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露 王建民 陳 德 肖傳丕 潘 雪 宋志剛*
(1.山東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泰安 271018;2.山東龍昌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齊河 251100;3.青島西海岸農高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青島 266000)
在現(xiàn)代生產實際中,飼糧中常常會添加高能量油脂來滿足商品肉雞對能量的需求[1];然而,家禽體內有限的內源性膽汁鹽往往不能對飼糧中的高能量油脂進行充分的吸收和利用,這樣一方面會浪費飼用資源,增加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會對家禽健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2-3];此外,家禽長時間飼喂高能量油脂會造成體內脂肪沉積,影響機體物質轉運、消化和吸收,對肝臟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最終導致脂肪代謝異常[4]。已有研究表明,膽汁酸對脂肪有乳化和溶解的作用,可將脂質乳化為更小的膠束狀微粒,激活更多的脂肪酶,從而提供更多的結合位點,有助于保護肝臟健康[5],緩解家禽消化系統(tǒng)的生理限制,提高家禽對脂類物質的代謝,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從而改善其生產性能[6-9]。
膽汁酸由肝臟中的膽固醇合成,隨后分泌到膽汁中,在空腹狀態(tài)下暫時貯存在膽囊中互溶與濃縮,在動物進食時隨食物進入腸道中,參與生物合成和腸肝循環(huán),進而調節(jié)肝臟、腸道、肌肉和脂肪組織中糖類和脂類的消化和吸收[10]。膽汁酸與甘氨酸或者牛磺酸結合,可使它們進一步水溶,使其不易在含水介質中沉淀,因此被認為是類固醇分子,參與消化和吸收腸道中的脂肪,從而促進脂類代謝[11]。由此可見,膽汁酸在改善生產性能、保肝護膽和促進脂類代謝等方面發(fā)揮著不錯的作用效果,能夠實現(xiàn)飼用資源的高效利用,是畜禽健康養(yǎng)殖中的重要研究對象[12-13]。因此,本試驗旨在深入探究膽汁酸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肝臟健康和脂類代謝的影響,為膽汁酸在白羽肉雞生產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支撐。
試驗選取體況一致和體重接近的1日齡愛拔益加(AA)肉仔雞240只,隨機分為2個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雞。對照組飼喂基礎飼糧,試驗組在基礎飼糧中添加300 mg/kg膽汁酸(膽汁酸的添加劑量根據(jù)前人的研究結果[14-15]進行優(yōu)化確定)?;A飼糧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產蛋雞和肉雞配合飼料》(GB/T 5916—2020)進行配制,其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試驗期42 d。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dry basis) %
續(xù)表1項目Items1~21日齡1to21daysofage22~42日齡22to42daysofage鈣Ca1.000.90有效磷AP0.500.48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1.020.96蘇氨酸Thr0.950.90色氨酸Try0.240.20
本試驗在山東農業(yè)大學泮河校區(qū)畜牧站進行。試驗全期采用籠養(yǎng),雞只自由采食和飲水,按正常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1.4.1 生長性能
42日齡時,對每個重復中的雞只進行稱重(禁食12 h后稱重,以克為單位),并統(tǒng)計采食量和死淘數(shù),計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1.4.2 屠宰性能
42日齡時,分別從每個重復中選取體重接近的1只雞頸動脈放血處死后,浸燙脫毛,稱取宰前體重、屠體重、全凈膛重、腹脂重和肝臟重,參照《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計算方法》(NY/T 823—2020)計算肝臟指數(shù)、屠宰率和腹脂率。
人間的好風景,就在愛意滿滿的心里。大家的風景,就是成為“愛之光”的一束束光源,然后依靠各級組織的力量,將無數(shù)的光源匯聚在一起,投身到創(chuàng)造尊老、敬老、愛老風景的隊伍中來。別忘了,人生路上,請珍惜一起創(chuàng)造風景的人。
1.4.3 肝臟脂肪指標
42日齡時,分別于每個重復中選取體重接近的1只雞進行麻醉,放血處死,打開腹腔,于肝臟左葉同一位置剪取2份肝臟組織,一份轉移到高溫滅菌的1.5 mL凍存管中,做好標記后立即放入液氮中,最后轉移至-80 ℃中保存待測;另一份進行多聚甲醛固定,常溫保存待測。
肝臟中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浸提法測定;用電子分析天平準確稱取肝臟組織約0.1 g,按照重量(g)∶體積(mL)=1∶9,加入9倍體積的生理鹽水,進行機械勻漿3 min,4 ℃下2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測,肝臟脂肪酶活性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試劑盒進行測定,所有的測定程序都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批內和批間變異系數(shù)(CV)均小于10%;將肝臟組織固定樣送至武漢賽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油紅O切片染色,測定肝臟組織脂滴數(shù)量。
