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萬里 北京市園林學(xué)校
柱頭科斗拱與平身科斗栱很相似,但區(qū)別是位置和體量。柱頭科斗栱位于檐柱之上,起到承載上部構(gòu)架和延展屋檐的作用。屋頂重量通過柱頭科斗拱傳導(dǎo)到柱子上。柱頭科斗拱比平身科斗栱擁有更大的承載力,所以,柱頭科斗栱比平身科斗栱要寬大得多(見圖1)。
圖1
1.選材
大斗坐落在柱子上,承載房屋上部分的全部重量。大斗的材料要求紋理整齊,無結(jié)疤和蟲洞。由于尺寸較大,整塊木料不容易得到,所以學(xué)生制作時可以使用薄木板拼接而成。整塊薄木板要在壓刨機的作用下加工處理,保證薄木板平整,無凹凸。鋸出的每塊薄木板尺寸不低于5*4斗口(15CM*12CM)。薄木板分層黏合,用木工夾夾牢置于陰暗處待干一周(見圖2、圖3)。
2.畫線
量好尺寸切割成型后,在六面畫出大斗的切割線(見圖4、圖5)。
3.切割順序
在進行切割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畫線消失的問題,如果畫線需要再次確認(rèn),則要及時補上(見圖6—圖13)。
(1)做鼻子時,制作者要利用鑿子先將兩頭斷開,再一層一層剔除中部。利用木材紋理的特點進行加工,才能事半功倍。
(2)在加工正心卡扣時,制作者要利用鑿子順著紋理一層一層的推出卡扣。構(gòu)件前要放一塊高于構(gòu)件的木方頂住,千萬注意不要出現(xiàn)滑刀現(xiàn)象。由于這部分要用大力,制作者要佩戴手套防止劃傷。
(3)收腰時要利用木工鋸先切割大斗的兩側(cè),兩側(cè)是木紋橫斷面,利用木工鋸橫向木紋鋸開會更容易。在看面收腰時,制作者要利用鑿子或刨子一層一層地推出來,在推的過程中要注意順著木紋紋理,即順茬而不要嗆茬。
正心瓜栱和正心萬栱橫在大斗上,垂直支撐上部的重量,厚度略大,為1.2斗口,具體尺寸(見圖14、圖15)。
1.選材
木方要求紋理順直,無明顯結(jié)疤,蟲洞或破損。材料在刮平刨靜后,厚度為1.2斗口,高2斗口,正心瓜栱大于6.2斗口長,正心萬栱大于9.2斗口長。
2.畫線
在木方六面畫出中心線,再以中心線為準(zhǔn)畫出切割線。在加工過程中,消失的加工線要及時補上。
3.加工順序
真心瓜栱和正心萬栱形狀相似,加工方法相同。只有在兩端的起券時要記住“瓜4萬3廂5”的要求。
單才和正心都采用這種起券方法。起券一般在最后加工(見圖16—圖18)。
4.加工順序(見圖19—圖27)
(1)槽升子平臺及鼻子加工時,加工鼻子部分時要利用鑿子橫向切斷木紋,再從結(jié)面輕輕推出鼻子的形狀。
(2)在平臺做眼的目的是為了與槽升子用木棒相連。一定要保障眼在平臺正中心,否則安裝槽升子時會歪斜不正。
(3)斗板槽子口的薄厚尺寸要與實際板材相符,不能卡不進去或者晃蕩。底部槽子口要與大斗槽子口對應(yīng)。
(4)最后利用雕刀或銼刀做出裝飾線。
翹卡在正心瓜栱上,將正心瓜栱和大斗組合成一個整體。其向前向后延伸,是屋檐向外延伸挑起的第一步。翹的上面還有承載正心瓜栱和昂等構(gòu)件。柱頭科的翹要比平身科的翹寬一倍(見圖28、圖29)。
1.選材
翹應(yīng)選用木紋順直,無結(jié)疤和蟲洞破損的木料。切割刨靜成長方塊,長7斗口,高2斗口,寬2斗口。六面畫出中心線,以中心線為準(zhǔn)畫出各面的切割線。
2.加工順序(見圖30—圖36)
(1)加工過程與正心瓜栱一脈相承,只是寬了一些。
