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霞 劉雪 宋成茹
【摘要】繪本閱讀在幼兒園不同領域的教學中皆可運用,其對教育質量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幼兒繪本具有圖文并茂、趣味十足的特點,契合幼兒的思維方式。利用繪本開展閱讀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文章以繪本為教育載體,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探討,立足3—6歲不同學段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針對繪本閱讀提出多點教育策略,以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多元化繪本閱讀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為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繪本閱讀;幼兒;閱讀能力;策略
作者簡介:郭遠霞(1996—),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直中心幼兒園。
劉雪(1995—),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直中心幼兒園。
宋成茹(1997—),女,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直中心幼兒園。
富蘭克林曾經(jīng)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教師在幼兒園中開展繪本閱讀的目的,并非單純讓幼兒理解閱讀內容,而是要讓其形成主動閱讀、自主探究、深度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繪本是幼兒園教育資源之一,可運用在多領域教學中,對教育活動起著輔助作用。基于繪本特點,教師應從本班幼兒的實際學情出發(fā),科學選擇合適的繪本,并創(chuàng)設多元閱讀活動,關注幼兒個體發(fā)展需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將繪本的教育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
一、尊重幼兒年齡階段,科學投放閱讀材料
3—6歲幼兒各項能力處于發(fā)展初期,其學習能力強、成長速度快,需要教師及時、靈活調整教育方法及策略。幼兒園將幼兒分成小、中、大班三個學段,在以繪本為教育載體的閱讀教育中,教師應遵循各個學段幼兒的發(fā)展特征,基于其實際情況科學投放閱讀材料,以實現(xiàn)繪本閱讀的有效運用。
(一)小班幼兒—基于幼兒日常討論話題投放閱讀材料
陶行知曾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捕捉幼兒學習興趣點,了解幼兒實際需求,既可提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還可提升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具體而言,基于幼兒興趣投放的閱讀材料,能讓幼兒主動、積極、熱情地對繪本展開探討,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讓其充分地感知閱讀學習的魅力,從而增強幼兒的閱讀學習意識,實現(xiàn)繪本閱讀的有效運用。因此,在小班幼兒閱讀材料投放中,教師可基于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討論話題投放材料,實現(xiàn)閱讀材料的有效運用[1]。
例如,小班幼兒剛剛步入幼兒園,初次面對集體生活,對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具有“防備”心理。教師從小班幼兒心理視角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家庭”這一話題較為感興趣,在日?;顒又?,小班幼兒所討論的話題常常與“家庭”息息相關,比如“我爸爸給我買了汽車玩具”“我和爺爺去了動物園”“媽媽給我買了新衣服”等?;谛“嘤變哼@一日常討論話題,教師可將“家庭”視為閱讀主題,并為小班幼兒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比如《我爸爸》《我媽媽》《大大的,小小的》《一家人》《永遠永遠愛你》等繪本。教師可采取師幼共同閱讀的方式,與幼兒一同討論故事內容,并鼓勵幼兒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趣事,讓幼兒將話題討論興趣轉化為閱讀學習的內驅力,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而為其后續(xù)的閱讀學習打下基礎。
(二)中班幼兒—基于幼兒所提問題投放閱讀材料
中班幼兒的閱讀能力相較于小班幼兒有所提升,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擴充,其好奇、好動、好問的年齡特點更為顯著。在面對日常生活、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景觀時,中班幼兒常常詢問教師“為什么、是什么”?;谥邪嘤變哼@一年齡特點,教師可從中班幼兒所提的問題中提取教育信息,基于問題科學投放閱讀材料。具體而言,教師要思考幼兒所提問題的教育價值,并結合中班幼兒實際能力,投放能夠滿足其實際需求的閱讀材料,以實現(xiàn)閱讀材料的有效運用。
例如,中班幼兒好奇心旺盛,常?;谟^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在閱讀材料的投放中,教師可圍繞中班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為其選擇相關的繪本圖書。例如,有名中班幼兒在戶外自由活動休息環(huán)節(jié),結合自身真實感受向教師提出問題:“風有顏色嗎?風的顏色會發(fā)生變化嗎?”基于此,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繪本故事《風是什么顏色》,并鼓勵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內容,通過繪本中“綠色的樹葉、七彩的鮮花、蘿卜的顏色、大海的味道”了解風的顏色,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自然科學”為教育延展,為幼兒提供更多與自然環(huán)境相關的閱讀材料,滿足幼兒對自然的探究欲望,實現(xiàn)閱讀材料的有效投放。
