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 Fu
采訪前,一個高瘦的中年男士,面容淡定地閃現(xiàn)出來,毫無架子——這是王驍給人的第一印象。
對談不像常規(guī)般的在化妝間進行,反而選擇了公共區(qū)域的一張長桌。1個小時的談話,幾個屬于王驍似的關鍵詞,看似平常。但他不像赤子一般,充滿銳利,反而是另一種舉重若輕,溫煦又干爽。
26歲的某一天早晨,正在洗漱的王驍看著鏡子前的自己。視線掃過臉龐,他愣了神。
“總感覺(生活)差點意思?!?/p>
“你還是去做演員吧?!币痪湓掙J進他的思緒。抬眼間,他看見鏡子里的妻子安靜地站在背后,默默地望著他。
“演員”,一個好像很近又好像很遠的詞,就這么在王驍?shù)纳钪新涞厣?/p>
王驍出生在藝術世家,父母都是演員?,F(xiàn)在回頭看時,熒幕中光怪陸離的生活自小就印在他心里,一顆名為“演員夢”的種子,便悄悄生根發(fā)芽。那些從藝前與父母的某些分歧被他一語略過。王驍將那時沒做演員的原因歸結于自己。
直到許多年后,妻子的那句“去做演員吧”,小草終于拱破土壤,開始肆意生長。26歲的演員路,邁出第一步后的每一步都在狂奔。
王驍對演員有自己的理解,也接受作為演員這個職業(yè)的“被動”,所以不會給自己的職業(yè)設限。只要是演戲,他都愿意去嘗試。
王驍認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腦子里面產(chǎn)生的畫面也不一樣,挑選劇本是很私人的事。不過他保持鮮活的好奇心,樂意接受來自世界的各種新鮮信息。
劇本就和書籍一樣,有人喜歡言情,有人喜歡武俠,眾口難調(diào),在磨合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會覺得這個角色沒什么意思,而有的人在看到劇本的第一時間,腦海中已然構思好了如何去詮釋這個角色。
這種人與人想法上的差異,往往難以判斷自己的角色詮釋方式是否是最好的,也判斷不出這個角色播出后是否被大眾喜愛。
一個角色的成功與否往往來自大眾的評價,然而很多時候是不可預判的。有可能前期所有人都覺得一個角色好,播出后卻反響平平,也有可能前期不被看好的角色播出后大受好評。
這種情況常有,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有可能是來源于演員的自我狀態(tài),也有可能跟演員完全不相干的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完成一部戲的環(huán)節(jié)很多。
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最后的效果是未知的,演員能做的就是演好自己的戲,這也是演員該做的。
而王驍挑劇本很大的一個標準就是“我喜歡”,來什么、演什么,做好自己。
跑過18年的演員路,年齡在王驍身上多少流露出些許歲月的痕跡。
在交談過程中,王驍聊到“狀態(tài)”二字,這種既代表著當下具體時刻又涵蓋著整個成長過程的狀語描述,成為了他的關鍵詞。我們在長桌上側對著,眼神瞥過他的左邊臉頰,鬢角竟然已經(jīng)有了幾根白發(fā)。
新陳代謝變慢了,睡眠質(zhì)量變差了,對噪音的容忍度也下降了……這些感覺上的東西還可以借口是最近沒休息好,狀態(tài)不好,心理原因……但是頭上一根一根往外冒的白頭發(fā)卻讓人無處可逃,就連胡子都跟著褪色,他不得不注意到自身的狀態(tài)變化。
某些時候,和同齡的朋友聊天,對方也表示出歲月給自己身體帶來的變化時,王驍心下釋然。
“原來都一樣”,時光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這是違背不了的自然規(guī)律。他心中甚至小小竊喜,自己并不是獨自一人。
焦慮是最無用的,只能徒增煩惱,王驍認為,有這種焦慮就積極去克服,強迫自己關注生活,順其自然。
不過作為演員來說,他保持著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年齡的增長非但不會阻礙他前進的步伐,反倒是他豐富的經(jīng)驗出處之一。
“到了哪個年齡階段就演哪個年齡階段的戲,哪怕有一天七老八十了,走不動路了,有這樣的角色有句臺詞問我演不演,那大概我坐著輪椅也會去吧?!蓖躜敽芴谷唬褪窍矚g演戲。
“這么喜歡演戲的你,26歲才入行,錯過的這些年,遺憾嗎?”
