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歡
(山東省慶云縣尚堂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慶云 253713)
課外作業(yè)是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科學合理的課外作業(yè)能夠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課外作業(yè)的重視程度,秉承為學生課業(yè)減負的原則,科學、創(chuàng)新地為學生設計語文課外作業(yè)。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知識的吸收能力較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已經能夠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體系化的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大膽創(chuàng)新。
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生需要在實際操作、行動中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倡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fā),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教育家杜威在對教材和課程設計的座談會上提出,教材、課程和教師教學的知識點應當和社會生活緊緊聯系,讓學生在直接參與實踐的過程中驗證知識、積累知識、思考知識,進而做到“溫故而知新”“知行合一”?;诖?,新課標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yè)設計應當提倡作業(yè)內容設計的多樣性,注重作業(yè)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利用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與生活相關的課外作業(yè)。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1.利用情景模擬法設計作業(yè)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草原》一課為例,課文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優(yōu)美、自由的草原風光,教師可以將課外作業(yè)設計成小導游,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帶入導游這一職業(yè),向同學們講述自己去過的景點。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高的寫作基礎的模仿能力,教師可以將課外作業(yè)難度提升到模仿《草原》中的寫作方式進行寫作的作業(yè)安排。
2.利用主動學習法設計作業(yè)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課為例,課文為我國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送別詩,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中,教師常會布置朗讀、背誦、復述等作業(yè),雖然能鍛煉學生的基礎語文學習能力,但缺乏實踐性和探索性。基于主動學習法,教師可以將課外作業(yè)設計成為收集王維的其他故事或者收集其他唐代詩人的送別詩,再利用半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演說、寫作、討論等方式向同學們講述自己收集的知識。
3.利用生活實踐法設計作業(yè)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成為社會調查作業(yè),以節(jié)日的習俗為主題,讓學生走訪調查父母長輩、親戚朋友口中的節(jié)日習俗,再通過《XX 節(jié)策劃書》《XX 習俗保護倡議書》等方式,說明自己的調查結果。實踐類課外作業(yè)設計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同時進行語文學科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方式。
教育家于永正認為,小學階段的各學科之間不應設置明顯的學科壁壘,他提倡促進各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語文學科天然的母語學習優(yōu)勢,幫助學生提高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利用數學學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其他學科知識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科作業(yè)的融合提高課外作業(yè)設計的綜合性,將美術、音樂、數學、思想品德等學科的知識融入到課外作業(yè)中,讓學生通過綜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通過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理解和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淡化各學科之間的分裂,建立體系化的綜合學習方式。具體措施如下:
1.語文課外作業(yè)與歷史學科融合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向學生講解圓明園毀滅背后內憂外患的歷史事實,將課外作業(yè)布置為收集圓明園的歷史圖片、尋找圓明園中的國寶、分析圓明園毀滅時的國際關系等。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探究課外背后歷史故事的獨立思考能力。
2.語文課外作業(yè)與美術學科融合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海底世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章中對海底世界的描述、互聯網查詢、童話故事等多途徑方式,設計一幅自己內心中海底世界的插圖。此類作業(yè)教師無需增加其他額外限制,大膽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既能調動學生興趣,也能提高動手繪畫的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
3.語文課外作業(yè)與思想品德學科融合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做出了要求和解釋,其中涉及到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而在語文課外作業(yè)當中融入思想品德學科方面的內容,有助于促進學生思想得到發(fā)展。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外作業(yè)布置的過程當中,可以結合辯論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完成在語文教材當中尋找有關思想品德方面知識內容的作業(yè),從而為課堂辯論活動提供素材支撐,為辯論活動做準備。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隊伍,從正反兩個角度去收集資料。另外,在課堂辯論活動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設計有關辯論內容的寫作作業(yè)。引導學生充分從思想品德教育素材當中把握寫作范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也能夠深化學生對思想品德價值的認知。
4.語文課外作業(yè)與音樂學科融合
將語文課外作業(yè)與音樂學科進行有效融合,有助于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感受能更加多樣。在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優(yōu)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智慧。部編版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在對這類文章進行教學后可以為學生布置具有音樂色彩的語文課外作業(yè)。以《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為例,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借助高山流水這首輕音樂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對該篇文言文進行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在美妙的音樂環(huán)境下,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在布置語文課外作業(yè)時就可以通過課堂的教學形式來對學生的課外學習內容進行延伸,讓學生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通過自身的感受,用文字描繪出樂曲中的畫面以及所表達的情感等,以此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的過程當中,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傳統(tǒng)教育觀中,教師著重強調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外作業(yè),進而保證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能夠按照老師設計作業(yè)的思路進行獨立思考,既能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又能鞏固學生學習到的課堂知識。從現代教育觀來看,這是典型的一刀切教學方式,片面地關注教學的強化,忽略了學生協同合作的重要性。在提倡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今天,教師應當靈活改變作業(yè)主體,提高語文作業(yè)合作性,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教學任務,設計靈活多樣的合作性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在團結合作中鍛煉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合作性課外作業(yè)還能滿足不同學生之間個體性差異和學習需求差異問題,在協同合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競爭意識,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和共同發(fā)展。具體措施如下:
