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正宏,梁馨月,陳財忠,楊春,戴勇鳴,曾蒙蘇
腹部磁共振檢查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1],其中T2加權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和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臟疾病診斷和療效評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2]。然而腹部MRI易受呼吸運動的影響而產生偽影,會降低圖像質量,影響信號強度的正確呈現,以及造成ADC值測量的不準確[3-6],并且有可能造成重復檢查,從而降低檢查效率或影響病灶檢出等問題。
臨床上用于去除呼吸運動偽影的方法一般為屏氣掃描,但兒童、老年等不易屏氣的患者很難做到較長時間的屏氣,同時圖像質量、分辨率及掃描范圍會受到影響。而自由呼吸觸發(fā)掃描的方法,如膈肌導航觸發(fā)技術、呼吸門控觸發(fā)技術等可以克服這些困難[7-8]。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MRI兼容調頻連續(xù)波(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wave,FMCW)雷達,以非接觸方式跟蹤患者在掃描孔徑內的呼吸運動,實時呼吸觸發(fā)采集。有研究者[9]在T2WI成像中比較了調頻連續(xù)波(FMCW)雷達觸發(fā)與呼吸門控觸發(fā)技術的圖像質量,但僅是健康志愿者的單一樣本和單一序列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較調頻連續(xù)波雷達觸發(fā)技術(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wave radar-trigger,FT)、傳統(tǒng)的膈肌導航觸發(fā)技術(navigator-trigger,NT)和呼吸門控觸發(fā)技術(breath-gated trigger,BT)在自由呼吸肝臟磁共振T2WI和DWI中的臨床應用。
2022年1月-3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臨床收集23例在本院進行手術或確認肝臟疾病的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齡34~76歲,平均53.5±12.8歲,病灶共有28個,納入本研究。
采用聯影uMR 680 1.5T超導磁共振,患者檢查前禁食6h,采用12通道體部線圈和32通道脊柱線圈,三平面定位后,常規(guī)T1WI后行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方式 (FT、NT和BT)的T2WI 、DWI掃描(b=50,800 s/mm2),掃描參數見表1。在掃描前將呼吸綁帶固定在患者腹部,受檢者仰臥,雙臂下垂放于身體兩側,要求患者掃描過程中盡量保持呼吸幅度及呼吸頻率均勻。
表1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成像參數
所有圖像由2名診斷經驗分別為5年、10年的腹部影像醫(yī)師盲法記錄、測量并評分。
圖像質量分析:評分包括四項(總體圖像質量、模糊、運動偽影和肝臟邊緣清晰度)采用4級Likert量表評分:①總體圖像質量(1分=不能診斷;2分=一般;3分=好;4分=優(yōu)秀);②模糊(1分=模糊,不能診斷;2分=明顯模糊;3分=輕度模糊;4分=沒有或少量模糊);③運動偽影(1分=重度運動偽影,無法診斷;2分=中度運動偽影,能夠診斷;3分=輕度運動偽影,不影響診斷;4分=無偽影);④肝臟邊緣清晰度(1分=邊緣模糊,無法診斷;2分=邊緣明顯模糊;3分=邊緣輕度模糊;4分=邊緣銳利)。
定量分析:在肝臟右葉、病灶區(qū)域、背景區(qū)繪制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ROI盡量包括全部病灶,避開血管和偽影,測量并記錄肝實質、病灶的信號強度(signal intensity,SI),背景信號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計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對比度噪聲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在DWI ADC圖中以上述同樣方法繪制ROI,記錄肝實質、病灶ADC值。公式如下:
(1)
(2)
(3)
1.圖像質量
在T2WI中,NT總體圖像質量評分最高,為3.87±0.34,其次是FT、BT(P=0.013)。細節(jié)包括模糊、運動偽影和肝臟邊緣清晰度三個方面,三者有一些微小的差異,NT總體表現好,偽影少(圖1);NT的掃描時間明顯最長(N=23,P<0.001),FT和BT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T2WI圖像,A、B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規(guī)則和急促,NT表現穩(wěn)定,總體質量最好。
在DWI中,三者的總體圖像質量方面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999);在運動偽影方面,NT略優(yōu)于FT(P=0.046)和BT(P=0.025);三者掃描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圖像質量比較
內部觀測者的一致性非常好, ICC>0.90。
在T2WI中,三者的SNR肝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T和NT有同樣較高的SNR病灶(P>0.05),而且NT的SNR病灶高于BT(P=0.02)。
在DWIb50中,FT的SNR肝稍高;值得注意的是FT的SNR病灶(705.13±434.80)高于BT(651.83±401.16,N=28,P=0.027)和NT(639.41±407.98,N=28,P=0.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圖2);三者在DWIb800中,肝實質和病灶的SN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圖2 肝惡性腫瘤術后患者,多發(fā)存活灶,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T2WI和DWI圖像,FT在DWIb50中SNR病灶較高(箭)。