王驍搖了搖頭,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到了這個年紀已經(jīng)不會去迷茫糾結,他好像從不抱怨。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經(jīng)過時光的沉淀,在王驍身上留下的是一種平和。
“會感覺辛苦嗎?”
“誰不辛苦呢?每一份職業(yè)都是辛苦的。”
見證過身邊有朋友從小入行的,至今仍在從事這個職業(yè),再到他自己入行,親身去體會,才明白其中滋味。
辛苦,怎么會不辛苦呢?不過這種辛苦不體現(xiàn)在肉體上的折磨,也不能單單說是精神方面的東西,就是一個挨著熬著的狀態(tài),甚至已經(jīng)沒辦法去描述它,不只是“辛苦”二字就能概括的。
在那個經(jīng)歷的當下,可能會覺得很辛苦,等到過一段時間,兩個月、三個月……可能會有更受不了的事情發(fā)生,那時候就會覺得,前面的辛苦也不算什么了。
更像是結繭,就這么一層疊著一層,辛苦的記憶漸漸淡去,結成一層厚厚的繭覆蓋其上,再遇到同樣的辛苦也就沒有感覺了。
王驍似乎不愿意去給這些經(jīng)歷下定義,他覺得這些事情是沒辦法概括的。在他眼里,演員的苦,也是所有職業(yè)會經(jīng)歷的苦,苦是正常,不足以單獨提出來聊。
他就是這樣,從來不抱怨,過去的事情不后悔,未來的事情不絕對,認認真真活在當下,不迷茫不后退,堅定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要面對各種狀況,不同的人,不同的競爭對手,自己會有不同的好與不好的狀態(tài),失落、興奮、得到、失去都是正常的。
只是作為演員,工作內(nèi)容就是活在鏡頭里,在鏡頭之下,一切都被放大,苦與痛也被加倍放大,高度的關注讓一切都失了真。
王驍認為在這個行業(yè)里面,不容易的多了去了,攝影、編劇、場工……
“演員的苦,不值得去說。況且能將自己的愛好作為職業(yè),本就甘之如飴?!?/p>
“不過就是冬天拍夏天戲,夏天穿冬天棉襖,職業(yè)所需,沒有人能逼你,終究還是你自己愿意,那就別聊啥辛不辛苦?!蓖躜斎缡钦f。
“因為你如果在那一瞬間,那個過程中有辛苦的話,你一定同樣也會有收獲,那為什么不聊收獲?對,因為這個東西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的?!?/p>
與字句間的輕描淡寫大相徑庭,那些看似平實的回答是王驍經(jīng)過周全思慮后的答案。這,是一種坦誠。
曾經(jīng)看過一個段子,如果看到半杯水,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說:“怎么只有半杯?!庇械娜藭f:“太好了,居然有半杯?!?/p>
王驍屬于后一種。目光瞄向積極面,步伐永遠朝著心中的方向,明朗大方不迷茫,仿佛一顆定心丸。
那就聊收獲,王驍對此有更多的感受。
做演員后,漸漸地他開始對這個職業(yè)產(chǎn)生了敬畏心,越是做得久越是敬畏,這種敬畏心就是王驍?shù)氖斋@。
“當你對一個職業(yè)有敬畏心的時候,你會漸漸了解它的復雜性,也會更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板。”王驍投入地說著。
敬畏心,更像是一種內(nèi)省,和王驍?shù)男愿衩摬涣烁上?,他總是會習慣性地內(nèi)省,對比自己與他人,深入剖析自己的內(nèi)在。
這種敬畏,來自身邊工作人員的絕佳狀態(tài),來自對手的能力讓人望塵莫及,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種敬畏心,并沒有打消他的積極性,反而讓他更加努力。
相較于其他職業(yè),演員本就更傾向于自我成長,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在的溝通和對世界的認知。