1.4.4 血清生化指標
42日齡時,分別于每個重復中選取體重接近的1只雞翅下靜脈采血3 mL,用采血軟管采集血液后45°斜置,待血清析出后使用離心機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血清于1.5 mL離心管中,標記好后于-20 ℃保存待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170A)測定血清葡萄糖(GLU)、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谷草轉氨酶(AST)活性。
1.4.5 回腸末端食糜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
42日齡時,分別于每個重復中選取體重接近的1只雞,在肉雞回腸末端收集食糜于高溫滅菌的1.5 mL凍存管中,做好標記后立即放入液氮中,最后轉移至-80 ℃中保存待測。測定回腸末端食糜中粗蛋白質(CP)、干物質(DM)、粗脂肪(EE)、中性洗滌纖維(NDF)、酸性洗滌纖維(ADF)和酸不溶灰分(AIA)含量。
使用AIA法計算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計算公式為:
某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100-100×[(M2n×M1m)/(M1n×M2m)]。
式中:M1m為飼糧中AIA含量;M2m為食糜中AIA含量;M1n為飼糧中該養(yǎng)分含量;M2n為食糜中該養(yǎng)分含量。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9進行初步處理,使用SPSS 26.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比較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顯著,0.05≤P<0.10為差異有顯著趨勢。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白羽肉雞1~42日齡F/G顯著降低(P<0.05),而末重、ADFI和ADG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白羽肉雞屠宰率顯著提高(P<0.05),腹脂率有降低趨勢(P=0.071),而肝臟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白羽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
由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白羽肉雞肝臟脂肪含量有降低趨勢(P=0.054),肝臟脂肪酶活性在數(shù)值上有所提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白羽肉雞肝臟脂肪指標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liver fat indices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由圖1可知,切片中的脂滴被油紅O染色,脂滴呈深藍色。在400×顯微鏡下,與對照組(圖1-A)相比,試驗組(圖1-B)肝臟組織脂滴數(shù)量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減少。
A:對照組 control group;B:試驗組 experimental group。圖1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肉雞肝臟組織脂滴數(shù)量的影響(油紅O染色,400×)Fig.1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lipid droplet number in liver tissue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oil red O staining,400×)
由表5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白羽肉雞血清AST活性顯著降低(P<0.05),血清TG含量有降低趨勢(P=0.090),其他血清生化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
表5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白羽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mmol/L
由表6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白羽肉雞回腸DM、EE、CP、ADF和NDF表觀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6 飼糧添加膽汁酸對白羽肉雞回腸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dietary bile acid on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in ileum of white feather broilers %
生長性能指標主要包括ADFI、ADG和F/G等,是評估肉雞養(yǎng)殖經(jīng)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在實際生產中,F(xiàn)/G是評價生長性能的代表性指標,F(xiàn)/G越低表明生長性能越好[16]。研究表明,飼糧添加膽汁酸可以顯著降低肉雞F/G,提高飼料轉化率[17-18]。Parsaie等[19]研究表明,在以小麥為基礎的飼糧中添加膽汁酸可以提高肉雞ADG和ADFI。趙惠媛等[20]研究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可以顯著提高冬毛期烏蘇里貉ADG,降低F/G。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可以顯著降低白羽肉雞1~42日齡F/G,這表明飼糧添加膽汁酸對肉雞的生長性能具有積極影響。
