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30分)
特別說明:本次作文題是模擬卷閱讀理解題中的一部分。題目關(guān)注考生的個人體驗,以閱讀的方式給考生提供支架,喚醒考生內(nèi)心的記憶。
紅花燈
琦? ? 君
小時候,每年正月初五六,外祖父就要給我送來一盞他親手糊的花燈。趕著初七夜迎神的提燈會。外祖父會糊好多種樣子的燈,蝴蝶、蜻蜓、船、鼓子,一年一種新花樣。紅紙外面再貼上用金紙剪的福祿壽喜,我提著這盞亮晃晃的燈,真是高興極了。
正月里不是雨就是雪,迎神的那個晚上,好像總是下雪的時候多??墒谴遄永锏挠竦涠Y是非常隆重的,雨雪再大,也是一樣舉行,大紅燈、鞭炮、煙火,照耀得半邊天都是紅的。外祖父也老遠地冒著風(fēng)雪,從山上趕下來,為的是陪我提燈。他一手打一把大傘,一手牽著我,在濕漉漉的小街道上追著熱鬧的迎神隊伍向前跑。外祖父五十多歲,卻是步如飛,我問他怎么會走得這么快,他笑笑說:“吃番薯絲的走路就快?!蔽倚帕怂脑挘惨赣H給我多吃番薯絲。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有走快路的習(xí)慣。每于一個人風(fēng)雨夜歸時進入深巷,聽傘背滴答之音,就常常會想起外祖父牽著我跑路的情景來,只是手電筒的亮光,卻遠不及外祖父給我糊的紅花燈那么柔和可愛了。
正月初七和二月初一,是我家鄉(xiāng)最熱鬧的兩次廟會,也是我最快樂的日子,因為外祖父一直住在我家,有他護著,母親不常打罵我,老師也不好多管教我,我就得以自由自在地玩?zhèn)€暢、吃個飽。買零嘴鞭炮的錢,可以向外祖父取之不盡,還可存點起來以后花??磸R戲的時候,我坐在他膝蓋上,啃完了甘蔗就呼呼大睡。記得有一次演的是《封神榜》,小小的戲臺上擠滿了和尚道士和假扮的大牛大象。鑼鼓喧天中,我看得出了神,問外祖父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哪個要把哪個殺掉。外祖父說:“好人和壞人相打,起初常常是好人吃虧,可是好人總歸是會打贏的。”幼小的心,對于好壞并沒有太清楚的觀念,但是外祖父說的話我一直很相信。長大以后再想想,又覺得不盡然了。
臺上看厭了就望臺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看她們大襟上綴的小電珠紐扣一閃一閃的,我就想要。外祖父答應(yīng)明年一定給我做一件綴電珠紐扣的紅緞襖。他常常給我許好多心愿,但每年給我的卻總是那盞簡單而美麗的紅花燈。
戲散后,外祖父肩上背著條凳(故鄉(xiāng)看廟戲是要自己帶凳子的),手牽著我走回家去。路上已積了厚厚的雪,外祖父的釘鞋和我的高筒小皮靴踩著雪,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粉紅的燈光映在雪地里,看前后左右朦朧的人影,一個個搖晃著過去。轉(zhuǎn)進了巷子,就只剩下外祖父和我兩個人了。有一次,他忽然放慢腳步,緊緊捏著我凍得冰冷的手說:“小春,外公年年給你糊花燈,年年陪你看戲,你長大了要上外面讀書,新年可別忘了回來打著燈籠,扶我去看戲喲!”我說:“我長大了請你坐大轎子,前前后后打四盞大紅燈籠?!彼呛堑匦Φ溃骸澳俏也怀闪送恋毓?!”
