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競賢 劉春艷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是20世紀英國杰出的小說家和評論家。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堪與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或弗吉尼亞·伍爾夫相媲美。福斯特的小說反映了當時英國上層階級追求物質(zhì)、精神匱乏的現(xiàn)象,筆下的主人公都試圖從傳統(tǒng)觀念與偏見中脫離出來。福斯特于1908年發(fā)表的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露西作為一位生活在家庭管控下的女性,長期被束縛于男權(quán)思想與封建倫理之下。露西的自我意識一直與之反抗沖突,在意大利旅行時她心底的女性意識也開始覺醒。塞西爾是露西家人為她選的“絕佳伴侶”。露西不但沒有循規(guī)蹈矩,反而沖破了男權(quán)主義的牢籠,選擇與心上人喬治長相廝守。
露西在女性意識覺醒的過程中不僅是自主改變,也受到了他者的影響。本文運用拉康的鏡像理論,對露西自我構(gòu)建的過程進行分析?!犊吹靡婏L景的房間》抨擊了20世紀英國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的壓迫。房間也象征著露西從起初被囚禁于男權(quán)掌控之下,到重塑的完美蛻變的過程。
一、拉康與鏡像階段理論
雅克·拉康是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和思想家。拉康發(fā)展了弗洛伊德的無意識論和黑格爾的辯證法,于1936年提出了鏡像階段理論。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主要來自精神分析學大師亨利·瓦隆的“鏡子測試”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拉康通過嬰兒在鏡子中的自我認知,把鏡像理論分為三個階段:前鏡像階段、鏡像階段和后鏡像階段。拉康認為,“我們只要將鏡像階段理解成一種認可即可”。這是嬰兒實現(xiàn)自我身份認同的一個過程。
嬰兒在前6個月的時候沒有個體統(tǒng)一的感覺,無法分辨鏡中的影像,這個階段被稱之為前鏡像階段。嬰兒在6至18個月的時候是鏡像階段時期。這個時期嬰兒可以大概辨別鏡中的自我形象,但容易將自我和鏡中的其他人相混淆。隨著時間的推移,嬰兒通過肢體動作的豐富能夠確定鏡中的自我。但這個時期嬰兒會受到他者的干預,從而無法認識真實的自我。嬰兒看到鏡中的自我而產(chǎn)生的強烈的喜悅感是一種自我認證的表現(xiàn),這個階段對嬰兒將來的人格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嬰兒在18個月后,隨著年齡和心智的成長,開始自己嘗試觸摸鏡中的自我,卻發(fā)現(xiàn)鏡中的影像不是真實的自己。這一階段嬰兒逐漸脫離他者的干預,在社會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鏡子是一個隱喻,象征著外部世界。鏡像階段起始卻不局限于嬰兒時期,而是一種永久性的結(jié)構(gòu)性矛盾。
二、前鏡像階段—喪失自我主體性
前鏡像階段的嬰兒已經(jīng)能夠?qū)χ車h(huán)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對嬰兒后期的心理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梢缘弥?,一個人的童年經(jīng)歷對他后期人物性格的形成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人類在建立自我意識時,首先是從“誤認”開始的?!犊吹靡婏L景的房間》中的女性一直處于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依附于男性而迷失了自我。
福斯特將小說的社會背景設定在20世紀初的英國。此時,維多利亞的舊習和社會道德深深地影響著當時的人們。這一時期,英國人民遵守社會制度,渴望名聲和財富,卻忽視了個人需求和信仰。由于社會習俗的約束,這個時期的女性總是依附于男性,在社會上地位較低。來自中產(chǎn)家庭的露西從小就被教育女子應遵循“淑女原則”。她必須遵守社會習俗,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女性。露西外表文靜,舉止高雅,是世人眼中的大家閨秀。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露西被動接受了這些觀念,從而缺乏自我主體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她習慣于遵循他人的觀點。即使遇到了自己所不認同的事情,也會因為大家閨秀的身份而順從。
