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冉 郭月英 張 敏 竇 露 巴吉木色 張 月 蘇 琳 趙麗華 靳 燁*
(1.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呼和浩特 010018;2.內(nèi)蒙古烏拉特中旗農(nóng)牧和科技局,烏拉特中旗 015300)
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CB)屬于革蘭氏陽性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動物腸道的有益菌,對環(huán)境變化有很強的適應(yīng)能力[1]。丁酸梭菌主要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氨基酸、促消化酶等可促進胃腸內(nèi)益生菌的繁殖,從而加強動物的新陳代謝,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2]。Hossain等[3]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可增加豬肉pH24 h,減少蒸煮損失,提高肉品質(zhì)。黃翠翠等[4]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提高肉雞的胸肌紅度(a*)值,改善肉品質(zhì)。此外,何家俊等[5]發(fā)現(xiàn)在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后,犢牛的平均日增重顯著增加,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改善犢牛的生長性能。
肉類作為消費者的主要食物來源,其營養(yǎng)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6],并且成為科技工作者新的關(guān)注點。小尾寒羊是我國優(yōu)質(zhì)的地方品種[7],它以良好的食用品質(zhì)和高大的體型而聞名[8]。近年來,如何通過改變飼糧結(jié)構(gòu)進而改善羊肉品質(zhì)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脂肪代謝是一個十分復(fù)雜的過程,主要包括脂肪分解、脂肪合成和類脂的代謝。脂肪代謝紊亂會導(dǎo)致動物的生長性能下降、肉品質(zhì)降低等[9],因此維持脂肪代謝的平衡對于機體健康至關(guān)重要。
目前,國內(nèi)外對丁酸梭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豬和家禽等單胃動物的生長性能和肉品質(zhì)方面,而對反芻動物,尤其是在脂肪代謝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試驗以小尾寒羊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其生長性能、肉品質(zhì)、肌肉脂肪酸組成及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表達量,探究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生長性能、脂肪代謝和肉品質(zhì)的影響,為進一步研究其在小尾寒羊飼料中的應(yīng)用奠定基礎(chǔ),同時為改善小尾寒羊肉品質(zhì)提供技術(shù)支持。
丁酸梭菌購自山東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活菌數(shù)為5×108CFU/g。
從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選取體況良好3月齡小尾寒羊16只,平均體重(27.36±0.59) kg,隨機分為2組,每組8只羊,公母各占1/2。對照組飼喂基礎(chǔ)飼糧;丁酸梭菌組在基礎(chǔ)飼糧中添加活菌數(shù)為5×108CFU/g的丁酸梭菌,添加量為每只羊5 g/d。飼喂前先將丁酸梭菌與玉米青貯(長5 cm)預(yù)混合,然后再與飼料完全混合并飼喂?;A(chǔ)飼糧參考《肉羊飼養(yǎng)標準》(NY/Y 816—2004)進行配制,基礎(chǔ)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試驗前將畜舍進行消毒處理,預(yù)試期7 d,確定丁酸梭菌添加量對小尾寒羊無不良影響后進行正式試驗,正試期90 d。試驗期間2組試驗羊進行混群飼喂,自由飲水,管理模式和環(huán)境條件一致。
表1 基礎(chǔ)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fēng)干基礎(chǔ))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dry basis) %
試驗期結(jié)束后,選取16只試驗羊進行屠宰取樣,每組8只羊。動物屠宰前進行頸部靜脈采血并收集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中,置于干冰中暫存,運回實驗室-80 ℃保存,用于血清生化指標的測定。屠宰后45 min內(nèi)取背最長肌肉樣進行肉品質(zhì)指標的測定,同時立即取背最長肌肉樣(約2 g)于無菌無酶凍存管中并迅速投入液氮罐,在-80 ℃冰箱中保存,用于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測定;取100 g左右背最長肌樣品,在-20 ℃冰箱中保存,用于肌肉脂肪酸組成測定。
1.4.1 生長性能測定
試驗正式開始和結(jié)束時分別稱量2組試驗羊的空腹體重,記錄初始體重和終末體重,計算平均日增重,計算公式如下:
平均日增重(g/d)=(試驗羊初始體重-試驗羊初始體重)/試驗天數(shù)。
1.4.2 肉品質(zhì)測定
