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嘉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000]
任俠精神是中國特殊歷史時期中體現(xiàn)的獨特現(xiàn)象。承載“任俠精神”的俠客更是中華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俠身上的特質(zhì)大致包括見義勇為、輕財好施、一諾千金、尚武輕儒、豪邁奔放等。①縱觀中國文學史,初盛唐時期文人身上的任俠精神尤為明顯。本文試以李白詠俠詩為例,論述李白的任俠精神。筆者認為,李白身上的任俠精神,是他追求自我自由、支配自我愿望、肯定自我價值的強烈意志。
從數(shù)量上來看,李白的詠俠詩作品頗豐。以中華書局1960 年二十五冊《全唐詩》版本為據(jù),可以看出李白作的詠俠詩達六十余首,根據(jù)其詠俠詩特點,做以下三種分類。
此類內(nèi)容的詩歌以《俠客行》《結(jié)襪子》《古風·齊有倜儻生》等詩為代表。在李白的詠俠詩中,不乏以古代俠士為歌詠對象,同時寄托自身情懷的作品。在《俠客行》中,李白就借頌揚朱亥和侯嬴的壯舉來表達自己對“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精神的贊許;在《結(jié)襪子》中,李白同樣借高漸離和專諸兩位俠士來抒發(fā)生命感悟及其豪情;在《古風·齊有倜儻生》中,李白贊賞魯仲連“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的高尚品質(zhì)?!拔嵋噱J幦耍饕驴赏{(diào)”,李白通過這兩句詩表露出自己的心跡:希望自己也能像魯仲連一樣憑能力建功立業(yè),之后飄然離去,不受封賞,只留后人贊揚。此類詩歌,不僅僅是只為抒發(fā)對自由的追求,它更包括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和家國情懷的影響。
此類詩歌,以《少年行》《結(jié)客少年行》《白鼻騧》為代表。由此類詩歌可以看出,李白對俠客生活的熱愛和對俠客精神的贊揚?!渡倌晷小分校畎卓坍嬃艘晃缓罋馍倌旰推洹皳糁嬅谰?,劍歌易水湄”的生活。詩中少年豪爽之精神形象躍然紙上;《結(jié)客少年行》中,李白寫了一位行走江湖且身懷絕妙劍術的少年俠士形象,寫他羞于模仿荊軻;寫他喜與英雄結(jié)交:“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全篇展示了豪俠少年的豪爽氣質(zhì);《白鼻騧》中的畫面更加體現(xiàn)了李白對俠客生活的頌揚。詩中人物騎馬直奔胡姬酒肆痛飲美酒的豪爽畫面,讀來讓人頓感其豪壯之情:“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比姸际茄笠缰仫L尚,胡氣四溢,豪情萬丈。此類詠俠詩,李白多以塑造俠客形象或描寫俠客生活為手段,抒發(fā)其喜俠、詠俠、愛俠之感情。
此類詩歌,以《東海有勇婦》和《秦女休行》為代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濟貧等字眼,是俠客身上鮮明的特征?!肚嘏菪小放c《東海有勇婦》大意都是指兩位女性人物憑借自己的實力,完成了復仇行為。《秦女休行》中,女子復仇的行為雖然不合律法,但是最后還是得到赦免死罪的結(jié)局。雖然全詩在敘述秦氏的壯舉,但詩人在情感上對這種行為也是肯定的;《東海有勇婦》描述了一位女子為復仇而做出的舉動,李白贊揚了她嫉惡如仇的任俠情懷。詩中的女子為報夫君的血海深仇,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雖然她“十步兩跳躍,三步一呼兵”殺死了仇人,但是她最終卻因“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而“舍罪驚風俗,流芳播滄瀛”,贏得了流芳千古的美名。
李白任俠精神的形成,應該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李白任俠精神形成的原因。
細究唐朝的立國,與豪俠一類人的關系不可謂不輕。高祖李淵、麾下便有盧祖尚、丘和、唐憲、公孫武達等豪俠。此外,李淵在奪取長安后,又發(fā)布了《授三秦豪杰等官教》,號召那些俠客投奔唐軍,并承諾以后加官晉爵。在聚義過程中,李淵是通過各種手段逐漸使各路豪俠歸己所用,從而助他完成了滅隋建唐的大業(yè)。②這也從側(cè)面表明了豪俠們對于當時的統(tǒng)治者的重要性,因為有了武力,便有了對抗的基礎。
太宗李世民同樣崇俠養(yǎng)士?!缎绿茣ぬ诒炯o》中就記載了他當時藏匿長孫順德、劉弘基、劉文靜等游俠之徒的舉動。③劉文靜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豪杰。在武則天為帝的時期,諸如此類行為,也并不少見。上層階級如此看重豪俠,就為以后各類俠士獲得政治地位立下了良好的認同基礎。隋末李家得以登上皇位,很大原因就是有眾多俠客相助,以此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
因為歷史的原因,政治上層人物對于豪俠人物十分重視,社會上的俠義風氣也因此而濃重了起來。事實上,唐代的中下層人民才是俠義精神的實踐者,是詩人們著重吟詠的對象。而李白,自然也離不開大環(huán)境的影響。
到天寶元年(742),大唐已然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強最繁榮的時代。經(jīng)濟的繁榮不僅為俠士漫游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強大的經(jīng)濟基礎,而且繁華的市場和都市,也為其提供了活動場所。
