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希
“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這是汪曾祺先生筆下的昆明的雨季。
對雨季的直接描寫,雖是只有文章開頭的七八行,卻讓人身臨其境,仿佛感受到了帶著潮濕氣息拂過臉頰的微風(fēng),看到了旺盛的草木間高飽和度的濃綠,情不自禁地跟隨著汪曾祺先生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的文字走進(jìn)昆明,赴一場記憶中的雨。
昆明最有特色的菌子,在文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谡Z化的輕快文字,宛如一位同你閑談的老友般使你共情而有了代入感,將牛肝菌的滑嫩、青頭菌的鮮香、雞樅菌的鮮濃與干巴菌的驚艷盡數(shù)分享,令你垂涎三尺。
講完雨季的菌子,便是雨季的果子——楊梅。
作者所寫的嬌柔的苗族女孩與鮮甜的楊梅,用甜美的人、甜美的聲和甜美的滋味,給昆明的雨季也披上一層甜絲絲的、柔和的薄紗。
雨季的緬桂花在文字中是淡雅而使人動情的。在看到盤中房東所摘的緬桂花時,作者寫道:“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弊髡邲]有直接定義這種感情,而是用了兩個“不是”,使這種情感更值得人細(xì)細(xì)揣摩。或許是對眼前美好的感慨,或許是對房東母女的感動,抑或是別的更復(fù)雜的情感。我們無法同汪曾祺先生有相同的感受,卻都會在讀到這柔軟的文字時感到觸動。
寫了特點鮮明的物,總要有印象深刻的事。文中記敘的便是作者以一場大雨為契機所度過的一個午后。濕潤的雨天,古樸的酒店,茂密的木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與友人小酌,的確是令人流連?;蛟S正是這場大雨,成全了汪曾祺先生,讓他度過了一個閑適的午后,享受了“濁酒一杯天過午”的情味。
文章到了尾聲,以短短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作結(jié),讓人意猶未盡。文中直接抒情的地方很少,仔細(xì)回味時,才發(fā)現(xiàn)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思念,都在一幕幕時隔40年依然清晰的記憶里。昆明作為作者的第二故鄉(xiāng),雨季不過只是作者對它想念的一角。這不僅是一場記憶中的雨,更是一座記憶里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