肉品質(zhì)指標pH45 min、pH24 h、亮度(L*)值、a*值、黃度(b*)值、剪切力和蒸煮損失參照黃歡等[10]的方法進行測定。
1.4.3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
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試劑盒說明書測定血清生化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葡萄糖(glucose,GLU)含量。
1.4.4 肌肉脂肪酸組成測定
總脂肪酸的提?。焊鶕?jù)Folch等[11]的方法處理肉樣。在5 g肉糜中加入氯仿-甲醇混合液(體積比2∶1),振蕩2 h、浸泡8 h后用G3漏斗過濾,濾液中加入5 mL 20% NaCl溶液,靜置分層,下層的氯仿層即為脂肪提取液。通過無水硫酸鈉脫水后,40 ℃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得到脂肪。然后加入0.5 mol/L的氫氧化鈉-甲醇溶液5 mL,70 ℃下回流5 min,進行脂肪皂化,隨后加入5 mL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70 ℃下回流2 min,進行脂肪甲酯化。最后加入2 mL色譜純正己烷,70 ℃下回流1 min后,加入5 mL飽和NaCl溶液,靜置10 min,吸取出1 mL正己烷層于進樣瓶中,用0.22 μm有機濾膜過濾后,利用氣相色譜儀(Agilent 8600,美國)進行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反式色譜柱尺寸100 m×0.25 mm,0.20 μm;載氣(氦氣)流速1 mL/min,進樣溫度240 ℃,進樣量1 μL,分流比100∶1。程序設(shè)定溫度:初始溫度60 ℃(1 min),速率20 ℃/min;最終溫度120 ℃,保持1 min;然后以5 ℃/min的速率上升到240 ℃,并保持15 min。質(zhì)譜條件:離子源溫度300 ℃,傳輸線溫度240 ℃,質(zhì)量掃描范圍50~500 m/z,溶劑延遲時間4 min。
1.4.5 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測定
總RNA的提取及完整性檢測參照孫冰等[12]方法進行。根據(jù)Trizol抽提法和RNAiso Plus試劑的指導(dǎo)書對小尾寒羊背最長肌中的總RNA進行提取。提取后立即利用微量分光光度計對總RNA濃度和純度(A260 nm/A280 nm)進行測定。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1%)檢測總RNA是否完整。反轉(zhuǎn)錄試驗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13],將反轉(zhuǎn)錄得到的cDNA置于-20 ℃存放,用于后續(xù)基因表達量的測定。根據(jù)NCBI官網(wǎng)(http://www.ncbi.nlm.nih.gov/)提供的序列設(shè)計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的引物,并在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表2)。本試驗的目的基因包括: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2(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2,AMPKα2)、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jié)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xiàn)ASN)、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1-B(carnitine palmitate transferase 1-B,CPT1-B),管家基因為β-肌動蛋白(β-actin)。將反轉(zhuǎn)錄后得到的樣品作為模板,使用實時熒光定量試劑盒(TB GreenTMPremix Ex TaqTMⅡ)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反應(yīng)。PCR程序為:預(yù)變性95 ℃ 30 s;變性95 ℃ 5 s,退火57 ℃ 30 s,延伸72 ℃ 30 s,共計35個循環(huán);延伸72 ℃ 10 min。采用2-△△Ct法計算相關(guān)基因的mRNA相對表達量。
表2 實時熒光定量PCR引物序列Table 2 Primer sequences of real-time PCR
得到的數(shù)據(jù)首先經(jīng)Excel 2019進行初步篩除處理后,利用SPSS 2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結(jié)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血清生化指標和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數(shù)據(jù)采用Origin 2021軟件作圖。
由表3可知,丁酸梭菌組的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之間初始體重和終末體重?zé)o顯著差異(P>0.05)。
表3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生長性能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由表4可知,丁酸梭菌組的背最長肌pH24 h、L*值、b*值、蒸煮損失和剪切力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之間背最長肌a*值和pH45 min無顯著差異(P>0.05)。
