過檢疫確認生豬肉質的好壞,有效避免傳播相關疫病[1]。同時,生豬屠宰檢疫也是保證相關產業(yè)健康、良性、高質量發(fā)展的有效方式,必須提高對其重視程度。但在實踐過程中,相關工作較為繁雜、細瑣,須加強研究,做到專業(yè)、細致、全面,保證該工作順利實施。
生豬屠宰檢疫,須做到嚴格、嚴謹、嚴肅,避免因檢疫漏洞而影響豬肉食品安全和民眾健康,在具體操作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生豬屠宰檢疫應做到規(guī)范性,即根據國家相關部門規(guī)定,嚴格按照程序和標準執(zhí)行,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和特殊區(qū)域,應根據相關要求加強檢疫工作,做到有檢必檢、規(guī)范實施、精準有效[2]。例如存在口蹄疫、豬瘟、藍耳病、炭疽等癥狀的生豬,必須集中隔離,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農業(yè)農村部關于做好動物疫情報告等有關工作的通知》等規(guī)定進行處理,確保處理流程合規(guī)。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對生豬屠宰檢疫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須提升檢疫措施,避免因操作人員、檢疫工具、檢疫流程等存在不足而導致檢疫結果不精準,增加豬肉食品安全風險[3]。須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細化管控,對生豬各部位進行精準檢疫和針對性檢疫,最大化提升檢疫精準性。
在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加強監(jiān)管,提高每個流程重視程度,體現全面性特點。例如屠宰檢疫方面,包括頭部、腸系膜及脾臟、體表皮膚、胴體、內臟等檢疫內容,各項內容操作要點、方法、程序等均存在差異,尤其是一些生豬產地與屠宰地點不同,檢疫時間也會存在差異,一些疾病會在運輸過程中產生,因此,須重視屠宰檢疫,不可盲目依賴屠宰前檢疫結果。
生豬屠宰檢疫,主要檢查口蹄疫、豬瘟、非洲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炭疽、豬丹毒、豬肺疫、豬副傷寒、豬Ⅱ型鏈球菌病、豬支原體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絲蟲病、豬囊尾蚴病、旋毛蟲病等。具體操作時采取“系統(tǒng)化”模式,開展屠宰前檢疫、屠宰檢疫、檢疫結果處理等工作,并根據各項工作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執(zhí)行,突出要點和重點,強化效果。
2.1.1 生豬證物檢查
在生豬進入屠宰場前,為防止其存在疫病而影響屠宰場其他待宰生豬的安全,須在屠宰場外部進行生豬證物檢查,具體包括耳標和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只有檢查合格的生豬才可以進入屠宰場。如果存在異常情況,須填寫相關表單,待其再次經過嚴格檢查且合格后方可入場。
2.1.2 運輸過程詢問
屠宰場檢疫工作人員應與生豬運輸人員加強溝通,了解生豬運輸過程相關情況,具體包括運輸過程管理、防護以及生豬實際情況等,并作為生豬進入屠宰場前檢疫工作開展的依據。
2.1.3 生豬臨床健康檢驗
在生豬臨床檢驗方面,需要對呼吸、神經系統(tǒng)、行走姿勢、排泄物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詳細查驗,將一些呼吸困難、行走不便、孤立而不合群等特殊情況的生豬剔除,對其實施單獨檢疫,降低疫病傳播風險。
2.1.4 送宰前檢疫
檢疫人員查看屠宰場對宰前通過檢疫的生豬所開具的“瘦肉精”殘留檢測報告單,如果顯示為陽性,立即按相關規(guī)定處理。對于因長途運輸過程相關因素導致的應激性反應、純物理傷害等造成一些生豬處于瀕臨死亡狀態(tài)的情況,檢疫人員應開具急宰證明,避免其死亡后宰殺而影響肉質。除此以外,每個屠宰場還應設置急宰間,對急宰之后的生豬現場檢疫,合格之后加蓋驗訖印章,如果不合格,加蓋銷毀印章。
2.2.1 生豬頭部檢疫
