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教學設計是積極探索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新型教學設計。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探索單元整體教學的標準化實施策略,以標準化的方式來構建起單元內(nèi)部各教學要素之間的結(jié)構關系,高效規(guī)劃單元教學體系,從而落實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鑒于此,本文從分析語文要素、確定單元主題、整合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實施多元評價等角度,對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標準化實施展開了一番敘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單元整體,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0.038
Standardiz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Overall Unit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LI Xin
(Wangzhai Primary School in Xinji Town,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bstract: Unit teaching design is a new teaching design that actively explores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discipl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the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overall unit teaching, 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elements within the unit in a standardized way, and effi ciently plan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so as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unit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re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Chinese elements, determining unit themes,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creating task scenarios, and implementing multiple evaluation.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verall unit, standardization
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依賴于學生對知識的不斷遷移以及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結(jié)構化的、標準化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經(jīng)歷從模仿到抽象再到遷移、內(nèi)化的標準化學習過程,真正地獲得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逐漸獲得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標準化的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策略,幫助學生以系統(tǒng)化的方式來形成語文學科思想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1]。
1 分析語文要素,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語文要素是統(tǒng)編版教材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思想的一個重要舉措。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對單元導語中給出的語文要素進行深入分析,結(jié)合語文要素的內(nèi)容來明確單元教學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把握單元教學的起點、終點以及重點。教師在分析語文要素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分析,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前的學習經(jīng)驗,對教材進行縱向的梳理,從而更好地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過程中,單元中包含了《花鐘》《蜜蜂》《小蝦》等文章。從單元導語中可以看出,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包含兩個,一是指向?qū)W生閱讀的語文要素,內(nèi)容為“借助關鍵詞語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另一個則指向了對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內(nèi)容為“觀察事物的變化,將實驗的過程寫清楚”。而在落實語文要素一的過程中,通過對教材進行縱向的梳理,可以看出學生在三年級上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掌握了提取文本關鍵詞的方法,在上一個單元的學習中,則學習了如何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標準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單元總目標設計為:提取出這一單元中文本的關鍵詞,并且利用關鍵詞句來分析一段話的大意;借助從文本中學到的方法,了解怎樣對事物進行觀察,并且將實驗的過程寫清楚。這樣,通過結(jié)合語文要素來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開展更加具有結(jié)構化特征的教學活動[2]。
2 確定單元主題,構造單元教學邏輯
單元主題是貫徹整個單元教學的主線,在提煉單元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包容性和概括性的原則,讓單元主題來統(tǒng)攝整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在統(tǒng)編版的教材中,大多是以人文性的主題來編排文本,這樣雖然可以保證語文學科知識的完整性,但是容易限制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標準原則,用“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的組合來確定單元主題,構建出更加完善的單元教學邏輯,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3]。
比如,在三年級下第七單元的教學中,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奇妙的世界”,包含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等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在標準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視角聚焦到大自然的神奇現(xiàn)象上,這一單元的主題可以確定為“描述大自然的神奇現(xiàn)象”。這樣,通過對單元主題進行分析,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在單元探索中更有針對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單元核心要素的認識水平,并且可以更好地開展后續(xù)的單元情景任務活動。
3 整合課程資源,豐富單元教學素材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要形成開放的課程資源觀念,以課堂教學作為主線,借助生動的教育資源將語文知識延伸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也要結(jié)合單元主題和單元要素的落實需求,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包括閱讀文本、視頻、音頻等,讓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得到落實。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上第一單元的過程中,其中的文章涉及很多的自然景觀,包括觀潮、走月亮等,雖然教材中給出了插圖,但是很多學生還是無法用動態(tài)的想象來構建出相應的場景,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上網(wǎng)搜集和觀潮、走月亮等情景相關的視頻,真實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4 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提供單元活動支架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了任務驅(qū)動教學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使用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文本的方法,導致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十分零散,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結(jié)構,并且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而通過運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在任務支架的引導下構建出完善的認知體系,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從單元主題、單元要素出發(fā),綜合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情景,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第七單元的過程中,該單元為習作單元,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描寫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標準方法,不論是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還是引導學生展開習作練習時,教師都要緊緊圍繞著這一個目標,讓學生學會篩選信息、應用信息、寫作文章。在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的任務情景:假設你是一個導游,現(xiàn)在由你來負責引導游客們游覽故宮,你會設計出怎樣的路線?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故宮的風景和文化?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設身處地的感受,激勵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反思在這一單元文本中獲得的知識,并且搜集更多有助于自己完成任務的信息,同時也為之后的單元習作訓練奠定好基礎。在創(chuàng)設了任務情景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深層次的探索,讓學生對問題加深理解,并且提升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探索興趣。
5 實施多元評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yè)正確率等來進行評價,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功利的心理,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使用多元化的評價策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倡學生對自我進行評價,從而更好地挖掘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
教師可以對單元教學中的要素進行分析,包括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需求、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要求、學生合作的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語文方法的掌握等,根據(jù)這些要素來制定符合單元教學計劃的評價量表。在評價量表的使用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6 結(jié) 語
標準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更有助于落實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實施標準化的單元整體教學,探索標準化的教學路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建立起結(jié)構化的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以及遷移,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切實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田麗.批判性思維視域下的作業(yè)設計——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J].江西教育,2022(43):43-46.
[2]高宇佳.把握文體特點,落實語文要素——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思考[J].新作文,2022(33):19-20.
[3]苗紅霞.小學語文教學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策論研究[J].新作文,2022(33):21-22.
作者簡介
李昕,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