當和角色進行融合的時候,免不了自我和角色之間會有性格的碰撞,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會卑微,會焦慮,會得意忘形……什么情緒都可能會產(chǎn)生。
融合一個角色仿佛就是讓另一個人格住進自己的身體,這個過程就是演員的一個自我調(diào)整的過程。
這種調(diào)整也不僅僅停留在工作時間,而是深入地改變了自己的性格,甚至角色的習慣都會延伸到生活中,王驍很是享受這個過程。
敬畏心并不是一開始就有,而是隨著時間的疊加、經(jīng)驗的累積慢慢領悟到的。初生牛犢不怕虎,一開始什么都不怕,上來就開始演,慢慢地想得越來越多,演著演著就開始害怕了。
這件事上,王驍?shù)哪挲g反而占了優(yōu)勢,這也讓王驍從不后悔自己入行的時間比別人晚。
出入過社會后,有一定的閱歷,對事物已經(jīng)開始有認知了,或者說形成固定的認知了,能去理解一些東西,當了演員后,也能更快地領悟到敬畏。
有了敬畏,想得更多了,會有更多的反思促使進步,同時也給自己的思想戴上了一層枷鎖,開始考慮更多細節(jié),顧忌更多形式。
王驍覺得,任何事要有個度,敬畏心太過就是偏執(zhí)。演員也是創(chuàng)作者,縮手縮腳容易造成反效果,要有一些自由的東西,不呆板有靈氣的表演才是立身之本。
王驍權衡兩者,張弛有度,像是一種和自己的和解。隨著在演員之路上越走越遠,他越來越了解自己,也在慢慢地尋找著自己的平衡點。
“我演過很多很多小角色,只要演稍微大一點的角色就會很開心。”他說。
演戲的時候會有靈光乍現(xiàn)的瞬間,這是王驍最快樂的時刻,他從這種瞬間得到滋養(yǎng),仿佛是他演員路上的加油站。
但王驍并不會向別人尋求這種認同,他明白這是每個人無法向他人言說的部分,只需要獨自在心里享受這喜悅就好。
但每個人對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導演有,編劇有,演員也有。文字化成一個真實的東西展現(xiàn)出來,一定是會有偏差的,節(jié)奏、口吻、情緒……都會有偏差。
這種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欲,王驍也有。
但他并不會因此與其他人產(chǎn)生沖突,正如他沉穩(wěn)的性格底色,他不會急于表達自己,更傾向于與人溝通。
王驍并不認為這是沖突,這只是一種切磋雙方想法的過程,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作品,而兩者的權衡之間往往會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
大環(huán)境下,不管是國內(nèi)還是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好片子、好音樂越來越少,對于演員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
也許就是那個時期拍了太多的好片,所以后面老是翻拍,但現(xiàn)在的觀眾眼睛多刁,一看就知道是模仿,這是整個市場的困難,演員也難免受其影響。
王驍依舊表現(xiàn)得很坦然,“演員從來不缺挑戰(zhàn),每一天每個人都在面對挑戰(zhàn),各種各樣不同的挑戰(zhàn),來自外界,來自自身,這是永遠存在的,跟大環(huán)境沒關系?!彼⒉粫⒁磺卸細w咎于時代。
我們這一兩代是否會迎來“黃金時代”?
王驍并不著急,“它是否會來,會激發(fā)出什么樣的作品,這些東西太玄了,你不能總期待。換句話說,這份工作還在,還有機遇在,就不算完蛋?!?/p>
順其自然,不爭辯,不抱怨,就算真的有“寒冬”,他也會堅持做一個演員該做的事,王驍面對很多事情都抱有開放的看法,什么都可以。
唯獨做演員這件事,他始終有一份執(zhí)著在里面。入行至今,他沒對這個選擇后悔過。也許順其自然的是,王驍就注定走了演員這條路。這種能力、運氣和執(zhí)著正是他身上有著生命力的部分,是存在于骨子里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