露西在表姐夏洛特的陪同下一起前往意大利旅行。她們所居住的貝爾托利尼公寓有著讓人壓抑的英國氣息。然而,當露西打開窗,看到是另一番景象,“探身出去,迎面都是陽光,前面山巒起伏,樹木蒼翠,煞是好看,還有大理石砌成的教堂”??伤齻儽环值揭粋€看不見風景的房間,露西十分失望。鄰桌的愛默生父子聽聞后,十分樂意與她們交換房間。露西本能地認為他們是如此友好。而表姐夏洛特執(zhí)意不接受。愛默生父子的友好行為在夏洛特眼里是粗俗無禮,缺乏教養(yǎng)的。夏洛特傲慢自大,拒絕與其他人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尤其是下層階級的人。此時的露西受到了中產(chǎn)階級倫理道德的影響,只有選擇順從表姐的意思。夏洛特總是向露西傳達一些女性應該遵循的條條框框,監(jiān)督著露西按這些規(guī)矩行事。同時,她熱衷于扮演一個保護者的形象,其實這帶給露西的是無盡的束縛感。
對于自己的婚姻,露西也沒有展現(xiàn)出自己的主觀性。家里為她安排的結(jié)婚對象塞西爾是一位中世紀的傳統(tǒng)男人。母親霍尼徹奇夫人為她選擇這段婚姻并沒有征求露西本人的意見。她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受害者,內(nèi)心充滿虛榮、冷漠,一心想為露西尋求一位理想的丈夫。塞西爾有很多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他人品好,又聰明,又有錢,有很多的社會關(guān)系”,這不僅能給家族帶來名譽,還能帶來財富。母親以此為豪,經(jīng)常在外炫耀自己的女兒露西將和一位儀表堂堂的英俊男子成婚?;裟釓仄娣蛉撕捅斫阆穆逄囟紘栏褡裱笝?quán)制度下的規(guī)則,同時她們十分注重男性的階級地位。父權(quán)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女性無法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女性一樣,女性甘愿受到這種束縛。她們自以為給到了露西最好的,可這些都不是露西想要的,反而約束著露西。
在前鏡像階段中,女性一般處于被動地位。露西受到了長期以來家庭社會所帶來的刻板影響,使她沉浸在想象中的世界之中。處在前鏡像階段的露西,雖然對外面環(huán)境有一定的認識,但由于是虛假的認識,無法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認知,更無法建構(gòu)起自己的主體身份意識。
三、鏡像階段—自我意識覺醒
在鏡像階段,自我通過鏡像完成了真實自我的一部分。在這個時候,嬰兒開始注意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從第一階段的“誤認”自我后,開始重新認識自我。露西被意大利的美麗風景所吸引,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露西的生活。意大利之旅喚醒了露西心中的自我,喚醒了她內(nèi)心的激情與自由。同時,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悄無聲息地在發(fā)生改變。“因為意大利給了她在世界上所能占有的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她自己的心靈?!?/p>
在一次出行時,露西與熟悉佛羅倫薩的拉維什小姐走散。在西諾拉廣場上,露西目睹了意大利人民打斗的血腥場面,在她慌亂之時喬治扶住了她。血腥畫面使得露西的正統(tǒng)思想受到了一些沖撞,這與英國虛假的社會禮儀不同,意大利充滿著人性,同時也存在著暴力。在交談中她開始對喬治萌生愛意??蛇@與她長久以來形成的道德觀相悖,她無法直面自己的情感。在前往觀賞山景的馬車上,露西看見了馬車夫和他愛人之間無拘無束的愛,露西也為之所動。當他們到達一片紫羅蘭花叢時,喬治親吻了她,這是對露西道德觀的再次挑戰(zhàn)。此時,露西的內(nèi)心回蕩著兩個聲音,一個堅守著傳統(tǒng)思想的貴族女性,一個是渴望愛情與自我的新女性形象,選擇喬治會違背自己的“淑女”形象。喬治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也沒有很多財產(chǎn),只是一個來自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她明白喬治的真心,同時又不知所措,只能將這件事告訴夏洛特。表姐夏洛特為了阻止一切,安排第二天立即前往羅馬。她希望露西獲得幸福,但又希望露西按照父權(quán)制度下的規(guī)矩行事。露西向表姐吐露心聲,而表姐并沒有感同身受地回應她,這讓她倍感失望。露西又被帶回自己從前壓抑的世界。露西以為距離會讓她忘記喬治,實則不然。
回到英國后不久后,露西接受了塞西爾的求婚。她選擇做一個沒有個性的好女兒,沒有追求自己的內(nèi)心。未婚夫塞西爾言談溫文爾雅,有紳士風度。可露西并不喜歡塞西爾,因為大男子主義的他總是為露西安排好一切,卻從來不聽取露西的意見。同時,他矯揉造作,總是把自己偽裝起來。而且,他還十分傲慢,他總是否定露西的女性思維。塞西爾是父權(quán)制度的代表,他把露西視為他的所有物。在他眼里,露西像達·芬奇筆下的美人,像一件藝術(shù)品。他希望露西屈服于他,聽從他的安排?;诋敃r的社會風氣,人們心中的理性女性是純潔的、優(yōu)雅的,女性的職責就是精神上服從她們的丈夫。和塞西爾在一起的時候,露西的主體性總是被壓抑著。露西無法忘記在意大利之旅的點點滴滴,無法抹去喬治的率真熱情。塞西爾與樂觀開朗、熱情奔放的喬治形成鮮明對比。雖然與塞西爾門當戶對,露西卻無法忍受塞西爾的虛偽。此時,露西才明白什么是她想要的生活。