1.以學習小組為作業(yè)主體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為例,四篇課文均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設置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各學習小組自選古今中外的神話故事進行表述,表述方式不設限定,可以是朗誦、寫作,也可以是繪畫、舞臺劇。最終教師根據各小組之間的表現進行評比和總結。
2.以學生與家長為作業(yè)主體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祖父的園子》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作業(yè)主體更改為學生與家長,倡導學生與家長合作完成課外作業(yè)。課外作業(yè)可以設置為學生收集關于祖父的文章、詩句,讓家長進行評價;或者讓家長講述祖父的故事,學生進行寫作。以學生與家長為作業(yè)主體,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家長與學生有效合作,又增進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
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推動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成長。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新知識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和類似知識的區(qū)別。因此,教師可以信任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促進學生思考學習的知識,為未來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相似詞匯,使得學生很容易出現混淆,無法正確理解和使用詞匯。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將相似詞匯融入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進行區(qū)分。例如,當教材中出現“靜”相關詞匯,如“安靜”“平靜”“肅靜”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許會出現用詞不當的情況,無法正確表達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一個圖書館學習的情景,以課堂為背景引導學生使用這些詞匯造句,例如“圖書館里面的人都在安靜地看書”“正在讀書的人十分平靜”“圖書館屬于公共場所,需要保持肅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情景中區(qū)分相似詞匯,理解每個詞的適用場合,并且避免在寫作中誤用詞匯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掌握情景學習方法,而不是通過樣本機械地學習詞匯。
根據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可知:“學生在智力上都有其自身的強勢領域,應該以多維度、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被诖?,教師在進行作業(yè)布置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與發(fā)展需求,設計與布置不同的課外作業(yè),實現學生潛能的最大化發(fā)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三個等級,即學困生、中等生以及學優(yōu)生。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個體的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等級的作業(yè),分別是基礎型、提高型以及拓展型。其中對于學困生通過布置基礎性作業(yè),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同時能夠對學生基礎能力進行鍛煉;而針對與之相對的學優(yōu)生,則可以通過減少作業(yè)數量,提高作業(yè)質量的方式,設計具有擴展性復雜作業(yè),比如增加課外延伸閱讀等;對于中等生則需要設計有一定難度的作業(yè),以使其能夠跨越一定的難度水平,為自己的發(fā)展摘取更多的“果實”。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將相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按照基礎、提高、拓展三個層次設計不同難度的課外作業(yè),具體內容如下:
1.基礎題
(1)正確、流暢、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抄寫文中涉及的詞語。同時還可以背誦相關段落,以便更好地掌握文本。
(2)以正確的方式背誦課文中的相關段落,并透徹理解所涉及的詞語。
2.提高題
(1)自從廉頗負荊請罪后,兩人緊密合作,共同保衛(wèi)趙國。這種親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諸如“琴瑟和鳴”“相輔相成”等成語來形容。
(2)可以嘗試選用以下關聯詞語,如:不僅……而且……,雖然……但是……,因為……所以……,如果……就……,無論……都……,寧可……也不……,從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解。
3.拓展題
(1)在邯鄲市的古城中,有一座碑亭,兩個高高的石柱上刻有一副對聯。上聯為“廉頗知錯負荊請罪”,如果要對下聯進行配對,請考慮使用什么樣的下聯呢?
(2)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將相和》相關的資料,并進行自由組合,共同制作道具和表演劇本。最終,還可以出一份手抄報展示,進行比賽。
自主性作業(yè)是素質教育的產物,旨在以學生現有知識為基礎,促進其素質提升。然而,當前教師過于傾向“一刀切”式布置作業(yè),無法考慮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學習需求,導致很多優(yōu)秀學生“不夠吃”,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yè)設計中,教師應當依據學生實際能力,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其預留一定的設計空間,鼓勵其自主選擇作業(yè)內容并自行編寫和修改,賦予學生自我探索和知識獲取的機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自主設計語文課外作業(yè),在理解課堂學習知識的重難點、思考不同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目標并設計出適宜難度的作業(yè),同時還能夠跳出框架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工作。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他們?yōu)樽约涸O計語文課外作業(yè)。有的學生可能會把課本中的生字新詞抄寫默寫下來,以鞏固所學的課堂知識;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設計朗讀的作業(yè),喜歡這樣練習語音語調;同時還會有部分學生對地理學感興趣,會自行收集與地球環(huán)境相關的資料。此外,他們也可以為自己規(guī)劃寫一篇與“地球”有關的小作文等。此類語文課外作業(yè)設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以及當家作主的意識,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提高其學習習慣和素質,并實現“我要學”的轉變。
另外,教師也可以設計自主式作業(yè)。小學語文教師完成教學后為學生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提供豐富的作業(yè)完成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風格以及接收知識的能力等來自主選擇作業(yè)內容以及作業(yè)完成形式,學生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感興趣的作業(yè)完成形式。同時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當對學生提出要求,例如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當中,需要獨立完成并進行自我管理。這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使其在今后做作業(yè)的過程當中都能進行自我約束。也有助于在提升學生專注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自主式作業(yè)的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作業(yè)內容是否與學生的認知經驗相契合,在此基礎上設置出與學生認知有沖突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以此不斷提升學生完成課外作業(yè)的效果。
綜上所述,文章根據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新課標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yè)設計策略展開研究,并提出三項具體策略,說明教師在設計高年級語文課外作業(yè)時,應當突破傳統(tǒng)方式的局限,盡可能做到作業(yè)設計的多樣性、實踐性、開放性和主體性。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綜合學習體系構建具有直接影響,涉及到學生的課文理解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所以教師應當從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三方面同時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自身對教材的深度研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帶動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同時進行語文學科教育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