(三)大班幼兒—基于幼兒成長階段投放閱讀材料
隨著繪本學習的不斷深入,幼兒所儲備的閱讀經(jīng)驗愈發(fā)豐富,其閱讀主動性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在幼兒閱讀能力培養(yǎng)工作中,教師需立足幼兒成長階段科學選材,以幼兒成長需求為導向創(chuàng)設閱讀活動,以使幼兒的閱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大班幼兒閱讀能力較強,能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并講述自己對閱讀材料的想法。為保證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師可立足大班幼兒的成長階段投放閱讀材料,加強對大班幼兒實際生活的關注,結合其年齡特點、思維特征準備閱讀素材,以推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大班幼兒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因此,針對大班幼兒的教育工作也應圍繞“銜接”主題開展。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常常會詢問教師、家長相關的問題。基于大班幼兒的好奇心、成長階段,教師可將“幼小銜接”視為繪本學習主題,為大班幼兒選擇相關的閱讀素材。如在故事《小阿力的大學校》中,主人公小阿力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既興奮又擔心,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如果在學校迷路了怎么辦?如果交不到新朋友怎么辦?在新學校自己哭了怎么辦?教師可利用主人公提出的問題作為教學引導,激活大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主動閱讀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為大班幼兒提供一些無字繪本作為閱讀素材,比如《海浪》《會飛的帽子》《孩子,狗,老人》等,鼓勵大班幼兒自主展開閱讀,看圖說話,以通過繪本閱讀讓幼兒得到更好地成長。
二、師幼共讀掌握技巧,培養(yǎng)幼兒讀圖能力
以繪本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不僅需要幼兒能讀懂繪本畫面,還需讓幼兒掌握豐富的閱讀技巧,通過讀圖、識圖、析圖,真正理解故事情節(jié)內容。在幼兒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共讀工作,幫助幼兒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幼兒的讀圖能力。
(一)開發(fā)畫面信息,發(fā)展幼兒讀圖意識
幼兒繪本由多幅畫面組成,進而將各個故事場景串聯(lián)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要想讓幼兒掌握豐富的閱讀技巧,就需要讓幼兒主動分析畫面中的元素,將前后頁畫面、上下文故事串聯(lián)起來,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討論。因此,教師要扮演好幼兒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角色,加強對繪本圖像的開發(fā),并把握適宜的教育原則,結合圖像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前后頁故事內容、人物事件,在共讀中發(fā)展幼兒的信息串聯(lián)能力[2]。久而久之,幼兒的讀圖意識能夠得到發(fā)展,其閱讀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以繪本閱讀《我遇見了一只小灰狼》為例,該繪本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溫情故事:一個在暴風雪中迷路的小女孩,遇見了一只同樣迷路的小灰狼,不同于傳統(tǒng)童話故事中大灰狼兇狠的形象,迷了路的小灰狼和小女孩在暴風雪中互幫互助,最終都找到了自己的父母,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由于該繪本沒有文字提示,因此在師幼共讀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比如“小女孩與小灰狼初見畫面中,小女孩和小灰狼各是什么反應?”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細節(jié),鼓勵幼兒說出“不信任、害怕、疑惑”等關鍵詞;在幼兒閱讀完圖書小半部分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小女孩和小灰狼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表情發(fā)生了哪些改變?”讓幼兒回憶前幾頁的畫面,學會從整體視角講述故事。以此類推,在后續(xù)的閱讀學習中,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讓幼兒主動將前后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在繪本閱讀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強化幼兒的閱讀能力。
(二)設置讀圖游戲,角色演繹加深印象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繪本閱讀將趣味性、童趣化、游戲性的特點整合在一起,以生動形象的插圖向幼兒講述了一個個趣味故事。為進一步發(fā)揮繪本閱讀的教育優(yōu)勢,讓幼兒對閱讀材料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印象,教師可在幼兒讀圖的過程中設置游戲,以實踐性活動加深幼兒對閱讀的學習印象,讓其進一步了解繪本中所講述的內容。