屠宰性能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家禽不同組織部位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效果,并直接反映肉雞的產肉性能;屠宰性能越高,肉雞養(yǎng)殖的經(jīng)濟效益也隨之提高[21-22]。Ge等[23]研究表明,在高脂飼糧中添加膽汁酸可使肉雞腹脂率降低17.93%。曹愛智等[15]研究表明,在試驗組飼糧中添加300 mg/kg膽汁酸替代5 kg油脂,與對照組相比,肉雞屠宰率顯著提高了1.86%,腹脂率極顯著降低了13.15%。以上結果與本試驗結果一致,在本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能夠顯著提高肉雞屠宰率,對肉雞腹脂率有降低的趨勢,這說明飼糧添加膽汁酸可以提高肉雞的屠宰性能。
肝臟是肉雞脂肪代謝的主要器官,肝臟脂質代謝直接影響肉雞脂肪沉積[24]。肉雞快速生長對于高能量的需求加重了肝臟的負擔,這使得肝臟有更高的脂肪堆積的風險。肝臟脂肪含量的增加無疑會引起脂質過氧化和脂肪水平的升高,從而引發(fā)肝臟脂肪代謝異常[25]。于漫涵等[26]研究表明,膽汁酸能夠顯著降低花鱸肝臟TG含量,表明膽汁酸可以使肝臟脂肪分解加強。尹暢[27]研究表明,肝臟油紅O染色切片結果顯示,飼糧添加膽汁酸可以有效減少肉雞肝臟脂質的沉積。以上研究與本試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可以降低白羽肉雞肝臟脂肪含量,并且通過油紅O染色結果顯示,試驗組肝臟組織脂滴數(shù)量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減少。
脂肪酶是脂肪消化利用最基本的酶,在肝臟脂肪代謝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8]。Lai等[29]研究表明,飼糧添加膽汁酸能夠有效提高肉雞腸道脂肪酶活性,進而改善肉雞的生長性能。向梟等[30]研究表明,在高脂飼糧中添加膽汁酸后,齊口裂腹魚肝胰臟脂肪酶的活性得到了顯著提高,進而促進了脂質代謝。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對肉雞肝臟脂肪酶活性在數(shù)值上有提高的趨勢,從而促進了肝臟脂類的代謝,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肝臟脂肪的沉積。
血清生化指標是與畜禽機體健康狀況和新陳代謝相關的重要生物學指標,它們能反映肝臟健康以及血液中的脂肪代謝水平[31]。血清TG、TC含量與肝臟合成脂肪能力密切相關;HDL參與脂質從機體從外周組織轉移到肝臟進行分解代謝[32]。研究表明,在黃羽肉雛雞飼糧中添加膽汁酸可顯著提高其血清GLU、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膽固醇和TG含量[33]。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有降低白羽肉雞血清TG含量的趨勢,同時試驗組血清TC含量也所降低,且血清HDL含量有所提高,這說明飼糧添加膽汁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肉雞脂肪的轉運。
轉氨酶在三大營養(yǎng)物質轉化和代謝上,尤其在脂肪代謝上有著重要的作用。AST活性通常是反映肝臟健康和預判機體脂代謝的關鍵性指標,血液中AST活性升高,說明肝臟中大量的AST釋放到血液中,表明肝臟內可能出現(xiàn)脂肪代謝異常[34]。研究表明,在高脂飼糧中添加膽汁酸后顯著降低了42日齡肉雞血清AST活性,這可能與膽汁酸能夠促進肝臟脂肪代謝以及降低脂肪沉積有關[35]。這與本試驗結果相似,在本試驗中,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能夠顯著降低白羽肉雞血清AST活性,表明膽汁酸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
回腸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是直觀反映肉雞采食飼糧后對營養(yǎng)物質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標,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能夠直接決定肉雞的生長發(fā)育狀況[35]。吳明海[36]研究表明,在基礎飼糧中添加0.2%膽汁酸鹽顯著提高了奶牛對EE和ADF的表觀消化率。Hemati Maitin等[37]研究表明,在飼糧中添加膽汁酸提高了肉雞回腸EE表觀消化率。以上研究與本試驗結果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本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對肉雞回腸末端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均無顯著影響,但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DM、EE、CP和ADF表觀消化率在數(shù)值上均有所提高,這表明飼糧添加膽汁酸對肉雞回腸末端營養(yǎng)物質消化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飼糧添加300 mg/kg膽汁酸可以降低白羽肉雞F/G,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率和肝臟脂肪含量,降低血清AST活性,表明膽汁酸可以保護肉雞肝臟健康,促進脂類代謝,改善生長性能。