(2)與大斗相互咬合的卡口在切割時要均勻的多鋸幾道口子。在可以的范圍內(nèi),多幾道口子會有利于卡口槽子的加工。在槽口成型后再用銼刀銼準(zhǔn)尺寸。卡口咬合時不能太緊,如果不能順利放入則要適當(dāng)加大尺寸。
昂和正心萬栱相互咬合置于正心瓜栱和翹之上。起到支持重量和向外延伸屋檐的作用,由于昂嘴的裝飾性,使得斗拱和整個建筑都顯得很有靈氣。柱頭部的昂比其他部分的昂寬很多(見圖37、圖38)。
1.選材
木材紋理順直,無明顯的結(jié)疤和蟲洞破損劈裂等硬傷。裁切刨靜后尺寸為19斗口*3斗口*3斗口,即57CM*9CM*9CM,是一個大構(gòu)件。制作者可以使用尺寸略微大一點的薄木板分層黏合來得到這塊大木方。薄木板刮凈刨平刷膠壓實,靜置一周后裁切成型。六面畫出中心線和切割線,具體尺寸參考上圖。
2.加工順序(見圖39—圖53)
(1)由于構(gòu)件較大,需要用木工鋸的地方較多,如果切割距離較長,可以分段切割,并保障有一定的修復(fù)量,以避免距離長而出現(xiàn)跑鋸?fù)嵝钡默F(xiàn)象。如果出現(xiàn)跑鋸?fù)嵝爆F(xiàn)象要馬上在此截斷后重新起鋸。
(2)昂首部的圓滑弧線利用鑿子和木工銼與砂紙加工處理。
(3)第10,11步驟的斜向切割不好把握,尤其是第11步一定要對照尾部中心線下鋸,同時應(yīng)兼顧側(cè)面的斜線。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步驟,制作者可以先在其他木板上練習(xí)幾遍,掌握技術(shù)后再進行構(gòu)件加工,也可以在構(gòu)件的斜向切割線上粘貼替木,以此來限制跑鋸現(xiàn)象。成型后還要使用木工銼和砂紙細(xì)部調(diào)整和加工。
(4)雀尾底部紋山線利用鋸子和鑿子一層一層加工出來。雀尾弧度栱券也是先鋸出中間高兩邊低的橫紋后再用鑿子一點一點反復(fù)雕鑿出來。在雕鑿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補上消失的中心線,否則會出現(xiàn)歪斜現(xiàn)象。
(5)各部卡口的尺寸要有一些余量,與萬栱和瓜栱相互咬合時不能太緊,要考慮木材的膨脹與收縮的問題,太緊會出現(xiàn)木材崩裂現(xiàn)象,對構(gòu)件造成致命傷。
挑尖梁是柱頭科斗拱特有的部件,是螞蚱頭,撐頭木和檁碗等構(gòu)件的復(fù)合體,向里與金柱相咬合,既有栱的作用,又有梁的功能。挑尖梁是斗拱構(gòu)件中最大的部分(見圖54)。
圖54
其中,挑尖梁上皮與金枋下皮齊平,具體尺寸需要根據(jù)檐步舉的尺寸來定,一般大于8斗口。挑尖梁梁部的長度等同檐步架尺寸。
1.選材
挑尖梁尺寸龐大,如果利用膠粘技術(shù)拼合成所需尺寸,其加工難度較大。
由于黏合時不僅橫向累加,縱向也要累加黏合,所以,薄木板加工時要嚴(yán)格把握尺寸。
為了順利完成任務(wù),這里制作者需要使用壓刨機才能夠保障尺寸的工整。
清除薄木板表面粉末后,再次檢驗縱向和橫向都能夠嚴(yán)絲合縫后再刷膠粘合。利用齒狀刷膠板刷膠會事半功倍。利用木工夾子鎖死夾牢靜置1-2周后,裁切成型,尺寸為9斗口*6斗口*36(或40)斗口,即27CM*18CM*120CM的木方。六面畫出中心線,畫出切割線。
由于體量較大,重量較重,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構(gòu)件一定要放置在操作臺架上面,不得超出臺架邊緣。