表3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SNR比較
T2WI中,FT和NT的CNR相似,均高于BT(P<0.05)。在DWIb50中,FT的CNR高于BT(P=0.017)和NT(P=0.0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者在DWIb800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三者的ADC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5。
表4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CNR比較
表5 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ADC值比較 (μm2/s)
腹部磁共振檢查應用廣泛,但因生理構造難免會受到呼吸、胃腸蠕動甚至心跳等運動偽影的影響,膈肌導航觸發(fā)技術(NT)和呼吸門控觸發(fā)技術(BT)都是比較常用的減少偽影技術[6]。近年來隨著電子工程向醫(yī)學領域的不斷拓展,出現了一種非接觸式的監(jiān)控裝置——調頻連續(xù)波(FMCW)雷達觸發(fā)技術(FT)。不同的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對腹部磁共振來說,診斷精準和檢查高效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目的而進行的。
在圖像質量方面,本研究顯示NT-T2WI最好,但掃描時間最長,FT與BT相近。Kim等[10]報道了臨床上NT-T2WI的圖像質量略優(yōu)于BT-T2WI,Lee等[11]發(fā)現NT的圖像銳利度顯著高于BT,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點??赡艿脑蚴荖T根據膈肌運動觸發(fā),而 BT是根據患者的胸壁運動觸發(fā),前者的精確性優(yōu)于后者。近期已有研究報道[9]在健康志愿者中比較了FT-T2-FSE和BT-T2-FSE,兩者的圖像質量相同,本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本研究的定量分析結果來看,無論是在T2WI還是DWI中,三者的SNR肝沒有顯著差異;在T2WI中,NT的SNR病灶略高于BT,這也可以部分解釋了NT圖像質量最高的原因。但也有這方面不一致的研究報告,Kim等[12]報告了SNR肝和SNR病灶在T2WI中,BT顯著高于NT,而Lee等[11]發(fā)現了前者低于后者,同時兩者的CNR無顯著差異。眾所周知,激勵次數的增加會提高SNR,而回波鏈長度的增加會降低SNR,同時有可能降低CNR。在Kim等[12]研究中,BT的激勵次數是NT的2倍,而Lee等[11]的激勵次數盡管相同,但BT的回波鏈長度增加了44%,二者矛盾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掃描參數造成的。
DWI是一種常規(guī)檢測肝占位病變及鑒別診斷的磁共振功能性成像技術,它能提供評價腫瘤有用的定量和定性信息[13-14]。本研究顯示FT在DWIb50中,SNR病灶、CNR高于NT和BT。筆者分析認為是由于FT的SNR病灶在三者中顯著最高的結果。另外本研究顯示,在DWIb50和DWIb800中,NT和BT的SNR肝、SNR病灶、CNR沒有差異。之前有報道稱在相同的掃描參數下,BT-DWI和NT-DWI的CNR無差異,對病灶檢測的敏感性無差異[15-16],本研究結果證實了這點。更高的SNR、CNR有利于病灶的檢出,關于這方面的診斷效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有報道認為呼吸方式的選擇對ADC值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屏氣掃描和自由呼吸掃描有很大的不同[3],然而不同自由呼吸門控技術所獲得的ADC值是相似的,本研究的結果也是如此,FT、NT和BT的ADC值沒有顯著差異。
磁共振檢查時間比較長,因素包括很多,如檢查前準備、勻場、序列掃描時間長、運動偽影造成重復掃描等。近期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制定并印發(fā)了《醫(yī)療機構門診質量管理暫行規(guī)定》十七條[17]指出,醫(yī)療機構應當提高醫(yī)技科室工作效率,縮短檢驗、內鏡、超聲、CT、核磁等檢查的預約等候時間。可見提高檢查效率,又好又快地完成檢查,是臨床比較迫切的的需求。
BT需要將呼吸綁帶固定在患者身上,通常會減慢工作流程并影響患者的舒適度,尤其是有手術傷口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NT與BT相比,可以獲得更精確的生理信息,不需要外加裝置,但需要事先設置導航條的位置,其觸發(fā)的精確性和時間依靠導航窗內數據在固定位置的獲取,極少數的淺呼吸和肝臟的低信號會帶來時間的延長,甚至失敗的可能[18]。本研究中FT是調頻連續(xù)波(FMCW)雷達與磁共振機相融合,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準備和接觸,即時監(jiān)控患者的生理信息,通過實時反饋,還可以及時調整序列,是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
本研究的不足:一是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由同一操作者采集有可能帶來統(tǒng)計上的偏倚;二是研究在1.5T上進行,沒有在3.0T磁共振上進行;三是未進行病灶檢出方面的研究及分層比較等,有待于進步一步的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在肝臟MR成像中,三種自由呼吸門控技術都可以降低運動偽影,提高圖像質量。但從圖像質量和檢查效率相結合來看,筆者認為調頻連續(xù)波雷達觸發(fā)技術在DWIb50中有較高的SNR病灶和CNR,以及非接觸式和實時觀測患者的優(yōu)點,可替代呼吸門控技術,具有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膈肌導航觸發(fā)技術在T2WI中圖像質量最好,但掃描時間最長,較適用于呼吸不穩(wěn)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