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開平
腳踏實地,拼搏進取,是敖建國參加工作36年來的主旋律。他扎根礦山一線,立足崗位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了無數(shù)生產(chǎn)難題。從皮帶崗到鉗工崗,從普通鉗工到高級技師,他在礦山工匠的進階路上不斷前行。
中國寶武武鋼資源集團烏龍泉礦業(yè)有限公司采選車間礦石線班長。曾先后被評為中央企業(yè)勞動模范、武漢市勞模。
敖建國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經(jīng)過一段時間輾轉反復的思想斗爭之后,我逐步認識到,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就應當干一行,愛一行,在艱苦的地方磨煉自己。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昂起頭向前看;面對逆境,不能氣餒消沉,要敢于接受挑戰(zhàn),這樣才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
那時他剛走出校門,一腳跨進了烏龍泉礦的破碎車間,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讓他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雌?,撮礦石,每天一身汗;下班時兩腿發(fā)軟,頭暈目眩,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未來。敖建國的垂頭喪氣被車間領導和師傅們看在眼里,他們用礦山人樸素的思想感情感染著他,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給予他盡可能的關心和幫助。
“家”的溫暖化解了敖建國的思想包袱。他振奮精神,寫下了日記里的那段話。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扎實工作,敖建國很快掌握了皮帶工的技能。來礦的第二年,敖建國就被評為礦級先進工作者。捧著那紙獎狀,敖建國沉浸在被認可和尊重的巨大興奮里,體會到了一名勞動者的光榮。
1990年,車間缺檢修人員。車間領導認為敖建國是個好苗子,就把他從生產(chǎn)工段的皮帶崗調到了檢修工段的鉗工崗。
在成為一名真正的技術工人后,敖建國更加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更加不知疲倦地苦練技術。上班時,他口袋里裝著筆記本和部分資料,細心觀察設備的運轉情況,遇到故障,一邊處理,一邊琢磨,事后把所見、所聞、所想都記在小本子上?;氐桨嘟M休息室后,敖建國對照圖紙,借助資料,仔細研究。遇到弄不懂的問題,就向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師傅們請教。
為了盡快提高鉗工維修技術,敖建國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去當時鉗工技術水平高的機動車間檢修工段拜師學藝,當“編外檢修工”。敖建國從不偷奸?;瑢崒嵲谠诘貛椭鴻z修工段師傅們干活,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師傅們不僅愿意他來幫工,還不時給他指點一二。于是,敖建國開始對廢棄設備“開膛扒肚”,對照圖紙資料反復研究,把每臺設備的工作原理、各條線路的來龍去脈,都搞了個一清二楚。
在圖紙和書本上摸清了烏龍泉礦各種設備的結構和運轉規(guī)律,這是理論知識的積累;在工作中掌握了扎實的設備維修基本功,這是實踐的積累;能夠在作業(yè)現(xiàn)場排除一些較為棘手的疑難故障,這是理論和實踐結合后誕生的生產(chǎn)力。敖建國感覺自己終于是一個合格的檢修鉗工了。
1991年7月,破碎車間二期工段的3號振動篩突發(fā)故障停轉了。檢修一班的檢修人員在現(xiàn)場搗鼓了半天,也沒讓設備動起來。車間領導急了,正是月底趕任務的關鍵時刻,生產(chǎn)可不能停,“誰能解決這一問題就獎勵100元!”剛回到工段的敖建國得知后,自告奮勇:“我去試試!”
頂著大家不信任的目光,敖建國立下軍令狀:“保證只用半小時解決問題,否則扣我100元獎金!”仔細檢查后,他發(fā)現(xiàn)是電機的一條線脫落了,立即接上,啟動電源,振動篩正常運轉,整個過程僅花了15分鐘。
2008年,為扭虧脫困積極探尋轉型發(fā)展新路,烏龍泉礦打算新建碎石廠,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當聽說碎石生產(chǎn)線將要開工建設時,敖建國主動請纓,希望從山下的選礦車間調到山上條件艱苦的采礦車間。
多年來碎石廠優(yōu)石回收率每月僅在43%左右,不僅浪費資源,還影響效益。2017年,敖建國提出增加一條回破裝置將大塊再次破碎方案,并調整中破機排放口,加強成品推轉,分堆存放;加強計量和綜治工作,防止礦石資源流失。如今,碎石廠優(yōu)石回收率達到53%,一年可增創(chuàng)效益750萬元。
由于碎石產(chǎn)量大幅增加,產(chǎn)品堆場過小,加上晚上不允許輸送產(chǎn)品下山,推轉工作量持續(xù)增加,油耗也高,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chǎn)秩序。敖建國提出延長并加高部分皮帶的合理化建議被采納實施,徹底解決了堆場不足的問題。
自調到碎石班之后,敖建國立足崗位,自己設計加工,對整條生產(chǎn)線進行了全面改造,讓設計產(chǎn)能僅100萬噸的生產(chǎn)線,首次出現(xiàn)大幅度超產(chǎn),2017年勇攀160萬噸的新高峰。
作為碎石班的帶頭人,敖建國眼里有活,心里有賬。面對成本對標壓力,他努力踐行“自己的活自己干”,充分利用每天上午設備點檢維護時間,加強專業(yè)性點檢,保障設備性能完好。激振器螺絲經(jīng)常性松動、皮帶跑偏、皮帶破了需膠接等,能自修的絕不外委,外委干不了的自己克服困難上。
鏟車裝車油耗是班組成本的主要指標,以往單機小時作業(yè)油耗基本在25升左右。為把油耗降下來,敖建國科學組織生產(chǎn)輸出,盡量減少二次倒運,每天根據(jù)各個產(chǎn)品的庫存量,及時和相關部門溝通,合理安排產(chǎn)品裝車下山的時間順序,做到物流有序。同時加強管理堵塞漏洞,規(guī)定裝載機集中停放在調度室門口,不作業(yè)時必須將車鑰匙上交給當班調度保管,并嚴防違紀違規(guī)行為。碎石班單機小時油耗下降到18公斤,年節(jié)約油耗成本16萬元,指標完全受控。敖建國因此被大家戲稱為碎石線上的“魔術師”。
如今,敖建國被調到了采選車間礦石加工與資源綜合利用的礦石線擔任班長。他說,無論在什么崗位,無論能力大小,只要為所熱愛的工作去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