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欣耘
(重慶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南岸 400000)
列斐伏爾,法國思想家,20世紀偉大的現(xiàn)代思想大師,在他有限的生命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60多部著作和300余篇論文。其最為著名的是列斐伏爾關于日常生活理論與城市空間的相關研究,而在他《現(xiàn)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批判》《空間的生產》等著作中,他以日常生活的獨特視角探討女性在日常生活異化中所承受的不自覺壓迫,并敏銳捕捉到空間的性別特征以及女性在空間分配、所有權上遭受的隱性歧視。列斐伏爾女性觀上的理論、視角創(chuàng)新將對當代女性主義者思考女性未來生存與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啟蒙意義。
(一)日常生活對女性的壓迫。
1.隱性的壓迫。在列斐伏爾看來,日常生活中涵蓋著明顯的性別歧視,只是由于日常生活重復、瑣碎、傳統(tǒng)、平常的相關特性,讓人們忽視了在日常生活領域當中女性身上沉重的枷鎖。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異化”的概念,并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認為日常生活本質上就是異化狀態(tài)的生活。而其日常生活概念則也是作為階級斗爭和擴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一種理論工具,他自身便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異化的批判來抨擊當代資本主義的。列斐伏爾在《現(xiàn)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1968)中闡述了日常生活給女性帶來的沉重的壓力和束縛。無可置疑的是,日常生活雖然是任何人都脫離不了的生活基礎,但男性總能更為輕松地逃脫日常生活的枷鎖,而女性,更多地是淪陷于此。因為在社會生活中,不同階級、地位、性別的人在社會的生活領域是存在明顯的差異的,依據(jù)傳統(tǒng)家庭思想觀念和社會分工的傾向,謀取生活資料大多是男性的事,而生活資料也大多為男性占有,女性的地位由此不斷下降,最后只得被困于日常生活的家務勞動領域之中。在列斐伏爾看來,這是由于思想的束縛,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過著普通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會受到周圍世界“常人”的影響,人們在這樣充滿“常人”的世界中,受各方原因的驅使,做出與“常人”同樣的選擇。由此,日常生活的“規(guī)章制度”被定義,開啟了“常人”對日常生活的獨裁,形成日常生活的標準。以“常人”的工作為工作,以他們的享樂為享樂,這是日常生活束縛的第一步。這種因思想束縛而被迫選擇的日常生存意味著“對存在的遮蔽,是存在的非本真狀態(tài)”。[1]而在這樣的“常人”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下,女性便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自覺承擔了家務角色和日常生活的主體,并以“賢內助”為榮作為自身的價值追求,從而自覺地被束縛在日常生活,且受制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她們接受了傳統(tǒng)的家庭責任,并在日常生活中勞動、使用相應的技術工具,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充當主要消費者的角色。而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大多相反,對于男性而言日常生活代表的是與勞動對立的休閑,而休閑的奢侈在女性身上不復存在。如此便存在這樣的狀況:日常生活里勞動與休閑沒有了明確的界限,休閑本身也成為女性生產過程的一種環(huán)節(jié),因此女性的日常休閑更多地是為了更好地投入異化生產勞動中去,最后成為日常生活異化最大的受害者。在列斐伏爾看來,其最為可悲的不是女性在這個過程的艱辛,而是女性并沒有意識到自身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所受的限制與壓迫,這就是列斐伏爾常說的“日常生活是現(xiàn)代性的無意識”,它重復、單調、習慣的性質成為了異化最有利的掩蔽和面具。
隱蔽在日常生活下的異化勞動對于女性無疑是深重的,要實現(xiàn)女性在此領域的解放,思想觀念的認識與解放便極為重要?!八枷胗^念既在日常生活里,也在日常生活之外。思想觀念永遠都在不間斷地滲透進日常生活里,永遠都在不間斷地從日常生活里生長出來?!盵2]它切實影響日常生活,又來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從根本上改變女性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觀念,是摒棄日常生活的異化的基礎。只有思想的徹底解放,才能實現(xiàn)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解放和追逐平等的權利,這就需要女性意識的覺醒,讓女性意識到自身所受的壓迫且勇于從日常生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2.消費的幻想與主宰。