意大利和英國不僅僅代表著不同的地理位置,更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英國象征著保守與封閉,而意大利充滿著朝氣與自由。福斯特描述了露西面對不同文化時的矛盾心理。在鏡像階段,雖然露西開始重新思考身邊的一切,但受到傳統(tǒng)價值觀的影響,她沒能在一開始直面改變,勇敢斗爭。
四、后鏡像階段—重建自我
想要發(fā)展成真正的具有完整意識的主體,在身份建構(gòu)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他人的鏡像來完成,即需要和周邊人的互動來完成。在露西的成長道路上,有很多因素促使她走向成熟。意大利之旅使露西從嚴格的社會習俗中解脫出來,讓露西明白真正的生活是善與惡的結(jié)合。福斯特筆下意大利是一個包容、平等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象征著自由。意大利之旅就像催化劑一樣,鼓勵露西去追求自己的真愛,引導露西走向人生的正確方向。在傳統(tǒng)的規(guī)范之中,露西沒有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我。在自由環(huán)境的熏陶下,露西的內(nèi)在本性被喚醒。當露西有了自己對人生的見解后,開始意識到表姐和母親的迂腐思想。
愛默生父子在露西重塑自我的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喬治的真愛將露西帶入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給了她尋找自我的勇氣。在與喬治的相處中,露西的思想變得更加開闊了,她開始懷疑自己過往的生活,意識到原來的自己總是服從于家庭的規(guī)定而迷失了自我。老愛默生改變了她對生活的看法,給了她面對真實情感的勇氣。與此同時,露西通過鋼琴的演奏自我反省,深入自己內(nèi)心。露西想反抗,但女性的“順從”讓她陷入迷茫。露西只能沉浸在音樂中,通過音樂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露西的音樂能夠表達她真實的感受,表達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當露西不再活在束縛之下,她所彈奏的都是歡快活潑的樂曲。
漸漸地,露西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尊重和平等,渴望更廣闊的平臺,感受世界各地的獨特美好。與自由的空氣接觸后,露西的女性意識在不斷增長,使她成為一個不同于以前的新女性。露西開始重新思考這一段以物質(zhì)和利益連接的婚姻關(guān)系,她勇敢地提出向塞西爾解除婚約。但即便如此,她一時還是無法接受喬治的愛意。露西還不能馬上擺脫社會習俗的約束,她也還不能完全認識自己。即使解除婚姻后,她也無法正視對喬治的感情。雖然對傳統(tǒng)思想心生動搖,但露西還沒有真正的勇氣與其反抗。露西現(xiàn)在處于一種矛盾的之下,一方面她受到了社會習俗的制約;另一方面,她愿意反抗傳統(tǒng)道德,這為她重塑自我之路鋪平了道路。愛默生心地善良,他幫助露西尋找自己的內(nèi)心,追求真正的愛與美。最終,在喬治的老父親愛默生的鼓勵下,露西向喬治表露真情。露西放棄與塞西爾的聯(lián)姻,根據(jù)內(nèi)心選擇與志同道合的喬治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露西的心中時常面對著很多斗爭。
在后鏡像階段,露西在自我意識覺醒和他者的幫助下重塑自我。在女性成長小說中,主人公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露西沖破束縛,努力跨越階級局限,超越自己女性的權(quán)限,成為一位有思想的新女性。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也是一部女性成長小說。福斯特巧妙地展示了女主人公露西的心理變化歷程。從最初的迷茫矛盾,再到最后的覺醒,露西蛻變成了一個有獨立思想、勇于追求自我的女性。本文通過拉康的鏡像理論來分析主人公露西獨立人格形成的過程,對現(xiàn)代女性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就像露西一樣,女性應該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盡最大的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忙于賺錢生活,而忽視了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我們應該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升華自己的靈魂,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找尋真正的自我。
本文系2022年度遼寧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yè)學術(shù)型研究生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遼教通〔2022〕249號)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