表4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肉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meat quality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如圖1所示,丁酸梭菌組的血清TG、TC和LDL-C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血清HDL-C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之間血清葡萄糖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
數(shù)據(jù)柱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圖同。Value columns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ame as below.圖1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由表5可知,丁酸梭菌組的背最長肌硬脂酸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背最長肌油酸、花生四烯酸、α-亞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之間背最長肌其他脂肪酸比例無顯著差異(P>0.05)。
表5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背最長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ongissimus dorsi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
續(xù)表5項目Items對照組Controlgroup丁酸梭菌組Clostridiumbutyricumgroup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13.20±1.16b16.66±1.21a亞油酸C18∶2cis-9cis-1211.35±0.9712.90±1.22反式亞油酸C18∶2tan-9tan-120.15±0.030.12±0.03γ-亞麻酸C18∶3n-60.15±0.020.17±0.04花生三烯酸C20∶3n-60.40±0.100.48±0.10花生四烯酸C20∶4n-60.30±0.09b0.47±0.12aα-亞麻酸C18∶3n-30.32±0.07b0.46±0.15a二十四碳烯酸C24∶1n-30.74±0.140.80±0.15二十碳五烯酸C20∶5n-3(EPA)0.19±0.040.22±0.07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0.11±0.04b0.18±0.08an-6多不飽和脂肪酸n-6PUFA13.20±1.2316.66±1.67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PUFA1.43±0.211.54±0.36n-6多不飽和脂肪酸/n-3多不飽和脂肪酸n-6PUFA/n-3PUFA8.24±0.808.31±0.91
如圖2所示,丁酸梭菌組的背最長肌SREBP-1c和ACC的mRNA相對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背最長肌AMPKα2和CPT1-B的mRNA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之間背最長肌FASN的mRNA相對表達量無顯著差異(P>0.05)。
圖2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背最長肌脂肪代謝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dietary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of Longissimus dorsi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生長性能是機體代謝的綜合性指標。Zhang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丁酸梭菌及其代謝產(chǎn)物可以改善多種消化酶如纖維素酶、脂肪酶等的活性,提高動物對飼料的轉(zhuǎn)化率,進而提高動物生長性能。Liang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斷奶仔豬的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后,其平均日增重顯著升高。胡志超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在生長期肉牛的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后,其平均日增重顯著升高;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丁酸梭菌在肉牛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多種消化酶和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能夠提高肉牛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補充肉牛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yǎng)分和微量元素,進而提高其生長性能。李文茜[17]研究發(fā)現(xiàn),丁酸梭菌能夠有效降解飼料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促進機體對養(yǎng)分的消化分解,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進而改善犢牛的生長性能。本試驗中,飼糧添加丁酸梭菌顯著提高了小尾寒羊的平均日增重,進而促進了小尾寒羊的生長。