(2)構(gòu)件加工完成之前不得搬出操作臺。
(3)在加工過程中,不得使用手持式電動切割工具。
(4)加工過程中注意佩戴防護面罩,防止飛濺。
(5)在手持錘子,斧子,镚子等劈砍式工具時,不得佩戴手套。
2.加工順序(見圖55—圖69)
(1)制作者在第2步切割后要進行補線,為了更好準(zhǔn)確地畫出切割線,可以進行樣板紙拓印。
(2)制作者第5步切割螞蚱頭第一鋸后一定要畫出中心線,第6步繼續(xù)切割時才能保障螞蚱頭不會歪斜。具體尺寸參照平身科螞蚱頭的制作。
(3)第7步和第八步要充分利用鋸和鑿子,在保障中心線的基礎(chǔ)上,中間高兩側(cè)低的斜向雕鑿。其走彎轉(zhuǎn)角的方法同角科斗拱中的檁碗很相似,只是角度扁平一些。
(4)制作者在雕鑿金檁檐檁卡槽和其它部位卡槽時,需要放倒構(gòu)件,并進行適當(dāng)襯墊。這些卡槽的雕鑿中規(guī)中矩,如制作者能熟練地掌握木工鋸和鑿子,加工起來沒有什么難度。
(5)斗板槽子比實際木板的厚度略細(xì),斗板的作用是為了隔絕室內(nèi)外,防風(fēng)保溫,防止鳥雀蚊蠅進入。斗板安裝時都要打磨梢口,以求的嚴(yán)絲合縫。因為要安裝斗板,所以各個與之相互作用的枋子就要提前制作倒角和臥槽(見圖70)。
圖70
這種兼具實用與裝飾色彩的構(gòu)件不僅要求制作者有精準(zhǔn)的測量與手工制作能力,還要求制作者具有一定的美學(xué)修養(yǎng)。
1.單才升的制作(見圖71、圖72)
單才升分3種規(guī)格,因放的位置不同,在耳朵的缺口尺寸上會有區(qū)別。
選材上要求木塊整潔無結(jié)疤無蟲洞無破損,加工順序如下(見圖73—圖76)。
(1)在推出斗耳朵和最后推斗底時,制作者要順著木材紋理走刀,如果戧茬推刀,木材會崩裂,造成構(gòu)件損壞。
(2)在加工時,制作者要將構(gòu)件用木工夾固定后再加工,推刀時要在構(gòu)件前方頂住一塊大些的替木用來止刀。
2.十八斗的制作
柱頭科十八斗的尺寸變化有2種,分別位于翹和昂首上。在制作順序上與單才升相似,只是在推斗耳朵之前,要將翹卡口鋸開鑿出。因為此處加工受力較大,制作者要在推出斗耳朵之前加工出來(見圖77、圖82)。
3.槽升子的制作
槽升子上托正心萬栱和正心枋子,中心卡口為1.2斗口。外出側(cè)開斗板槽子口,安裝灶火門,遮蔽內(nèi)外。內(nèi)側(cè)開卡口與正心瓜栱和正心萬栱相互咬合(見圖83—圖87)。
在組裝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卡口太緊的現(xiàn)象,考慮保留承載力的原因,要利用銼刀將卡口擴大而不是縮小構(gòu)件(見圖88)。
圖88
中國古代建筑中,斗拱的樣式多姿多彩,這里介紹的是清式宮廷建筑普遍采用的單昂五踩柱頭科斗拱形式。它立于檐柱之上,起到承載屋頂絕大重力的作用。雖然構(gòu)件體量較大,但是與其他部件相搭配后依然顯得輕盈飄逸,諧趣叢生。當(dāng)制作者將其制作出來時,會更加由衷地敬佩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和美輪美奐的造型手法。愛護古代建筑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rèn)識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