在生豬頭部檢疫過程中,主要檢查其有無口蹄疫、水皰病、炭疽、結核、囊尾蚴等疫病的典型病變。具體部位為生豬頭部左右頜下淋巴結,檢測內容為炭疽、淋巴結化膿、結核等。此外,還應使用專用刀具切開左右咬肌,查看是否存在豬囊蟲。如果存在特殊需求,可以適當對豬頭部的其他位置進行檢疫。
2.2.2 生豬腸系膜以及脾臟位置檢疫
腸系膜檢疫,主要檢查其是否存在頸囊尾蚴病、豬弓形蟲病、腸炭疽疫病等,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淋巴結是否存在腫脹、壞死以及出血等情況。生豬脾臟檢疫,主要檢查其是否存在急性炭疽、慢性豬丹毒病、豬丹毒等,檢查時需要將脾臟取出之后,使用經過消毒的刀具背面刮蹭脾臟外表,檢查其硬度、結節(jié)、彈性、腫脹、出血等情況。如果生豬脾臟并未出現質地變脆、壞死灶、被膜隆起及粘連、邊緣出血梗死、腫脹、血瘀等情況,則檢疫合格。該檢疫過程主要借助檢疫人員在操作時的觀察力來實現,需要工作人員經驗豐富、認真仔細。
2.2.3 生豬表皮檢疫
生豬脫毛之后,通過表皮檢查來確定是否存在豬丹毒、豬肺疫、豬瘟病、弓形蟲等疫病,檢查內容為是否存在紅斑、疹子、出血等情況。如果存在上述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增強檢驗精準性,確定其是否具有相關疫病。雖然這種深度檢驗成本較高,但有助于降低安全風險,可針對具體情況適當使用。
2.2.4 生豬胴體檢疫
對于生豬胴體檢驗,主要包括腹股溝淋巴結(深淺淋巴結)、腰肌、腎臟等檢驗,重點檢查有無豬瘟、豬肺疫、豬丹毒、孢子蟲、鉤端螺旋體等疫病。其中,腹股溝淋巴結檢驗要點為腫脹、化膿、充血等情況,對于存在病變的位置進行切除。腰肌檢驗重點在于檢查其是否存在囊蟲,具體采取剖檢模式,保證切口位置平整,呈直線狀,且以扇狀方式鋪展。腎臟檢驗重點包括大小、形狀、顏色、出血、貧血、腎蟲結節(jié)等內容,必要情況下,應采取剖檢模式,對腎臟縱向剖開,觀察其剖面皮質是否存在顏色變化、出血、隆起等情況。
2.2.5 生豬內臟檢疫
生豬內臟檢疫主要包括心臟、肝臟、肺臟等部位,重點檢查有無豬瘟、豬丹毒、豬副傷寒、口蹄疫、炭疽、結核、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豬李氏桿菌、姜片吸蟲、包蟲、細頸囊尾蚴、弓形蟲等疫病的典型病變。心臟檢疫主要觀察其色澤,分析其質地,淺棕紅色或淡紅色為正常,且須堅實而具有彈性。對于心肌和心包的色澤應重點檢驗,如果存在血凝固問題,需要深度檢測。肝臟檢疫方面,通過觀察確定其形狀、色澤、大小等是否正常,采取接觸方式,檢查其彈性和質地,還需要將其切開,觀察膽管方面是否存在粗大、擴張、寄生蟲等問題。肺臟檢疫方面,檢查方法和內容與上述臟器檢疫具有相似性,不做贅述。胃和腸檢疫主要檢視漿膜,檢測其大小、質地、色澤,如果存在淤血、出血、壞死、膠凍狀的滲出物以及粘連問題,則為不合格。
2.2.6 旋毛蟲檢疫
有關豬旋毛蟲檢疫,具體部位為左右橫膈肌腳,按照要求分別切取30g左右,編號與胴體保持一致性,撕下其肌膜后,通過鏡檢進行觀察檢驗。如果發(fā)現其存在螺旋狀的毛蟲,可判斷生豬患有該疫病。
2.2.7 “五崗十三刀”
生豬檢疫的“五崗十三刀”中,“五崗”主要是指相關工作,具體包括頭蹄及體表檢查、內部臟器檢查、胴體檢查、寄生蟲(旋毛蟲)檢驗、復檢蓋章?!笆丁眲t是指檢疫時“下刀”具體位置。其中,頭蹄及體表檢驗時,左右兩側頜下淋巴2刀,左右兩側咬肌2刀;內臟檢驗時,心包膜1刀,縱切心臟1刀,一側支氣管淋巴結1刀,肝門淋巴結1刀,腸系膜淋巴結1刀;胴體檢驗時,兩側腹股溝淺淋巴結2刀,腰肌1刀,縱切腎臟1刀。在下刀時,須做到精準、規(guī)范。
2.3.1 按照要求填寫檢疫記錄
相關檢疫人員在完成上述檢疫工作后,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填寫檢疫記錄單,準確記錄,存底留查,以備使用。有關方面應做到詳細、準確,具體包括檢疫時間、檢疫項目、檢疫結果、檢疫人員等內容。尤其是在社會發(fā)展新時期,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快速發(fā)展,相關記錄可以采取電子版形式,便于使用和上傳。
2.3.2 規(guī)范化處理問題豬肉
如果存在問題豬肉,須對其規(guī)范化處理,避免外流而影響豬肉產品安全和民眾健康。因此,應設置針對性的處理場所和管控機制,嚴格按照政府相關部門規(guī)定進行處理,并做好消毒工作。此外,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自身防護,例如穿戴防護服、口罩等,避免在處理問題豬肉時被感染。