肉品質(zhì)可以綜合體現(xiàn)肉的狀態(tài),其中pH、色澤、嫩度和蒸煮損失等指標能直接反映肉品質(zhì)[18]。pH可以表示屠宰后肌肉的pH和糖酵解速率,也可以作為判斷肉質(zhì)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本試驗中排酸24 h后2組小尾寒羊的pH均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二者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5.3~6.0),其中丁酸梭菌組小尾寒羊的背最長肌pH24 h顯著低于對照組。已有大量文獻證實益生菌的添加有降低肌肉pH24 h的趨勢,如杜瑞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益生菌組羊肉pH24 h顯著低于對照組,推測益生菌的添加可能通過改變宰后羊肉機體內(nèi)糖酵解速率,進而使肉中的乳酸增多,降低了肉的pH。竇露等[20]研究表明,蘇尼特羊背最長肌的pH24 h呈現(xiàn)乳酸菌組低于對照組的趨勢。Karaoglu等[21]和Abdulla等[22]的試驗也均證實益生菌的添加會降低肉雞胸肌的pH24 h。
肉類的顏色可以決定人們的購買行為。L*值主要反映肌肉的白度,其值越低,肉色越好;a*值主要反映肌紅蛋白的數(shù)量,與肉色呈正相關(guān);b*值與肉的新鮮度相關(guān),b*值越小,肉質(zhì)越新鮮[23]。家畜被屠宰后,肌肉組織中的肌紅蛋白會氧化生成高鐵肌紅蛋白,使肉的色澤降低,竇露等[20]研究認為乳酸菌能夠通過阻礙氧化進程來改善肉的顏色,使b*值降低。黃翠翠等[4]在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后發(fā)現(xiàn),肉雞胸肌L*值顯著降低。本試驗中,飼糧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小尾寒羊背最長肌的a*值,同時顯著降低了L*值和b*值,說明丁酸梭菌的添加可改善肉色。蒸煮損失是表征肉保水性能的指標之一,當蒸煮損失較低時,肉的保水性較好[24]。本試驗中,飼糧添加丁酸梭菌顯著降低了小尾寒羊的蒸煮損失,使小尾寒羊肉質(zhì)多汁可口。剪切力與嫩度成反比。索成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植物乳桿菌可以降低仔豬的肌肉剪切力,改善豬肉嫩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丁酸梭菌顯著降低了小尾寒羊背最長肌的剪切力,結(jié)合脂肪代謝相關(guān)調(diào)控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的結(jié)果可知,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小尾寒羊的脂肪代謝水平進而影響脂肪沉積,從而改善嫩度。
血清TG、TC、HDL-C和LDL-C含量是反映機體血脂代謝的常用指標。HDL-C和LDL-C是膽固醇的運輸載體,HDL-C可將膽固醇運輸至肝臟使其代謝生成其他物質(zhì),具有清除血漿多余膽固醇的作用[26],LDL-C則負責(zé)將肝臟中膽固醇運輸至肝外組織,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制動劑,兩者共同維持機體膽固醇的穩(wěn)態(tài)[27]。血清中高含量的TG和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fēng)險因素[28]。Salaj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植物乳桿菌ls/07降低了小鼠血清TC和LDL含量,飼糧添加植物乳桿菌Biocenol LP96降低了其血清TG含量。本試驗中,飼糧添加丁酸梭菌組顯著降低了小尾寒羊的血清TG、TC和LDL-C含量,究其原因可能是膽固醇被菌生長細胞同化后,與菌的細胞表面相結(jié)合,從而抑制膽固醇被機體吸收[30]。GLU是測定機體體內(nèi)能量平衡的一種常用指標,是機體對糖的吸收、轉(zhuǎn)運和代謝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反映。本試驗中,2組小尾寒羊血清GLU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2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脂肪酸是一種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其營養(yǎng)價值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引起重視[31]。本試驗中,小尾寒羊背最長肌中共有18種脂肪酸,2組之間背最長肌飽和脂肪酸比例雖無顯著差異,但其中丁酸梭菌組背最長肌硬脂酸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表明,硬脂酸比例與羊肉的膻味成正比,說明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可以通過降低肌肉中硬脂酸的比例來改善羊肉的風(fēng)味,這與王亞男等[32]研究結(jié)果一致。丁酸梭菌組背最長肌單不飽和脂肪酸高于對照組,但2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而油酸作為主要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丁酸梭菌組背最長肌油酸比例顯著增加,這與劉婷等[33]研究結(jié)果相符,其發(fā)現(xiàn)在蘇尼特羊的飼糧中添加乳酸菌后,背最長肌油酸比例顯著增加。
