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沈金華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教育教學實現了全面改革,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英語學科素養(yǎng),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德育滲透其中,使學生受到良好德育氛圍的熏陶,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以及完善的人格,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價值意義,總結了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提出滲透德育的實施路徑,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已逐漸向德育的方向發(fā)展。德育是一種全面性、綜合性的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尤其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全面滲透德育,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何有效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潛能以及行為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基礎。英語作為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文化意識等方面發(fā)揮著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與英語相關的基本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思維交流、情感表達等多種方式提升自身語言運用能力。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基于德育拓展英語教學資源,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將德育與生活有機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探究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深化學生的知識認知。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做好對英語學科的全面了解,了解該學科的育人價值,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優(yōu)勢,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為了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不斷滲透德育元素,如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尊師重教、誠信友愛等優(yōu)良品質,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感受到道德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不斷轉變自身學習觀念和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
在小學英語學科素養(yǎng)中,文化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語言類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讓學生從小學英語、懂英語、講英語,對其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與此同時,通過講授英語知識,學習與英語有關的一切事物,有利于拓寬學生知識認知,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然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活動過于注重知識講解,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講述英語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普及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讓學生了解到多種多樣的文化,從而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此實施德育,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內涵,使學生主動承擔起弘揚并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以此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為學生講解專業(yè)的英語知識外,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情感體驗以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閱讀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立足德育,教師將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豐富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別具一格的英語課堂,如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和自信心;進行跨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觀,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其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立足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應當將知識教學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互協(xié)調,教師在課堂中也要重視德育,不斷滲透德育元素,確保學生對德育有新的認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但從實際情況而言,部分教師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德育理論的機會,在教學中難以有效滲透德育元素。同時,部分教師未能轉變教學觀念,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過于重視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教學內容也有著相關要求。在授課時,除了講授教材知識之外,教師還應當基于教材內容以及相關知識點,結合學生認知和學習需求拓展教學內容,引入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
但從實踐而言,部分教師未能做好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教學中仍然將知識講解作為主要方向,針對德育的教學資源應用不到位,影響著德育的實施。
為進一步發(fā)揮小學英語教學的育人價值,將德育與知識教學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實踐中,教師應當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了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找到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的契合點,積極參與各項培訓活動,以此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確保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與德育有關的理論知識,如通過閱讀書籍、參加培訓活動的方式學習德育理論,了解德育與英語教學的聯系,認識到德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其次,學校要重視學科中的德育,結合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教學培訓工作,加強對教師教學理念以及專業(yè)能力的培訓,確保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落實培養(yǎng)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教學研討會的方式加強各教師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讓教師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分享階段性的教學成果、分析教學案例,結合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案例總結教學經驗,讓教師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為后期教學活動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材既是教師授課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然而,教材內容畢竟有限,且多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的學習,在滲透德育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诖?,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認知,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拓展教學內容,以此滲透德育元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多種多樣的常識,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
本文以譯林版教材為例,在學習三年級下冊Unit 2“In the library”時,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一些新的詞匯,如eat,talk,sleep,library 等;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并且根據指令,迅速做出相應動作,如Don't shot,Don’t eat,Don’t talk 等;了解一些公共場合的行為習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使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呈現本單元的內容,讓學生知曉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點。
其次,在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將“In the library”作為討論主題,以此為基礎拓展教學內容,設計“Library Etiquette”討論活動,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Story time”部分展開論述,說出在圖書館里可以做哪些事,以及不能做哪些事,從而知曉更多的圖書館禮儀,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責任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而后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在整個活動中,每一名學生都表現得極為出色,積極發(fā)言,相互分享,學習氛圍十分和諧、有趣。有的學生說:“我認為在圖書館里要小聲說話?!庇械膶W生說:“在圖書館里,我們千萬不能玩捉迷藏?!边€有的學生說:“在圖書館里,我們要認真看書,保持圖書整潔?!?/p>
再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圖書館里的場景,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正確的行為和不當的行為,并通過實際操作理解圖書館禮儀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圖書館”這一場景,延伸至“教室”或“課堂”,引導學生一起制定不同場所、場合的守則,引導學生將相關守則制作成海報并張貼在教室一角。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重點內容,還能結合單元主題,拓展教學內容并滲透德育元素,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制力和責任感。
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可知,他們對新鮮事物尤其感興趣,在學習時的多數行為也是興趣使然。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以此實現德育的全面滲透,讓學生受到良好德育氛圍的熏陶,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德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別具一格的課堂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本單元的內容與體育運動有關,如basketball,football,swim 等運動。首先,教師可以按照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成實力均衡且人數相等的若干小組,讓各小組整理本單元的新詞匯并理解新詞匯的含義,找出重點句型,以此實現知識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本單元的重難點。
其次,教師可以將“Sport”作為活動主題,讓每一個小組選擇一項體育運動進行分析,要求說出喜歡這一體育運動項目的理由、該體育項目的實踐規(guī)則以及做運動的好處。在這一個過程中,各組成員相互討論,共同分享個人的喜好。組內“記錄員”則將大家的喜好記錄在筆記本上,并通過投票的方式選擇一個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還能發(fā)展學生溝通能力。
最后,在此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武術、龍舟、射箭、圍棋、蹴鞠等,并借助多媒體視頻展示這些不同的體育項目,讓學生了解這些體育項目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體育活動,如蹴鞠比賽、圍棋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這些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魅力。這種方式能夠豐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德育,找準知識教學與德育的契合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受德育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實踐中,教師應以身作則,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同時,結合英語教材以及學生認知,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活動,為學生呈現精彩紛呈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熏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