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銅山中心小學 石 菡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數學這門學科在本質上來講是一門專注于思維活動的學科,教師要想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就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維,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發(fā)展需求完善自身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本文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展開探討,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隨著我國經濟事業(yè)與文化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與良好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要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適應能力,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正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當前階段,我國正在推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是落實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國愈發(f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程中融入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完善。新的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比較能力與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自行判斷、推理簡單的數學問題,有條理地思考數學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因此,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選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由此可見,在小學這一學生思維形成的起步階段,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是數學學科的重要教學任務。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正處于發(fā)育階段,但是其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新的數學知識,因此很多學生仍處于淺層學習階段,難以對這些數學知識形成深入的認識,也難以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學科知識。在這一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成為關鍵。有了良好的數學思維,學生就能對數學知識的屬性、類別加以分析,在腦海中構建數學知識框架,面對實際問題時就能結合數學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加以處理。除此之外,數學思維形成后,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角度和思維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這種發(fā)散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推動學生以更積極的姿態(tài)探索數學世界。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為其數學能力的提高與后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助力。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仍舊認為只要針對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做好講解工作,再用大量的習題加以輔助練習就能實現教學目標,但是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教學要求,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會逐漸弱化,甚至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忽視了學生對數學原理的深度理解。這一情況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夠全面,其數學能力難以提高、數學思維也難以獲得成長,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及時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仍舊在課堂上開展“填鴨式”教育,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課堂氛圍枯燥沉悶,難以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自然逐漸降低。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將大部分課堂時間放在知識理論講解與習題演練上,導致數學課堂缺乏互動性、開放性和趣味性,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很難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不同的學生個體在認知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個體差異,給予所有學生平等的尊重與理解,結合不同學生個體學習情況與發(fā)展需求開展兼具針對性與實效性的教學,因材施教,以此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開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遞推式教學,鼓勵學生應用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思考,以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現成長和進步。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針對其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時要保持足夠的耐心,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工作。比如,在設計教學內容與習題時,教師應保證兼具挑戰(zhàn)性與可實現性,以避免學生因無法順利實現學習目標而喪失學習信心與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鼓勵學生在協(xié)作探究中深入思考,強化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與推理能力,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與探索欲望,其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會自然而然地大幅提高。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姿態(tài)主動理解知識、探索知識、減輕心理負擔、享受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發(fā)展需求為其構建適宜的問題情境,以此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幫助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數學思維。除此之外,問題情境的構建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以更加生動鮮活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問題情境構建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情境構建的全面性與透徹性,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以“千克和克”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構建教學情境。教學活動開始之初,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大型生活超市這一場景,依托生動具體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生活回憶。接下來,教師可以進一步展示大型生活超市的內部圖景細節(jié),為學生播放顧客在超市購物的視頻資料,同時播放輕松舒緩的背景音樂。之后,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蘋果、橘子、葡萄等物品,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都在超市中見過這些商品,請問這三樣商品哪一件最重?哪一件最輕呢?”多數學生會根據過往的生活經驗給出自己的答案。教師接著提問:“那么大家知道它們具體有多重嗎?應該如何對其重量進行測量呢?”此時有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用桿秤和電子秤準確測量商品的重量。這時課堂氛圍已經十分活躍,教師繼續(xù)提問:“哪位同學能告訴我,桿秤和電子秤上是用什么作為重量單位的?”從而順利引出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點,即千克和克的概念。
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得以充分激活,數學課堂也變得極具互動性、開放性和趣味性,在這時開展數學知識講解,學生自然會形成深刻的印象,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自然能夠得到提高。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不斷思考與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其數學思維實現了成長與發(fā)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時要將抽象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降低數學知識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引導其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這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設計水平,通過自主探究深入掌握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在教學準備階段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富有趣味性且與教材內容具有較強關聯的課外資料,將其融入課堂,依托豐富多彩的內容與適宜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產生深入思考,進而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以“圓柱和圓錐”一課教學為例,本課程教學內容對空間想象力仍處于發(fā)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有著較大的理解難度,很多學生都無法快速理解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相關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燈籠等圓柱體實物和冰淇淋甜筒等圓錐體實物,也可以為學生播放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透視圖和平面展開圖,以此讓學生對相關概念產生基礎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力。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屬于圓柱體或圓錐體,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者作用,把控好討論節(jié)奏與討論內容,引導學生聯想水杯等事物。這時學生的數學思維已經得以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非常強烈,此時教師再引入圓柱體表面積、圓錐體表面積計算等內容,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自然會更加深入,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最后,為了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圓柱體的平面圖與剖面圖展開探究,引導學生推導圓柱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很容易就能推理出圓柱體的表面積等于側面長方形的面積與兩個底面圓的面積之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與推導能力會得到切實發(fā)展。
小學數學是一門創(chuàng)新素材十分豐富的學科,這些素材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載體,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考點,教師可以合理運用豐富的創(chuàng)新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活動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鮮明的敏銳性、潛在性特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前提為學生提供觀察、類比、總結等方面的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聯想,引導學生就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推測和歸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職能為學生做好引導、提供協(xié)助,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貫徹落實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概念、掌握分數的具體用法,因此教師要先引導學生了解平均分的具體含義。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一張“完整的圓形蛋糕”圖片,并提出問題:“觀察這張圖片,同學們能想到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部分做過預習的學生會說能夠想到均分問題。其次,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我們都在日常生活中劃分過東西,請同學們觀察圖片中的蛋糕,如果將這一蛋糕整體平均分,應該怎么分呢?”不同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思考,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學生通常能夠說出各種各樣的均分方案,教師應當保持耐心,認真傾聽不同學生的表達,并幫助學生糾正不合理的均分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思維敏捷的學生肯定,給予學習態(tài)度端正但是思考速度較慢的學生鼓勵,可以準備糖果、零食等獎品作為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表達自己想法的獎勵,以此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tài),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后續(xù)成長提供助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把握數學知識的思維點,以豐富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