在列斐伏爾看來,日常生活的異化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消費上,總體的人在資產階級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下走向了異化和分裂。女性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費者飽受折磨,一方面消費帶給女性幻想和欲望的釋放,另一方面消費又主宰著女性,讓她們成為日常生活的犧牲品或者客體,同時也是日常生活消遣的替代品。無可避免地,無理性的消費成為女性在日常生活束縛中發(fā)泄和反抗的方式,女性認為自身是日常生活消費的主角,在消費中將自我定位為主宰者,她們消費廣告、直播中的產品,以最新的雜志、影視視頻、浪漫主義小說、網(wǎng)紅技術為消遣,由此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遭遇異化,陷入資產階級消費的陷阱。她們的消費自然成為推動他人消費的符號和幫兇,因為受制于日常生活,她們主要追求著“名牌”符號,以表明自身的地位與價值,從而自身也成為符號的代表。她們既是商品,也是商品的象征,比如廣告中光鮮亮麗的她們,在包裝下是如此吸引眼球,引人消費,所以,女性既是購買者也是被消費者。正因為她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角色的不斷轉換,她們迷茫于日常生活的本質,日常生活異化便被她們自身與社會所忽略。所以,列斐伏爾認為要以“總體的反異化的實踐”來克服“總體的異化的實踐”[3],打破消費主義對日常生活的控制,才能使女性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得到徹底變革,為女性的獨立、解放,追求人生價值開辟路徑。
(二)空間對女性的隱性歧視。在列斐伏爾空間正義和城市空間理論的研究中,列斐伏爾認為空間的分配中充斥著對女性的隱性歧視??臻g從來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內涵著某種意義。“空間是社會關系存在的基礎,社會關系并不因為規(guī)劃者的忽略而消失,空間本身是社會關系存在的基礎,也是生產生活的資源,同時也是消費資料。”[4]可無論是在社會公共空間還是在家庭空間,女性都是被邊緣化、疏忽的那一方。
列斐伏爾從歷史上總結了女性在社會空間地位的喪失與歧視。他在《空間的生產》中提到,當社會歷史完成母權制向父權制的轉換時,空間的權力也完成母權向父權的轉換。恩格斯也曾說:“母權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單純的生孩子的工具?!盵5]由此開始,列斐伏爾認為男性擁有了對土地、財產、孩子、仆人、奴隸和他們的女人的支配權。因此女性受生產資料的限制,更加的被困于了日常生活領域,陷入辛苦勞作的勞動異化之中,當自身被支配時更無法談及和爭取自身在空間上的權力。無論是在生產資料的勞動獲取中,還是在精神與空間層面的女性,被邊緣化和忽視都是異常顯現(xiàn)的。例如,男性在社會上支配了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領域,而女性仍是拘泥在日常生活中,淪為生兒育女的工具與家務勞作的奴隸。這樣的被邊緣化當然還體現(xiàn)在公共的空間中,當代曾有女性代表提出,根據(jù)男女身體差異,在公共衛(wèi)生間設置上的看似平等,其實也是空間對女性的一種忽略,女性在衛(wèi)生間上的生理需求往往高于男性,但空間并沒有滿足女性的需求,而是以男性的滿足為基本。另一方面,停車場、高爾夫球館等空間也是更多考慮為男性而設計。而在家庭空間中,列斐伏爾則更加明確地指出女性所受到的壓制,“所有的社會都貶低了女性的重要性”,家庭空間更多滿足著男性的需要,大氣的客廳,明亮的書房主要代表著男性的家庭空間領域。而“女性只是被限制在家庭領域,每天只是在周圍的、很近的甚至是固定的灶臺、爐邊轉悠,而這些灶臺是她們充滿黑暗深淵的最后領地?!盵6]因此狹窄昏暗的廚房則為女性的家庭主要空間,而臥室看似也是女性休息的場所,但因男性休憩的需要,并不能被女性自身所掌控,所以能屬于女性的自由空間便更多的是廚房。因此根據(jù)社會和家庭的空間配置,可以自然地判讀人的社會地位與階級,同時其隱性的性別歧視不言而喻。
(一)喚醒女性獨立、自覺的意識,保持經濟獨立的品格。意識上的認識與覺醒是行為的前提與基礎,列斐伏爾獨特視角的女性觀,極其清晰地批判了日常生活和空間領域對女性的歧視與壓迫,有助于女性切實的把握日常生活異化的本質,喚醒女性對日常生活異化的束縛與壓迫的自覺意識,激勵女性去擺脫傳統(tǒng)思想、觀念、文化的束縛。不迷戀傳統(tǒng)女性“賢內助”的虛榮,不喪失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快樂皮鞭之下,而是通過自身的自立自強,提升自我,投入到社會勞動中,爭取生產資料,從而獲得一定穩(wěn)定的收入,努力實現(xiàn)經濟的獨立,這是擺脫依附男性經濟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女性要明確家務勞動的價值,并不是完全的否認。從歷史上看,家務勞動的價值向來被社會忽略,社會長期將家務勞動定位為不值一提的、無價值意義的勞動,主要受限于其缺乏經濟報酬的認可。但實際上家務勞動與社會勞動是同等的具備價值的勞動,女性自身應該明確家務勞動的價值創(chuàng)造,才能有力去維護自身經濟補償權益。從當前法治社會發(fā)展來看,女性的基本權利得到了尊重與保障,且女性權利相關的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的弱勢地位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職場的排擠、歧視與騷擾,生活中的力量懸殊也導致女性受到傷害可能性更大。因此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的了解與保護相輔相成,社會需要以法律為武器的正規(guī)渠道,敢于為不公發(fā)聲的女性?!爸挥凶晕冶Wo意識強的人才可以避免其他人損害女性的利益?!盵7]因為只有在意識覺醒與經濟獨立的基礎上,女性才能邁向社會的其他領域,在社會地位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在社會與家庭空間上擁有話語權,爭取屬于女性的空間正義。
