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
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活動需要對知識不斷地拓展、延伸、融合與運用。從生活化視角出發(fā),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更好地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實踐、積極應用、總結并評價,從而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改革、學生成長的教學目標。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一“細胞的癌變”一課為例,帶領學生從生活化的視角看待生物學學科,加深知識印象與學習體驗。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細胞癌變的概念及其原因。
能力目標:掌握癌細胞的特征和致癌因子的種類。
育人目標:了解癌癥的預防和治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癌變原因,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區(qū)別。
難點:細胞癌變的關鍵及預防。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教學導入
1.素材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來談一個略顯沉重的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也已經(jīng)看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這也是我們人生中必經(jīng)的考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這一幕幕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家人、鄰居或是朋友身上。我們感受過新生命所帶來的喜悅和希望,也看到過老者們的力不從心。每天更是有無數(shù)人在對抗、經(jīng)歷病痛的折磨,其中,癌癥就是影響我們健康、威脅我們生命的重要殺手。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生活的角度一起來談談癌癥,了解癌癥的起因、發(fā)展、變化以及干預的方法。
下面,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上這些人物你們認識或知道嗎?(利用多媒體進行素材導入,介紹患癌的明星、主持人、科學家。)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請舉例談談你所知道的哪些公眾人物患過癌癥,是哪種癌癥,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治愈。
(學生自行查找或回憶相關資料,并準備與之相關的故事和經(jīng)歷。)
師:請同學們上臺分享你們了解到的或是查找到的名人故事和經(jīng)歷。
(安排學生上臺分享病患故事和經(jīng)歷。)
師:謝謝同學們,都是非常走心的分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與脆弱。通過這些公眾人物以及我們身邊人的病患故事,使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癌癥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無論是什么形式的癌癥都切切實實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本次素材展示,展開師生對話互動、資料查閱以及往事回顧,吸引學生對癌癥的關注,激發(fā)學生對癌癥發(fā)病原因的探究興趣,為進一步學習癌細胞的病變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也為學科知識與生活常識的有機結合埋下了伏筆。)
2.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剛剛的素材展示以及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大家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癌癥是一種疾病,但是它為什么會發(fā)生?
下面,請大家?guī)е鴨栴},結合教材,綜合性思考一下癌癥的發(fā)病原因是什么,與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是否有關聯(lián)。
多媒體展示:學習細胞的癌變。
師:細胞的癌變是指正常細胞發(fā)生不可逆轉的惡性轉變,成為癌細胞。請你們先仔細閱讀教材中細胞的癌變這一部分,然后回答我的問題:癌變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根據(jù)教材中的信息,癌變的原因可能包括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等多個復雜因素。其中,環(huán)境因素可能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刺激;遺傳因素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赡苡绊懠毎麑Π┳兊淖R別和清除能力。這些因素也可能共同作用導致正常細胞發(fā)生不可逆轉的惡性轉變,形成癌細胞。
師:哇,大家真是太棒了,知識儲備十分豐富哦!既然大家提出了細胞癌變的因素分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以及遺傳等多個方面。那么,下面我們一起拓展,物理方面具體有哪些致癌原因,化學方面具體有哪些致癌原因,生物方面具體有哪些致癌原因。
多媒體展示:癌變發(fā)生的原因(致癌因子)。
生:物理原因:輻射。
化學原因:苯、亞硝酸鹽、多環(huán)芳烴、甲醛、黃曲霉素等。
生物原因:肉瘤病毒。
師:同學們總結得特別好!大家對癌癥的發(fā)病原因都有用心整理,而無論是物理原因,還是化學原因以及生物原因,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家可以結合教材、過往知識、生活常識談一談,這幾大原因中,與我們生活中所對應的習慣、場景或是環(huán)境分別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致癌因子。
生:輻射:包括紫外線、核污染、X射線這幾個方面。我們如果長期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可能會導致癌變,而核污染主要來自核泄漏。
日常生活中不恰當?shù)纳铒嬍沉晳T,如過度食用腌制食品、燒烤食品,這些食品中含有的亞硝酸鹽可以與人體內的其他化學物質結合形成致癌的化合物。吸煙,煙草制品中含有尼古丁,可以引起肺癌和其他癌癥;飲酒,酒精的代謝產(chǎn)物乙醛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飲酒很可能促發(fā)癌細胞生長,誘發(fā)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等。致癌物還存在于生活環(huán)境中,如苯,存在于汽車尾氣、香煙煙霧和某些家用產(chǎn)品中;甲醛,通常存在于家具、墻紙和膠水等家居產(chǎn)品中,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其他癌癥;多環(huán)芳烴,通常存在于燃料中,如汽油,可以引起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癌癥。
還有,遺傳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某些基因突變可能會提升患癌癥的幾率。
師:同學們總結得非常詳細,看來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很強的觀察能力。通過總結我們得知了癌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癌細胞的特點。
多媒體展示:發(fā)現(xiàn)癌細胞特點。
師:從剛剛一系列的素材與討論中我們了解了致癌因子的多樣性,下面,我們結合素材來了解癌細胞如何導致癌癥,請同學們總結一下癌細胞的特點有哪些。