我長大后從沒請外公坐過大轎子,連打著燈籠陪他看一次廟戲都沒有過。因為抗戰(zhàn)期間,我一直不在故鄉(xiāng),學(xué)校畢業(yè)后回家,外祖父已老邁得哪兒也不想動了。尤令我傷感的是老屋廊前的大燈籠,上面的紅色“潘府”二字已換成藍色的,連新年里都不能掛紅的,因為父母親相繼去世不久,廊前再不能掛紅燈籠了。燈,無論是字眼的音調(diào),還是它本身的形狀顏色,都是十分逗人遐想的。童年的情景一直搖晃在夢一般柔和的燈暈里。
本文喚醒了你哪些美好的記憶?請圍繞你家鄉(xiāng)的某個風(fēng)俗寫一篇文章,在寫人、記事、繪景中寄寓情思,要求500字以上。
寫作導(dǎo)引
要完成這道題目的寫作,首先應(yīng)該進行文本解讀。琦君的《紅花燈》通過回憶小時候與外祖父參加提燈會的情景,表達對外祖父的懷念。提燈會不僅是琦君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更是連接她與過去、與故鄉(xiāng)、與至親的紐帶,燈承載著深厚的記憶與濃濃的情味。
寫作時需要把握兩個要點:一是喚醒美好記憶,寫作的內(nèi)容是對過去的回憶,并且這份回憶應(yīng)該圍繞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人情來寫;二是在寫人、記事、繪景中寄寓情思,寫作時應(yīng)該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由此可見,在寫作的過程中,考生需要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可以選擇家鄉(xiāng)一種獨特的風(fēng)俗作為全文的情感紐帶,也可以嘗試在記敘中穿插形象的描寫、真摯的抒情、深刻的議論。
佳作展示
憶端午
許藝嚴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xué)校教育集團
錦溪校區(qū)八(4)班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看著眼前的艾草,我不禁陷入兒時在家鄉(xiāng)過端午的美好記憶中。
除了賽龍舟、吃粽子,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還有一些獨特的風(fēng)俗,比如家家戶戶要在大門兩邊各放一扎艾草,已經(jīng)成家的孩子則要將家中長輩接到自己家里吃“五黃”。所謂“五黃”,一般指黃魚、黃鱔、咸蛋黃、黃蜆和黃酒。
端午節(jié)當(dāng)天,爸爸媽媽會起個大早,趕到菜市場去搶購艾草和“五黃”。因為爺爺不喜歡吃魚,“五黃”中的黃魚、黃鱔會被板栗燒肉替代,再補以一種稱為“茶食”的油炸面食,這樣組成我們家獨特的端午節(jié)“五黃”。
買菜回來,爸爸便駕車到農(nóng)村老家接爺爺奶奶。爺爺每次都會給我們拎來一些他引以為傲的“土菜”。那時的我,看到爺爺奶奶來了,沒等他們坐下喝口水,便會拉著爺爺陪我玩游戲或讓他給我買糖吃。媽媽會象征性地斥責(zé)我?guī)拙洌藭r的我并不會像平時一樣害怕,反而會回懟幾句,爺爺見了直笑。
開飯了,平時滴酒不沾的爺爺在這時會倒上一杯啤酒,慢慢咪上一口,然后開始品嘗“五黃”,還不時點評一番。一杯啤酒下肚后,爺爺?shù)哪樉妥兊猛t,拉著我的手說:“等我們家蛋蛋長大了,成家了,我也要到蛋蛋家過端午節(jié)哦!”我聽了既害羞又興奮,害羞是因為我感到爺爺對我的期待,興奮則是因為我還天真地以為爺爺會在每個端午節(jié)和我見面。
忽然一聲叫喚,把我從回憶中拉出,但是我意猶未盡,也有些許遺憾。因為現(xiàn)在除了在記憶里,我再也見不到爺爺了。爺爺,到了那一天,你真的會化作世間萬物來遵守你和我的約定嗎?