以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為例,該繪本是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情緒認知書籍,其以顏色幫助幼兒識別情緒、理解情緒,并教授幼兒正確的情緒處理方法。故事圍繞一只混合了各種顏色的“情緒小怪獸”展開講述,以此為線索向幼兒講述了“黃色—快樂;藍色—傷心;紅色—生氣;黑色—害怕;綠色—平靜”五種顏色。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情緒模仿游戲,讓幼兒模仿每種表情,以加深幼兒對繪本圖像的印象。
三、基于繪本創(chuàng)設問題,強化幼兒閱讀素養(yǎng)
巧用閱讀問題可提升幼兒閱讀興趣,成功激活幼兒的探究思維,并有效提升幼兒的閱讀學習深度,使其在問題分析中學會自主閱讀[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利用問題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閱讀能力。
(一)探究性問題:激活繪本閱讀興趣
探究性問題常用在繪本閱讀教學前,旨在激活幼兒的繪本閱讀興趣。在探究性問題設置中,教師可結合幼兒實際生活或已有的經(jīng)驗展開教學活動,將生活經(jīng)驗、繪本元素融合在一起,以“矛盾、問題”為線索,激活幼兒對閱讀材料的興趣。教師可結合閱讀內容為幼兒創(chuàng)設疑問探究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促使其產(chǎn)生主動探究、自主閱讀的意識。
以繪本《我好擔心》為例,該繪本講述了一只名叫小莉的鼠小妹,每天都擔心各種各樣的事情,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擔心的更多了,這樣的情緒也讓全家人都擔心她起來,但在來到幼兒園之后,事情卻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變[4]。在閱讀該繪本前,教師可利用幼兒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大家還記得自己來到幼兒園的第一天嗎?鼠小妹要去上幼兒園了,她在家里緊張不安,提出了好多問題,請小朋友們幫一幫鼠小妹,看看她遇到了哪些困難?!苯處熛纫龑в變夯貞浬罱?jīng)驗,隨后引出繪本問題,以探究性的活動激發(fā)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展開閱讀學習,并讓幼兒在閱讀結束后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案,使其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會分析故事、探討主題,進而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創(chuàng)新性問題:總結經(jīng)驗,大膽想象
創(chuàng)新性問題即教師圍繞閱讀學習的主題提出全新的問題,鼓勵幼兒總結閱讀經(jīng)驗,對問題展開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性問題可運用在幼兒整個繪本閱讀過程中,尤其在小、中班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中,該教育方式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隨著創(chuàng)新性問題的提出,幼兒獨立思考、自主閱讀、語言組織的能力均能得到提升,并能更為準確地把握閱讀材料中的情感態(tài)度,幼兒的閱讀學習質量與語言邏輯思維也可得到同步提升[5]。
以小班繪本《我長大以后》為例,繪本中小公主突然想了解自己長大以后的樣子,于是她分別問了媽媽、爸爸、大廚、大將軍、海軍司令、首相、醫(yī)生和女仆,但每一個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并且都與他們的職業(yè)相關。獨有的職業(yè)標簽是該繪本故事的一大亮點。在閱讀學習結束后,教師可圍繞主題“我長大以后”與“職業(yè)標簽”向幼兒提出創(chuàng)新性問題,比如:“故事中的小公主,有沒有想好自己長大后要做什么?大家給出的建議有什么相同之處?你們長大后想做什么?”教師結合閱讀主題向幼兒提出創(chuàng)新性問題,鼓勵幼兒結合閱讀經(jīng)驗講述自己的理想以及未來想要成為的人,以討論學習加深幼兒的閱讀印象,強化其閱讀素養(yǎng)。
結語
3—6歲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能力的黃金期,也是幼兒閱讀習慣建立的關鍵期。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加強對不同繪本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不僅要讓幼兒理解繪本情節(jié)、故事哲理,還要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并能針對閱讀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幼兒良好閱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面對理解能力與語言能力飛速發(fā)展的幼兒,教師要學會合理調整閱讀活動,充分發(fā)揮出繪本資源的妙用,使得幼兒在閱讀中獲取終身受益的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陳寧.幼兒繪本與自主性游戲有效整合的教學研究和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31):113-116.
[2]宋秀珍.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2(31):68-70.
[3]王一涵.大班幼兒繪本閱讀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山西教育(教學),2022(10):84-85.
[4]夏婷婷.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科幻畫報,2022(10):20-21.
[5]姚瑞.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路徑探析[J].求知導刊,2021(4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