俠士并不像農(nóng)民一般,會被土地束縛。相反,他們只有不斷游走,才能獲得物質(zhì)來源和精神滿足,而這需要豐厚的物質(zhì)支撐。從李白與其他唐代詩人詩中描寫的俠客生活側(cè)面可以看出,俠客們的生活基本都包含了豪飲買醉、挾彈飛鷹、輕財好施等高消費的活動,而初盛唐時代,恰恰滿足了這樣的條件。當時的揚州、廣州是大都市,其中各國的商人和游客集中于這些地方,如此繁盛的都市生活自然為俠客們的生存發(fā)展提供了棲息所。郭沫若先生說過“游俠出于商賈”,這種論斷不無道理。從生存方式看,商賈們需要四處游走賣貨以獲利,俠客們需要四處漫游以求資,兩者是天然的互補關系。而當時的大都市客商云集,自然也吸引了俠客們的目光和游俠們的集聚。林香伶博士認為:“經(jīng)濟繁榮因素,乃詩人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必然現(xiàn)象。詩人漫游至經(jīng)濟繁榮的大都市,不可能不知道這些社會形象。再者,游俠少年的生活形態(tài)基本上也與經(jīng)濟因素息息相關,游俠詩歌記載游俠少年生活,自然不能與社會經(jīng)濟生活脫節(jié)?!雹芏焐矚g游歷四方的李白,足跡遍布四川、安徽、河南、湖北、山東、陜西、江蘇等二十多個城市,無疑會在游歷大好山河的過程中切身感受了俠客們身上的游俠精神,再加自身的性格氣質(zhì)和漫游經(jīng)歷的影響,一代詩仙李白的身上自此多了一種自由飄逸以外的精神魅力。后人自然也就不難明白為何其身上擁有一種如此風格鮮明的任俠精神了。
據(jù)史料記載,唐代李家宗室受胡風影響極深。李淵祖父李虎早年曾隨北周文帝征戰(zhàn),立有赫赫戰(zhàn)功,賜姓大野氏,死后追封唐國公。其子李昞、其孫李淵、其曾孫李世民都是娶了鮮卑族的女性作為妻子。因此,李氏家族實際上是漢族與鮮卑族共同融合的一個縮影,而這也就不難理解李家那種尚俠喜好和天生的粗獷豪放性格了。
皇室的家族因素也促使他們施行的對外政策與前朝的不同。唐代實行的“漢蕃一家”的民族政策,無疑極大地推動了民族融合。而在民間,由于對外政策的改變,國門大開,各族人民與大唐王朝交往密切,異域風俗文化不斷匯聚,與原有的漢族文化相互碰撞,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文化之花。例如,在唐詩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詩句“洛陽家家學胡樂”,“胡音胡樂與胡騎,五十年來競紛泊”。在陳鴻的《東城老父傳》中也寫道:“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⑤此外,在李白諸多作品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不同于漢人的面孔?!白涎埸S金瞳,啾啾搖綠鬢”中的少年,“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的胡馬客,諸如此類的情況也足以說明胡風東漸對于唐朝民眾的影響之大。
相比于以儒家思想為主,佛道思想兼容并存的唐朝時代,其余并未以儒家文化為尊的其他民族自然在文化上會顯得較為粗獷豪邁。而這種“粗獷豪邁”恰恰是給接受了儒家“克己復禮”思想的儒家士人不一樣的文化沖擊。這種沖擊所帶來的影響便是在雜合了社會經(jīng)濟因素、儒家精神內(nèi)核和個體自身因素三種材料后便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精神、一種新的思想。霍志軍認為:“任俠風氣確是有唐一代彌漫四野、風行全國的社會潮流,是僅次于儒、釋、道的第四種社會思潮。”⑥唐朝的大時代因素是孕育此類精神的溫床,胡風東漸和民族融合則加劇了進程。
這個時期的唐朝,儒釋道相互包容并存,封建禮教的束縛相對松弛,整個社會顯現(xiàn)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
家庭也是促使李白任俠精神的形成的重要因素。關于李白的父親李客,據(jù)現(xiàn)有史料和研究記載,也可以算是一位俠客。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白新墓碑并序》就寫到了李白一家是宗室之人,為躲避仇人而無奈客居巴蜀。⑦安旗先生在著作《李白縱橫探》中也指出李客是一名俠士,他是因為做了俠義行為殺了人而避仇。⑧
《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中所說的趙客,其原型是誰?那“十步殺一人”的飄逸壯舉,是否潛隱著他父親李客的身影?我們不得而知。但李白任俠精神的形成,除國家和社會的原因外,其家庭影響恐怕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
細究李白的人生經(jīng)歷,每一階段都有其獨有的精彩,也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才成就了李白的俠義人生,成就了他的“任俠精神”。
《新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先祖因犯法選擇逃到西域,后來全家客居巴蜀。其雖天資聰穎為人稱道,但并沒有選擇進入仕途,而是選擇成為一位游俠,交友廣泛,行為自由。巴蜀的地理環(huán)境和少數(shù)民族的任俠風氣對李白的影響極大。年少的李白雖然有極高的天賦,卻喜歡縱橫術。他的行為上也是與尋常俠客一般,輕財好施,與朋友們四處游歷。因此我們可以說:李白追求個人自由,支配自我愿望的思想在巴蜀之地時就已形成。青年時期打下的思想基礎為后來的舉動提供了方向。從他二入長安,到老時還希望可以建功立業(yè),下山追隨永王的舉動,都可以看出這種精神對他的巨大影響。