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特殊物質(zhì),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α-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可以促進大腦的發(fā)育,預(yù)防心血管疾病[34]。Liu等[35]研究發(fā)現(xiàn),丁酸梭菌可通過增強北京鴨的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進而影響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飼糧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小尾寒羊背最長肌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此外,還顯著提高了背最長肌花生四烯酸、α-亞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Tian等[36]試驗結(jié)果表明,飼糧添加羅氏乳桿菌可增加豬背最長肌DHA含量。相偉等[37]在飼糧中添加乳酸菌后發(fā)現(xiàn),育肥豬肌肉中α-亞麻酸含量增多。也有研究證實乳酸菌可以增強動物肝臟微粒體6-脫飽和酶的活性,并增加花生四烯酸的含量[38]。綜上所述,丁酸梭菌可以改善小尾寒羊背最長肌的脂肪酸組成和比例,提升小尾寒羊肌肉的營養(yǎng)價值。
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調(diào)節(jié)脂肪組織代謝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并能保持機體脂肪代謝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39]。AMPK的一個重要的下游基因——SREBP-1c,可以調(diào)節(jié)脂肪生成基因如FASN、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1(stearyl coA desaturase 1,SCD1)等。SREBP-1c在絲氨酸位點上時會被AMPK磷酸化后失活,從而抑制脂肪生成基因的表達[40]。研究發(fā)現(xiàn),當AMPKα2 mRNA表達下調(diào)時,會影響動物的脂肪酸合成和氧化能力[41]。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飼糧添加丁酸梭菌顯著下調(diào)了AMPKα2基因的表達,顯著上調(diào)了SREBP-1c基因的表達,其原因可能是丁酸梭菌的添加使AMPKα2 mRNA的相對表達量降低,對SREBP-1c的抑制作用減弱,其mRNA的相對表達量因此增加。而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FASN的mRNA相對表達量無顯著影響。Mousa等[42]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芽孢桿菌提高了羔羊體內(nèi)的SREBP-1c的mRNA相對表達量,這與本試驗結(jié)果一致。
ACC是脂肪酸合成的第1步關(guān)鍵酶,可催化乙酰輔酶A羧化成丙二酰輔酶A,進而促進脂肪酸合成,同時ACC也是脂肪酸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43]。ACC是AMPK的下游靶點,ACC的表達會受到AMPK磷酸化水平的調(diào)控,進一步影響脂肪代謝,而磷酸化后的ACC可以促進脂肪酸氧化的進程[44]。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1(CPT1)是脂肪酸β氧化過程中的一種限速酶,在脂肪分解供能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45]。研究發(fā)現(xiàn),飲食、運動和溫度等因素都可以激活A(yù)MPK[46],活化的AMPK會抑制ACC,導(dǎo)致丙二酸單酰輔酶A活性減少,減弱對CPT1的抑制作用,促進脂肪酸進入線粒體進行氧化分解,從而使脂肪沉積減少[47]。且有研究證明AMPKα2亞基對AMPK-ACC-CPT1通路起主要的調(diào)控作用[48]。張月等[49]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添加乳酸菌能夠抑制AMPKα2活性,減弱了對ACC的抑制作用,進一步降低CPT1-B的mRNA相對表達量。本試驗在小尾寒羊的飼糧中添加丁酸梭菌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結(jié)果。綜上所述,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可通過激活A(yù)MPK相關(guān)信號通路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進而改善小尾寒羊肉品質(zhì)。
①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增加了小尾寒羊的平均日增重,改善了生長性能。
②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對小尾寒羊背最長肌的肉色、嫩度和保水性有積極的改善作用。
③ 飼糧添加丁酸梭菌通過調(diào)控AMPK信號通路進而影響小尾寒羊背最長肌的脂肪酸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