生: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無限增殖、易分散和轉移。
師:非常棒,的確如此,癌細胞是非常狡猾的,且會不斷地分裂、分散、繁殖并轉移,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它們不受機體控制,會不斷分裂和增殖,最終形成腫瘤。此外,癌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也會發(fā)生變化,如形狀不規(guī)則、細胞核增大、染色質異常等,這也是癌癥治療的難點所在,無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經(jīng)過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一些癌癥的治療已經(jīng)取得了針對性的突破,而一些癌癥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下面,我們來看看癌變的關鍵步驟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癌變的關鍵步驟。
生:癌變的關鍵步驟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以及細胞增殖失控。
師:看來同學們對癌癥都非常重視,是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是癌變的關鍵步驟之一。這些基因控制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當它們發(fā)生突變時,會導致細胞增殖失控,進而形成腫瘤。此外,細胞凋亡也是癌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細胞凋亡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當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時,細胞凋亡過程受到抑制,這也會導致細胞增殖失控和腫瘤形成。
師:除了基因突變和細胞凋亡過程受抑制外,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導致癌變的發(fā)生。如長期接觸致癌因子如煙草、輻射、化學物質等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此外,遺傳因素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也可能導致個體對癌癥的易感性增強。
(設計意圖:通過大量的對話、討論,讓學生對癌細胞特點及癌變的原因、發(fā)展與關鍵點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癌細胞的危害以及生活習慣、環(huán)境對于生命健康的重要影響,為進一步學習癌細胞知識及正確對待、預防癌癥打好基礎。)
(二)教學展開
1.知識展開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充分了解了癌細胞的變化過程,既然癌細胞對我們生命的健康影響如此之大,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癌癥呢?
生:預防癌癥可以從生活細節(jié)著手,只要我們自律就可以形成很好的生活習慣,維護身體健康。我們應該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不熬夜,積極參加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同時,在飲食上,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杜絕煙酒。避免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等。與父母商量在裝修房屋時選用環(huán)保材料。如果家庭中有遺傳史,則進行基因檢測和定期篩查,也能有效預防癌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師:非常好,這些是預防和治療癌癥的重要原則。那么大家知道當前治療癌癥主要有哪些方法嗎?
生: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
師:不錯,當前癌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上幾種,預防是最為關鍵的。希望大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這些知識,并將這些健康的生活觀念傳達給你們的家人和朋友們,大家一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癌癥的困擾。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話題延伸展開過程,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癌癥的認知,了解并習得正確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并正確傳播科學知識。)
2.實驗展開
學生互動:讓學生分組討論,簡單設計一個小實驗來檢測癌細胞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癌細胞的形態(tài)、增殖速度、侵襲性等方面進行考慮。
實驗設計分享:每個小組分享他們的實驗設計,教師和其他小組可以提問和評價。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互相學習,拓展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實驗設計、話題分享來擴大學習范圍,提高學習質量。)
3.作業(yè)展開
課堂作業(yè):將致癌因子的幾大要素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并盡可能地細化。
課后作業(yè):布置相關主題的周末作業(yè),如讓學生查找一種癌癥的資料,分析其形成原因和預防方法等。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與課后作業(yè)的設計與布置,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整理所學知識,鞏固知識,并充分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
六、教學總結
(一)課堂總結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多樣化的素材展示以及大量的話題討論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由此可見,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思維與喜好更加匹配。這樣的教學與學習模式,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和實踐積極性。
(二)課堂反思
這堂課也存在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如在話題討論中,學生過于熱切,由明星人物還會延伸至其他。所以,教師在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給予合適的肯定和激勵。
(三)教學展望
綜上所述,生活化視角下,教師必須重新反思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弊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將“自主探索”作為生物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以生物學技能提升、生物學思維開發(fā)等作為課程教學的入手點。通過教學反思和總結,結合不同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更好地梳理過程、整理心得,并在此基礎上改進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職業(yè)技術學校)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