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新
(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xiāng)孔韓莊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0)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物生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边@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對數學的描述,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但是,從數學學科的特點來看,它既枯燥、乏味,又邏輯性強且抽象,讓人學起來比較吃力,這也是很多學生對數學“嗤之以鼻”的原因。怎樣改變學生對數學的第一印象,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就需要教師從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入手,通過激趣讓學生愛上數學。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并不難,大都是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運算以及一些簡單的思維訓練等,但是隨著年級的增加,數學的邏輯性特點開始凸顯,一些應用題以及計算題的難度也開始增加,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往往在這個階段容易產生對數學的排斥。加之數學知識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關聯的,比較強調對基礎的掌握,如果小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那么在以后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當這些困難日積月累越來越多時,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度會降低,更無法通過學習數學而獲得快樂,所以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專注力還處于初步階段,認知水平還處于發(fā)展的時期,他們對一門知識的學習依賴天賦的比較少,大多數是在興趣的作用下而學習某個學科。隨著小學生年級增長,他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也在不斷增加,所以他們的興趣取向的渠道會越來越寬,會對其他學科知識產生興趣,因此能留給學習數學的興趣度就越來越少,分散了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的注意力,轉而到了其他方面的興趣投入上,從而慢慢地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度越來越低。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會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從而逐漸與數學“失之交臂”。
對數學的學習,很多家庭教育從學生的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從簡單的加減法到乘除法,在慢慢地滲透。幼兒時期的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學習只是當做一種簡單的計算,而沒有從數學學科的角度去學習,所以對數學的認識較少。加之在部分家長眼里,他們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學習簡單的計算,以后計算的任務都有智能計算機,口算、筆算學得再好也沒有多大用處,正是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數學就失去了興趣,所以數學成績常常落后,讓教師頭疼。
快樂的數學課堂相比枯燥、單一、乏味的數學課堂來說,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當他們參與到教師精心設計的數學課堂游戲中時,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會得到充分激發(fā),從而參與積極性提高,并在興趣的驅使下更能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探究過程中。其實小學生的興趣比較簡單,小學教師只要多加關注,抓住小學生的興趣,并加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就能讓學生的興趣度得到提升和擴大,從而對數學的探究興趣會越來越濃厚,有助于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興趣基礎。
在快樂的數學課堂上學習的學生,會思維敏銳,看待問題的邏輯性較強,并且知識的轉化能力較強。因為有研究數據表明,當一個人處于快樂的精神狀態(tài)下,往往大腦的運轉速度會加快,在這種快樂元素的影響下學生的智力會得到激發(fā)和拓展,從而促進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所以,快樂的數學課堂上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字更敏感,促進數學思維的形成,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促進智力發(fā)展。
“快樂”本身就是一種氛圍的象征,快樂的數學課堂主要以教室的氛圍為主要呈現方式,教師通過講課方式調動起課堂氛圍,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這種快樂的氛圍中并能收獲快樂,激發(fā)興趣,給學生帶來快樂的數學學習體驗。在這種氛圍中,學生也能產生對數學教師的青睞感,并能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探索,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友誼,為學生提供一個快樂的童年。
對于教師來說,一堂優(yōu)質課離不開導入課的引導作用。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很多數學教師在上課時,目的比較明確,從走進課堂的那一刻就把書本擺出來,翻到多少頁,然后開始進入正題,進行講課。但是,這時學生的心思還在和同伴在課間打鬧嬉戲、談天說地,再想著一會兒要和哪個好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新鮮事,在這種心境下的學生較難快速進入教師設定的活動中,這樣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對每節(jié)課的開頭部分學不好,從而影響到后續(xù)知識的學習,不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所以,聰明的教師都能抓住導入課的機會,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學生愛玩的心,通過導入課來銜接新知,讓學生在導入課過程中就能形成對新知的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在設計導入課時需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狀態(tài),以快樂為準繩,去打開學生的內心,讓其能快速接受新知的加入。
例如,在教學《循環(huán)小數》相關的知識時,在導入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一個學生都熟知的寓言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皬那坝凶剑嚼镉凶鶑R,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故事的內容為‘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當教師講了兩遍之后,學生也跟著講了一遍,然后發(fā)問:“老師,這個故事根本講不完呀!”教師應答:“對根本講不完,那如果一直這樣講,要講多少次呢?”學生齊聲答道:“無數次。”在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導入過程中,引出新知——循環(huán)小數,并在板書上呈現。課堂氛圍也跟著活躍了起來,學生紛紛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循環(huán)小數”的學習上,激發(fā)了學生對新知的探究興趣。
快樂的數學課堂還需要教師去精心設計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打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數學的探索積極性,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會用問題激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愛學
問題往往是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方式,在課堂上有效的問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會用問題來實現激趣,讓學生愛學。但是在課堂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僅要能體現出所教知識的內涵,而且還要體現出問題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用問題引導教學是一門比較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學問,在教師的問題下學生能獲得啟發(fā),能體驗學習探索數學的樂趣,同時還要能起到激發(fā)學生質疑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掌握用問題激趣的技巧,結合知識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愛學。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通過自己動手認識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為學生設計了探究性問題:下面是給出的幾個三角形,請問用這些三角形進行組合后,能拼成怎樣的平行四邊形。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開始試著用教師給定的三角形動手拼圖。經過多次嘗試,學生總結出經驗,要想拼成平行四邊形,必須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才能拼出來,那么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即得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底×高÷2。這樣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較為輕松地理解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相比直接把公式告訴給學生得到的效果更佳。
2.善用游戲引導,開發(fā)學生智力,讓學生會學
