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蛟
王奕璇出生在大海邊。
王奕璇留著一頭短發(fā)。
王奕璇常常穿寬大的T恤。
王奕璇說話的時候,喜歡伴以手勢,有些句子她急于講出來,顯然,手勢緩解了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
王奕璇不喜歡“少女”這個詞語,盡管她自己明明是一個少女。但她覺得這個詞太柔弱了些,十二三歲的她,不像一般女生那樣,做著甜膩膩的公主夢,給芭比娃娃穿上裙子,編兩條小辮子,或者貼上假睫毛,這不是王奕璇的風(fēng)格。王奕璇喜歡讀大部頭的書,讀托爾斯泰,讀莫泊桑、卡夫卡、王小波。王奕璇喜歡思考人生,她似乎有更嚴肅、深沉的事情要做。
有人天生力氣驚人,他適合習(xí)武;有人天生擅于分辨顏色,他適合繪畫;有人天生精于音律和節(jié)奏,他適合歌唱。而王奕璇,她是見到一朵藍色小雛菊的凋零都會黯然神傷的人,她有那樣一顆敏感的心,就是生而來寫作的。只有十分精細、十分敏銳、十分古道熱腸的人,才能駕馭文字這匹不羈的白馬。
有了這些,也還不夠的,還需要一番契機。
有一天,王奕璇成了我的弟子,她坐在我的課堂中,那是我們一起向文學(xué)出發(fā)的旅程,王奕璇很快擁有了一份與文字相關(guān)的熱愛。她的稟賦被開啟了,像早春解凍的溪流,日夜不停地奔跑起來。她愛上了書寫與表達。這兩年來,她似乎著了魔,不分晝夜,不論晨昏,馬不停蹄地寫作。從虛構(gòu)到非虛構(gòu),從生活的印象到夢境里的好奇,她都一一騰挪到自己的字里行間。兩年里,王奕璇竟然足足寫了十萬字,不能不相信這是一種奇跡。這是文學(xué)在施展它的魔法,王奕璇被徹底感召了。
當(dāng)然,你或許會有點不服,寫了十萬字嗎?那也不難啊,我花兩年也是能寫到十萬字的。王奕璇的寫作不僅僅是數(shù)量的累積,她已經(jīng)完成了某種質(zhì)的裂變。她在文字里從容地展示著自己嫻熟的技巧,文字很是聽她的話,她要說的,它們都服服帖帖替她說了出來。王奕璇的寫作是有一股子自己的腔調(diào)的,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句子:
那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雪乖巧地鋪在地上,松松軟軟的,像一條冰冷的毯子。秋天的時候,花早就敗下陣來了,一個個垂頭喪氣,也談不上求生欲,毫無牽掛地蔫在那里。
你看,這樣的句子,哪是一般的人寫得出來的?關(guān)于秋天的花的描繪,不是張愛玲的筆法嗎?王奕璇的文字不但有腔調(diào),還有孩子的哲學(xué),她在作品里從不人云亦云,她總是嘗試以自己的方式定義這個世界,甚至狡猾的狐貍,也被她重新改寫了命運:
小人看著父親,淚水往下掉。“爸爸……”他顫抖著聲音,“我終于明白,哪有什么‘狡猾的狐貍’,只有‘可恨的人類’!它……它比你善良一千一萬倍!它是來報恩的,你知道嗎?”
她在萬物日記里,對自然的那份憂心與體恤,簡直像一個小小的哲人:
我是世界萬物的配角,等紅花壓在我的身上,我便乖乖沉默。然而,我幼稚地相信著,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主角,大大的舞臺,任我歌唱。
王奕璇的文字里充滿了詩性,充滿了人情味,也充滿了她這個年齡的孩子沒有的悲憫。我讀她的《爺爺?shù)娜嗆嚒?,禁不住落下淚來,她將爺爺?shù)娜嗆?,寫成了一件承載命運的事物,以此呈現(xiàn)爺爺質(zhì)樸的生命。你都會懷疑這樣的文字該是出自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之手的,可它明明是一個十二三歲少女寫出來的。我很欣喜于她的這般老到,十幾歲的身體里,住著五十歲的靈魂,這不就是作家嗎?不信,你可以跟我一起重溫幾個片段:
奶奶卻有些害怕,只是糊涂地拼命讓爺爺吃藥。很多年后,她對我說:“我那時知道,你爺爺可能會死。”
三輪車也停了下來,陽光照著它的身子。它綠色的座椅上積了一層灰。這或許是結(jié)束的象征。此時的我們,早已有預(yù)感,它即將沉沒下去。
光顧金橘樹的人也少了,任那金黃的果實一顆顆落下,爛在泥土里。我想吃一個,但知道自己咬一口就會扔了,便沒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