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靖然
《首批支教志愿者馮艾:我的學生已長大成才》
馮艾說,志愿者是傳遞希望的普通人。
2003年6月,大學生志愿服務(wù)西部計劃正式啟動。正在復(fù)旦大學讀研究生的北京姑娘馮艾主動報名,來到位于云南寧蒗彝族自治縣的戰(zhàn)河中學支教。
20年后,記者跟隨馮艾,回到了她當年志愿服務(wù)的戰(zhàn)河中學。
嶄新的教學樓、紅色塑膠跑道、完備的實驗室……一切似乎都變了,在山里娃的一聲聲“老師好”中,馮艾的思緒被拉回20年前。
戰(zhàn)河中學海拔約2600米,藏于群山之中。2003年,馮艾初到這里,眼前的景象令她大吃一驚:操場上搭了3間簡易木板房作宿舍,墻上的裂縫比拳頭還寬,連一扇窗戶都沒有。
比起艱苦的生活條件,更令馮艾揪心的是教學條件的落后。孩子們除了教材,連本字典都沒有,課堂上孩子們問,“因特網(wǎng)”是用來打魚的還是捉鳥的?
第一節(jié)課,馮艾就告訴孩子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教給學生們更多知識,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當年,當?shù)亟?jīng)濟條件差,盡管已免除學費,不少學生家庭卻還要為每月66元的伙食費發(fā)愁。每次放假,老師們最擔心的就是哪個孩子因交不起費用不來上學了。除了一次次家訪,馮艾還四處為貧困學生尋找資助。通過她的努力,一家上海企業(yè)資助了這個班級,將許多孩子從輟學邊緣拉了回來。
如今,得知馮艾老師要回戰(zhàn)河,她教過的(45)班9名學生,從各地專程趕來看她?,F(xiàn)在戰(zhàn)河中學的數(shù)學老師羅永鋼,也是(45)班一員。他驕傲地說:“當年班里50多名學生,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一直念到了大學或大專?!?/p>
過去,戰(zhàn)河中學的教室和宿舍間,有3畝空地。20年前,老校長盧鋒帶著馮艾和其他老師一起,種下30多株不到一米高的樹苗。20年后,綠樹婆娑、一派蔥蘢,最高的垂柳已近3米。馮艾當年的學生也已成長為各行各業(yè)的骨干,奮斗在各自的崗位上。
馮艾說:“西部計劃的價值,對志愿者是國情教育,讓我們學會了腳踏實地;對地方而言是觀念的改變和人才的補給,不少志愿者留在當?shù)乩^續(xù)奮斗。千千萬萬志愿者用心血和汗水播撒的種子,在祖國廣袤的西部生根發(fā)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