在巴蜀生活二十余年后,李白選擇了離開家鄉(xiāng),游歷神州。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他就寫了許多自己所做的俠義行為:在游歷維揚的時候,只要有落魄公子,他都會慷慨解囊,資助落難者;后來友人死于旅途之中,李白太過于傷心,眼睛都哭出了血;為了能妥善安葬友人,更是盡心盡力。⑨此間種種,足以看出李白的輕財好施、重情重義。這也恰恰是其任俠精神的體現(xiàn)。
而在游歷過程中,這種思想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鞍彩分畞y”爆發(fā)后,對于李白來說,任俠精神的含義已經(jīng)不僅僅限于自我自由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還更將其上升到了處事態(tài)度和家國情懷方面。這是李白從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向報效國家利國利民的轉(zhuǎn)變,也是小我向大我的轉(zhuǎn)變,是其思想成熟的表現(xiàn)。
李白的任俠精神,是追求自我自由、支配自我愿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強烈意志。如何才算是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這就與李白的價值觀息息相關。而他所接受的思想中,筆者認為以下三種思想是其價值追求形成的主要來源。
李白的縱橫思想。在《新唐書·李白傳》中就說到了李白“喜縱橫術”,這固然少不了一個人的功勞:趙蕤。《唐詩紀事》中就寫到趙蕤“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著書號《長短經(jīng)》。太白從學歲余”?!堕L短經(jīng)》一書主要內(nèi)容為縱橫思想和王霸之道,李白向他學習了一年有余,自然受其影響頗深??v橫思想在李白的多篇作品中也有體現(xiàn)。
李白的儒家思想。李白的詠俠詩作品中,不止于贊揚俠客精神,更多的是想要借揄揚“任俠精神”之口來抒發(fā)自己想要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而建功立業(yè)恰恰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積極入世的體現(xiàn)。李白文中提到的“達則兼濟天下”就很明確地表現(xiàn)出了李白的政治理想。
李白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無為”與“飄逸”,在李白身上更是十分明顯。從李白個人經(jīng)歷來看,青年時隱居大匡山求學,與道士多有交往,其思想便留下了道家的印記;中年時,隱于終南山,想要借玉真公主推薦之故結(jié)交上層;后被玄宗賜金放還,從高如貴道士受道箓于齊州紫極宮。這些過往都表明李白受道家思想極深。對于道家來說,“功成身退”是必要的。而在李白的作品,此種觀點也是極多。如“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衍尤”(《古風·天津三月時),“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古風·齊有倜儻生》)。
事實上,可以說李白所秉受的縱橫家、道家、儒家的思想最終都似乎統(tǒng)一在李白身上的任俠精神之中。青年時期,李白追隨趙蕤接受了縱橫思想的影響,期望以才學游走君侯之間;而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他又渴望實現(xiàn)建功立業(yè)的人生愿望,即便是“隱”,也是為了之后的“現(xiàn)”;后來他在道家思想的天地遨游,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就轉(zhuǎn)為追求功成身退和傲岸不羈的灑脫。因此我們可以說,縱橫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多元匯聚,為李白任俠精神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一代詩仙李白,以其作品豪邁奔放,自由清新的特點,被后人譽為“詩仙”。然而這位仙人身上,不是只有一種仙氣。他的身上還有一種俠氣,一種豪氣。宋代文豪蘇軾提出“文如其人”的觀點,在李白身上,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種深刻韻味。這位偉大的自由詩人以其獨特的魅力,永久地在中華歷史上熠熠生輝。
①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期,第183頁。
②③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4頁,第24頁。
④ 林香伶:《以詩為劍:唐代游俠詩歌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頁。
⑤ 周晨:《唐人傳奇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頁。
⑥ 霍志軍:《論唐人俠風和詠俠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第41—44頁。
⑦ 慧繪:《李白的父親:神秘的李客》,《文史雜志》2012年第4期,第85—86頁。
⑧ 安旗:《李白縱橫探》,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5頁。
⑨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7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