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佳旭 譚向東
(東北林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當前,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影音、交通、機器等聲音出現在人們身邊,從而導致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噪音不斷增加。相比較當下的生存狀態(tài)來講,城居休憩環(huán)境成了人們追求的最后一絲安逸,如何對室內進行降噪處理以及滿足人們需求的氛圍感成為重要的課題。裝飾既可以傳遞愉悅感,又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表達,同時可以展現藝術及社會價值精神的信息[1],現如今裝飾又賦予了新含義,在傳遞內心的同時可以滿足聲環(huán)境的需求,探討裝飾的設計方法具有時代意義。
噪聲來源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依據現場實地檢測,噪聲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臨窗一側建筑墻體較其他位置墻體更承受不住噪聲的傳播;第二,在室內的裝修過程中建筑結構會存在一些會與建筑墻體產生縫隙的預埋件;第三,住戶不承重的間隔墻兩戶間往往是互通共建墻體,其中插銷、孔洞等位置可能也存在互通,是導致鄰居噪聲傳播及噪聲來源的主要通道。即針對性有效封閉通道要比普通封閉效果更佳,亦是控制噪聲的主要手段。
由于噪聲的傳播受到每個裝飾位置表面的粗糙度、厚度、材料和形狀的影響,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充分表達各裝飾位置的降噪依據,以此證明各設計方法的可行性。
多層結構覆蓋形的含義是指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多規(guī)律、富有變化的裝飾方法針對傳導噪音體面整體的透音的缺口進行優(yōu)化覆蓋,不留一絲縫隙(表1)。
表1 多層結構覆蓋形
1.整體覆面式
整體覆面式通過控制裝飾的復雜程度及表面處理鋪滿整個表面,達到隔音降噪的效果。第一,以各位置為基面,在基礎上利用元素構成做浮雕,當表達一種特殊的意境時,可以運用傳統裝飾中的紋樣圖案,像祥云紋、團花紋等,體現“對稱之美”,給人以古風古韻的感覺[2],浮雕的藝術形式不僅能美化空間,還可通過各種線條紋理使裝飾面變成不規(guī)則的質感,產生漫反射的效果;第二,以視覺語言為基礎信息表示法的圖形符號學表明可通過圖形、符號、顏色等視覺元素來傳遞表達[3],將不同的圖形元素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列、拼接,呈現出幾何精雕的形式,使平面幾何圖形立體化,構成富有層次感的幾何空間,當噪音與裝飾面發(fā)生碰撞時會大大減少噪音的傳播速度,從而抑制噪音的傳播;第三,采用線與面的結合,呈現出強烈的形式美感,讓裝飾造型更好地融入室內風格,營造出一個舒適、美觀的環(huán)境。
2.散狀多枝式
散狀多枝式是指提取自然生活中的元素進行仿生,做出基體結構并加以藝術性修改進行新造型設計,呈現看似雜亂無章但內含規(guī)律的藝術形態(tài)分布在各個裝飾面上,展現出鏤空、凹陷或浮雕的姿態(tài)。通過不規(guī)則的紋理將聲音的動能轉化成熱能,起到一定的吸音效果,在裝飾藝術上,給予人自然的氣息和自由的美感,通過裝飾的交錯起伏和結構處理來達到此效果。
3.藝術線型式
藝術線型式顧名思義是利用線型的變化來豐富界面的構成,通過線型的走向、形式來改變噪音的傳播。在裝飾空間藝術中,線條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幾乎奠定了整個空間的形象與趨勢,甚至決定著空間的意蘊和氣局[4]。“線型”指通過情感可傳遞的方式,帶領人們朝著某個方向引申,具有引領之意。線條本身屬性及不同線條之間的變化關系,使線條具有靈活性。直線簡單大氣,而曲線富有設計感,在視覺上更加流暢,為整個空間注入溫度,呈現出和諧、豐富的美感[5]。
外圍立體包裹形的含義是指通過圖形變化、疊加、拼接、重組等方式的手法將基面外圍做圍合處理,目的是干擾縫隙處的噪音傳入,隔絕噪音(表2)。
表2 外圍立體包裹形
1.鑲框式
鑲框式即在基面外圍做鑲框處理,類似于相框的原理,可以是微觀的包裝,也可以是宏觀的空間形式,框的形式一方面運用了外框的形式意義,一方面發(fā)揮了圍合形狀的獨特功能,為裝飾造型提供了多樣化的結構形式[6]。利用紋樣等元素呈現局部文化浮雕的形式,使裝飾面形成起伏的趨勢,界面具有粗糙的質感,更有空間感,這種形式既有助于噪音的反射,又能提高空間的美感;或利用圖形元素做出整體盤旋的形式,在空間中交錯、綿延,形成裝飾的“筋骨”,頗有主次之分。
2.框壓式