(二)有助于社會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構建。社會需要建構男女平等的文化價值觀,必然要先把握當前社會存在的男女平等的問題,便不可忽略列斐伏爾所提到的日常生活和空間領域存在的問題。男女平等的概念是男女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平等。這就要求社會在宣揚男女平等觀念時,要及時主動關注女性發(fā)展的需要,并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特別是在教育與就業(yè)問題上,給予相關部門在對待女性角色上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要破除社會固有男性應當處于統(tǒng)領地位的思想,引導大眾正確看待女性的社會地位。如此,在女性自身的努力下,有利于女性在政治、經濟等領域有所作為。只有在社會建構兩性平等的文化價值觀才可以逐漸消除男女之間不平等、不公平、話語權薄弱等問題,社會上的兩性問題才能打破失衡狀態(tài),女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三)為社會制度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考和理論支撐。列斐伏爾的女性觀有助于社會意識到保障女性權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女性問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論參考。2020年,民法典將家務勞動補償?shù)倪m用前提擴大到共同財產制,《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1088條中有了新規(guī)定: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xié)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由此“喚醒”了家務勞動補償制度。該制度通過法律對勞動性別分工予以糾正,承認了家務勞動的經濟價值,有助于提高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同時民法典第1088條同時也照顧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擔當,考慮到“家庭主夫”們的生活,也就是說“家務勞動補償制度”不僅是為女性開辟先河,也不僅是維護女性的特有專利,而是會讓那些為家庭付出勞動多的一方都得到應有的救濟。但就家務補償,仍然存在許多待完善的問題,浙江全職太太1.5萬的家務補償費便引起網(wǎng)上一片嘩然,家務的價值到底如何衡量將是未來法律、制度仍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女性對空間正義的需求也應得到重視,特別是公共空間設計對女性的尊重和保護應得到保障。當女性的基本權益和政治地位得到保障的那刻,空間的權力也隨之能得到保障。
列斐伏爾的女性觀為女性解放提供了理論支持,激發(fā)了眾多的女性主義理論家對女性與日常生活、空間的關系問題的探討。縱觀近現(xiàn)代歷史,從女性的解放到男女平等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努力,女性的解放與發(fā)展不允許社會忽視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與發(fā)揮的作用。而喚醒女性自覺、獨立的意識,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讓女性從日常生活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取空間上公平的權益,是列斐伏爾女性觀的精髓。這看似基礎的一步,實際卻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努力。雖然,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男女平等超越性別歧視的趨勢,但男女平等之路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當前社會仍有許多男性與女性未能正確理解和面對兩性問題,也未能擺脫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束縛,更是忽略了列斐伏爾女性觀所提到的領域內容。但筆者堅信,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社會的變革與發(fā)展,社會意識的不斷提高,各個領域的性別問題都將得到有效解決。新時代是當代青年不分你我奮發(fā)的時代,為女性的解放和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新時代女性,應在不斷地自我提升中,為真正的性別平等的徹底實現(xiàn)發(fā)揮個人力量,共同期盼世界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