小學生對游戲往往情有獨鐘,并且在課堂上采用游戲教學法是寓教于樂的主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小學數學新版教材知識呈現方式也是以游戲為主,因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心情愉悅,這是學好知識的根本,從而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在玩游戲的過程學到新知,讓學生會學。所以,教師應巧妙地設計課堂教學游戲,充分發(fā)揮游戲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沉浸在玩游戲的同時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適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應用,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堂教學需要以及知識的難易程度等開展游戲教學。因為完整的數學游戲比較占用課堂時間,如果比較簡單、易懂的數學問題還用游戲去占用時間,會得不償失,所以選擇游戲開展教學需要教師能審時度勢,科學合理地安排,從而實現課堂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學《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我們在課堂上設計了口算比賽,用規(guī)定的時間看誰完成的運算題數量多且準確。這種游戲方式,比較貼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參與游戲競賽的過程中,學生為了能拿到第一名,紛紛積極參與,并且在課前也做足準備,不斷練習,學生的學習質量大幅度提高。
3.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打造合作情境,讓學生善學
小學合作探究也是構建快樂數學課堂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會意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價值,并為了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而不斷努力,希望能為小組做出貢獻,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情境下,會促使小組內的學生積極學習,讓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樂趣。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常用課堂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小組合作教學進一步得到完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教學不僅要能體現出學生合作過程中的學習效率,更需要注重在分組時的層次性,通過多元化的、層次性的分組來實現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最大限度地降低班級學生的層次性,這才是有效教學的真諦。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類的數學題時,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我們將學生進行了分組,一般用一個數學學得較好的學生與學習較差的學生進行合作搭配,目的是用學習較好的學生帶動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斷努力,同時也發(fā)揮出數學學習較差的學生的思維跳躍能力,因為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各種點子比較多,他們喜歡創(chuàng)新,能為小組提出更有新意的意見,這樣在小組成員的探討和集思廣益下,確定小組內對這種題型最為合適的解法,從而提高解題效率,促進小組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提高。
4.能用評價藝術,觸動學生情感,讓學生樂學
教師有效的鼓勵評價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小學生來說,正向的鼓勵性評價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輔助自我理解和知識掌握,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所以,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教師的評價要具有激勵、導向和發(fā)展等功能,能起到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但是,教學評價并不是簡單的教師評價,還要融合學生互評和自評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科學、合理地采用多元化評價策略來實現評價的有效性,這也是實現快樂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改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評語,對后進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不能要求太高,評價時以鼓勵進步為主,讓后進生感受到被教師重視;對中等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時,以再提高的評價方式為主,目的是要求他們在認真打好基礎的同時可以進行再拓展,提升能力;對優(yōu)等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時要以創(chuàng)新和拓展為主,鼓勵他們能打開思維,注重對問題的多元化解法,從而提升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我還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作業(yè)的活動,學生通過互評了解其他同學的強項,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方便以后進行改進;通過自評學生能及時發(fā)現自己在作業(yè)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提高的部分,進而在以后的作業(yè)和學習過程中加以關注,從而養(yǎng)成自查作業(yè)的習慣。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才能符合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需要,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
5.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拉進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構建快樂數學課堂
快樂的數學課堂不應該只是單一的“教”與“學”,也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而是用豐富多彩的、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走近數學世界,體驗數學的無限魅力。所以,我們也要利用好學生的課外時間組織數學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探索數學,提高學習的樂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時間還算充足,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只憑借單一化的數學作業(yè)較難實現,所以還要借助學生的課外興趣布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
例如,為了豐富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我們組織了“數學故事會”的課外活動。由于小學生都比較愛聽故事,我們把和小學數學相關的知識編寫成一個個小故事,在課后引導學生去閱讀,如華羅庚是怎樣成為數學家的、陳景潤是怎樣向哥德巴赫猜想發(fā)起挑戰(zhàn)的等,利用這些課外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另外,我們還組織了辦數學報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班級數學報的設計、編排、寫稿等任務,給學生創(chuàng)造能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除此之外,我們還組織了數學大沙龍活動,通過在教室內布置數學一角,解數學燈謎、數學常識、數學打靶等活動,這樣把封閉的數學知識學習轉變?yōu)榱碎_放式的課外數學探索,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6.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創(chuàng)建家校合作,構建快樂數學課堂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教師要做好家校合作模式,轉變家長對數學學習的錯誤觀念,注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對學生數學興趣培養(yǎng)和數學思維拓展,讓學校教師的教育與家長的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方面相一致,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在第一時間能學到最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并更好地應用在家庭教育中,從而發(fā)揮家校合作的作用,構建高效快樂的數學教學。
例如,為了更好地讓家長了解我們學校數學教學的進度,我們可以構建家校交流平臺,將最新的學期數學教學任務分享到家長溝通平臺,讓家長能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計劃,并有針對性地做好家庭輔導,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全面提高;數學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數學親子活動,讓家長也能參與到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數學活動中來,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表現,拉進親子關系,為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教師還可以利用空余時間進行家訪,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方便家長和教師實施更有效的教育。
總之,要想實現快樂數學課堂,教師需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課堂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取向開展課堂教學,讓課堂導入、課堂中以及課后都能給學生帶來快樂,都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思考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收獲樂趣,體驗數學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