框壓式的不同于鑲框式的是將基面外圍包裹住的同時將表面也包裹起來,像是一個盒子按壓在墻體表面,通過避免基層與噪音的直接接觸,以此來隔絕噪音。該裝飾造型形式將本體內部結構和裝飾面巧妙結合,裝飾面的圖形變換既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又能實現獨特的裝飾美,如開關位置的框壓式結構,利用樹脂材料做裝飾造型表面的紋理結構,摒棄了以往的平庸,這種形式美感既起到了點綴空間的作用,又能與空氣產生摩擦的效果,是一大設計巧思。
3.異形式
異形式是指改變原有的基底造型形成新的藝術形態(tài),通過造型特征、裝飾運用、人們喜好做出適合、個性的裝飾造型,利用邊緣的變換、轉折改變噪音的傳播方向。異形式要迎合各個人群的喜好,充分凸顯造型表達出內心的與眾不同。
內嵌外接錯落形的含義是指在墻體內外部環(huán)境產生瑕疵或缺少功能性的表達時運用此方法(表3),通常有三種形式,一是浮于基層面上做裝飾反射用途;二是在墻體凹陷處四周做裝飾造型,吸收噪音,實現原墻自由;三是內里鑲嵌于墻體內部,外部鑲嵌于墻體表面,既增強隔音裝飾墻體,又發(fā)揮功能性。
表3 內嵌外接錯落形
1.錯位式
錯位式是指將空間內的縫隙、裂紋利用圖形的構思進行裝飾填滿,從而阻止空隙中的噪音傳播,錯位式的巧思是墻體裂紋裂縫處連接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延伸、拼接。應將美學遮擋理念運用于裂紋關系下的錯位設計,使裂縫不再是獨立個體,通過錯位式改善空間互通形成美感鏈接。
2.減法式
減法式是指在墻面出現瑕疵時運用裝飾造型進行修補。由于瑕疵、孔洞的破綻既不美觀,也會增加噪音的傳遞,可直接在墻體內部開槽預想造型,在原體面上涂上基底后利用硅膠做裝飾造型,凹面造型可吸收噪音增加墻體間親密關系,凹槽設計可用于小物件的存放。減法式的設計對墻面修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裝飾結構優(yōu)化實現功能轉換,從而滿足裝飾功能,又有利于增加空間的利用率。
3.嵌入式
嵌入式是指在墻體孔洞透音層原體凹槽處開槽美觀的形體,運用裝飾的功能性設計嵌入在墻體內部原體面上,造型邊緣與墻體表面運用材料進行融合設計,裝飾與墻體融為一體,裝飾面的外部吸音棉造型利用圖形變換的紋理穿插起到點綴空間和反射噪音的作用,內部硅膠造型利用粗糙的結構呈現摩擦的效果起到吸收噪音和存儲物件的作用,可有效消除噪音。
外置裝飾陳列形的含義是指陳設在基面外部,主要功能是遮擋噪音面阻止噪音的傳播,從根源和傳播過程中著手,抑制噪音的走向,從而達到降噪的效果,其次提升空間藝術化的作用和價值,通過幾何圖形、符號、功能物的藝術設計轉換,起到裝飾墻面,點綴空間的作用(表4)。
表4 外置裝飾陳列形
1.幾何排列式
不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或者簡單化基礎圖形的設計組合運用反復、重疊、堆積的手法展現出簡潔大氣的陳列樣式。幾何圖形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特點。幾何圖形可高效傳達信息提升良好的視覺體驗感受,并減輕審美疲勞[7]。幾何排列式的精髓在于排列的形式,橫向、縱向、對稱、縱橫、圓形等,根據噪音的類型、傳播方式、聲源點等因素來確定幾何圖形的最終的排列方式。
2.個性符號式
個性符號式是由不規(guī)則的抽象或具象的符號構成,既能阻擋噪音的傳遞,又讓空間充滿氛圍感,達到別具一格的效果,看似簡單地將不同的設計元素進行組合,更需要思考典型文化符號創(chuàng)新性,使其具有更獨特的文化屬性[8]。在裝飾造型設計中要合理運用符號的表達,遵循過猶不及的原則,能增強細節(jié)的表達和對文化符號的重構是基于各種文化特征和表達的基礎上對用戶的情感文化關懷。
3.實用置物式
實用置物式的裝飾造型既能美化空間遮擋吸收噪音源,又能擺放物品滿足實用需求,一切設計都需要滿足功能性和精神需求,是設計的重要體現。實用性注重功能可變性及多樣化,通過嚴謹的規(guī)格、適合的色彩及軟硬飾材質以滿足各種人群類型需要的舒適性[9]。
綜上所述,降噪的裝飾設計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在針對不同層面的隔音問題時采用適合的手法進行有效降噪,才能更大程度地對噪音界面進行針對性裝飾造型降噪處理。
室內降噪下的裝飾造型手法研究,要把握“降噪”和“裝飾”的根本內涵。通過裝飾方法的研究,以多層結構覆蓋形等方式解決能夠說明裝飾造型的應用可以滿足吸收、反射、遮擋、噪音的需求,并提升城居環(huán)境的多樣化,裝飾不僅僅作為視覺資源的要素出現,更賦予了改善物理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提高裝飾工作以及裝飾成本的附加值,并提高了環(huán)??沙掷m(xù)的屬性,從而提高了綠色低碳理念去面對各種形象以及材料的資源配置,完善休憩生活的平穩(wěn)和諧,促進人們在靜逸的環(huán)境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