【點評】
作者通過回憶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獨有的風(fēng)俗——吃“五黃”,展現(xiàn)和爺爺相處時的點滴溫情。選材緊扣題目要求,回憶家鄉(xiāng)風(fēng)俗時也飽含著對爺爺?shù)乃寄?。除此之外,作者擅長通過語言感染讀者,特別是文末的問句,讓我們看到了他內(nèi)心有遺憾,更有期待。
提升建議:題目要求在寫作時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作者在記敘時穿插的描寫不多,抒情也只在文末比較含蓄地使用。如果在寫和爺爺相處時,能對爺爺?shù)纳駪B(tài)、外貌、動作有更詳細的描寫,文章會更加出彩。
根據(jù)中考評分標準,該文建議得分:28分。
臘腸
吳鏡天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xué)校教育集團錦溪校區(qū)八(3)班
寒冬時節(jié),來自西伯利亞的凜冽寒風(fēng)吹走了江南的濕氣,空氣開始變得干燥起來。俗話說:“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迸D月正是蕭山人加工臘腸的好時候。
爺爺健在的時候總是很重視做臘腸這件“大事”。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爺爺就利索地起床,穿上厚厚的棉服,趕到鎮(zhèn)上的豬肉攤?cè)ベI肉。挑肉時,爺爺雙目炯炯有神,對著還冒著熱氣的肉左瞄右看,一雙干瘦的大手比比畫畫:要有精肉,還要夾著肥肉,最好是五花肉,但不能有“奶底拖”。當(dāng)陽光照射到肉攤的時候,爺爺已經(jīng)拎著一大刀好肉滿意地往回趕了。
做臘腸是個技術(shù)活,尤其是和肉餡,工序看著都差不多,但每家每戶做出來的味道卻差別很大。每次和肉餡,爺爺都會親自操刀,只見他把鮮肉切成小小的肉丁,再往肉里加入醬油、黃酒,還有蕭山人最愛吃的白糖,然后順著一個方向慢慢攪拌均勻,直至上漿,這樣做出來的臘腸味道總是特別鮮美。
臘腸蒸著吃最香。奶奶炊飯時就會放幾根在箅子里,架在飯上蒸。飯熟了,臘腸也蒸好了。打開鍋蓋,飯香烘著肉香,肉香勾著飯香,直往鼻子里鉆,直勾出我的饞蟲和口水來。
奶奶把臘腸切成片,碼在盤子里,邊上放一小碟子醬油。我迫不及待地夾上一大筷,蘸點醬油,混著熱米飯往嘴里扒拉。一口進去,米飯的清香、臘腸的鮮香、醬油的咸香,三香碰撞,在嘴里爆開來。那種滋味,每每回想起,都讓我口舌生津,這大概就是爺爺?shù)奈兜腊伞?/p>
點評
作者通過寫爺爺做臘腸這件事,表達了對爺爺?shù)囊环N留戀,這份留戀里面飽含對爺爺?shù)纳钋椤Ec上一篇《憶端午》相比,這篇習(xí)作最大的亮點在于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特別是在敘述爺爺制作臘腸時對制作過程的描寫?!昂腿怵W”“切肉丁”“攪肉末”這一過程的描寫,畫面感極強;還有,爺爺挑肉時“炯炯有神的目光”“左瞄右看”“干瘦的手”“比比畫畫”等細節(jié)描寫都非常到位,讓人身臨其境。在描寫中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的喜悅以及對爺爺?shù)臍J佩。
提升建議:從內(nèi)容來說,“回憶”和“風(fēng)俗”這兩個詞體現(xiàn)得不夠充分。如果能在寫作的過程中,表現(xiàn)過去與現(xiàn)實的轉(zhuǎn)變,寫出家鄉(xiāng)做臘腸這一風(fēng)俗的普遍性,文章會更貼合題目要求。
根據(jù)中考評分標準,該文建議得分:27分。
傅碧漪,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xué)校教育集團錦溪校區(qū)語文教師。曾獲衢州市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一等獎、浙江省詩詞講解大賽二等獎、衢州市教師業(yè)務(wù)(影視資源運用案例)評比一等獎;論文《用閱讀任務(wù)推動整本書閱讀》獲衢州市教學(xué)論文評比一等獎;在衢州市教師專業(yè)能力考試中,連續(xù)兩年獲個人優(yōu)勝獎;在衢州、金華教師培訓(xùn)中作講座分享《昆蟲記》閱讀案例;在省、市征文比賽中多次獲“優(yōu)秀指導(dǎo)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