2.3.3 完善復檢工作機制
為提升檢疫水平、降低安全風險,對于需要復檢的生豬以及豬肉,須進行復檢。復檢內容可以根據需求而定,針對性實施。此外,還需要將復檢結果與原檢結果對比分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為組建高素質的檢疫隊伍,更好服務于生豬檢疫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詳細研讀國家相關部門的具體要求。檢疫人員應對生豬檢疫相關政策、規(guī)定、方法、標準等深入學習和解讀,作為日常工作開展指導和依據。例如,2019年農業(yè)農村部印發(fā)的《生豬產地檢疫規(guī)程》《生豬屠宰檢疫規(guī)程》《跨省調運乳用種用動物產地檢疫規(guī)程》等,基于此制定生豬檢疫流程,明確生豬檢疫要點,保證相關工作合規(guī)化進行。②通過培訓提升檢疫人員專業(yè)水平。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生豬檢疫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生豬檢疫要點、檢疫方法、檢疫內容、注意事項等,提升相關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相關培訓工作應持續(xù)開展,對培訓結果應進行考核,如果未能通過考核,還需要繼續(xù)參加培訓。除此以外,對生豬養(yǎng)殖人員、運輸人員、屠宰場工作人員等也需要適當培訓,增強其在防疫方面的意識和素質,配合檢疫人員開展相關工作。③提升工作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在生豬檢疫時,需要通過觀察確定是否存在問題,因此,檢疫人員須在相關方面積累經驗,這樣才能保證結果更加準確。
生豬檢疫需要借助相應的工具來實現,因此,須注重檢疫工具性能完好,具體做好以下幾點。①加強檢疫工具性能檢測。檢疫人員應提高對檢疫過程所使用工具的重視程度,定期檢測,保證其性能完好,如果存在問題,及時更換。例如,一些刀具不夠鋒利,不利于切割,影響切口美觀性,為解決該問題,須對其打磨。②做好工具消毒處理。檢疫所使用工具須在使用前后按照要求消毒,避免工具污染肉制品。當前,相關方面的消毒模式較多,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擇和使用。此外,屠宰場在生豬屠宰和處理方面的工具也應做好消毒處理,避免影響檢疫合格的生豬。
生豬檢疫工作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在具體實施時,須體現多方合作、協(xié)同開展的理念。為實現該目標,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完善責任制管理制度。在生豬檢疫方面,應完善責任制管理制度,采取終身追責的模式,如果存在問題,應分析其原因,追究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若情況嚴重,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提升監(jiān)管效果,增強檢疫人員責任意識,減少問題的發(fā)生。②健全全過程監(jiān)管制度。生豬檢疫應建立全過程監(jiān)管制度,對于生豬養(yǎng)殖、運輸、屠宰、加工等各環(huán)節(jié)應提高重視程度,全過程監(jiān)管,并對各環(huán)節(jié)的檢疫結果進行分析,產生累積效應。③完善風險管理制度。生豬檢疫工作,應提升風險意識,多方面獲取生豬以及檢疫方面的信息,加強風險防控投入,減少問題的發(fā)生。例如,在非洲豬瘟病、口蹄疫等暴發(fā)階段,須對上述疫病重點檢疫,設置多道檢疫程序,提升監(jiān)管效果。
生豬檢疫作為保證豬肉品質和安全的有效手段,須根據國家相關規(guī)定,結合實際情況,按照檢疫流程和要點,開展相關工作。生豬屠宰檢疫應做到規(guī)范、精準、全面,詳細掌握生豬檢疫相關要求和要點,合理使用檢疫方法,針對性地開展屠宰前檢疫、屠宰檢疫、檢疫結果處理等工作,提高檢疫人員素質,保證檢疫工具性能,完善檢疫監(jiān)管制度,為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